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洛恩加德:在《生活》杂志里,摄影师是“国王”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fa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22岁的约翰·洛恩加德(John Loengard)还在哈佛大学读四年级時,他就已经显露出摄影方面的才华。《生活》杂志编辑注意到他,开始给他安排拍摄任务。没多久,他就得到了一个令人垂涎的摄影师职位。他擅于创作真实、优雅、简洁的环境肖像;他为美国女艺术家乔治亚·奥基夫、作家艾伦·金斯堡和喜剧演员比尔·科斯比等人拍摄的照片成为了经典。
  在《生活》杂志改为月刊后的1978~1987年期间,洛恩加德出任摄影总监和图片编辑,与他合作的都是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哈里·本森(Harry Benson)等最优秀的摄影师。在这个职位上,他帮助众多成熟的摄影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且帮助许多新人开启了职业生涯。

《生活》杂志最顶尖的图片编辑如何工作?


  出任图片编辑对洛恩加德来说是个非常成功的转型。《生活》在他的领导下用了仅仅不到10年,获得了美国杂志编辑协会颁发的第一个“摄影卓越奖”。
01 | 1993年,洛杉矶,莱博维茨坐在一个布景前。他搭建这个布景向哥伦比亚画家费尔南多·波特罗(Fernando Botero)的作品致意。

  有不少摄影师回忆起和洛恩加德合作时都说,一进办公室便总能看见他靠在办公桌后的椅背上,领带像他纤细的头发一样歪斜着。他通常穿着皱巴巴的灰色便裤和暗红色翼尖鞋,而且一般都拿着(像拿纸面具一样离脸只有十几厘米)一张刚从冲印室洗出的黑白接触印相纸。每张接触印相纸上印有一卷(36张)35毫米负片影像小样。他会把脸背着光,抬起头,以便更好地利用头顶上方的荧光灯。这时,他会轻轻发出赞同的声音。他还常常会轻声咕哝,或含糊地答应,或中途打住,最后变成“斯芬克斯式”的沉默。
02 | 1993年,洛杉矶,莱博维茨在检查宝丽来测试片,喜剧演员罗丝安妮·阿诺德(Roseanne Arnold)在一旁等着。

  他一边与来访的摄影师滔滔不绝地谈论新闻、即将开始的拍摄任务,或一张新近赞赏过的照片,一边端坐如故,对着接触印样,上上下下、一幅一幅地快速移动放大镜(实际上是被他用作放大镜的徕卡镜头)。
03 | 1993年,巴黎,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给洛恩加德看他在1991年拍的负片,照片上的工人正在扑灭科威特大布尔甘油田的一场大火。“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说。

  仔细看过每张接触印相纸后,洛恩加德会拿起一支润滑脂铅笔,标出那些可能值得放大为工作样片的画面,其间他会停下手头工作,接一个在现场工作的摄影师打来的晚间电话——他们可能在欧洲,这时刚刚回到酒店房间,或者在洛杉矶经历了一天的拍摄,打个电话过来。
04 | 1993年,巴黎,“我来自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我与它的人民紧密相连。我的视角是第三世界的。”萨尔加多说。挂在他巴黎阁楼上的这张吊床表明,你可以带这个男孩离开巴西,却带不走这个男孩心中的巴西。

  最后,洛恩加德会和对方讨论正在编辑的照片的微妙之处,处理拍摄工作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他会解释某个故事为什么拍得不成功——以及他是如何从安排任务那一刻起就知道它必将失败的。他可以十几米外认出一幅构图精巧的照片,告诉你它好在哪里。相比优美,他更看重一幅照片的自然性和意外性;相比艺术性,他更看重它的动感和内容。
  洛恩加德总是能从一张扔掉的接触印相纸的缝隙里,或者从一堆幻灯片里找到那个不同寻常的时刻,它将成为一组摄影报道的基石。而在某些排版会期间,当其他编辑讨论一篇文章的照片选择时,他一声不吭,然后,搜出一张落选的样片,或者翻过一张附近的样片,将它的白色背面盖住第一张照片的一部分,提出一种有趣的裁剪构想,创造出一幅尚没人想到的全新图像。

记录自己的合作者,拍下摄影师的黄金一代


  “他把摄影师看成自己的同类,聪明,不是惹是生非的人。”摄影师哈里·本森说,“他常常站在摄影师一边,与(出版)公司作对,这是罕见的特质。他真的是“摄影师的编辑”。其他编辑会挤在一个房间商定某件事,约翰则会微笑着走开,与摄影师一起想出讲故事的方法。他知道,在《生活》杂志社,摄影师是国王。”
05 | 1991年,纽约,为了给《人物》拍摄本森的照片,约翰来到他的公寓。“我问他,要是我没来,他会做什么。‘我通常一上午都赖在床上打电话。’他说。”

