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万象

来源 :中国生态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h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有生命力的傳统民俗当属中国的春节,不同地域组成的丰富多彩的年庆活动,是中国人在严冬里最真的记忆和最美的乡愁。
  从腊八到元宵节绵延一月之久的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傳统节日,一直承载着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它既是国人共同的“生日”,也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人们祭神拜祖、除旧驱邪、迎新纳福,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丰富多彩的年庆活动,无不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横越南北的喜庆
  在黑龙江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有一个边陲小镇——漠河镇。它位于北纬53°29′52.58″,东经122°20′27.4″,素有“中国北极村”之称。那里有茫茫的大森林,有滔滔的黑龙江,有獐狍野鹿、蓝莓飘香,更有白夜和北极光两大天然奇景。土生土长的漠河人何晓莹,大学毕业后便重返家乡,在北极村内开了一所农家风情的青年旅店。
  “以前过年,我们都要坐着马爬犁去很远的集镇买年货。一般以冻货为主,比如必备的水果冻梨和冻柿子,还有粘豆包、雪糕。过年家家户户都要买很多雪糕存在外屋,越冷越喜欢吃凉,我们经常依偎在热乎乎的炕头吃雪糕。冻梨黑黑的,一咬全是甜甜的梨水,冻得嘴上嘶嘶叫,但脸上却是爽歪歪的表情。冻柿子更好吃,又甜又滑。”何晓莹回忆起过年的场景,脑海里浮现的全是舌尖上的吃食。
  从何晓莹经营的旅店窗户望出去,木刻楞的尖屋脊房,掩映在碧绿的樟子松林荫中,隔江东北方向,便是俄罗斯的伊格娜恩依诺小村落。漠河,这个偏远小城镇,1969年曾“诞生”过中国最低气温:-52.3℃。“这两年漠河下雪不是很大,却迎接了越来越多来过年的游客。他们大多是南方人,没见过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没挑战过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来了就坐着马爬犁穿越雪地,去北红村看日出,然后回来围着火炉烤火吃饭。现在过年,我就是招待游客,跟他们一起感受过年的快乐。”
  春节同一时间,当何晓莹带着游客在零下40多度北红村的冰雪中等待日出时,身在平均气温20多度的海南万宁的纪美慧,却正在梦乡。而她的父母正忙碌着包各种红包,放在家中的米罐里、厨房里、客厅里、衣柜里、厕所里甚至电视机上面。在海南方言中,所有民俗行为前均加“做”字,过年在海南叫“做年”。“做年时,几乎家里每个角落都会有红包,很多惊喜。孩子们要把这些红包放在枕头底下压着睡觉,直到年初三后。”
  “我们做年,家里都会买两棵大枯子树放在门两边,树上挂上红包,屋里还会放两个大柚子,拜年的礼品里,一般也会有柑桔或者礼品中夹着桔子叶,表示大吉大利又财源滚滚。”90后女孩纪美慧说起万宁的春节风俗,连说“家乡讲究太多啦”!海南人做年确实讲究,吃的东西必须吉祥寓意,比如年夜饭要有茄子,海南话茄子寓意一年比一年好,还有很细的发菜,说是吃了会发财。
  海南人初三便开市,默认年已逝。初三,海南一些地方还叫“炒考”,将年三十儿特地多煮的干饭、鸡鸭头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等到元宵节又热闹起来了。在纪美慧小时候的记忆中,每隔三年大街上就会举办舞龙会,村里人会号召每户人家捐点钱来制作三四十米长的巨型龙,几十个人撑起来在街上舞。每到一个店面就会停下来,为这家店面独自舞蹈几分钟。然后这家店主会给点小费打赏前面敲锣打鼓的小孩。“我喜欢在龙巨大的身体下钻来钻去,一路跟着看会上的观音菩萨、孙悟空、红孩儿,还有走花轿、滚圆球等,特别好玩。现在距离上次舞龙会已经有八年了吧,很想念了呢,现在都不怎么举办了。”纪美慧说。
  黄土地上的红火年
  春节风俗的起源和发展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息息相关,春节起源于以河南、陕西为中心的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无论如何,黄河文明拥有共同的社会风俗建设和民族记忆,关于春节也不例外。
  乔锦艳是陕西榆林的一名公务员,她从小便居住在陕北古老的民居一窑洞中,只不过她出生时住得是石窑洞,父母那辈是土窑洞。尽管陕北相对偏僻闭塞,但黄土高原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使居住于此的黄土地人的生活古老而沉稳,也使得最受重视的节日春节拥有了无比独特而深厚的文化色彩。
  在陕北,辛勤劳动一年的老百姓将欢乐和希望全部寄附于过年。腊月时,婆姨们就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我们腊月就开始准备年糕、油馍,做荞麦凉粉。三十儿年夜饭要吃好吃饱,以猪肉和羊肉为主。初一吃饺子拜年,初二拜丈人家,我们全家都会去外婆家。我记得外婆家还会在灶火旁上香祭灶神。”乔锦艳说起过年,特别推荐陕北特产黄米馍馍和黑豆豆腐,说“没啥,就是香!”
