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常志:一日为军人 终身军旅情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2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蔺常志先生曾是一位历经世事的军人,身上自有一种刚强、百转千折的气质、一种让人无法不敬仰的赤诚。青春肆意飞扬的时刻,他只带上几件衣服,不曾与父母告别,便匆匆踏上北上参军之路。儘管,这段军旅生涯只持续不到四年的时间,然而,在他看来,灵魂深处,一旦烙上“军人”的烙印,便成为了一辈子的事,这也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畅快、最淋漓的回忆。足以让他欣慰一生、感受一生、回忆一生、感慨一生。
  历经重重世事 百转千折志尤坚
  湖南浏阳——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这片土地上曾被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谭嗣同、胡耀邦等志士仁人从这片土地上走出,让这个享有“将军之乡”美誉的地方更加名副其实。蔺常志先生正是出生於这里,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浏阳的红色元素赋予了他红色的情怀。
  蔺常志先生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常看见日本的飞机从头顶上的那片天空飞过,他的美好、宁静的童年被战爭惊扰。他的父亲也因为战爭的原因,一直颠沛流离,常年不在家。蔺常志先生回忆说:“浏阳,被称为‘花炮之乡’,享誉全球,我的父亲就是因为做鞭炮的生意於1937年来到了香港,日本鬼子攻佔香港之後,我的父亲来到了广州,随後又辗转来到韶关,继而回港。”也正是因为其父时常在外,蔺常志先生自小便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
  读高小的时候,他开始学习中国近代史,鸦片战爭、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甲午战爭,整个近代史被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例充斥着,整个中国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读中国近代史的那些日子,他内心的愤懑、悲痛、焦虑等各种情感每天翻江倒海一般,让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他对祖国的那份感情也在这样的情绪中变得越发深厚,也因此埋下了他青春时期独自北上参军的伏笔。
  1949年,中国解放前夕,蔺常志先生来到香港与父亲团聚。1950年,国际上战爭的硝烟还未完全熄灭,朝鲜战爭即将爆发。1950年11月,蔺常志先生16岁。1951年1月份,趁着元旦假期,他回家匆匆地往书包里随意装了几件衣服,没有跟家里人说一声,便来到了江门,义无反顾地参了军。当兵,是他心中一个极为强烈的愿望。
  军歌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蔺常志先生的军旅生涯正如歌中所唱,他从江门军区来到广州军区,接着又被安排到华南军区青年幹部训练大队受训。後来,他在回香港、去部队文工团当团员和去主力部队锻炼三个选择之间再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後者,於48军143师428团侦察连当见习文化教员。期间,蔺常志先生曾接受了为一个上千人的团将广东话翻译成普通话的工作,也正是因为这个契机,全团士兵都认识了他。数十年过去,每每回忆起来,蔺常志先生仍旧记忆犹新,快乐、自豪油然而生。那是他军旅生涯中又一件值得回忆和珍藏的宝贵记忆。
  不久後,部队实行文化扫盲运动,蔺常志先生担负起了教授拼音字母,帮助部队人员文化扫盲的工作。接着,他们接到命令,将所有武器上交,“当时,我很兴奋,以为要更换新的武器,上前线,那时朝鲜战爭已经爆发。”蔺常志先生满怀期望,热血沸腾,渴望於战场上一展中国军人的雄风,可意外中夹杂着些许遗憾的是,他们乘坐的火车在湖南停了下来,被安排参加荆江分洪、水利建设工程。
  回忆那段岁月,蔺常志先生感慨地说:“当时的劳动是超负荷的劳动,民工们挑着担子走,我们是起步小跑,跟洪水赛跑。我真正长白头髪是在56岁那年,但在短短三个月,我便开始有了白头髪。”由此可见,那是怎样的操劳,用蔺常志先生的话来说则是“不要命地幹”。那时,他已经无所畏惧,那是浸透到蔺常志先生骨子里的信念,只要国家需要,他便义无反顾、捨生忘死、勇往直前。那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活法,是一种十分坚韧的生命态度。
  始建於1952年春末夏初的荆江分洪工程共有30万军民参加工程建设,他们以90天的惊人速度建成了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使得荆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缓解了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不相适应的矛盾。