  在工作期间,这些“国王”般的摄影记者也是洛恩加德的观察对象。1989年,他一腔热忱地启动了一个肖像拍摄项目,被摄对象中有摄影师,也有编辑。这些人有些是年事已高的同事,或是一流杰出人物和摄影师,如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 Eisenstaedt)、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Sebasti?o Salgado)、哈里·本森(Harry Benson)、贝伦尼斯·阿博特(Berenice Abbott)、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等。洛恩加德在他们的工作室、家中或外景地抓拍他们工作和休息时的状态,或者描述他们和自己照片的关系,非常富有表现力。最终,他一共拍摄了《生活》杂志社43位摄影师的照片,集结成书,制成一份珍贵档案。   “他们真的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希望确保我拍到好料,为他们营造好的形象。” 洛恩加德说。的确,这些照片充满了活力和生活趣味。而这些照片最近被引进国内,出版的《银盐时代——与伟大摄影师相遇》一书。在这本书中,读者不仅能看到这批黄金时代摄影师的工作、生活状态,还能看到洛恩加德翻拍的一些传世之作的底片。这一特别的角度让观者得以从内部观察摄影师们的艺术创作过程,洛恩加德则希望为被数码统治之前的摄影实践留下一份朴实的纪念。
06 | 1987年,巴黎,亨利·卡蒂埃 - 布列松在他的乡间住所写信。
07 | 1984年,渥太华,1941年12月,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渥太华加拿大议会发表演讲后,尤素福·卡什拍摄了这张照片。卡什给我看了这张现保存在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的负片。负片上,这位首相头部上方和左边共有三块蜘蛛腿似的细小痕迹。洗照片时,卡什简单地把它们裁掉,但要是再低一点再靠右一点,它们也许会毁了一幅在“二战”时成为标志的照片。我问卡什这些痕迹是如何产生的。“伟人上方的那些神秘文字?我真的不知道。”他说。

对银盐时代的私人怀念


  “没有什么影像复制工艺比银盐底片更如实可靠地再现现实世界,不久之前,这一理念还是所有摄影的基础。”
  1990年代,在专栏作家、权威专家和商业出版物还在问“摄影报道是否已死?”的时候,洛恩加德考虑的已经不仅是摄影报道,还有传统摄影本身的消亡。他看到了传统摄影向数字摄影的转变将带来一场革命。
  1990代初,数字技术让时代经历了一次惊天嬗变。互联网这项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制造、消费、传播、编辑、存档和优选信息的方式。之后的十几年,摄影师一个接一个地抛弃传统摄影,开始拍摄数字影像。一夜之间(至少现在看来似乎如此),照片冲印店、宝丽来或柯达克罗姆胶片消失得无影无踪。街角快照亭让位给拍照软件,平板电脑取代了影集。
  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对化学的依赖转为对物理的依赖——光以电子方式将图像记录在感光元件上,摄影师得以在极暗的光线下捕捉运动和精细画面,在相机背后的显示屏上即时看到所拍摄的照片,在电脑上提升画质、修改画面,将作品在瞬时传送到世界各地。
  评论家兼摄影师威廉·迈耶斯(William Meyers)曾指出:“羽管键琴在会演奏的人手里是一件绝妙的乐器,但已经过时了;胶片相机也走上了那条路。”
08 | 1992年,纽约。1945年4月,玛格丽特·伯克-怀特用了11卷120胶卷和1盒5.7厘米×8.26厘米盒装胶片拍摄被解放的布痕瓦尔德纳粹集中营。盒装胶片的最后一张是犯人们挤在集中营医院外一道铁丝网后的照片,也是她为这个场景拍摄的唯一一幅照片。“刚刚见到的景象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要不是见到照片,我觉得我自己都不会相信。”她写道。