  “正月初一,家里的男人们吃过早饭会去附近庙里上香拜佛。我们当地人初八还流行去庙里顺心,祈祷一年平安顺利。”乔锦艳口中的初八“顺心”,是陕北傳统风俗,一般让庙里供奉的神给顺心,也有当地阴阳在家里给顺心的。初八那天,庙里管事的人会指挥伙计抬着“楼轿”从跪在院里前来顺心的群众头顶上掠过,以祈安纳福。
  在陕北,到元宵节这天,锣鼓喧天,唢呐齐鸣,到处欢声笑语,喜庆活动达到最高潮。陕北人身着彩绸服饰,扭秧歌,耍社火,大街和寺庙里人山人海。一到晚上,有转九曲、耍狮子等节目表演;家家户户红灯高照,院内还燃有炭火塔,俗称“神火”。陕西其他地方也有极多风俗讲究,例如傳统西安人会挂木马勺来镇宅辟邪,安塞人会用酣畅淋漓的腰鼓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西安过年时,大雁塔和小雁塔都会举办庙会,古城墙上的灯展也是历年都有。同样,拥有中国四大古都的河南,其春节庙会也弥漫着老味道和旧风情。生活在殷墟旧都安阳的王艳,便对此很感兴趣,“逢上春节庙会,放眼望去只有后脑勺。庙会上有玻璃手工艺人,有本地小吃荞麦面饸(饣各),还有糖画,耍猴的,特别热闹。安阳有赶会能祛病消灾的说法。不过我过春节一般会与同事去自助游。去年去了湖南凤凰、张家界,今年初步打算去成都和重庆。也是觉得年过得越来越趋同,想去其他地方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吧,就好像很多人愿意来我们这儿过年一样。”   除去傳统庙会,河北等地过年还流傳着一些奇异的风俗。如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夜深人静时,便有“扔愁帽”的傳统。各家的大人孩子在临睡前,会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将其清扫到墙旮旯里,待到元宵节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这一习俗相傳起自战国末年,有扔旧愁、迎新喜之意。古堡之城——蔚县暖泉镇还有“打树花”的民俗,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民间艺人收集全县废铁炼成铁水,泼洒到城墙上,火树银花不夜天,不是焰火胜似焰火。
  “年”贯长江春似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为中华文化的诞生地之一,长江流域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各地春节也有着或相似或独特的民俗活动。据在四川成都和浙江金华生活过的吴镛介绍,他们家乡都是初一去庙里拜祖祭神,初二才开始拜年,走亲戚访朋友。“初一我们本家并不外出,等着嫁出去的女儿和女婿回来祭拜祖先,初二才开始拜年。”吴镛说。
  大年初一,江浙地区还有很多禁忌和信仰。在江苏苏州,初一早晨出门,要向喜神所在方位作揖,然后向着该方向行走大约百步,这种出行叫做“走喜神方”,据说这样一年能吉星高照。而且出行时,一定要向茶食铺买些糕和糖,用红棉纸包好。而浙江湖州,大年初一要在檐前插芝麻梗,或插柏枝于柿饼,盛以大橘,谓之“百事大吉”。绍兴等地的商铺上,还会在自己的招牌上挂太锭,锭和锭之间,串上染红的麦草管。这样,能保佑本年度商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发达到三江”。
  很多旧时习俗随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而逐渐被摈弃,但大多数饮食风俗一直被流傳下来。在湖南永州等地,春节饮屠苏酒或椒柏酒的习俗便非常兴盛。“止椒柏酒于家长,饮屠苏,以年少者为先。”在湖北有些地方,春节第一餐会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也有吃鸡蛋的,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还有吃油炸的白蒿的,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
