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说明文教学的方法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dran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它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用,这类文章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有的学生会觉得平淡无奇。许多教师认为,说明文不如其他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教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如果主导者抱着这样的态度,那说明文教学中出现“低气压”、学生没劲头的现象自然就不足为怪了。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的初中教材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写得生动形象,通俗活泼,让人读来饶有趣味。那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写作说明文的情感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说明文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方法及作用。
  1 导语激趣,让学生愿意走进课文
  每堂课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充满兴趣,那么这堂课的效果会比较好。对于说明文,教师更应该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走进课文。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课本前面赵州桥的插图,并让学生说明一下这幅图。要求用最简洁的话语把它说得清楚明白,学生试了之后才感觉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在几位学生回答之后,我说:“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看看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如何说明的吧。”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一般是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2 说明文要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说明文的科学性、实用性决定了它比其它文体的教学更需要活跃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接受训练。培养能力。所以教师要改变抽象、说教的教学方法,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以实践来印证课文内容,加深理解。有的老师在教完《景泰蓝的制作》后,发动学生小制作,口头说明制作过程,并为自己的产品做产告;阅读了《故宫博物院》,请同学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故宫建筑群,然后带领学生参观公园建筑,要求学生注意听解说员的介绍,抓住重点,回校后说说参观顺序,加强说明性语言的听说训练,要求做到明确简洁而有条理。
  3 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发现的乐趣
  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基本知识,他们一点就通了,关键在于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他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对于他们自己找来的资料,他们更加关注。我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之前让学生找"水葫芦""椰心叶甲"两种生物的相关材料(恰巧"水葫芦"的内容在生物课本上就有)。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并介绍所查找的资料,学生付出的劳动得到了肯定,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很多时候,老师讲的知识学生记不住,但如果是学生自己的发现,他一定会记得牢。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学会了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4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要在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才能将语文课讲“活”。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大家十分倡导在语文教学中研究语感,培养学生语感。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语感训练多在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形象性强、理趣性重的文体教学中受到重视,在说明文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不少语文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这一环节:①因为在观念上认为朗读不重要,与考试无关;②认为就算需要朗读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说明文轮不上;③说明文文辞相对枯燥,不容易融入情感,调动兴趣,往往教师自己都觉得读起来会索然无味,所以厚彼薄此就不足为怪了。事实上,说明文貌似容易读,而实际上与其它文体相比要难读。于是就导致了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完全省略了“读”这一环节,把学生读书的时间几乎全都占用了,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形象生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但是若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象、课外资料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加大了课堂容量,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吸收知识的时间越来越少,整个课堂充斥着技术的要素,反而使语文课的特点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尤其是说明文,如果老师备课时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生物课、地理课和历史课。其实,在教学说明文时,如果教师不能范读,也可以先借用录音磁带引路,再由学生集体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一篇说明文进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得到语音感、语气感、语法感、语体感等。
  因此,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的数字化信息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人们开始动员身心感官,来回应多媒体技术的冲击,作为集中体现书写文化特点的语文课,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能够保持自己的特色并进一步发展,说明文教学亦是如此,授课时依然不能忘了要扣紧语言的要素。
其他文献
【摘 要】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好的艺术品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唤起人们内心崇高美好的思想感情,增强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尽管班主任工作不是纯艺术,但它那富有创造性的各种活动都必须富有生气和魅力,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美的心灵。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内心的道德信念,而且可以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和共
期刊
【摘 要】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美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关键词】 初中美术 绘画 想象力  美术创作离不开想象力,新颖的作品来自大胆想象,评价一幅绘画作品时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作品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
期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信息技术课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了的习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如果正确引导就会成为栋梁之材,相反就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于小学生的年
期刊
【摘 要】 教学质量评估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便于实现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控,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本文借鉴复杂系统评估方法,提出了教学质量评估的一般过程,阐述了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研究其中的指标的权重分析、量化模型和综合评估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发展,它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内知识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品味人间的喜怒哀乐,体验人生的滋味。  【关键词】 课外阅读 习惯 方法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的确,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
期刊
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种语言,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在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作了尝试,收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我们目前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停留在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就连物理实验本身的教学,也是按教材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纯理论的讲解。本文就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谈了自己的看法。  1 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制造、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些现象反复再现以便让人们反复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直观
期刊
【摘 要】 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能直觉地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思维也就被激活,这样,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努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体验教学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
期刊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幅幅生动的插图使人耳目一新,这些插图,深深地吸引着儿童的目光,激发着他们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若能根据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地运用插图,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儿童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插图教学有一些体会,结合前辈们的经验,在此小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插图教学。  1 与理解课文相结合,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文  1.1 用插图教识字。心
期刊
对话和交流的本质就是让位还权,变被动为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切磋思想,砥砺智慧,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这正是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呢?我认为,从操作层面上看,“平等对话”包括“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1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相处  1.1 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