  但洛恩加德在这个时代还有另外的担忧:“数码照片可以轻易被不留痕迹地修改。我担心,因着修改便利,数码摄影的便利将成为一桩“浮士德式”的交易(浮士德式交易指一种心理障碍,即一个人对一种看似最有价值的物质的盲目崇拜会使他失去理解其他有价值东西或精神的理由和机会——编者注)。当我們对一张照片的准确性失去信心时,这张照片就失去了灵魂。所以,我的这个项目要献给银盐时代和那些将其运用到极致的摄影师。”
  无可否认,数码摄影新的黄金时代是从白银般耀眼的过去发展起来的,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认识中得到一丝慰藉。
著 者:[美]约翰·洛恩加德(John Loengard)译 者:朱鸿飞页 数:136出 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蝴蝶有一双花纹绚丽、色彩斑斓的翅膀。它们在空中舞动时像飘飞的花儿,因而被誉为“会飞的花朵”。  自从学了摄影,我便把蝴蝶当作主要拍摄对象之一。蝴蝶是四季的精灵,春季粉蝶翩翩而来,夏季凤蝶临风起舞,灰蝶为悲秋带来欢喜,斑蝶在萧瑟的寒冬亦伫立枝头。在岭南,只要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拿起相机走向野外,我总能拍到蝴蝶来如烟火、去如流星的奇妙身姿。  香港有个凤园蝴蝶保育区,位于大埔镇郊两公里处,交通非常方便。
期刊
在大家的既有印象中,喵星人和汪星人总是水火不容。但将猫狗养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位摄影师,却有不同的发现。在他们的镜头下,它们彼此依偎,可以像家人一样亲近。平时对人类高冷惯了的猫咪,遇上懂事贴心的狗狗,秒变娇羞小公举。  跟这样的宠物搭档生活在一起是怎样的体验?他们又如何跟两个“无法沟通的模特”磨合,拍出充满故事、幸福感满满的照片?这期我们邀请了LOFTER摄影达人东山(http:∥easton.LOF
期刊
之所以想到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很多佳能用户并不知道历史上佳能D字头单反的存在,网上搜一下就能发现,他们总是在纠正“EOS没有060,应该是600。”  佳能EOS相机1988年出现时,传统胶片相机已经解决了从自动过片、自动测光、自动曝光到自动对焦的几乎所有自动化技术问题,技术发展上出现了瓶颈。恰逢此时,电子影像技术渗入照相机领域,静态电子相机的出现给照相机工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不过,静态电子影像采用的
期刊
假装我是一头牛,  鲁莽粗俗,  等待被人驯服。  但我等的人不是你。  非常可惜,  你驯服我,  是为了别的奖励。 3月1日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举行的牛仔节活动上,一名牛仔参加骑牛比赛。休斯敦牛仔节始于1932年,当时是得克萨斯州畜牧界盛事,如今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牛仔节,不仅展示得州畜牧业发展水平,同时让民众领略美国西部牛仔文化。 新华社发(宋穹 摄)  点评:对于真正的士兵,即使是
期刊
01 巨象,银盐照片,水彩,丙烯,2017  孙彦初曾说自己做摄影是“野路子”出身。1999年孙彦初在辞去了广告业务员的工作进入影楼谋生,他从摄影助理做起,踏踏实实做最基本的工作。在干了快两年时,他在店里的考核中得了全店第一,“考完我就觉得自己可以独挡一面了。”  之后孙彦初辞去了影楼的工作,开始云游四海。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些有着同样摄影理想的朋友,他被这些人浓厚的摄影热情所感染,眼界也开阔了起
期刊
数字技术给摄影艺术的生产、传播、观看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革,甚至可以说是“改头换面”。尤其是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传播相结合的新传播环境下,摄影的门槛近乎被铲平,成为“人人都可以是摄影师”的大众化艺术。  而在图像泛滥,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代,“个性化”逐渐成为艺术家们重要的标签。它驱使大部分摄影创作者将创作重心从记录客观世界移向展示个人风格。摄影不再仅仅是按下快门,利用数字后期技术
期刊
雅格布·伯格(Jacob Burge)本文所有图片选自《面部剖析》(Face Off)Jacob Burge  当我们将摄影的艺术表现力与社会功能紧密结合时,会发现其生命力是如此强大,它不仅能够延展我们的意识空间与认知范围,也让观者不自觉地跟随摄影师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问题。  摄影师雅格布·伯格(Jacob Burge)自称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但他的摄影作品并不“含蓄”。他以
期刊
01 TS-E 50mm F2.8L微距与EOS 5D Mark IV  众所周知,佳能EF特殊镜头有着非常不错的光学表现和市场口碑,诸如TS-E 17mm F4L和TS-E 24mm F3.5L II在内的移轴镜头为摄影师在风光、建筑领域为主的拍摄题材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及优异的画质保证。  不久前,佳能骤然发力,同时发布了三款面对专业用户群体的重量级移轴镜头,分别为TS-E 50mm F2.8L
期刊
索尼微单系统的快速进步,大家有目共睹,而旗舰级全画幅微单索尼A9的发布无疑又一次在摄影器材界丢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这一次,索尼A9剑指专业新闻、体育摄影,其定位直接对上了竞争品牌的旗舰单反机型。  为了满足职业用户的需求,索尼A9在专业功能上取得了巨大突破:20张每秒无黑屏连拍、每秒60次的AF/AE计算、更好的追焦性能、更长的续航时间等都为它踏足新闻摄影领域奠定了基础。  外观改变,操控升级  很
期刊
艺术家茱莉亚·博里索娃(Julia Borissova)是圣彼得堡一个周末跳蚤市场的常客。每次她会早起赶到市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虽然四面环看,但目标很明确——1920年代俄罗斯移民的老照片。  博里索娃出生在爱沙尼亚的塔林,目前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作和生活。她在跳蚤市场“寻宝”是为了创作自己的作品《奔至边缘》(Running to the Edge)。在1920年代,因为战乱和时局不稳,有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