  在湖南湘潭一带还流傳着许多古老而朴素的过年风俗。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生活在韶山市的康宁说起家乡的舞龙灯更是眉飞色舞,“我们那边舞龙灯有个接龙仪式,就是先挨家挨户发请帖,要是接了请帖,这个人家就要依次进屋舞龙灯表示庆祝,那阵势很像金庸小说中漫发英雄帖比武。接龙之后,就开始舞龙,舞得好舞得快的,能获得特别多掌声。我小时候还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舞龙灯艺人哩。”
  元宵之夜,湖北等地也会有舞狮、彩船、高跷等龙灯会,除外,孝感当地还流傳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张七姐,就是傳说中的七仙女。每逢正月十五晚上,孝感身着盛装的姑娘会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并唱乞巧歌。唱罢,便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当地还有个有趣习俗,五更时,人们会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一年就会果实满枝头。
  珠江两岸歌不同
  珠江——中国第三大母亲河,千万年来,生生不息,源源发展,形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文化长河。珠江流域上迥然不同的春节风俗,在“茫茫九派流中国”的江河文化中,也独放着异彩。即使云南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受汉族影响,他们也将春节视为隆重的傳统节日,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庆祝。
  大理白族姑娘施郁梅的家人,一直居住在绘着青花彩绘的白族民居里。那种两层古老的木房子,有种栖居的宁静。“大年二十九,我们全家会打扫卫生,清除旧年的年画和对联。大年三十儿早上会写春联,很多白族家庭都是自编自写春联。晚上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和汉族人差别不大,鸡鸭鱼肉菜都有。”白族过年贴的春联其实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除夕之夜,全家老少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祝年歌》。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又叫“歌联”。这种将剪纸和唱歌融为一体的“歌联”,是白族文化中极具代表的民俗。
  “初一,白族人是不能到别人家的,但可以去外面玩。早晨起来,家里人会先在院子里祭拜天地,再到堂屋里祭拜祖先,最后到大门口拜祭,之后才能出门。初一早上主食是元宵,就是汤圆,都是自家加工的,外皮是糯米面,里面的馅主料是花生和红糖。”施郁梅和妹妹吃完元宵,都会出门去参加村寨里的各种庆祝活动。到处是欢快的白族唢呐,小伙子敲着八角鼓,姑娘们唱着白族调,打着霸王鞭,在村寨中心的树下且歌且舞。
  初二这天,在白族习俗里,可以走亲串友,腊月里结婚的新人要去拜望男女双方的亲戚,俗称“请新娘客”,各家亲戚要送给新娘子各种礼物。住在洱海附近的白族,初二当天还会成群结队去东岸的青山村观看古老的白族宗教祭祀活动“上刀梯”:在十几米高的梯子上,绑着数十把锋利的钢刀,刀口朝上,巫师手抱公鸡,赤脚爬上刀梯顶端,口中念着祷词向四方祭拜,祈祝四时清吉。然后看到巫师毫发无损地返回地面。
  春节期间,大理白族各家还会选吉时到村寨中的本主庙里祭祀本主。本主意为“本境之主”,是村寨的保护神,也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而生于“全国第一侨乡”广州台山的黄静怡,回想起小时候年三十儿回老家祭神拜祖,特别感触,“以前跟随家人去祠堂祭神,人多的时候,你能看到山头上黑压压的人群,很壮观。现在我的很多亲戚都移民出去了,过年也没那么热闹了。”不过据黄静怡介绍,她很多去国外生活的亲人也会筹钱在当地修建寺庙烧香进贡,祈求家乡父老平安。
  广东地区春节风俗极具地方特色,潮汕地区就有跳火堆“走老爷”活动。当地人燃起九个火堆,四个男丁要手举“老爷”武轿从九个火堆跳跃而过,来回要跳18个火堆。当地人相信,因为有神灵保佑,跳火堆时不但不会受伤,还有祈福来年风调雨顺,财丁兴旺的好兆头!
