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的蓝廷珍府第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回字小城,在群山包围中,在蓝天下,显得老成、骄傲、威武、独特,它就是蓝廷珍府第。
  蓝廷珍府第在福建省漳浦县湖西乡顶坛村新城自然村。这座城堡幸运地遇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春风吹拂下,这座城堡成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了旅游热点,成了新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向往秀地。
  “蓝廷珍府第”是武将建造的建筑,必然带有武将的性格。这一座府第,是蓝氏家族显赫家势的见证,隐藏着漳浦畲族人的榜样力量,更是海峡两岸乡愁的明证。300多年前,从漳浦县赤岭迁居到湖西新城的蓝氏家族先后有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蓝日宠、蓝瑶、蓝瑗等十多名以赫赫武功而身居要职的军事将领,他们对国家统一,对台湾的早期开发、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蓝廷珍、蓝理、蓝元枚官居一品。这在福建省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正是这种显赫才催生出了蓝廷珍府第。
  蓝廷珍府第,又称提督府,是蓝廷珍修建的府第式城堡,也是江南水师提督蓝元枚的故居。蓝廷珍府第坐西向东,规模庞大,布局严谨。府第前有石条砌成的宽阔广场,条石纵横交错,气派恢宏。府门前有一大塘,清水涟涟,有白鸭浮于水面。祥云缭绕于山间和府第上空,颇具浪漫情调。主建筑台基勒脚为大面积花岗石,外墙面是红砖、灰砖,有些地方是白粉墙,红灰白花四种对比色调,使得建筑好像一幅色彩古画。大门两侧立一对青石鼓,鼓面是麒麟、荷花、水草浮雕,栩栩如生,让人不由感叹建筑师雕艺的高超。大门门柱镌刻一副楹联:复鹿耳于崇朝,韬略溪似管乐;定东都以七日,戍机可比孙吴。这对联是对蓝廷珍平定、治理台湾的历史功绩的歌颂。
  府第建筑群纵向五落对称,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正堂、后堂、主楼与后厢,皆是木穿斗构架,梁柱粗壮,双手合抱不满,木梁架上以“员光”“托日”“吊筒”做雕饰,雕刻技艺让人叹绝,住惯钢筋水泥速成房的人们不由感叹过去那种慢生活的精致与高雅,喟叹现代生活的浮躁。
  左右两厢为护厝,像是排排的卫兵在守卫着正堂。正堂与护厝建“过水廊”,构成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的格局。
  府第第一落有7间,屋顶是曲面升起的重脊硬山式。第二落屋顶重脊硬山。正堂居中,有屏风、檐廊,作劵棚式,正堂与天井通敞。第三落是后堂,右悬挂着蓝廷珍的画像,左悬挂着蓝元枚的画像,是祭祀祖宗神位的场所,后堂与天井连通,两侧敞廊和正堂的后廊连成一气,这是全府第的中心。第四落是两层的土楼,名字叫“日接楼”,楼匾是蓝廷珍亲笔题写的,楼名取自《易经》中的“昼日三接”,寓意蓝廷珍之子日宠、日章、日宁,蓝氏家族后继有人。楼底层系方条石砌筑,二层系三合土墙,墙很厚,在府第建筑中建造土楼,在闽南民居中罕见。土楼的木结构被火烧毁,只剩下外墙完整矗立,像是个秃顶而犟强的老头一样,孤独地站立在阳光下。楼的左边,有一株榕树长在半中间,不知哪一只有情的鸟儿,把情种榕树撒播在这里。榕树种子经过阳光的爱抚,长成了一个男子汉似的大榕树,像是这土楼的长胡须一样,给这苍老的黄土墙以生机和活力。第五落是后厢房,当中一间为敞厅,两端设后门,后厢房与左右厢房,护厝连成一圈,围成一个大四合院,像是有人拿毛笔用力书写了好几个“回”字。
  这座蓝廷珍府第就像一把神剑,兀立在湖西大地上,向历史、向今人展现它的丰功伟绩。让人不得不顶礼膜拜,不得不询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家族走向辉煌的呢?
