纳粹女秘书:摇摆在谎言与忏悔之间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xi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法西斯德国宣传机器曾经的组成部分,布伦希尔德·庞塞尔一直在“拒绝被谴责”和“忏悔”间摇摆不定。和人们印象中的“法西斯余孽”不同,这位105岁的老妪认为自己从未作恶,并不为过去感到悔恨,自称对纳粹暴行一无所知。
  她的工作是“将说谎变成艺术”
  “我很少在早上看到他。”庞塞尔合上布满皱纹的眼睑、用干枯的手指摩挲着下颌,回忆着自己大名鼎鼎的老板——纳粹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他从勃兰登堡门附近的豪宅出发,迈着公爵般的骄傲步伐,路过私人图书馆,走进菩提树大街上漂亮的办公室。”
  遥远的记忆,让垂垂老矣的庞塞尔露出微笑。庞塞尔反复强调,戈培尔“个子不高但保养得宜、极富绅士风度”。他总是穿着浅棕色的高档西装,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很可能每天都修”。“我没什么可批评他的。”庞塞尔坦言,她甚至因为对方有点跛脚而感到惋惜,当然,这点缺陷很容易被戈培尔以孤傲的姿态弥补。
  “我们可以问他任何事,或者告诉他谁打电话过来。他的孩子们偶尔会带着爱犬过来,和父亲愉快地说笑。”她告诉英国《卫报》,“小家伙们很有礼貌,会跟我们握手、行屈膝礼。”
  现年105岁的庞塞尔已经双目失明。在“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访谈中,自知时日无多的她,反倒松了口气。“在剩下的时间里,我只希望这个世界不会像过去那样彻底天翻地覆,即使总有惊人的变化发生。值得欣慰的是我没有后代,不必替他们操心。”
  作为纳粹“圈内人”中唯一的幸存者,没有人确切知道,是什么让庞塞尔打破长久的沉默。“绝不是因为良心不安。”她说,“戈培尔和他的妻子玛格达对我特别好。”
  作为“小人物”,庞塞尔以被邀请出席戈培尔家的晚宴为荣。她和父母居住的公寓毁于空袭后,玛格达还送给她一套蓝色羊毛套装,“我从未拥有过如此别致的衣服”。
  1942年被调到纳粹宣传部之后,庞塞尔深爱着这份工作。“我很荣幸,因为这是对最优秀的速记员的奖励。”她说。更何况,她每个月能拿到275马克(原德国货币单位)固定工资和一大堆免税津贴,和大多数亲朋好友相比,这样的待遇称得上令人嫉妒。在那之前,她在国家广播公司谋到一份高薪差事,这也是参加纳粹党之后才获得的“殊荣”。
  纳粹余党在晚年留下的话语中往往充满负罪感,但庞塞尔无意忏悔。她打着手势,面带笑容,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跟当时的多数德国人别无二致,好像能从信念中汲取力量。仅仅在少数场合,庞塞尔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本质——如戈培尔所言,“将说谎变成艺术”。
  1942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后不久,戈培尔希望鼓动民众全力以赴地面对威胁,遂发表了臭名昭著的“全面战争”演说。瞬间,台下的庞塞尔心头一颤,“再没有比他更好的演员了,一个高贵典雅、文明严肃的人突然变得咆哮吵闹,像个愤怒的侏儒,反差太大了”。
  戏里戏外的立场大相径庭
  “我有点害怕,但他们告诉我,有些东西必须永久性地记录下来,我觉得有道理。”庞塞尔告诉《纽约时报》,“许多人说出了自己的故事,现在轮到我了。”
  庞塞尔1911年出生于柏林,她的父亲是个严厉的退役军人,经常对她拳脚相向。成年后,她为一位犹太律师打工,后者被纳粹盯上后,她丢了工作。1933年,她通过朋友在第三帝国的广播系统谋到了差事,后来更是“鸿运当头”,一路走进了纳粹政权的心脏。
  然而,和对话《卫报》时的心平气和却又毫无悔意不同,纪录片中的庞塞尔是一位貌似苦大仇深、被迫“为魔鬼服务”的无知少女。
  “戈培尔是头猪,是个侏儒。我没有做任何坏事,但我责怪自己当时对政治太不敏感。”镜头面前的她宣称,“那时我已成年,足以意识到罪犯们是如何撒谎,但我那时太蠢了。”
  英国《每日邮报》今年7月的报道指出,影片中的庞塞尔宣称,戈培尔自负、冷漠、孤傲,“就像他平时拄着的那根手杖般僵硬”。戈培尔在家举办晚宴时,她不情愿地在旁边陪酒;就在那所漂亮的湖滨别墅里,这个花花公子“勾引了无数女人做他的情妇”。
  “如果我是个电影明星,他可能用自己的魅力晃花我的眼。”庞塞尔告诉《每日邮报》,但戈培尔从来没这么做。庞塞尔在战争中失去了两个兄弟,她的老板从未过问此事。在她的描述中,戈培尔要她做秘书“完全是强制性的”,她根本就没有说“不”的资格。