  老北京的旧“年”时光
  今年64岁的车军,从9岁随家人来北京起,曾在阜外医院北墙外度过了28年的时光。那段时间的“年”给她的记忆犹为深刻。她还记得,腊八那几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家家都会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到年三十儿、年初一味道正好时蘸饺子吃特别香。从腊八这天凌晨起,北京一些著名寺庙就开始舍粥,将前晚熬好的几大锅腊八粥舍给专程赶来的善男信女,也舍给一些家境贫寒的人。   一过腊八,年味儿就渐渐重了。一家当中,闺女要花,小子要鞭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有些品味的人家,也开始转悠挑选品相好的水仙头,这时买回来的水仙头剖切后,经过白天晒、夜晚出水,到春节正是花香满室时。那些日子,也是白塔寺、隆福寺等处的庙会生意最兴隆的时候。
  腊月二十三,北京叫“过小年儿”,这天最要紧的事儿是祭灶,用吉利话和关东糖送走旧灶王,供上新灶王。“我有个小学同学,腊月二十三白天他爸妈让他把旧灶王拿到院子里晒晒,以便晚上容易焚烧。他出去正巧见到自家的狗在晒太阳打盹儿,就把旧灶王晒在狗背上了,结果狗醒后驮着旧灶王走了。如今,北京城里住楼房的人家越来越多,灶王早被罢官,祭灶的习俗也已消失很久了。”车军说。
  车军小时候,农历逢“六”便是白塔寺庙会,年年腊月二十六就会挤得水泄不通,很多人家的年货都在这里置办。“花上两毛钱,还可以进到白布大篷里看两出折子戏,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轮番上演,我的戏剧启蒙便是从这里开始的。对我来说,最饶有兴味的还有看那些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写春联,大家叫他们‘书春的’。这样的摊子在白塔寺山门外东西两边一字排开,求字的人也特别多,书好的春联挂满一路,透着那么喜兴,显得那么红火。”
  从腊月二十九起,家家户户开始一锅一锅地蒸馒头、摊杂粮饼,把一家人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要吃的主食全部做出来。车军小时,国家穷,家里也不富裕,她并不是年年都能穿上新衣,但母亲每次都给她在棉袄上缝上新袖头儿,换上新领子。那时,花生瓜子是定量供应的,每人半斤花生,二两瓜子,所以孩子们都会在兜里装上自家的花生瓜子去串门儿。
  “小时候,除夕年夜饭,一顿猪肉炖粉条配白馒头已经很奢侈了。守岁那夜,京城是真正的今夜无眠。大年初一凌晨四五点,全家都要早起,然后晚辈依次给长辈拜年,并收到压岁钱。然后便是吃饺子,每6个盛一碗。吃完饺子后就开始走门串户去拜年了。”从初一开始,逛庙会就成为京城百姓的一大乐事,天桥、厂甸等处的庙会很受欢迎,小风车、糖葫芦、吹糖人儿、鸡毛掸子、泥娃娃,包括笔墨纸砚,应有尽有。那时,车军的兴趣却是大年初一过后去附近的小巷抄春联,至今她还记得抄过一副联是“春亦多情乌向枝头催笔意,人若文秀梅从窗外放诗怀”。
  “小时的年,那么瘦,那么贫乏,‘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如今,日子肥了,年也肥了,可许多习俗却没有了,丢了。”在北京度过55个春节的车军,对越来越淡的年味儿很是感慨。
其他文献
我一定能找到另一座更美的城市,另一块土地,另一片海洋。  苗炜是一个资深的文字工作者,曾在《三联》任副主编,他的文字自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不疾不徐,在沉静的叙述中酝酿着自由不羁的气息。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是苗炜在继小说之后推出的游记书,在众多充满媚俗、甜腻的游记中,显示出一种格外高贵的文艺气质。他的笔锋在西方的历史尘埃中穿梭,从细节里传达出东西方的不同文化。他调侃众多作家,戏说历史名流,不经意
期刊
虽然来自有长城、紫禁城、圆明园的中国人们,但在面对气势恢弘的吴哥城时,仍有瞬间的瞠目结舌。  这本就是一个神秘的国度,而尤其在这里,又有600多处荒废的神秘宫阙,覆盖它的是方圆45公里茂密的原始森林,于是更有了无数神秘的传说——这里就是国人尽知的柬埔寨大、小吴哥。“吴哥”一词来自梵语,意为“都市”,它位于暹粒市以北约6.4公里处。  来吴哥,除了享受丽日蓝天、涉足林莽清流,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游览就
期刊
2013年植树节,以色列政府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力度,预计将种植100万棵树,按人口来算每八个人就要种植一颗树。  这100万棵树有何特别?答案是,这些幼苗将会通过以色列由来已久的滴灌技术被回收利用的污水来浇灌,并在沙漠中扎根成长,最终成为内盖夫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不论你相信与否,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现在比100年前拥有更多的树木的国家,智慧的以色列人用科技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关于水的未来。  “滴