  我们看看蓝廷珍家族的简介,能否从中窥见一斑。
  蓝廷珍(1664—1729),字荆璞,清代漳浦县湖西人,官至南粤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等。曾摄台湾镇事,在定策治理台湾中颇有功绩,卒后赠太子少保,世袭轻车都尉。清康熙年间,他随族兄蓝理(漳浦县赤岭人,为康熙年间拖肠血战的平台先锋、以首功加左都督、官至福建提督)一起从军,投奔清康亲王。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起先后任定海营把总、澎湖副将、南澳总兵等。清康熙六十年(1721)统兵入台,平定朱一贵起义。台湾收复后,任署事台湾印务。在署理台湾军务期间,他劝阻福建总督满保及将军施世骠不滥杀群众,使很多早期从大陆过来投奔朱一贵的百姓又回归清朝。其中有很多来自家乡漳浦县的移民,从“漳浦寮”出来帮助蓝廷珍安定社会,发展农业,对台湾早期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又上疏建议清廷注重台湾防务,防止外国侵略。他还听从其族弟蓝鼎元(字玉霖,清初筹台宗匠)建议,采取加强汉族和高山族的团结,完善台湾防务,鼓励垦殖,发展生产等一系列“理番”政策,这些政策被“历代治台者引以为法”。清雍正元年(1723),蓝廷珍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其子蓝日宠承职官至铜山营参将,孙子蓝元枚历任台湾镇总兵、江南提督,于清乾隆年间入台平定林爽文起义。蓝理、蓝廷珍和筹台宗匠蓝鼎元,史称“蓝氏三杰”。
  看完蓝廷珍及家庭人员的简介,我们不难得出,这一家族人人爱国爱乡,忠君爱民,具有民族气节,勇担重任。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正气引领他们,湖西蓝氏家族才得以走向历史的辉煌,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敬重他们,瞻仰他们。
  蓝廷珍府第与旁边的现代建筑相比,虽显得老气,古典,但仍然精神和健壮,它是纯朴的畲族人尚武精神的体现,散发出畲族人义气、豪放、包容、热情、善良的精神,涵养着古典的闽南古厝的气质,使其历经三四百年而不毁,成为几百年来海峡两岸蓝氏子孙接祖认宗的凭证,是海峡两岸血脉的DNA。
  站在三层楼上,看着古老的闽南瓦厝,我想:城堡因人而得以存活,人因城堡而在历史长河中闪光。蓝廷珍将门就是如此,他们依托蓝廷珍府第而生存下来,若没这座古厝,也许蓝氏曾经的辉煌会灰飞烟灭啊!
  蓝廷珍府第还有一张名片,那就是它的畲族身份,蓝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说到畲族人,我们不得不提他们的婚俗。畲族人的婚俗习惯确是有趣。乡民新婚时,须在大门上和床楣上粘贴“凤凰到此”“麒麟到此”的红字条。据蓝氏历代口传,畲族人搬迁路线,是从长汀迁潮州凤凰山,再迁漳浦、龙海定居。“凤凰到此”既象征祥瑞,又说明畲族人搬迁路线,“麒麟到此”同样既象征祥瑞,又象征畲族人是龙的传人。
  而这种婚俗要考证到唐朝。唐朝时,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到闽南平定蛮獠之乱,父子俩坚持对当地土著民实行招抚政策,土著人蛮獠是畲族人的前身。开漳圣王陈元光大力提倡畲汉通婚,自己亲为表率。他允许畲妇先披麻戴孝祭别祖先,然后披上婚礼盛装,内白外红地举行婚礼,这种婚俗一直流传下来。如今,在畲族和闽南汉族的习俗中,新娘都有一件白衬衣,叫“象头衫”,必须妥为保存,死后方穿在身上装进棺材,这意味着女子死后要回娘家与亲人团聚。
  畲族人的婚俗很有趣。除了新娘穿“象头衫”外,新娘出嫁时到了婆家门口,下了车,新郎官要和她共撑一支油纸伞,寓意同在一支油纸伞下,永远不散。进了大门,新郎官要背新娘过火炉,意“烧新娘屁股”,寓意婚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独特的婚俗,充满了神秘感和文化色彩,历史悠远而又浪漫,活動有趣而生动,让人神往而难忘,让人惊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与浪漫。
  我想,蓝廷珍家族是幸福的,他们子子孙孙就在湖西这块福地里,住着自己的大厝,面对大山,面对绿水,挺起身子骨,自信地走路,放心地呼吸,放心地吃饭,放心地出外,放心地使用独特的婚俗、丧俗,娶妻生子,生老病死,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弘扬祖德。
  这就是蓝廷珍府第数百年而不倒的魅力。至今,蓝廷珍府第依然老当益壮,它威武的旧貌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雨之下,幻化成了一个旅游者永远铭记的记忆,一个寻根者神往的文化印迹;一个海峡游子的乡愁情思;一个高洁隐士的风骨;一个民族挺立的精神脊梁,而这些就是国保躯壳之下最为重要的精气神和不散的灵魂……
其他文献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蓦然又是一年槐花香。闻着提神醒目、沁人心脾的花香,耳边萦绕着那首歌曲:槐花飘香,勾起童年纯真的向往,儿时的玩伴杳无音信,让人不由得黯然神伤……  记忆中的故乡,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会种着一棵或是几棵槐树。每当槐花绽放的时候,村庄上空弥漫甜甜的槐花香,那是一种令人沉迷和向往的味道,如今它已成为对故乡记忆里最深的念想。  我喜欢槐花,因为她天性淳朴,槐树的长相并不精致,粗糙的树皮
