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j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现代教学法理论,有效的学科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正确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特点有:(1)鲜明的时代性。由于过去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科学无论在基础研究上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对大家发展有用的化学研究新成果、新进展。(2)坚实的基础性。由于高中教育已经转变为大众教育,化学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塑造化学方面的“专长”,为进一步学习高深的学科理论和从事化学事业做准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化学教育提高全民的化学学科素养。它十分重视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应该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采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要求主动进行实验探究。
  二、正确看待和合理使用新教材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保障。
  新教材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而编写的,完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不再以知识的逻辑为线索编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编写的,并和现实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直观性、探究性非常强。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工具性和资源性上,是静态的。要想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就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组织。教师可以根据课标结合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灵活处理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再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易于学习和接受的内容,变成发展学生化学素养的教学内容,赋予教材以生命活力。
  由于新教材对知识的学习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想学,去学。化学教材中,同一个知识点会在不同的模块中出现,但它们的要求不尽相同。
  三、有效的备课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体现,教师在备课时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实施集体备课,整合集体智慧,通过同备课组的老师多次讨论交流,形成教学预案。最后,每位老师应根据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加工整理完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需要,兴趣,学习潜能等因素,特别要注重教学评价的设计。备好学生练习,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杜绝练习作业布置的随意性,体现因材施教,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克服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合作交流策略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
  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是实施新课程目标耳熟能详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指向。要实现有效合作交流,首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认真对待课堂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有吸引力,教学基调适当。问题的难度要适中,策略要有效。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情感和信心的建立可能来自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和蔼的笑容,一个肯定的眼神,也可能来自一项有效的创新实验课题探究,一个新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有效教学机智。再次,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阶段。感知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理解是认知过程的中心环节,巩固是知识联系的加强和理解的体现,应用则是学习的归宿和继续。化学教师如能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应用到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必将得到极大提高。
  五、新课程下开展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2.采用问题式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单向“填鸭式”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其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尊重和发挥。他们只是遵照教师的指导完成相应的学习流程,对所获得的化学知识进行强化记忆而缺乏深刻的思考和理解,这样的知识容易遗忘。而在现今,要求化学课程适应2l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关注“学术性”到重视“社会性”,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学”。在化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上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展现思维过程、暴露其思维障碍、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检测到自己的思维漏洞,并及时调整思维角度,优化学习和解题思维。
  3.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要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总之,新课程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富有创新,善于研究,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勇于吃苦,永不言败,新课程教学就会永远富有活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激励性教育,通过激励,加强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进步,并得到良好发展。  一、妙用体态语言激励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往往会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感受到爱和情,产生一种愉快、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求知欲。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可能由于害羞、紧张答不上来,如果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微笑着给学生提示或建议学生和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自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现代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认为: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丰
门诊部医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是提高保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思想政治建设、业务技能培训和对外沟通协调等方面探讨了促进门诊部医务人员提高素质能力的措施。 Outpat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然而,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就对我在这方面的探索加以介绍,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一、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自学的主
肥料的使用对粮食增产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肥料使用量的增长速度远超粮食的增产速度。最近20年,我国肥料利用率总体下降,氮肥为20%~60%,磷肥为10%~25%,钾肥为35%~70%,平均利用
期刊
高等职业院校应在清醒认识自身优势和缺陷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并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发挥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
摘 要: 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不仅仅包括经济资助,更应切实关注贫困生的需求与变化,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帮助。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对高校的贫困生资助现状和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资助工作应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受助需求提供不同的资助方式,以增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资助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高校贫困生 资助  一、需求层次理论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
摘 要: 文章提出职业学校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从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健康个性的养成,道德信念的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主体性 德育教育  职业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回顾和反思十几年来职业学校德育的历程,悟出当前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学的许多新成就无不源于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生物老师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从实验形式看,有观察实验、验证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实验和参观实习等,而其中设计实验是重点。根据课改要求,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最高层次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验创造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体现在培养学生形成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上。近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在实验方面的测试,也体现了这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