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的滋味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一来,欣赏运河十景的最好时刻也来了。且看平江古巷里的花草点缀,虎丘山下的繁花似锦,平望古镇边的杨柳依依……此时,若再享受一份当季美食,就是锦上添花了。在平江路边点上一盘清炒虾仁,在山塘街上买上一只油汆团子,在平望镇里咬上一口麦芽塌饼,在宝带桥附近夹上一筷子母油船鸭……运河边的好滋味,是游客收获的惊喜,其实也是苏州人餐桌上的日常。
  运河带来的繁华,给食物注入精致
  鱼米之乡的苏州,似乎在大运河开凿之前就不缺食材,但这条黄金水道的出现,也真正改变了我们的餐桌。
  南北贯通的运河带来了便利的流通渠道,也让这座城市积累起了财富。自从有了大运河,这里就有了不一样的风景。清代官员孙嘉淦《南游记》云:“姑苏控三江、跨五湖而通海。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至乾隆年间,苏州城市规模仅次于北京,万家烟树,商肆辐辏,贸易之盛,甲于天下。
  经济繁荣了,人们就有了乐于享受的财力与消费力。明代,唐寅在《姑苏杂咏》里记载:“长洲茂苑占通津,风土清嘉百姓驯。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日一尝新。市河到处堪摇橹,街巷通宵不绝人。四百万粮充岁办,供输何处似吴民。”到了清代,日本神户市立博物馆收藏的乾隆五年印制《姑苏万年桥图》上,就记录了刚落成的万年桥边饭店林立,百花洲有酒店,城外及桥堍有“万仙馆”“精·馄饨”“茶室”,胥江对岸有“酒坊”“同春号酱园”等。更别提在乾隆二十四年徐扬绘《盛世滋生图》上,至胥门外接官厅一段面河墙上大书“五簋大菜”“童叟无欺”及“面馆”等字。南来北往的商人,流传着八方美食,有钱的苏州人和雅致的文人,也开始讲究精细。
  运河由北向南,沿河城市的烹饪特色各有不同,到了苏州,烹饪方法就显得更加“文气”,且不怕步骤繁多,如松鼠鳜鱼、雪花蟹斗等。
  带着“船”字的母油船鸭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苏帮菜菜品。据传,一百多年前,苏州的游船众多,船家就用整只鸭子,加上头道酱油在陶罐中煨制,使鸭子香味浓郁,肉质酥烂不碎,深受船客欢迎。因当时此菜尚无正式名称,它就被称之为“船鸭”。
  这诞生在船上的菜,也带着苏帮菜素有的繁琐工艺。大运河边苏州澹台湖大酒店的澹香母油鸭汤面远近闻名,入选过“苏州十碗面”,而这个汤,正是来自母油船鸭。酒店行政总厨孙佩洪“揭秘”了这只“船上鸭子”的制作过程:主要食材选用太湖草鸭,即人们熟悉的绿头鸭,因为它瘦肉含量高,脂肪含量少,成年需要两年左右。鸭子先用黄酒、姜处理,去除膻味。之后涂上酱油油炸,赋予鸭身鲜艳油亮的颜色。准备好猪脚、瑶柱、火腿,以及八角、肉蔻、香叶等少量香料,和鸭子一并放入砂锅,加入“母油”和冰糖慢“焐”,提鲜增味。苏州菜的烹饪善于用“焐”和“笃”,且菜品讲究一个酥而不烂,母油船鸭正是其中的典范。至于这母油,即是三伏天酿造的头道酱油,具有特殊的酱香味,味道鲜美。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称:“旧晒三伏,晴则夜露。深秋第一签者胜,名秋油,即母油。”
