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名著阅读复习的有效方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nx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08年江苏高考增加文科附加题以来,名著的考查一直让众多考生颇为头疼,15分的题目涉及十来篇名著,还包含《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再者,名著题目难度有所加大,选择题知识点越来越细,问答题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考生们扎实地把握名著内容,进而在深度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判断、分析鉴赏,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计划先行,提前渗透,具备超前意识
  十几部名著如果都等到进入高二后才着手阅读,时间远远不够。因此,我为学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细化到每本名著的阅读时间安排。《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篇幅最长,情节、人物最为复杂,我让学生利用高一的寒暑假及双休日进行阅读、整理,其余篇目安排到高二进行。虽然高一阶段未分文理科,但是名著的阅读有利于学生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此外,如所讲课文涉及高考名著,就可利用时机,给学生补充名著知识。如讲到《林黛玉进贾府》时,可将《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图、十二钗判词等相关知识点带动起来。
  有了高一、高二的提前渗透,到了高三系统复习时,名著的内容学生已基本掌握,再加以系统的训练,必能查漏补缺,使复习有效得力。
  二、宏观指导,微观推进,做到点面结合
  教师在指导名著复习时,既要让学生对作品有宏观上的感知,也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重要细节,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宏观微观兼备。
  1.理清名著脉络,胸中有丘壑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是断裂式的,前后的知识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因此,我们需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他们从宏观上梳理好全书的脉络,做到“大处着眼”。
  《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均有一百二十回,倘若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复习时只会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红楼梦》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前五回是全书的总纲,它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了解前五回可知宝黛的前世情缘,贾府的人物关系、典型环境,四大家族的关系,众多主、次人物的发展和结局,对全书的脉络便能了然于心。再如《三国演义》,人物之多,情节之繁。教者可指导学生从大处抓好七大块:黄巾起义,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曹袁争斗,官渡之战;孙刘与曹操的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刘璋争夺荆州,得马超、黄忠等名将,进位“汉中王”;吴蜀争斗;诸葛亮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司马氏夺曹魏政权,蜀吴灭亡,三国归晋。掌握了以上主要内容,就会思路清晰,脉络分明,而不至于前后混乱,割裂关联了。
  所以,名著复习要理清脉络,宏观把握,做到心中有丘壑。
  2.聚焦名著细节,复习有实效
  选择题的命题基本在细微处,所以每个章节重点的人物、对应的事件要清清楚楚,不能张冠李戴。《茶馆》中人物对白较多,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等人的语言就要与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复习的精细程度决定了我们在做选择题时是否能稳操胜券。
  问答题的考查基本在细节处,且命题呈现出分析鉴赏的导向。如13年考的“抄检大观园”中入画和司琪对主子的态度;15年考的“金鸳鸯三宣牙令牌”中“女篾片”的性格特征等等。所以,教者还需指导学生对名著中的精华片段进行精读细解,分析细节处体现的人物性格、内容主旨、艺术特色等等。《红楼梦》中的可卿之死、元妃省亲、黛玉葬花、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玉之死等重要情节,均需带学生进行品读。
  当前,很多复习资料提供的只是名著的故事梗概,学生读了故事梗概不代表就熟悉了名著,所以我们既要带领学生宏观复习,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由表及里,登堂入室。
  三、形式多样,查漏补缺,提高复习实效
  1.观看名著影片,进行直观了解
  十来篇名著大部分都有对应的电影或电视剧,可以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自己观看。影视画面学生会比较感兴趣,细节处也更容易记住。再配以名著的阅读,就可以达到互相补充的效果。
  2.借助图表梳理,强化名著记忆
  有些名著我们还可以借助列图表的形式,来梳理情节,弄清人物关系。复习《老人与海》时,我让学生借助坐标轴标出桑地亚哥第八十五天出海捕鱼后的几个时间段,太阳升起、临近中午、日落后、第二天早晨、第二天黄昏之际、第三天早上,并在相应的坐标点上写下发生的事情,整个过程一目了然。阅读《子夜》时,我让学生采取画集合的方式,理清人物关系。赵伯韬和吴荪甫是两个阵营,他们的交集有杜竹斋、徐曼丽、刘玉英、韩孟翔等,在他们各自的集合里又有自己的亲戚、朋友、手下,归类结束后,人物关系也就清晰了。
  列图表的方式可以将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关系理清楚,画图的过程就是知识梳理的过程,借助這一方式,学生可以更有条理地理清名著内容,起到巩固强化的效果。
