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学习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比如主动学习、健康心理、品质品德等。可是,还有一个因素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却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或者他人所持的观点能够进行反思并提出质疑,同时还要进行独立分析的思维过程。
1、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
目前,在很多中学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仍然坚持只要是课本上写的就是正确的。这些教师在讲课时,着重点都放在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艺术特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并能够正确地解答那些阅读问题,而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正确很少关心。有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质疑,讲课时以一个知识的传播者的形象出现,不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即使有讨论活动,也会把学生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还有一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即使有学生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或者课本上内容有质疑,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但不予以表扬和鼓励,反而大肆批评和挖苦,从而大大挫伤学生批判思考的积极性。而学生呢?他们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就会形成一种观念,凡是老师讲的、书上写的都是正确的,根本不用质疑,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形成一种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维的习惯,对课本和教师绝对信任,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很多学生在考试完以后,不是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而是急于翻找标准答案,这样的做法就是对课本过于迷信,而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者、传播者和灌输者变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启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软环境,努力为学生创造敢于挑战、敢于求异、敢于质疑的批判性学习氛围,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问题式的立體化、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飞翔,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主动地、理性地提出质疑,不断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智特征,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思考者、挑战者。以这种师生观为纲的教学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不再是“话语霸权者”,而是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学课堂不再是单一的、一元化的,而是立体化的、多元化的。
2.2、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认知心理研究表明,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且是以处理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正是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质疑的前提,学生才有机会磨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然而,目前很多学生还不具备向教师提问的勇气。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和时间。“提问的空间”指的是教师不要什么事都把答案过程给学生讲得一清二楚,而要重在指导科学思维方法,过程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提问的时间”指的是每一节课都要留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质疑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等引发学生的质疑心理,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2.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操作环节
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就是说我们要先设计一些有艺术性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质疑是关键。二是让学生会争辩。课堂上教师要少一点权威,少用考试来驱动学生学习。当然,课堂讨论也不是越多越好,它应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要努力促使学生接受发散式的观点和进行自由式的讨论。不过要保证在学生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在进行对立的讨论、辩论活动时,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或通过变换不同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学会批判性思维。三是要鼓励求真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好的教师是要教人去发现真理的。
2.4、创设想象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局限于我们已经知道和理解的,而想象力覆盖整个世界,包括那些将会知道和理解的。”的确,依靠想象力我们可以拓展思维空间,使探寻超越现实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批判创新。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沉浸于这种假设的角色中,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任务。组内成员首先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见解进行评价判断,最后进行整合完善,形成小组的见解。在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对自己教学的质疑,要加以鼓励和支持。不但如此,还应身体力行,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批判性求同求异,不断提高学生的解析能力和评价推理能力,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不同层次上得以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学习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比如主动学习、健康心理、品质品德等。可是,还有一个因素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却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或者他人所持的观点能够进行反思并提出质疑,同时还要进行独立分析的思维过程。
1、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
目前,在很多中学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仍然坚持只要是课本上写的就是正确的。这些教师在讲课时,着重点都放在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艺术特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并能够正确地解答那些阅读问题,而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正确很少关心。有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质疑,讲课时以一个知识的传播者的形象出现,不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即使有讨论活动,也会把学生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还有一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即使有学生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或者课本上内容有质疑,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但不予以表扬和鼓励,反而大肆批评和挖苦,从而大大挫伤学生批判思考的积极性。而学生呢?他们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就会形成一种观念,凡是老师讲的、书上写的都是正确的,根本不用质疑,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形成一种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维的习惯,对课本和教师绝对信任,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很多学生在考试完以后,不是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而是急于翻找标准答案,这样的做法就是对课本过于迷信,而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者、传播者和灌输者变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启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软环境,努力为学生创造敢于挑战、敢于求异、敢于质疑的批判性学习氛围,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问题式的立體化、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飞翔,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主动地、理性地提出质疑,不断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智特征,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思考者、挑战者。以这种师生观为纲的教学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不再是“话语霸权者”,而是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学课堂不再是单一的、一元化的,而是立体化的、多元化的。
2.2、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认知心理研究表明,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且是以处理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正是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质疑的前提,学生才有机会磨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然而,目前很多学生还不具备向教师提问的勇气。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和时间。“提问的空间”指的是教师不要什么事都把答案过程给学生讲得一清二楚,而要重在指导科学思维方法,过程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提问的时间”指的是每一节课都要留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质疑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等引发学生的质疑心理,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2.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操作环节
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就是说我们要先设计一些有艺术性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质疑是关键。二是让学生会争辩。课堂上教师要少一点权威,少用考试来驱动学生学习。当然,课堂讨论也不是越多越好,它应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要努力促使学生接受发散式的观点和进行自由式的讨论。不过要保证在学生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在进行对立的讨论、辩论活动时,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或通过变换不同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学会批判性思维。三是要鼓励求真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好的教师是要教人去发现真理的。
2.4、创设想象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局限于我们已经知道和理解的,而想象力覆盖整个世界,包括那些将会知道和理解的。”的确,依靠想象力我们可以拓展思维空间,使探寻超越现实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批判创新。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沉浸于这种假设的角色中,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任务。组内成员首先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见解进行评价判断,最后进行整合完善,形成小组的见解。在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对自己教学的质疑,要加以鼓励和支持。不但如此,还应身体力行,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批判性求同求异,不断提高学生的解析能力和评价推理能力,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不同层次上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