  想来这颇费时间与功夫,且需要舍得用料的母油船鸭,的确是苏州船菜以及苏帮菜精致度的代表。
  酷爱南巡的皇帝,沿着河“激发”美食
  在苏州,细“扒”运河沿岸那些美食诞生的传奇,竟然能发现同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并非美食家或文人,却是清代美食第一“催生”者的乾隆。而关于他和美食的故事,总是与“南巡”“奉命接驾”“微服私访”“饥肠辘辘”“店家灵机一动”之类的关键词联系在一起。
  不信?且来看看以下这些,相传因为乾隆沿着运河搞“突袭”而催生的运河美食。
  平望雪糕,是“运河十景”中平望·四河汇集的地方美食。这个雪糕并非冷饮,而是大米磨成粉后与白糖一起蒸制而成,最后再在糕面上撒些白糖碎粒,因此名为“雪糕”。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时,途经吴江平望,腹中饥饿,大臣“灵机一动”,立刻奉上了当地雪糕,乾隆连吃了好几块,还命人买了不少带在路上以作充饥之用,从此平望雪糕名声大振。
  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吴门望亭的特产芙蓉酥。据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临时决定要在望亭登岸看一看。苏州知府得到消息后,马上到望亭做接驾的准备,命令镇上的糕点师傅必须做出具有特色的美味糕点来。大家一筹莫展,感觉大难临头。此时一位姓杨的师傅表示,让大家集中把原料给他,由他来试试,如果应付不过来,就扛下所有的罪责。其他糕点师傅都非常感激,拿来了糯米粉、白糖、麦芽糖、猪油、桂花、炒米等。杨师傅将这些材料配好,做成了一块长方形的糕点,谁知竟然十分香甜。知府一尝,大声说好,并问杨师傅这糕点叫什么名字。杨师傅一看池塘边的木芙蓉开得正盛,便脱口而出“此乃芙蓉酥”。后来乾隆在望亭品尝了这芙蓉酥,果然十分满意,夸赞了一番,从此这个糕点就成为了望亭的特产。
  再说苏州人入夏必吃的枫镇大面。關于这碗面如何诞生的传说很多,其中一个版本里就有乾隆。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期间,在枫桥镇上岸微服私访。当时天刚发亮,皇帝急需充饥,看到镇上一家小面店正在准备打生面,乾隆皇帝的两个随从不容店主解释,叫着马上煮面。店主焦急之际,看到桌子上隔夜用剩一些发酸的生面,情急生智加入店内现成的酒酿,冲淡面酸。没想到乾隆皇帝吃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说:“好一碗枫镇大面!”从此,枫镇大面的名声便在苏州百姓中传开。
  此外,锅巴菜、松鼠鳜鱼……有心“扒一扒”,就能发现这位皇帝对运河美食的研发真是起到了不少作用。不过,戏说归戏说,历史上,正是因为乾隆在苏州织造府尝到了最地道的苏帮菜,并带着官厨张东光回到紫禁城里“开小灶”,才使得苏帮菜跟着皇帝走进皇宫,走上巅峰。
  画舫里的“四粉四面”,演绎过舌尖传奇
