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中暑患者的急诊处理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相应的急救处理,对本组患者的急救处理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急诊处理和精心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住院时间1-19d,平均(8.2±3.0)d。结论:对中暑患者采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体温控制、补液等急诊处理措施,同时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疾病康复。
关键词:护理;急诊处理;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经过烈日暴晒或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而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昏厥、皮肤干燥、突发高热、意识丧失、无汗等,中枢神经症状是主要的临床特点[1]。病情严重者,不仅起病急骤,而且预后效果也较差,有文献资料显示有5-30%的中暑患者可能发生死亡[2]。根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重症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3类。现将我院收治的52例中暑患者的急诊处理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2例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暑诊断标准。男29例,女23例,年龄在19~65岁之间,平均(42.0±1.2)岁。其中10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心脏病,3例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发病时间在0.5~25h之间,平均(3.6±1.6)h。
1.2 方法
1.2.1 急救处理
患者入院后,立即解开病人外衣,使用含酒精的冰水(浓度5-10%)擦拭全身皮肤,并在病人的腋窝、腹股沟、颈部、头部等处放置冰袋,头部可使用冰帽。为防止冰袋冻伤局部皮肤,需在冰袋表面包裹毛巾,冰袋不得直接与皮肤接触,并不可将冰袋置于病人腹部或足心,以免因过强冷刺激而引发意外。放置冰袋后,要以温水反复擦洗病人的四肢、背部,一边擦洗一边按摩,直至肛温降至38℃左右。在擦拭上肢时,应从侧颈开始向下擦洗,擦至肩部,再到外侧手背;在擦拭背部时,要先从颈部开始,向下擦洗至臀部;在擦拭下肢时,要从骼骨开始向下擦洗,直至足背。在擦洗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及时添加热水,并要用力按摩,以免出现血管收缩、血液瘀滞。若采取上述物理降温法仍无法有效降温,则可采取洗胃或生理盐水灌肠方法,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降温药物。可将生理盐水与注射用地塞米松混合和,静脉滴注,病情严重者还可加用氯丙嗪,以调节体温、松弛肌肉、减少氧耗。由于氯丙嗪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所以在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病人的血压变化。
1.2.2 护理方法
①基础护理。加强口腔、皮肤及尿管护理,以免发生尿路感染、压力性皮肤损伤、口腔感染、黏膜溃疡等并发症;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在发生高热惊厥时,要做好床挡保护,以免发生坠床、摔伤事件,同时在床边备好开口器、舌钳等急救工具,以免病人在发病时咬伤自己。
②营养支持。为病人提供低脂、高热、高维生素的易消化流食,对于重症昏迷病人,要予以鼻饲,在鼻饲前需将床头抬高35°,先回抽胃液,观察液体颜色,如果胃液颜色正常,无活动性出血,则可先注入温开水,再注入流食,鼻饲量不宜>200ml/次,至少要间隔2小时后才能开始下一次鼻饲。在鼻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液体开封后,必须在24小时内用完。
③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输注速度,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发肺水肿。补液操作应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重症者必须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分别用于降温、补液等,以免发生抽搐、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④健康宣教。待病人清醒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地予以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中暑相关知识,中暑的预防及处理方法;中暑恢复期不得在强高温环境中运动、长时间逗留;高温环境中,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注意降温、防暑;对于孕产妇、慢性疾病、高血压、年老体弱者,要注意加强营养、补充水分,保持工作环境、居住环境空气流畅、清洁卫生,着要宽松、厚薄适度的衣物;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高温工作环境下,要调整好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等。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急诊处理和精心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住院时间1-19d,平均(8.2±3.0)d。
3 讨论
人体散热功能发生障碍、热负荷突然增加等因素均可引起中暑,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又可将中暑分为非气象因素和气象因素两类[3]。非气象因素中暑,是指人体在降温防暑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机体代谢热量过多而引起的中暑[4];气象因素中暑,是指高辐射强度、高温、高湿度、低气压、低风速自然条件引起的中暑。具体说来,脱水、失盐、饮酒、饥饿、疾病(如汗腺缺乏、甲亢、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等)、皮肤广泛性损伤、自发热、衣物不透风、服用抗胆碱药物等因素均可引起中暑[5]。
中暑发生后,要立即将病人带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处,给予冰水或淡盐水饮用。临床上在对中暑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要把握好抢救时机,及时、有效地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同时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确保呼吸道畅通,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中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做好口腔、皮肤及尿管等基础护理,营养支持、输液护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让病人对中暑的病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有一定的了解,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以加快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 程梅.中暑患者急救治疗与护理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263-264.
[2] 鲁玲,王平.34例急性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体会[C].//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暨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2012:335-336.
[3] 钟生武.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 ,2013,(29):305-306.
