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应有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参加创新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
  1.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人才,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笼,用邓小平“三个面向”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具有创新教育的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处理问题上的求异与宽容,对待学生的提问、答问、作业等各个方面的评价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注意到要用语言去诱导、激励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他们的创新意识,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2.夯实语文基础,积累创新潜能
  语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就必须夯实其语言文字基础,使他们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促进转换生成的,语言表达不清,再好的创新思维也失去载体,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张光鉴教授在《相似论》一文中指出:“只有在相似块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在外在信息进入大脑后自动去结合,激活这些已存在的相似块中的信息,才能依据这些相似块去对照、分析、比较、鉴别那些纷繁的客观事物属性,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由此可见,积累是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增长点,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因此,要想学生有丰厚的积累必须做到:①激发兴趣。学习是苦事,激发兴趣能让他们刻苦用功,苦中有乐,乐而好学。尝到学习的好处和快乐,其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②强化训练和记忆。词语的积累要通过背诵默写来夯实,语文材料掌握得多,掌握得牢,掌握得活,这就为今后的创新蓄积了构件。也就是说,储备了创新的潜能。正如荀子所说:“积土成山,风雨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语文教学中巧妙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从感受形象体验情感而激发到联想与创新。使整个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置身与此的个体思维状态特别活跃,表达、表现、求异、创新的欲望就特别迫切和强烈。我教完《穷人》一课后,创设一个角色表演情境: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分别扮演桑娜和渔夫两个角色,表演渔夫回家后的情况,任他们自由发挥,将故事续演下去,学生兴趣盎然,表现得异常积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4.鼓励大胆想象,训练创新思维
  联想与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一对翅膀。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广泛联想,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语言文字留有大量的空间供人们去想象,去再创造。马克思说;“对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语文虽然极为简单,但仍然不乏给学生留有大量思维训练的材料。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如《司马光砸缸》,除了砸缸你还想到哪些办法?《月光曲》中“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你还想到哪些?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这些训练,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又挖掘了文章的主题。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只要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就会漫无边际的自由飞翔,即使有些想象在我们大人看来是幼稚可笑,怪诞不经的,也决不能否定,更不能讥讽嘲笑,那是孩子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5.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创新活动
  实践出真知,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参加社会实践,能使学生留心生活,主动观察,认真分析,丰富积累,发现问题,思考对策。生活是源泉,是动力,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温床,是实施创新的乐园。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劳动,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教学《冀中的地道战》,通过分析任丘地道的结构特点,学生都能画出草图,知道这些结构特点都是实践中一步一步产生改进的,有些学生还提出了更为实用合理的修改建议。接着我让学生了解一下自己周围的事物,看看有没有新发现和发明,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它付诸现实。一个星期后,许多学生都向我谈了他们的发现和发明。还收到一些模型,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种子。创新决不是空想,也不仅仅是停留在想象层面上,而只能在实践中实现,才有价值,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多向通话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其形式是允许学生间的议论、评论、肯定或修正各种见解,通过直观启发、学具操作、合作实验、实践测量、游戏竞赛等,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气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开拓思维、促进教学中认知信息的交流,而且也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思想品德  长期以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
期刊
【摘要】知识源于动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大都可以理解题意;可是一到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往往错误不断。这里,我深深感触到,学生只继承了老师的“鱼”,而非“渔”。这也说明了没有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期刊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形象地把注意比作一座“门”,认为凡是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必须通过它。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体育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注意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期刊
【摘要】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因素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的加工过程中达到质量要求,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成为加工前必须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要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加工精度,误差  1.概述  1.1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1.2 加工精度: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
期刊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于是,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同时,教学时还要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的合作,并在交流中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乐趣,自主,合作,探究,实践  1.自主:要体现主体,也要体现主导  学生是学习
期刊
作为农村的小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条件相对落后,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理应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我通过对PEP小学英语教材的三年教学探索与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认为作为小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老师,学生总是喜欢知识渊博,关爱学生,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少批评和责骂,多赞扬的老师。知识渊博的教师会满足学生的期望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一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运用生活中经验分析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再现数学问题产生的数学情景。而应用远教资源创设教
期刊
【摘要】自学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保证,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对培养参与意识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参与,意识,培养,方法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有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启发诱导、适时点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小学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是整个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