  当然,说起运河的繁华与运河菜的精致,船菜是不得不提的传奇,也是运河美食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所谓船菜,其实不仅仅指菜品,而是在船上烹饪食材、在船上享用美食、在船上欣赏美景的“业态”。清代文人西溪山人在《吴门画舫录》中评价船菜“吴门食单之美,船中居胜。”   苏州水系发达,河道纵横,所以自古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舟船。作为交通工具,船的前行速度并不快,因此只要路稍远些,一日二餐就要在船上食用。所以船菜起源于苏州也不足为奇。旧时姑苏游船多停泊于虎丘野芳浜一带及普济桥,供游客上下岸,随着船宴“旅游线路”的增多,又从过去的虎丘、山塘延伸至太湖、石湖等处。苏州船菜逐渐形成专门的流派美食,并越做越精细,形成独有的口味特色。
  再加上苏州每逢佳节都有民俗活动,本地居民往往全家出动,文人墨客更喜欢泛舟欢宴,这都推动了船菜、船点的盛行。以农历八月十五前后为例,行春桥下石湖串月的盛景,令人们不顾路远坐船慕名而来。此时大小灯船、快船、航船都穿梭行驶于河道中,交杯酒令、曲词小调不绝于耳。
  关于这河上的美食盛宴,1947年出版的《苏州游览指南》有如下详细的介绍:“苏州船菜,向极有名,盖苏州菜馆之菜,无论鸡鸭鲜肉,皆一炉煮之,所谓一锅熟也,故登筵以后,雖名目各异,味而皆相类。惟船菜则不然,各种之菜,皆隔别而煮,故真味不失。司庖者皆属妇女,殆以船娘而兼厨娘者,其手段极为敏捷,往往清晨客已登舟,始闻其上岸买菜,既归则洗割烹治,皆在艄舱一隅之地,然至午晷乍移,已各色齐备,可以出而饷客矣。其所制四粉四面之点心,尤精巧绝伦,且每次名色不同,亦多能矣。”
  至于船菜有些什么精致菜品,清末民初文人徐珂就记载了一次他与友人坐船去虎丘时,在船上吃到的船菜:“点心席(若是之舟不能设盛筵,仅得食点心席,谓之曰船菜亦可)已具,俗所称八盆、六炒、四粉(米粉)、四面(麦粉)、二台心(台桌之俗称,以置于桌之中央,故曰台心)、二水点(有汤之点心,也人各一器)……”详细的菜品,有火腿、拌猪腰、渍虾(去壳带尾)、野鸟、海蜇皮、拌黄瓜、鱼唇、五香鸽、炒虾仁、海粉、烩蘑菇、炒肉丝、荷叶卷红焖猪肉、虾仁炒面、芙蓉蛋以及山楂玫瑰制作而成的汤。但就这样的菜色,船上朋友最后都纷纷摇头,众口一词认为和之前的一顿船菜比起来“远逊之”。
  船菜究竟得有多丰盛多美味,《吴中食谱》评价:“妙在各有真味,而尤以点心为最佳,粉食皆制成如桃子、佛手状,以玫瑰、夹沙、薄荷、水晶为最多,肉馆则佳者绝少。”这句话着重“点了点”最具艺术感的船点。它也是苏州人心中的阳春白雪。
  在1995年出版的《苏州市志》中,有一份“王四寿菜单”,它将民国时期苏州的船点分为了“四粉四面”,两道甜品和一道“各客”。其中的“四粉”有玫瑰松子石榴糕、薄荷枣泥蟠桃、鸡丝鸽圆、桂花佛手糕。“四面”则以面粉为主料,有蟹粉小烧卖、虾仁小春卷、眉毛酥和水晶球酥。如今,许多船点已经消失于江湖,无缘一尝。近日,苏州澹台湖大酒店“复制”了蟹粉小烧卖、虾仁小春卷和眉毛酥。烧卖选用蟹粉做馅,收口捏成花型,花心点缀火腿;虾仁春卷则在肉馅内配有新鲜虾仁,并加入干贝、鸡汤熬制成的皮冻。行政总厨孙佩洪都不免感叹,苏州人是真正的“食不厌精”。
  水上往来的船只,奉上时蔬和鲜鱼
  运河不只为苏帮菜带来了精致,也更加丰富了苏州人的餐桌。吴江区吴越美食推进会会长、苏州市烹饪协会副会长蒋洪表示,运河美食就在于运河沿线百姓的饮食,应该说运河美食是苏州美食的重要组成。
  最日常且最与水有关的食材,想来就是鱼。说到吃鱼,苏州人“弗要忒有经验”。这里水网密布,鱼类丰富。一年四季,什么月份该吃什么鱼,人们都列得清清楚楚。农历三月,吃塘鳢鱼,之后“桃花流水鳜鱼肥”。农历四月,鲥鱼好吃了起来。入梅之后,正是白鱼上市的好季节。到了夏天,鳊鱼成了主角。等到秋天来临,就有俗语“白露鳗鲡霜降蟹”。再冷一些,青鱼成了主角,红烧也好,“煎糟”也罢,人们就是独爱这条“胖头鱼”。
