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宗族情谊 谨记敦亲睦族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学尧先生 是新界五大姓之一邓族的後裔,他忙於服务,忠心一片。族谱记载的历史渊源,他了然於胸,先祖遗留的宗本文化,他矢志传承。所以,浓浓桑梓之情,尽表言行之间,悠悠爱乡之意,皆留举止之上。每当受到众人称讚,他都坚持,“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诚如斯言,有时,付出比收穫更让人知足。
  服务宗亲 视为己任
  邓学尧先生是香港本地人,在粉嶺生活了六十多年。他同时担任了邓族五大房邓都庆堂负责人、龙跃头乡(对外)联络人和新屋村善述堂、云阶祖、耀升祖司理等多项职务,将一片敦亲睦族的爱乡情,实实在在地融入到了日常的行动当中。外地人大概不了解,“邓族五大房”、“龙跃头”、“新屋村”,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个关键词,实则连贯了一段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邓学尧先生介绍:族谱记载,新界邓族为轩辕黄帝的後人,“黄帝二十七世孙曼为商朝祖丁黄帝之少子。到殷代高宗武丁时,受封於今河北省南阳之邓城,遂以南阳为郡,以邓国为姓。在邓氏的祠堂大门外书有《南阳世泽》,即源出此系”。自宋代入粤第一世邓汉敝公(邓族第八十六世祖)至今,已繁衍一千多年。汉敝公源於江西省吉水,至第七代家族逐渐壮大,分为五大房。五元祖分别为元英、元禧、元祯、元亮、元和,但並不聚居於一地,元英、元禧、元和之子孙居於东莞,元祯子孙居於屏山,元亮的子孙居於锦田。经过各朝各代地演变,邓氏族人向更广泛的地区开枝散叶,包括粉嶺的龙跃头在内,还有厦村、莱洞、大埔头、大塘湖和深圳坳下村、北灶、竹村都为元祯和元亮公的子孙,人丁十分兴旺。
  邓学尧先生所在的龙跃头文物径即可以小见大,一窥邓族的古老遗风。在香港,这是继屏山文物径之後的第二条文物径,成立於1999年12月4日,途经景点有粉嶺天后宫、松嶺邓公祠、老围门楼及围墙等十一处,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们色调灰暗,气息沉静,与都市的簇新和喧嚣格格不入,卻又别具特色,令人流连其间,不忍移步,自然地勾起一缕又一缕寻古访古的好奇和向往。毋庸置疑,这正是邓族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不可估计的精神财富。正因为不可再生、不复重来,後人费尽心血地修缮,不遗餘力地保护,以将之完整留存。尤其是居住於此的邓氏後裔,更是凭着一股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将敦亲睦族、承先启後的工作视为己任,一律承担。
  因子孙繁衍,龙跃头的老围不断扩大,现已发展为五围、六村十一个村落,新屋村正是其中之一。作为龙跃头的对外联络人,又身兼新屋村的司理,邓学尧先生已成为村里的代表之一,不时要负责该地与外界的沟通和协商,接待和对话,还要承担内部的管理和分配,大部分时间都不得不在外奔波操劳,但可贵的是,他不觉辛苦,而甘愿为之,乐此不疲。
  既然服务於古村,古老的民风民俗自然细心维护,防止流失。邓学尧先生亦表示,“每至逢年过节,如重阳、清明,该村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作为该村新时代的司理和代表,邓学尧先生自是尽力帮忙,常要进行相关的策划和筹备,尤其出席这样重要的公众场合,还会特地穿戴一新。“我是本村代表之一,着装、礼仪自然不能过於随便。”他如是解释。的确,正是看重全村的形象,他才会如此严谨,认真对待。
  木本水源 致力团结
  香港邓氏宗亲会根据“木本水源”和“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成”的宗旨,於1951年发起组织,於1953年批凖成立。有赖於这一平台的构建,不论是龙跃头的十一条村落,还是分散於锦田、屏山的邓族後裔,都找到了一条维繫宗族情谊的纽带,得以团结,不断向前发展。
  经过60年风风雨雨的时间考验,香港邓氏宗亲会已发展为一个凝聚力强,影响力大的民间团体,会员千人,至今还在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邓学尧先生於2003年加入其中,由於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已被推选为该会的副理事长、永远荣誉会长。他表示,“能获得所在职位,是大家对自己的信任,一定会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如其所言,能力所及之处,无不竭力而为。