  这项工程建设竣工後,部队奔赴朝鲜,他曾亲送两批士兵参加抗美援朝战爭,但自己未有机会上前线,於1954年下半年退伍。岁月流淌,多少记忆被雨打风吹去,而这段前後历时不足四年並不漫长的军旅记忆卻始终如此清晰,如此刻骨铭心。因为正是这段並不漫长的军人生活历程赋予了他拼搏的精神、对国家献身的精神和勇气,以及能幹、肯幹、不计较的优良作风,还有一个不屈的军人灵魂。
  骨子里的军人情怀
  那段经历透着刚强,夹杂着简单的活法,思想简单而纯粹,如今已经一晃数十年过去,然而在他的骨子里,仍将自己当成一个军人,一辈子的军人。与蔺常志先生交谈,虽然比较短暂,卻能清晰地感觉到,他人生中最美的是军旅,最怀念的是军营,最难忘的军情,保持着的是军姿,不变的是军魂,存留於心的是军人情怀。他反复重复的一句话是:“当过兵,一辈子都是军人。”以至於无论他的气质还是风度,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参政议政,都透露出一种军人气节。
  1955年,蔺常志先生於北京俄语学院修读俄语专业,後转至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期间,他结识了现在的太太,那是一个幸福的起点。27岁时,蔺常志先生通过申请来到香港,後因不忍放下妻子独自抚养年幼及刚出生的孩子,他放棄了前往美国的机会,留在了香港,接手父亲的生意,任兰若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是一家由蔺常志先生父辈创办的纽扣製造厂,最初由四个股东合作,後各自分开经营,以出口为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日本一家公司退出市场,将机器销往他们出口的国家,这对当时以出口为主的蔺常志先生等人的生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军人敢於面对挑战,敢於攻坚克难。此时,他顺时将眼光转向了香港本地市场。香港的製衣工业一向著名,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纺织製衣业是香港製造业的一个主流,加上蔺常志先生待人真诚、随和,老闆员工一视同仁,因此很快地打开了市场,顺利地完成了企业由外销向本地市场的转型,让企业得以生存下来。
  蔺常志先生的一生都深受军人秉性的影响,不短不长的军人生涯锻炼的除了他的体魄,还有对他性格、毅力、品性的磨练。他是湖南省第一批受邀担任内地政协委员的“海外”人员(因当时香港还未回归,因此被称为“海外”),连续三届(六、七、八届)担任湖南省政协委员,为发展建言献策,他说:“是部队培养了我敢於斗爭的精神。”他敢於向上级提不同的意见,敢於与不良现象做斗爭,这种敢於斗爭的精神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並一直保留了下来。
  当社会上出现一些不利於社会和谐、否定内地对香港的贡献的声音时,他会说:“中国共产党有什麽理由破坏香港?香港回归十五年以来,有哪一项政策对香港不利?”只两个问题便将对方反问得哑口无言。蔺常志先生爱国家、爱民族、支持祖国统一,这亦是他一生中从来未曾改变的信念。
  出於对军人的那份浓鬰的情谊,十来年前,因为在前往湖南的火车上偶遇抗日老将丁伯駪先生,在其邀请下,蔺常志先生加入了香港退伍军人协会,去年,丁伯駪先生去世,蔺常志先生接手香港退伍军人协会,出任会长一职,“为解甲人解忧”。他笑称自己是大家的勤务兵,军人的本质,从未改变。他和退休军人继续出版月报《爱国阵线》,宣扬爱国思想,组织慈善工作,创办“松峰慈善基金中国工程”,为内地的健康牵线搭桥,已於云南、湖南、内蒙古等地建立了十数个医疗机构,普惠社群。
  满心赤诚,蔺常志先生的妻子亦是一位和他一样赤诚的服务者,其妻身兼儿童文艺协会会长、香港朗诵协会委员、城大兼职讲师等诸多社会公职,尽己所能,贡献真诚。
  在蔺常志先生身上,有一种让人无法不敬仰的赤诚,他为自己的军人身份而自豪。“军人”烙印将陪伴他一生,这也是他最美好、最畅快、最淋漓的回忆,足以让他欣慰一生、感受一生、回忆一生、感慨一生。
  【人物简介】
  蔺常志先生,香港退伍军人协会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世界华人退伍军人联合总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湖南省政协等六、七、八届特邀委员、兰若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其他文献
韩镇邦先生是一位资深会计师,创办的韩镇邦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家年轻的、小型事务所,准确地将客户群定位于中小型企业,发挥运转灵活的特色,致力于以专业的水准、周到的服务赢得顾客的信任与好评。同时,他参与香港西九龙狮子会的服务长达十余年时间,通过狮子会这个平台,在细水长流的工作中,体验服务的真谛,传递着温暖与真诚,亦收获着助人之乐与感动。  专业服务 準确定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会计行业亦蓬勃发
期刊