  至于鱼鲜与运河的关系,有一首儿歌就可以诠释:“摇摇摇,摇到吴江桥,买条鱼烧烧,头勿熟,尾巴焦,盛拉碗里必八跳,白米饭,鱼汤浇,吃仔宝宝又来摇。”吴地鱼类虽多,但多在太湖以及周边湖泊,有了运河,大量鱼鲜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被带到运河岸边和鱼市之中。
  正如黄兆麟《苏台竹枝词》所咏:“一夜腥风散水乡,阊门昨到太湖航。家家坐艇买鲜去,尺半银鲈论斗量。”那时候的鱼贩子,有的并不上岸设摊,站在船上就叫卖起来。这些卖鱼船里还“暗藏机关”,部分底舱有活络机关,河水溢入舱中,而鱼则不会游出,仍然在水里活蹦乱跳,因此也被称为“活水船头”。临河人家在讨价还价以后,就将竹篮和铜钿用绳子吊下来,等卖鱼人将鱼秤了再吊上去即可,正是姑苏水巷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此外,葑门外还集中出现过鲜鱼行。它们位于前橹巷湾,有“八鲜鱼行”(八种河鲜)之称。货源除了苏州本地的之外,还有湖州、吴江、东山、无锡等地方,每天晚上平均有三百五十艘船,五万斤鲜鱼的吞吐量。半夜时分,这里的鱼行内外、岸边都高高挂着“八鲜鱼行”的字样,还有带着行号名称的大灯笼。大家此时开始营业,抬鱼筐的,称重量的,报价的,声音相当热闹,到日出才逐渐平静。
  马元勋的《葑门即事》里还有这么一首诗:“金色黄鱼雪色鲥,贩鲜船到五更时。腥风吹出桥边市,绿贯红腮柳一枝。”为了让水产品保鲜,当年葑门外还建起了二十五座冰窖,按照二十四个节气来分。横街背后是热闹的鱼市,横街上有热情的“卖鱼娘娘”,正是这往来的渔船,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与此同理,大运河也成为了贩菜船往来的要道。1972年,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在胶片中记录了当时的万年桥。清晨运送新鲜蔬菜的船只就停靠在桥下的码头,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万年桥下曾是苏州船只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有了大运河,姑苏城里的人们也能第一时间在春天吃到山上碧绿的“七头一脑”,在秋天吃到周边最水灵的“水八仙”。
  如今,公路交通发达了,冷链物流也愈加完善,船只不再是“移动的菜篮子”;饭店林立,但苏帮菜不再是唯一;游船还在,但动辄数十道既耗费食材又耗费人力的精致菜品也不会再出现。可人们依旧能在老街的一块糕点中,在饭店的一道压轴大菜里,甚至在冷菜的排盘中,感觉到运河的印记。其实何必细寻,经过千年百年,这滋味早已浸润到苏州人的一日三餐里。
其他文献
从吴门望亭到平望四河汇集,一条运河在此流淌了数千年。这条河,不仅仅有着水路运输的作用,更是联结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令人感受到东方水城的独特魅力。  1.望亭发电厂  2.浒墅关 文昌阁与运河  3.在灯笼的映衬下虎丘显得愈发庄严  4.枫桥铁岭关  5.不少游人在青石桥上打卡留念  6.游船已是平江河一大亮点  7.雨中的平江路别有韵味  8.盘门 古今建筑的碰撞  9.轮船驶过横塘驿站  10.