  2011年,香港邓氏宗亲会60周年会庆大会举行,他还是筹委会副主席之一,因全力以赴地给予协助,还受到了大会的称道。据了解,是次盛会,美国、马来西亚、泰国、河南邓州、北京、天津等各地的宗亲都曾莅临祝贺,令会场汇聚为了一片欢乐祥和的海洋。大会主席和理事长都为此凖备了热情洋溢的献辞:既回顾了邓族的历史和辉煌,又讲述了当前的成绩和进步,也表明了将来的目标和期望。许多平时不为人关注的统计数字由此走入视线,再一次地将邓族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原来,“邓姓是中华姓氏中的大姓,佔全国总人口的0.54%,按人口数量排列,是居於34位的大族,在逾千年的生息繁衍之下,香港的邓姓人口数量已近十几二十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若然每一个邓姓人口都群策群力,尽力为公益发光散热,那么,对社会起到的推动作用将不可估量。其实,香港邓氏宗亲会就是这个群体的缩影,其中会长等部分领导以个人名义在香港和内地捐建了多家医院和中小学。
  是次会庆大会圆满成功,众宾客尽兴而归,想必幕後人员中,邓学尧先生也有一份功劳。不过,他所做的远不止於此。在近代,由於相隔两地、族谱被毁等原因,广东的三大房和香港的两大房渐渐失去联繫。对此,邓学尧先生感受最深,因为正是他牵头,和其他宗亲成员一起,花费了不少精力,找到内地邓族的支脈,从中牵线搭桥,让两地走到一起。
  内地媒体在报道深圳坳下村时也曾提及此事:由於多方原因,坳下村对宗族本源一直不得要领,是邓学尧先生闻讯赶来,通过族谱判断、证实坳下村源头是从龙跃头乡分支出来的,搭建了两地的沟通之桥,提供历史研究的依据,发扬宗亲的文化。实现五大房,香港、内地一家亲的情形,教他至今难忘,想起时,依然一脸笑意,感慨道,“致力五大房的团结,我们个个都有份,正是上一代和下一代的紧密传承,邓族才能夠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前人栽树,後人乘凉”,敦亲睦族,承上启下的任务确实不可懈怠。
  令一众都喜闻乐见的是,今年6月20日,五大房还将相聚一堂,共同交流,联络宗谊。可以想见,届时,热心的邓学尧先生又将积极参与,一尽副理事长的职责——窃以为,忙於宗亲服务,少不了需要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疲惫之感总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但在他脸上,访者只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
  “能帮到人,並把手头的服务做得大家满意,就是我最大的追求。”邓学尧先生如是说。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後,源於社众“你一言,我一语”的由衷讚赏,邓学尧先生的服务决心越发坚定,收获的快乐亦与日俱增。所谓“施比受更有福”,大概指的,就是这个境界吧。
  【邓学尧先生,香港邓氏宗亲会副理事长及永远名誉会长、60周年会庆筹委会副主席、浩景轩地产实业发展董事长、邓族五大房邓都庆堂负责人、龙跃头乡(对外)联络人、新屋村善述堂、云阶祖、耀升祖司理等职。】
其他文献
司徒耀桂医生,是一个有着30多年航海历史的遊艇运动爱好者。大海、帆船、掌舵人。如此的情景,时常为无数深居城市里的人所向往。出海航行,也常常被赋予这样的意义:勇敢、开拓、进取,海阔天空。能夠亲身体会航海的人是令人羡慕的,也只有真正航海的人,才能体会面对海浪时的独特心境。如今,他不仅积极投身於各项遊艇赛事,而且还在为两岸三地遊艇运动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成功源於兴趣  司徒耀桂先生是一名医生,和他对帆
期刊
余保儿女士 是一位健谈和蔼且乐於奉献而又不求回报的人,从与同乡会的不期而遇,到全心投入並肩负重任,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爱国爱港爱乡的情谊。一点一滴,出自真心;默默付出,体现情怀。在台山同乡会的平台上,和众同仁携手,敬老爱幼、兴资助学,她成长着、快乐着、奉献着  一朝有缘 倾心奉献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余保儿女士认识了当时台山同乡总会会长陈荣濂太平绅士,並在其力荐下,祖籍台山的她毅然入会
期刊