【本刊讯】全球网视 (Global China TV)5.25开台礼暨战略合作上市签约仪式,於2012年5月25日假座九龙海逸君绰酒店宴会厅隆重举行,是次典礼苛蒙中联办新界工作部区剑伟处长、国际扶轮社3450地区总监David Harilela、九龙总商会监事长黄炽雄博士、詠春拳第七代嫡传弟子郑忠师傅、中国网视执行总裁葛长忠先生、西非马里共和国领事陈志强爵士、瓦鲁哈图驻中国特使李强先生、影视红星苏
期刊
司徒耀桂医生,是一个有着30多年航海历史的遊艇运动爱好者。大海、帆船、掌舵人。如此的情景,时常为无数深居城市里的人所向往。出海航行,也常常被赋予这样的意义:勇敢、开拓、进取,海阔天空。能夠亲身体会航海的人是令人羡慕的,也只有真正航海的人,才能体会面对海浪时的独特心境。如今,他不仅积极投身於各项遊艇赛事,而且还在为两岸三地遊艇运动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成功源於兴趣  司徒耀桂先生是一名医生,和他对帆
期刊
余保儿女士 是一位健谈和蔼且乐於奉献而又不求回报的人,从与同乡会的不期而遇,到全心投入並肩负重任,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爱国爱港爱乡的情谊。一点一滴,出自真心;默默付出,体现情怀。在台山同乡会的平台上,和众同仁携手,敬老爱幼、兴资助学,她成长着、快乐着、奉献着  一朝有缘 倾心奉献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余保儿女士认识了当时台山同乡总会会长陈荣濂太平绅士,並在其力荐下,祖籍台山的她毅然入会
期刊
郑国基先生从事保险业近三十年,已成为提拔后学的资深前辈。对待工作,他重诚信,讲原则,促平衡,用理智的追求,专注的理想,既得人心,留住顾客。“尽职”令他投入事业一丝不苟,“尽责”则令他置身服务勇往直前。常言“面由心生”,掛着一副眼镜,嘴角上扬,保持微笑的他,显得沉稳而通达。或许,这就是他,一位乐把服务当作收穫,意把成果作为慰藉的奉献之人  初印象: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郑国基先生是翘楚保险顾问有限公
期刊
李天华先生是一个成功的行业跨越者,並非厨师出身的他,因为对餐饮的喜爱与敏感,毅然转入餐饮行业,华丽的转身,因为对行业的真心和责任而结果完美。同时他还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从细节出发,让员工以入股的方式进入,既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更让自己的餐厅有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此高明之策,可谓一举两得,並最终成就了员工,成就了自己,亦成就了餐厅,让梦想一步步走向了可能。  华丽转身——希望的新起
期刊
许嘉灏先生是东区区议会全职议员。自1991年起担任区议员至今已有20餘年时间,秉持民建联“在地区做实事,为香港有承担”的理念,一直以真诚实干的作风,努力不懈地工作,全身心投入社区服务之中,积极改善民生,在环境、交通、住房、安老等方面皆有所建树,是筲箕湾区忠实的服务者。其尽职尽责的服务态度,也深受社区居民信任。  真诚服务承担  许嘉灏先生出生在筲箕湾,他在这里生活数十年,亦服务了数十年。这里有他熟
期刊
是一位专业的建筑测量师,数十年,他靠着持之以恒的态度不断进取、与时俱进,以专业赢得信任,以专业成就自己,最终有所作为,在建筑测量行业上大展拳脚。他手中的一把尺,度量着建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清晰而又凖确;身兼诸多与行业有关的社会公职的他,心中亦有一把尺,度量着建筑这个行业,亦度量着这个行业所需要的那份责任和道义。  积经验,奠基础,持之以恒  陈佐坚先生,祖籍潮州,出生在香港,他的中学生涯在一所工业
期刊
是一名行善者,是一名功绩卓越的狮子会领袖,更是一名资深地道的服务者,他担任佛教慈善有限公司主席及狮皇(国际)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奉行“不谈政治,只求服务社会”的狮子会信条,数十年如一日地参与各种服务工作,服务对象上至长者孤幼,下至弱智伤残,行善足跡近在本港,远至内地以及海外,並荣获“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亲善大使”等诸多讚誉  香港:三角码头盂兰胜会  香港:三角码头盂兰胜会  盂兰节,俗称“鬼节”,
期刊
【本刊讯】6月14日,香港大公报在香港举行创刊110周年报庆酒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向这家历史悠久的中文报纸致信祝贺。  李长春在贺信中说,香港《大公报》在110年的风雨历程中,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精神,始终与民族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笔录历史进程,推动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公报》为香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