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教育实践设计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ao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分析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新时代,运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和谐、节俭,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民族精神。
   过冬至,山西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又是孩子们喜欢吃的美食,饺子馅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但擀皮、包饺子的环节相对简单,教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擀皮、包饺子,学生围坐在一起劳动,品尝和同伴一起包的饺子,一起过冬至,一定兴致很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行“传统节日”实践教育,又可以开开心心地过节。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擀皮、包饺子,动手实践,培养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快乐。
   2.通过包饺子、吃饺子、过冬至,了解冬至的来历,学习与冬至有关的知识,享受节日带来的祥和、喜庆气氛与快乐。
   3.思政教育:感受中华传统节日,品味中华传统美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三、活动内容
   1.自己动手收集整理有关冬至和包饺子的知识。
   2.自己动手学习包饺子(擀皮、包馅、收边)。
   四、活动设计
   1.活动重点:收集相关知识,学会包饺子。
   2.难点:擀皮和收边。
   五、活动准备
   1.调制好的饺子馅一大盆、和好醒到的面团一大盆、案板、小擀面杖、一次性小勺子、一次性台布、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纸巾等。
   2.邀请个别家长来配合老师指导学生包饺子,配合学校食堂煮饺子,煮好后送到教室。
   六、活动过程
   1.视频导入
   播放教师制作的专题片《冬至》,在学生自己收集了解“冬至”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冬至”知识,增强学生记忆,弥补学生收集资料的不足,导入活动。
   主要知识点: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民间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传说饺子是汉代圣医张仲景发明的,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
   2.包饺子
   分六个小组:第一组是强根小组,第二组是固基小组,第三组是润泽小组,第四组是童心小组,第五组是拼搏小组,第六组是进取小组。
   由家长或者教师担任组长,带领本组的学生学习包饺子,组长示范,全体组员跟学,学习擀皮、包馅、收边的方法。
   强调注意事项:擀皮要厚薄均匀,包馅要适量,不能太多或太少,馅儿多了包不住,馅儿少了包出来不好看,收边要牢,收不好边,煮的时候会烂皮露馅。
   3.相互学习
   鼓励会擀皮的学生教不会擀皮的学生,会包馅收边的学生教不会包馅收边的学生,学得快的学生教学得慢的学生,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4.学包不同形状的饺子
   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包不同形状的饺子,如“小老鼠”“小元宝”等,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评比
   班级内拼比:每组择优选出包好的饺子作品,参与评比,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3个,发奖,拍照合影留念。
   6.煮饺子、吃饺子
   各组把饺子包好后送到厨房,由厨房煮好后送到教室,各组进行品尝,吃饺子,开心快乐过冬至。
   7.切入思政教育
   學生代表谈感受、谈收获。
   教师小结:我国有很多美好、热闹、有意义的传统节日,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过节,有好玩的节目,有美食,还能学到很多知识,明白很多道理,今后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我们的国家。
   七、教学策略
   通过包饺子学习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了解“冬至”的平台,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享受过传统节日的乐趣,让学生体验:过中华传统节日,其乐无穷;学中华传统文化,受益终身;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祖国母亲。
   八、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冬至包饺子活动,搭建传统文化平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认识传统、亲近传统、体验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借活动扩大学校的影响,渲染学校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借活动展示学校特色建设的成果,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九、教学评价
   让学生感悟冬至之美,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氛围,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养,在挑战中享受快乐,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寓教于乐。
   十、活动反思
   本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师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工协作,把学习实践与过传统节日以及思政教育巧妙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感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祖国母亲的思想感情。学生的学习制作兴趣高,活动过程充满生机与快乐。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模块,它们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丰富阅读和写作,展示语文教学的独特性。探讨语文教师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有效链接起来。   关键词:阅读;写作;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吐纳,倾吐是否完全合于法度,显
摘 要:激励理论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主要策略,它能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激励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促进班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關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策略,可弥补传统班级管理中的短板,让班级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能够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给学生营造一种和
摘要: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的关键构成,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关键环节。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属于启蒙知识,内容以理论结合实际为主,其教育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兴趣,但是,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其教育诉求。因此,以趣味性化学实验为切入点,深度探究初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方式,以期为化学教育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课堂;实验教学   在化学科目中,实验是探寻和证明知识的手段,知识
摘 要:足球教育一直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足球是一项综合性体育竞技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综合素养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足球教学又涉及学生身体素养、足球技巧、核心力量、平衡能力、身体耐力、爆发力等多元教学内容,所以足球教育又是体育教学中的难点科目。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此,对如何展开多元训练,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展开探讨,结合小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以及体育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趣味阅读的开展,可以扩展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因为趣味阅读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趣味性与单词识记进行有机联结,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趣味阅读;词汇量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他們的认知经验还不丰富,对于外界事物主要通过兴趣来感知,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
摘 要: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对基础语文知识的讲解以及相关课文阅读的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占了非常多的分值。主要就作文教学展开探究,分析课外阅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以及优美的字句,掌握并记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提出了“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能够学到需要的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三个要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改变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创新的学习方法中、教师建立的学习系统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中发展个人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重点不
摘 要:朗读教学堪称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一大教学关键与核心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延展和深入,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士都明确指出:新时期教育环境下,应让朗读教学重新焕发迷人光彩。鉴于此,针对新时期小学中段语文朗读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中段;朗读教学;创新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堪称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摘 要: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和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更好地探索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现阶段小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自然就能主动学习英语,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英语老师在自己的日常
摘 要:观察是写作的重要前提。以“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教学为例,探讨了基于观察的习作教学策略。指出习作观察指导应做到“入眼”“入心”“融情”,儿童才能从生活的观察中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丰富自我内心对生活的感受,写出言之有物、真情实感的美文。   关键词:观察;生活;习作;相融相生   观察是写作的重要前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作观察力培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习作教学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