期刊
玄妙观正山门口的一家茶叶店内,有客人来店买茶。买完马上到三楼,喊来堂倌取了泡两杯细品。往临街的位置那么一坐,就可以居高临下看街上的各种热闹。喝了一会儿,感觉肚皮有些饿了,打发堂倌去旁边买两样点心来。近来嗓子有点不舒服,喝完茶正好附近的药铺让坐堂的看看,抓两幅药回去吃……  百年前,类似去老号喝茶吃点心白相相,到药铺看诊抓药养养生,就是姑苏生活一景。这些缤纷的经济商事活动,与古城内的街区、地段、河道
期刊
游览运河的主题多种多样,可以走陆路,可以行水路;可以听曲,可以咗食,可以健身,可以循迹名人故居;可以在白日,可以于夜间,还可以赶趟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节日,以多种方式领略苏州段的大运河沿岸风土人情。  苏州历来有“轧神仙”“过端午”“石湖串月”“冬至大如年”等民俗文化活动,在吴地文化的滋养下,这些民俗文化活动本身就包含了民间手工艺文化、中医药文化、非遗文化、驿站文化、赶集文化、祭祖文化、佛教道教文化
期刊
2月23日,2020~2021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入选名单公布,吴中区东吴文化中心工程,荣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  关于“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关于鲁班奖,你可以知道得更多一点。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简称鲁班奖,是一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建筑业协会实施评选的奖项,是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被誉为中国建筑界的“奥斯卡
期刊
世界的历史,即是城市的历史。对于苏州来说,大运河是城市发展的“缩影”。苏州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绘制出一幅绝美的姑苏繁华图。追溯大运河2500年以来演变的渊薮,所有的线索直指公元前500多年的吴中大地:集市、驿站、税关、仓储。  如今,运河沿岸种种遗存,无不诉说着当年大运河繁忙的舟楫给苏州经济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这条千年黄金水道边,一条集文化特色与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颜值生态绿廊正逐
期刊
在吴中太湖新城,有一座炫酷的地下空间。以“装配”技术像搭“积木”一样施工;用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将施工任务中的人工、材料、设备、资金化零为整,最大限度发挥内部资源效能,最大幅度减少建设单位的资金投入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采用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全过程管理……  装配式、BIM、物联网技术,将众多建筑产业现代化“热词”集于一身,太湖新城吴中片区综合管廊(二期)龙翔路及友翔路西段管廊工程,
期刊
2500年前伊始,各朝各代接力,筑起一条贯通南北的水道,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如今,运河沿线分段施工,逐渐连起一条巨长的步道,与人们的休闲旅游紧密相连。与水道相似,这条步道在今天的江南生活里也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  苏州境内的运河分三小段,沙墩港至枫桥段的苏锡段,枫桥至宝带桥的市河段,以及宝带桥至王江泾段的苏嘉段。春来赶早,我们沿着运河走一趟苏锡段和苏嘉段,就当春游了。  苏锡段 捕捉望亭电厂的“信号
期刊
许多观众被春节档热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穿越回上世纪80年代与妈妈相遇的母女情戳中泪点。电影同样圈粉的还有那段热火朝天、青春激昂的老厂记忆。而在苏州高新区浒墅关,也藏着不少旧址记忆,它们也曾经是爸爸妈妈那辈人的青春回忆。苏钢厂、蚕种场、老电影院……无数工人用青春与汗水创造奇迹,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主角”。  曾经“歌声震天响”的苏钢厂  “苏钢厂”这个名字不仅存在于苏州人的记忆中,苏州稍微年长
期刊
依托积极的政策引导、完善的配套支持,高新区浒墅关成功吸引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入驻。过去一年,各大载体平台共引进100余个优质项目、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落地。  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需求对接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汇聚起了浒墅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科技创新永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一直以来,高新区浒墅关积极打造自主创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技术新业态,一批高质
期刊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秉承苏州中学办学传统,坚持“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办学理念,倡导“多元共生、价值尊重、人性完善”,推行书院式生活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学校校史虽短,但育人成果蜚声省内外,创造了“国内升学业界一流、国际升学世界一流”的办学业绩。16年中,3名学子荣登“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榜单”,37人进入牛津、剑桥深造,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共同“见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