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启迪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从知识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小学美术教育分为三大课业类型形式:绘画、欣赏和手工。据调查90%以上是学生喜欢上手工制作课。在手工制作课中,材料的选择,形象的构思,实际的操作,创作的灵感,最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能体现学生的独创个性,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一、鼓励选择多种材料,培养创新意识
   1、积累
   手工制作材料十分广泛,概括起来有点状、线状、面状、块状材料。
   手工制作是儿童欢喜的内容也是觉得最麻烦的事。每到上手工课,学生往往会一边欢呼,一边又心事重重地问,“我没有彩纸怎么办”、“妈妈把所有盒子都扔了,找不到怎么办”。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注意:及时表扬那些材料准备充分的学生,肯定他们做的工作;充分地鼓励学生收集,累计多种材料;指导学生将材料分类,积累的过程也是形成创新意识的过程。
   2、选择
   制作材料多了,学生的选择面就广了,有利于他们创新。在一年级《宫扇》一课,课前让学生准备各种材质的扇柄,学生热情很高,有的找来棒冰棒、羊肉串棒、有的捡来结实的塑料棒、还有的拿来妈妈织毛衣的旧棒针。在寻找的同时,不知不觉在比较,在创造。
   3、熟悉
   儿童在积累材料创造性地选择材料的时候也就是熟悉材料的轻与重、软与硬、大与小、粗糙与细腻等性质的过程。如《站立的动物》一课,对纸的厚薄有要求,在选择材料,儿童必须有一个熟悉不同纸质的过程,这对于他们创造性的使用材料有很大裨益。除了熟悉材料的性质外,儿童在积累材料等操作过程中,逐渐熟悉材料的可塑程度:如小珠子可以做动物的眼睛。儿童还能创造其他利用方法:将许多珠子串起变成挂坠,将它三三两两合于一起变成星星;纸是平面的,如果卷起来就是立体的了。这样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致,创新意识也就越来越深入。
  
   二、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创作欲望
   李吉林老师也说过:美,或表现为形象,或存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而一般说来,都是通过具体的情境是人感受到的。
  1、触景生情
  “触景”即学生接触具体作品之“景”,“生情”是让儿童在亲和、广阔、自由的情境中,伴随教师的引导和某些启示,初步提示艺术形象创造中以感受和作者情感的宣泄。五年级《纸浮雕》一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从平面装饰画的欣赏,到各种材质的浮雕欣赏再到纸浮雕的欣赏,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具体作品的“情境”中,体验感受并触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引起共鸣。从而为儿童提供了丰富表象,为创造性的想象打下基础。
   2、设境激情
   “设境激情”就是设置与作品情调及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设置情境的手段有多种,有“自然情境”“实物情境”“示范表演情境”等。《纸浮雕》这一课的难点是不同的折卷方法。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基本的折法,如一正一反折,一大一小折等和基本卷法,如正卷反卷。辐射状卷法等,在这种恰当的情境中,努力营造一个与主题相适应的氛围-----你还能创造些折或卷的方法吗?使学生心理上有所准备,并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各个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地想探究操作、学生的创造欲望被极大地调动了,这时患维是活跃的,心理是自由的,儿童的创新才能极大地调动了。
  
   三、注重实际操作,发挥独创个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聪明才智反映在手指尖上。”可见动手实践何等重要,要想使儿童智慧彰显出来,最好的办法是利用獐好动的天性侧重手工教学,教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用剪刀霰开纸和布,捏粘上布改变其形,将水果组合,切割,穿插变成另一样东西,这些手工制作是空间经验的表现,是关于触觉的表现,更有益于儿童自由表现,发挥其内在艺术潜能和艺术独创性。
   1、在“玩”的过程中学知识
   “玩”是獐生活领域不可缺少的内容,是獐的天性,学生的兴趣爱好,通常是与“玩”分不开的。手工制作课,一会儿用剪子剪,一会儿又用小刀来刻,还要用糨糊粘粘贴贴,学生当然感兴趣了,玩能使孩子界环境的紧张状态中得到解放,精神得到安慰,思维被打开,创造天性被激活,上课时用纸折个“宝塔”他是七层宝塔,我折九层,你折个帆船,我摺有篷的船………
   (1) 在“玩”的过程中,丰富表象,为组合形象打基础。
   (2) 在“玩”的过程中,注重想象,为创造新形象提供契机。
   (3) 在“玩”的过程中,鼓励求异,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
   2、巧妙点拔,激活创作灵感
   灵感现象是发生在创造性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奇特的精神现象,在儿童看来画线条,涂颜色,泥块比最终的形象更重要。在这一年龄段很可能存在着一种直觉的审美意识和自发的甚至无法估量的发展“资源”,那就是人潜在智慧,沉睡着的力量,蒙台梭利也曾说过:“儿童自身隐藏着一种生气勃勃的秘密,李吉老师把这种智慧称作“悟性”“灵感,它不外乎儿童在想象力直觉思维和创造性等方面体现的潜质。
   (1) 发挥情感驱动作用,诱发创作灵感
   这些潜在智慧与儿童的情感天性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儿童自我成长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唤醒”“激活”会带来獐的全面人格,自由个性。感性生命及主体性,创造性的真正“解放”
   (2)“让学生充分活动”,伸展生命灵性的根基
   黑格尔早说说过:“儿童的最早的冲动就要有以这种实践活动去改变外在事物的意味,例如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呈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自已活动的结果。《插接动物》一课,通过让学生插插、切切,接接等动手活动,通过大组交流,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讨论,欣赏活动释放儿童创新思维。儿童的每件作品都闪烁着生命的灵性。
   在“科技兴国”和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把培养创新人才及其创新能力摆到了突出位置,成了整个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艺术成为新世纪文化百科的交汇中心,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教育中特别是手工美术教育中尤其应注意儿童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沭阳南阳学校江苏223635】
其他文献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龙舟训练馆是学校在国侨办的批示下,为更好地发展中华才艺(龙舟)培训基地而筹划设计的专业训练场馆。本文尝试通过对其设计背景、设计思路的分析,说明其如何在满
信息技术课不同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点上讲,计算机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同时新软件更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    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
本文针对传统国土巡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云计算技术和GPS、GIS、RS技术建设的国土巡查管理系统,详细介绍基于云计算的国土巡查管理系统的架构、功能和优势。
学具操作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知识,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里的很多概念,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起始概念,往往很难找到与之有适当联系的已知概念作为基础。在这种情
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节目主持方式与新媒体主持方式的样态分析和对比研究,力图将播音主持这一手段学科放置到大的传播语境和媒介生态中进行解构,以此建立节目主持新的理论架构
师:根据你从图中所获得的信息,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看一看你能有几种拼法?(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生1:我能拼出3种情况。(一边汇报一边操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
以义乌养老服务业为例,分析了养老服务业“供需侧”矛盾十分明显的成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设立高级别的养老服务专管职能部门;融合社会各界力量,建立多元化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广视奥运,直通巴西赛场;粤语报道,专业更受赞赏18月初,广州广播电视台整合了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资源,组建一支精干的8人全媒体采访报道传输团队,前往里约现场直击第31届夏季奥
历来,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仅仅把古诗文教学当作读几首诗词以应付考试的教学观念。应充分重视古诗文教学,发挥古诗文教学的创新功能和实践功能。要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水平,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兴趣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不大,古诗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可见
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以其高使用量和周转率形成独具特色的“株洲模式”,通过总结株洲模式的经验,同时在规划布局、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优化的建议与措施,完善株洲模式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