郑国基先生从事保险业近三十年,已成为提拔后学的资深前辈。对待工作,他重诚信,讲原则,促平衡,用理智的追求,专注的理想,既得人心,留住顾客。“尽职”令他投入事业一丝不苟,“尽责”则令他置身服务勇往直前。常言“面由心生”,掛着一副眼镜,嘴角上扬,保持微笑的他,显得沉稳而通达。或许,这就是他,一位乐把服务当作收穫,意把成果作为慰藉的奉献之人  初印象: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郑国基先生是翘楚保险顾问有限公
期刊
李天华先生是一个成功的行业跨越者,並非厨师出身的他,因为对餐饮的喜爱与敏感,毅然转入餐饮行业,华丽的转身,因为对行业的真心和责任而结果完美。同时他还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从细节出发,让员工以入股的方式进入,既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更让自己的餐厅有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此高明之策,可谓一举两得,並最终成就了员工,成就了自己,亦成就了餐厅,让梦想一步步走向了可能。  华丽转身——希望的新起
期刊
许嘉灏先生是东区区议会全职议员。自1991年起担任区议员至今已有20餘年时间,秉持民建联“在地区做实事,为香港有承担”的理念,一直以真诚实干的作风,努力不懈地工作,全身心投入社区服务之中,积极改善民生,在环境、交通、住房、安老等方面皆有所建树,是筲箕湾区忠实的服务者。其尽职尽责的服务态度,也深受社区居民信任。  真诚服务承担  许嘉灏先生出生在筲箕湾,他在这里生活数十年,亦服务了数十年。这里有他熟
期刊
是一位专业的建筑测量师,数十年,他靠着持之以恒的态度不断进取、与时俱进,以专业赢得信任,以专业成就自己,最终有所作为,在建筑测量行业上大展拳脚。他手中的一把尺,度量着建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清晰而又凖确;身兼诸多与行业有关的社会公职的他,心中亦有一把尺,度量着建筑这个行业,亦度量着这个行业所需要的那份责任和道义。  积经验,奠基础,持之以恒  陈佐坚先生,祖籍潮州,出生在香港,他的中学生涯在一所工业
期刊
是一名行善者,是一名功绩卓越的狮子会领袖,更是一名资深地道的服务者,他担任佛教慈善有限公司主席及狮皇(国际)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奉行“不谈政治,只求服务社会”的狮子会信条,数十年如一日地参与各种服务工作,服务对象上至长者孤幼,下至弱智伤残,行善足跡近在本港,远至内地以及海外,並荣获“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亲善大使”等诸多讚誉  香港:三角码头盂兰胜会  香港:三角码头盂兰胜会  盂兰节,俗称“鬼节”,
期刊
【本刊讯】6月14日,香港大公报在香港举行创刊110周年报庆酒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向这家历史悠久的中文报纸致信祝贺。  李长春在贺信中说,香港《大公报》在110年的风雨历程中,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精神,始终与民族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笔录历史进程,推动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公报》为香港的
期刊
蔺常志先生曾是一位历经世事的军人,身上自有一种刚强、百转千折的气质、一种让人无法不敬仰的赤诚。青春肆意飞扬的时刻,他只带上几件衣服,不曾与父母告别,便匆匆踏上北上参军之路。儘管,这段军旅生涯只持续不到四年的时间,然而,在他看来,灵魂深处,一旦烙上“军人”的烙印,便成为了一辈子的事,这也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畅快、最淋漓的回忆。足以让他欣慰一生、感受一生、回忆一生、感慨一生。  历经重重世事 百转千
期刊
邓锦添博士作为公司掌舵者、社团领袖、经济顾问、名誉校长等,角色多元,而每一个角色的承担,皆因他洒脱尽责的情怀:随缘,不为生计,不为名利,做有意义之事!在许多成功的案例面前,毫无疑义,邓锦添博士是一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为推动两岸四地之经济发展及文化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穿针引线,搭建平台,展露了出色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而这一切源於内心质朴的愿望:“我只有一个出发点:做好每一件对国家、对香港有利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