  事实上,《德国式生活》在去年8月的慕尼黑电影节上映,是庞塞尔愿意接受采访的原因之一。“這对我来说很重要。电影中的我似乎知道自己做错的一切,但实际上,除了在戈培尔办公室里打字,我什么都没做。”显然,这与她在影片中的立场大相径庭。
  没有谁明白,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孰真孰假。但正如《卫报》指出,庞塞尔选择关注的细节,也许反映了她构建自己世界的方式,这让她感觉更舒适。人们也会猜想,在那个举国疯狂的年代,无知、敬畏和巨大权力机器带来的安全感,蒙蔽了她的双眼。
  而在制片人克朗看来,庞塞尔在“拒绝被谴责”和“忏悔”间犹豫不决,恰恰反映了二战之后许多人的纠结。她代表着数百万盲目追随纳粹的普通人,这让纪录片变得鲜活。
  纳粹的幽灵将陪伴她终生
  80多年前,庞塞尔有位满头红发、性格活泼的犹太人朋友伊瓦·洛温塔尔,纳粹上台后,他的生活愈发艰难。1943年,这位颇受欢迎的电台播音员因“同性恋倾向”而被关进了集中营,当时,庞塞尔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当权者对一个民族的迫害。
  “每个人都觉得我们什么都知道,没有人相信我,但我真的一无所知。一切都是保密的。”据英国《太阳报》援引庞塞尔的话说,当时的她满心相信,那些“消失”的犹太人只是被发配到了乡下。“当时的我就是个背景简单、在政治上无知的小人物”。
  虽然身处纳粹宣传机器的中心,但庞塞尔平日里的工作看起来很寻常。她主要负责统计阵亡士兵的信息,以及渲染敌军的残暴。有时,戈培尔的特别顾问吩咐她将机密文件锁进保险箱里,她会因为这种“被信任的荣誉感”激动不已。
  “现在的人们老是说,他们如果生活在那个时候,一定会站出来反对纳粹。我相信他们是真诚的,但相信我,大部分人根本不会那么做。”她说,“纳粹崛起后,整个国家就好像被某种法术笼罩了,我们都在一个巨大的集中营里。你可以以‘对政治不感兴趣’为自己开脱,但事实是,青年时期的理想主义很容易让你的脑袋搬家。”
  1945年4月21日,即希特勒生日后的第二天,庞塞尔的“职场生活”突然被打断。她跟着戈培尔来到“元首”躲藏的地下防空洞里,度过了为纳粹政权效力的最后10天。
  5月1日,庞塞尔听到了自己的老板与妻子双双自杀的消息,一同死去的还有他们的6个子女——因为不想让孩子们“在没有元首的世界里长大”,戈培尔夫妻下毒杀害了他们。“他和妻儿都不在了,”她神经质地摇着头,“我们吓懵了。”
  庞塞尔和同事找来一堆食品袋,把它们改造成白旗,向逼近的苏联军队投降。被俘后,她并未掩饰自己为纳粹宣传机器服务的经历,因此被判处5年监禁。
  为了摆脱纳粹主义的幽灵,庞塞尔用了整整后半生。“如果他保持沉默,就能活下来。”庞塞尔至今对这种荒诞的逻辑深信不疑。但另一方面,虽然她十分怀念风度翩翩的戈培尔,但“无法原谅他对这个世界犯下的罪,以及他如何谋杀了自己无辜的孩子”。这种自相矛盾的心态,似乎注定将伴随她走向生命的终点。
  (《青年参考》2016.9.28)
其他文献
酒前喝牛奶 在喝酒前半小时喝适量的牛奶或酸奶,牛奶和酸奶可以提高人体内的血糖,能在胃壁形成保护膜,从而减少酒精通过胃壁的血管进入肝脏。  酒中吃肉或豆腐 在饮酒过程中,适当吃一些带油脂的肉类,可以帮助调整身体功能,油脂可以使胃壁蒙上一层薄薄的保护膜,减少酒精通过胃壁进入血液。  鸡蛋、酸醋鱼等也可以吃一些,尤其是豆腐要多吃一点,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叫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可以有效分解乙醛,食之能解酒,或
期刊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这是徐向前元帅对湖北红安县的题词。在革命年代,红安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以及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据公开资料,红安原叫黄安,1952年9月正式改名为红安,是仅次于井冈山、延安的中国革命圣地。红四方面军队列里,每3个人中就有1个红安人,每4位英烈中就有1个红安籍。在现有2800多个县城中,以“红”命名
期刊
历史上从来不少女强人,不管在政治、军事还是文学方面。但要知道,如果坏起来,女人一样可以很流氓。民国时期,有三位名震天下的“女流氓”头子。论起心狠手辣、政治手腕,她们丝毫不输那些政治大鳄、黑帮头目。  沈佩贞:袁世凯也怕的风骚女政客  沈佩贞,原籍安徽,出生在清末,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党人推上大都督宝座。热衷政治的沈佩贞即刻盯上了黎元洪,而黎元洪也对这位美貌
