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精彩生成和谐共舞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f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不能再是标准答案的散播空间,而应该是珍视孩子们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那么,怎样预设课堂,才能收获精彩的生成?
  一、于无声中听惊雷
  学生的灵智和欲求,总是发生在教师的不经意之时,稍纵即逝。这种灵智与欲求,往往表现在他们的眼神中,表现在他们的颔首里,表现在他们的一颦一笑间。教师要沉下来心来,摒弃成见,独具慧眼,去粗取精,于平凡中见伟大;要有一颗灵动的心,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在文字中窥见其与文本的联系,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挖掘教材,“于无声中起风雷”,如此才能生成可期待的精彩。
  如教学《五彩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琅琅书声中,学生读出了五彩池的数量之多,读出了五彩池的形状各异,读出了五彩池的颜色不同。正当他们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之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我们能在五彩池游泳吗?”同学们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发言的同学脸渐渐红了。作为老师,该如何对待这位学生的突发奇想?是简单地和学生一起一笑置之,还是把它视为教育资源加以利用?等同学们笑过后,我问他们为什么笑。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书上说五彩池大大小小,大的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没办法游泳。”另一个学生接着说:“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在这样的五彩池游泳很容易受伤。”我肯定了他们会读书,能从课文中找答案后,走到刚才提问的学生面前问:“你为什么想在五彩池游泳?”这位学生小声说:“因为我觉得五彩池太美了,太神奇了,我好想亲自到五彩池里玩水,尽情享受人间瑶池的乐趣。”我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多么美妙的遐想!”同学们似乎也恍然大悟。我又让学生找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和“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等语言优美的语段,并大声诵读。读后又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高高举起了手要求发言。得到许可后,一位学生抢先说:“五彩池美景如画,我认为不能到五彩池游泳,不然岂不破坏了五彩池的瑰丽?我真不舍得这样做。”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五彩池的赞美,可给课文插图配文,也可为五彩池写广告词。结果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我想马上飞去,好好欣赏个够。”有的说:“流走的是清水,留下的是色彩。”有的说:“人间瑶池,美梦成真!”……
  可见,大胆而合理地运用课堂生成,不但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反而能深化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于对话中激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丰富的情感被激发,才会有表达的强烈欲望,在无拘无束的对话中生成新的语言。
  我在教学《静夜思》一诗时,刚出示课题就听见学生不约而同地背了出来,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如果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学生定会感到兴味索然。这时我及时改变原有方案,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适当地调高思维的梯度,创设了“大家一起来当诗人”的表演情境,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学生进入文本,在表演中强化对语言的揣摩,及对作者思乡情感的体验;在对话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个性化语言。学生全身心地在教师创设的生动的表演情境中触摸语言。学生从对话中,不仅理解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而且在语言实践中学会正确地运用。此时学生的表达已不是对文本语言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对话实现了文本语言的实践与再创造。接着我抓住精彩的动态生成让学生“添画月亮”,引导学生进一步升华情感。此时,课堂出现了小高潮,师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发出夺目的光芒,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可见,在课堂上,当学生有精彩的发挥时,教师若能巧妙应对,课堂将更加绚丽多彩!
  三、于拓展中寻答案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仅靠预设,而要随时审时度势,及时改变教学流程,盘活课堂资源,使课堂充满活力。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当学生读到“她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就有个同学站起来接口说:“形容一个人老呀!”其他同学听了,也都纷纷谈论起来。这时,我灵机一动引导说:前两天,不是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吗?你们都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现在,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外貌呢?此时,我并不急着解释成语,而是将“生成”进行拓展:“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马上就有学生说:“我家对门有个修车的老爷爷。他两鬓斑白,一张古铜色的脸,颧骨高高突出,额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到冬天,他的厚嘴唇上就常会裂开几道口子。”我马上表扬说:“你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又有学生说:“我奶奶是个农民,白发苍苍,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手上也布满了老茧。”另一位学生则说:“我的伯父工作特别辛苦,所以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许多。尤其长期干粗话,他的脸上又黑又粗糙。”我小结说:“你们真棒,刚才的发言就是对‘饱经风霜’最好的诠释。你们想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吗?”学生兴致盎然,欣然动笔,写出来的语句优美生动、形象感人。
  以上案例中,教师及时“变奏”教学流程,超越文本,链接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一个成语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在实践中同构共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情感和活力。
  (作者单位: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3625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实现善治,是民众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石,将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针对当前善治中存在的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方式传统、治理价值错位等
当前,学术界对形式逻辑体系中存在的逻辑矛盾颇有非议.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矛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则是对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关系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许多形式逻辑教材在理论阐述
早上第一节语文课,我照例提前五分钟来到教室,站在讲台上,酝酿情绪,静待上课铃声响起。为了不显得突兀,我习惯性地捧起语文书,轻声朗读起来。  教室里乱哄哄的,犹如早晨的集市,没有人注意我。我也从不干涉他们,只要不做坏事,想干啥干啥。这样的“生态环境”,他们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课文还未读到一半,右边前排靠窗的位置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我抬起头,循声望去。哟!两个小不点闹矛盾了。龙辉,一个黑黑瘦瘦
南京师范大学吴亮奎教授指出,当前在一些中小学管理实践中,"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成为学校自我宣传时的一句口号,甚至被当作一种办学理念。但仔细推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却是一句似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咨询和指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和发展性功能,本研究开展了此次心理健康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广州市三所中职学校的学生500人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96份,有效问卷473份,回收率为99.2%,有效率为94.6%。  (二)研究工具  1. 自尊量表( SES) 该量
针对一些中学开设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卢汉龙认为,中国文化从不缺乏强调“诚”“信”的资源。虽然曾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诚”“
近年,社会对英语教学的实效提出了较大质疑,甚至对英语学科开设的价值和必要性都提出了质疑和探讨。在这些热议的背后,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于是,伴随着课改的深化,各级教育主管和指导部门进一步加强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例如增大继续教育课时数量、加强在职进修、专题培训、专业引领以及加大奖惩力度、加强自我反思、加大研讨时间等等。然而在落实到教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秉承“师范·艺术·华文”办学特色,历来重视学校语言文字教学和应用的规范化工作。近年来,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方面,突出“华文”传承,主动构建平台,努力寻求内涵发展,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大胆创新,走特色办学之路,为推广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一、突出“华文”传承,夯实汉语教学培训基础  我校以教学为主、培训为辅,在校园中
正能量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理想。在学校,品德课堂应该是学校传递正能量的“沃土”,为此品德课教师一定要耕好这块“地”。品德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键不在于演示和传导知识,而在于让知识内化为“见识”,感悟为“思想”,为知识的“价值化”“人格化”提供正能量。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也不是明知不可为或不必为而为之的故弄玄虚,而是对教材、学生、环境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理论,结合武威市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现状和天敌资源种群及利用状况,总结了多年病虫害防治经验教训,从行政管理、制度建设、控灾措施、基础研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