  3.开办“名著讲堂”,激发阅读热情
  名著的复习如果都是单纯地去背诵,学生必定会觉得枯燥无味。高一、高二阶段,我在班级开办了“名著讲堂”,对十来篇名著的重要环节进行讲析。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败走华容道的三笑、诸葛亮三气周瑜、鲁肃三讨荆州、诸葛亮六出祁山等;《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灯谜谶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抄检大观园等重要情节。“名著讲堂”开讲前,我提前告知学生要讲的内容,让他们进行细致阅读,便于讲堂上师生互动,而不至于出现“教者准备充分,听者囫囵吞枣”的局面。通过开动“名著讲堂”,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讲堂上学生通过参与,既熟悉了情节,又提高了对名著的鉴赏能力。
  此外,我们年级组还开展了名著知识竞赛、《我读名著》交流会、辩论会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展示,热情高涨。
  4.设计即时训练,模拟高考实战
  为了名著复习的高效性,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同时也要同步规划好名著阅读的检测计划。教师需针对每部名著的重点、要点,精心设计习题,做到及时训练,及时巩固。同时,还需设计“模拟高考”题,可以汇聚各大市调研试卷、高考试卷,加上教师的新创题,为学生量身定做套卷,做到稳中求进,推陈出新。
  总而言之,名著阅读的复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时间短,容量大,倘若我们能指导学生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复习计划,有序、高效地开展复习,及时、扎实地巩固所学知识,定能让学生减少复习的盲目性,为他们备战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安县李堡中学。
其他文献
新版《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一卷首页插图瞿秋白照的页后“瞿秋白简介”中存多处问题,笔者现指出并加以商榷。
为了研究泥沙特性与NaCl浓度对45#钢材料磨蚀的影响及机理,采用超声振动空化装置配合自主研发的泥沙搅拌装置作为磨蚀试验设备,对45#钢材料进行磨蚀性能试验。运用失重法对比
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里,语句类考题几乎是必考的。它出现的形式大体有以下两种: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这两种看起来很相似的题型,在答题策略、答题格式上是不是差不多呢?  一、面貌相似——学生答题模糊  以期中考试散文阅读《清粥》为例:  1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  参考答案:(1)没有经过慢工细煮,米不能与水相互渗透、融合,从
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要求,在中小学课程修订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
古代传记的传主各异,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关涉其性格习性、气度才学、品格操守、思想修为、胸襟志趣等各方面,而其中高度概括人物形象的评价性语言,进一步构成了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障碍。  对传主的形象分析和概括,是每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规题型。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甚至割裂文意,从而影响对人物的准确认识和对文意的正确理解。现结合历代史传作品,对理解作品中评价传主的词语内涵的方法,进行例证分析和归纳
古诗词鉴赏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语文考试中的必不可少的题型。在150分的语文试卷中占11分,分值重,然而学生的得分情况却不尽人意。学生普遍反映古诗词在内容上很难理解,在鉴赏的相关试题上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与古诗词特殊的体式、短小的语句有关。对此,如何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高中语文教师所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其实古诗词的鉴赏有很多规律可循,只要抓住其中的规律
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尤为关键,其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幼儿教师的性格则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幼儿教师应不断培养良好的性格,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欣赏  莫将分数功利化  在当今社会,分数功利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极严,得不到满分便拳脚相加;而有的家长则“及格万岁”,认为只要及格便是好的。不管外界看法如何,我认为这两种做法均不可取,因为这均是将分数功利
语文课程教学对于职业教育体系而言起着文化基础的作用,但现如今的中职语文教学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不仅不利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样也不利于职业教育整体的发展。相比于一般高中学校的教学,中职语文教学体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就针对于这些特色进行如下的叙述。  一、人文特色  作为众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中职语文课程而言,其中包含着丰富而深
文明戏的角色制是一种开放的、风格化的演艺体系。其来源,一是传统戏,二是日本新剧。文明戏舞台上,辛亥革命前后由言论正生扮演主角,“甲寅中兴”后逐渐为滑稽所取代,根本原因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