期刊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展第二次合作。陈毅奉命到湘赣边区寻找谭余保领导的湘赣游击队,准备将其编入新四军。但谭余保误将陈毅当成叛徒,吊绑四天四夜,几乎误杀。待明白真相后,他亲手为陈毅解缚,愧悔至极。  差点误杀陈毅,最后成为至交  谭余保(1899年12月-1980年1月),湖南省茶陵县洮水乡人,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上井冈山,随即被派回茶陵做秘密工
期刊
吃饭的时候,儿子向我寻问了一些我们单位的事儿,突然他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你聪明能干,又爱学习,你应该有更好的发展才对。”我笑着问他,怎么发展?他说,当领导啊!去竞争副局长吧!  我足足地吃了一惊,不知道在他的心里,还装着一件这样的事儿,只好笑笑对他说:“哪像你想的那样,不能一步登天的,再说了,你觉得我现在不好吗?”他说,现在也很好,但是如果能再好一些不是更好吗?  “这样吧,咱也不可能一步登天,
期刊
听说如今困扰年轻人的一大难题是,父母热爱微信养生,该怎么办?  《生于碱性,死于酸性》《仿瓷餐具致癌》《喝豆浆可导致乳腺癌》……很多人三天两头就可以收到父母转发来的文章,许多文章一看标题,就觉得可笑,但还是架不住父母的唠叨,要求你按照养生帖说的那样生活,一旦你跟父母说,这个是假的,父母就不听劝。很多人只能无奈地接受养生帖的狂轰滥炸,甚至后悔将父母带进了微信这趟浑水。  难道我们就没辙了吗?父母相信
期刊
在台湾、新疆、西藏三省中,中共特别强调了台湾的解放问题。毛泽东强调:“不占领台湾,则国民党海、空军基地不能拔除,时时威胁上海及沿海各地;不占领台湾,则数十万吨船只不能取得,沿海沿江贸易受制于外航商业界。”  1949年1月至1950年10月是人民解放军进军全中国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国际因素对新疆、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解放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共根据国际因素的演变情况,确定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 
期刊
溥仪是一个传奇历史人物,一生三次称“帝”,最终被改造成了普通公民。他的一生记录着一个“空前绝后”而又令人惊叹的历史奇迹,也恰恰是晚清以来百年历史演化的缩影。然而,围绕着他的一生仍有许多未曾披露的秘密。  溥仪一生为何神经质  溥仪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溥仪是从小由祖母刘佳氏教养。刘佳氏受过刺激,对溥仪三岁前有重大影响——溥仪一生中的性格,多少有些神经质,与此并非没有关系。
期刊
“万岁”之称起初只是古代流行的祝福语,并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直到汉武帝时期,“万岁”的称谓方才神圣化,到了宋代,“万岁”的神圣色彩被进一步强化,并最终定于皇帝一人。  “万岁”起初并非皇帝专用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万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千百年来,匍匐于专制淫威下的臣民口中的“万岁”就是专指皇帝,谁也不敢把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其实,“万岁”一词开始并非是皇帝的专用词,它的演变经历了
期刊
只要看看古代小说、戏剧就知道:道士一般都是拿剑的,一般都是像吕洞宾那样,背后背一把宝剑,就没有见过背一把刀的。道士是出家人,天天背一把兵器干什么?而且,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喜欢用刀呢?  道士为啥喜欢拿兵器  并不是出家人都背兵器,比如和尚,就很少背剑。虽然少林七十二绝技里有一部《达摩剑谱》,但也没听说什么人练。和尚使的,要么是禅杖,要么是戒刀,要么就是棍子。  然而和尚们的禅杖也好、戒刀也好,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