期刊
每年秋天,一群南迁的燕子筑巢在老家的屋檐下,洁白的墙壁上出现一个个泥土垒成的燕窝,实在有失雅观。让人更难堪的是每次进出家门,燕子的排泄物不偏不倚落在头上。许多亲朋好友来串门时,也经常遭此“厄运”,为此,大家颇有成见,认为这是倒霉的征兆,要求尽快处理它!在天怒人怨的情况下,终于忍无可忍,下定决心要铲平燕窝。  我找来木棍,捅向位于大门正上方的燕窝,巢穴里突然飞出两只燕子,叽叽喳喳鸣叫不停。一只燕子不
期刊
一  踏访平和土楼,黄田是绕不过去的一站。不久前举办的第十四届蜜柚节评选出了平和县“十佳名楼”,其中“咏春楼”“龙见楼”均在黄田村,可见黄田土楼群在平和县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田是个拥有近4000常住人口的大村,村民一色曾姓。从地理位置上看,黄田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西南边,九峰自明正德十四年(1518)平和置县起即为县治所在地,至1949年7月县政府外迁小溪镇,长达四百余年的县治经历
期刊
亲爱的爸爸:  第一次当我的爸爸开心吗?很榮幸我也是第一次做您的小宝贝……  虽然我只有十个月这么大,可是我认得您是我的爸爸,也喜欢爸爸的抱抱,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玩耍。喜欢爸爸的臂膀,喜欢爸爸的肩头,也喜欢爸爸的举高高,更喜欢爸爸温柔的言语,我最近已经差不多学会如何叫爸爸了……  我现在是个小淘气了,有时候不听使唤地就想调调皮,在您身上咬一咬抓一抓,但是别生我的气,我是因为跟您亲近爱您的呀!  虽然
期刊
在城里,吃什么都没了胃口,一日三餐的饭香味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心中便惦念起家乡的地锅菜。我越想越觉得,都市生活万不可缺少這一口。第二天,就找人在院子里支起了地锅。  我买了一口铁锅,找了一些干柴,还在地锅旁放置了一口大水缸,连烧地锅坐的小马扎,也是请邻居新做的。一应俱全之后,妻子来了精神头,一大早就赶到集市,买了几条活鱼放进水缸。临近中午,妻子忙开了,她一边忙,一边唱着《我们的日子》,声调一会儿上扬
期刊
清 源 翠 色 吟  彩色的阳光在枝头笑  彩色的和风在叶间游  一树又一树的新芽争相萌发  一枝又一枝的花蕾竞相怒放  夏日的清源一派生机勃发  尽情地坦露内心的奇秀瑰丽  山是那样绿,天是这样蓝  每一片花瓣都在阳光下撒欢  每一片樹叶都在风中抖擞  枝枝相倚,叶叶相扶  都在各自位置上自由地成长  不同科目属却构成奇特的和睦世界  那么融洽,又是那么和谐  于是,清源风姿更拥有非凡气度  翠
期刊
约翰洛克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他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随身都会带上几本书。  有一次,约翰洛克去外地讲学,在路过一个黑人贫民窟的时候,他看到了那里的孩子都没有书读,全身又脏又臭。约翰洛克非常同情他们,就蹲下来用小木棍教他们写字,等他想要离开的时候,那些小孩子都非常舍不得,而且都想要他口袋里的书。约翰洛克并不是舍不得把书送给他们,只是他只有三本书,这里的孩子却有十几个,把书送给谁好呢?
期刊
闽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孕育的三角梅甚为出名。无论你在城里的街头巷尾,还是在乡村的房前屋后,總能见到她绰约多姿的身影。因其刚柔并济,朴实无华,花色丰富,早年被厦门确定为市花名副其实。  我2000年来到漳州,第一次见识三角梅。记得那个秋高气爽的清晨,跟友人一道去百花村赏花,一片争奇斗艳的三角梅花海着实令人倾倒。苍翠欲滴中红、橙、黄、白、紫等色泽妖姿艳丽,让人心花怒放。滑稽的是,当我津津乐道三角梅花时
期刊
阳春二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树开。3月23日上午,我在天福石雕园杜鹃花园偶遇漳浦县诗词学会会长何友麟先生,他问我,他下午要去山城村与村书记谈“邓子恢同志纪念馆”楹联雕刻宜事,同时也可以欣赏欣赏山上的野杜鹃花,要不要一起去?我欣然答应。下午,我们相约出发,同行的还有陈瑞芳校长、魏国章校长等人。  杜鹃花也叫映山红,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李商隐有诗曰:庄生晓梦迷蝴蝶,
期刊
说起闽南“海丝”通商贸易史迹,您到长泰来,一定会听说林溪奎璧齐辉楼、内枋泰芳楼、上蔡四落大厝、珪后升厝等等。今天重点说说奎璧齐辉楼。无独有偶,奎璧齐辉楼和泰芳楼两座宝楼,都位于长泰东北部的古善化里,二者都做烟草收购、加工和买卖,可以说宝楼正是靠烟草一叶一叶累积而成的。  奎璧齐辉楼,位于今之林墩林溪村,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楼主林天定。泰芳楼,位于今之枋洋镇内枋村,建于清嘉庆庚申年(18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