[4] 苏晓雯.中暑的预防和现场救护[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512-2513.
[5] 朱立柏,黄厚华.乌司他丁治疗中暑9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629-630.
关键词:护理;急诊处理;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经过烈日暴晒或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而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昏厥、皮肤干燥、突发高热、意识丧失、无汗等,中枢神经症状是主要的临床特点[1]。病情严重者,不仅起病急骤,而且预后效果也较差,有文献资料显示有5-30%的中暑患者可能发生死亡[2]。根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重症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3类。现将我院收治的52例中暑患者的急诊处理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2例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暑诊断标准。男29例,女23例,年龄在19~65岁之间,平均(42.0±1.2)岁。其中10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心脏病,3例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发病时间在0.5~25h之间,平均(3.6±1.6)h。
1.2 方法
1.2.1 急救处理
患者入院后,立即解开病人外衣,使用含酒精的冰水(浓度5-10%)擦拭全身皮肤,并在病人的腋窝、腹股沟、颈部、头部等处放置冰袋,头部可使用冰帽。为防止冰袋冻伤局部皮肤,需在冰袋表面包裹毛巾,冰袋不得直接与皮肤接触,并不可将冰袋置于病人腹部或足心,以免因过强冷刺激而引发意外。放置冰袋后,要以温水反复擦洗病人的四肢、背部,一边擦洗一边按摩,直至肛温降至38℃左右。在擦拭上肢时,应从侧颈开始向下擦洗,擦至肩部,再到外侧手背;在擦拭背部时,要先从颈部开始,向下擦洗至臀部;在擦拭下肢时,要从骼骨开始向下擦洗,直至足背。在擦洗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及时添加热水,并要用力按摩,以免出现血管收缩、血液瘀滞。若采取上述物理降温法仍无法有效降温,则可采取洗胃或生理盐水灌肠方法,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降温药物。可将生理盐水与注射用地塞米松混合和,静脉滴注,病情严重者还可加用氯丙嗪,以调节体温、松弛肌肉、减少氧耗。由于氯丙嗪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所以在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病人的血压变化。
1.2.2 护理方法
①基础护理。加强口腔、皮肤及尿管护理,以免发生尿路感染、压力性皮肤损伤、口腔感染、黏膜溃疡等并发症;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在发生高热惊厥时,要做好床挡保护,以免发生坠床、摔伤事件,同时在床边备好开口器、舌钳等急救工具,以免病人在发病时咬伤自己。
②营养支持。为病人提供低脂、高热、高维生素的易消化流食,对于重症昏迷病人,要予以鼻饲,在鼻饲前需将床头抬高35°,先回抽胃液,观察液体颜色,如果胃液颜色正常,无活动性出血,则可先注入温开水,再注入流食,鼻饲量不宜>200ml/次,至少要间隔2小时后才能开始下一次鼻饲。在鼻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液体开封后,必须在24小时内用完。
③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输注速度,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发肺水肿。补液操作应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重症者必须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分别用于降温、补液等,以免发生抽搐、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④健康宣教。待病人清醒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地予以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中暑相关知识,中暑的预防及处理方法;中暑恢复期不得在强高温环境中运动、长时间逗留;高温环境中,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注意降温、防暑;对于孕产妇、慢性疾病、高血压、年老体弱者,要注意加强营养、补充水分,保持工作环境、居住环境空气流畅、清洁卫生,着要宽松、厚薄适度的衣物;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高温工作环境下,要调整好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等。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急诊处理和精心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住院时间1-19d,平均(8.2±3.0)d。
3 讨论
人体散热功能发生障碍、热负荷突然增加等因素均可引起中暑,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又可将中暑分为非气象因素和气象因素两类[3]。非气象因素中暑,是指人体在降温防暑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机体代谢热量过多而引起的中暑[4];气象因素中暑,是指高辐射强度、高温、高湿度、低气压、低风速自然条件引起的中暑。具体说来,脱水、失盐、饮酒、饥饿、疾病(如汗腺缺乏、甲亢、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等)、皮肤广泛性损伤、自发热、衣物不透风、服用抗胆碱药物等因素均可引起中暑[5]。
中暑发生后,要立即将病人带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处,给予冰水或淡盐水饮用。临床上在对中暑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要把握好抢救时机,及时、有效地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同时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确保呼吸道畅通,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中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做好口腔、皮肤及尿管等基础护理,营养支持、输液护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让病人对中暑的病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有一定的了解,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以加快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 程梅.中暑患者急救治疗与护理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263-264.
[2] 鲁玲,王平.34例急性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体会[C].//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暨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2012:335-336.
[3] 钟生武.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 ,2013,(29):305-306.
[4] 苏晓雯.中暑的预防和现场救护[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512-2513.
[5] 朱立柏,黄厚华.乌司他丁治疗中暑9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6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