期刊
乘坐贡多拉小船游览威尼斯,会发现水面有很多露出头的木桩,一根根矗立在水面上,这些木头年代久远,处于水面与空气交界处的一段已经开始腐朽。这些深深打入海里的木头是威尼斯的根基,威尼斯人用这些木头创造了水上建城的奇迹,并让这里兴旺发达。  因水而生  公元453年,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潟湖小岛。他们在湖中的岛上建筑房屋,生存下来。蛮族始终无法越过湖沼
期刊
天高愁涧壑,荒边无树无鸟窝。20年前,万家寨只有这幅景象迎接你,从1993年开始,随着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这里的生态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再次走进万家寨,你会发现这里许多地段的湖岸峭壁百仞,弯弯曲曲的湖面宛如缎带,湖光山色秀美怡人,可与长江小三峡媲美。  恢复库区生态植被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风景区位于晋蒙交界的黄河北干流首部,是塞北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所处地
期刊
在每年春节出现的“好客山东”贺年会就像一部“好剧”,不可能不被惦记。  如果你2013年春节到山东旅游,将有很多选择。你可以体验到“鲁汤泉”温泉之旅、“春意冬韵”滑雪之旅、“福乐齐鲁”民俗文化过大年之旅,好客的山东贺年会为你奉上了一台新鲜的过年“大戏”。就像好看的电视剧一样,只要观众继续期待,就有接着拍续集的必要,在每年春节出现的“好客山东”贺年会就像这样一部“好剧”,不可能不被惦记。  年味回归
期刊
如果说雪花是冬季的精魂,滑雪则帮我们读懂纯净的自然。冬的宁静,雪的飘逸,冰的澄澈,尽在传承千年的滑雪运动中,被释放得淋漓尽致。  古《隋书》中对中国滑雪运动有如下完整记载和注释:“木马形如弹弓,长四尺,阔五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以及奔马”。中国最早的滑雪器材是“木马”,人类的滑雪运动发源于中国,滑雪旅游起步较晚,这种远离喧嚣的滑雪运动很快受到欢迎。滑雪者置身于雪山峻岭,投身于
期刊
只有科学的考察才能给予长城一个权威的诠释,才能真正理解千年长城的辉煌和在被重新认识之前的苦痛。  素有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万里长城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文革”中,被误解,被忽视,甚至成为被抛弃的“封建糟粕”。我也是在参与了长城考察后,才真正理解了千年长城的辉煌和在被重新认识之前的苦痛。  考察之初 破解谜团  促使我开始研究长城是因为两件事,一个是公众热爱,一个是时代忽视。  20世纪40年代初,
期刊
“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发源于鄂西的清江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的盛誉。而长阳分得“三百里清江画廊”,这段清江以其“长江三峡之雄壮,桂林漓江之清,杭州西湖之秀”的特质蜚声中外。  三百里秀色可餐  清江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依托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隔河岩大坝和高坝洲水库,整个清江画廊形成一坝两库(隔河岩大坝、隔河岩水库、高州坝水库)的景色,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
期刊
历史上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其中位于河南商丘的下游河道改道的影响最为深远。这里的黄河故道因其沧海桑田的改造奇迹备受关注。勤劳智慧的故道人用肩膀挡住风沙和灾荒,让大荒丘变成了青纱帐。  今日的黄河故道,已成为果海绿洲——湿地、湖泊、森林密布,俨然一座屹立在大地上的“水长城”,被国家水利部确认为黄河故道湿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曾经繁华的渡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一条害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