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Catch—22》 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1999)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让他蜚声世界文坛。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译介到中国以来,国内对该小说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其中不乏极具参考价值的一些文章和专著。本文拟梳理《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中国的译介和国内对它的接受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就《第二十二条军规》对我国新时期作家创作的影响做一浅略分析。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 黑色幽默 译介 影响
  一、译介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1999)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黑色幽默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虽然不算丰富,但影响巨大。他1961年创作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以下简称《军规》),被视为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作品,不仅使海勒一举蜚声世界文坛,更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直到1978年,《军规》的汉译本才在国内首次面世。此后197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决定翻译出版《军规》,随即约请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教师合作翻译,并于1981年出版了《第22条军规》的全译本(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主万校),印数高达93,000册。
  据林骧华的回忆,在“文革”后期,复旦大学外国文学教研组接到了“上面”交办的“战斗任务”——编译“美苏争霸题材”作品及故事梗概,“为反帝反修的外交斗争服务”。在杨岂深教授指点下,当时任教研组长的林骧华与副组长赵守垠将编选的目标锁定在60年代中期成形的新流派“黑色幽默”上。这些小说对美国当时的权力中心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抨击和痛快淋漓的嘲讽,因此最能够满足“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的需要。
  由此可见,《军规》之所以“有幸”被选中,除了作品自身的特点之外,与我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不无关系。换句话说,《军规》最初向国内的译介明显地受到了意识形态的推动。
  《军规》自译介到国内以来,深受读者青睐,国内随即掀起了一股“军规潮”。《军规》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当然与《军规》所代表的“黑色幽默”这股文坛新风是分不开的。黑色幽默文学的译介,给当时我国沉闷的文坛带来一丝清风,让读者眼前一亮,读者禁不住要问: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这必然会大大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
  而同时,各位名家对《军规》的高度评论又无疑对它在国内的接受中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很多时候,名家对一部小说(或一个作家)或赞扬或贬斥的评价会左右普通读者的选择和他们自己的评价。对于《军规》,当时很多名家都不吝溢美之词。比如马原就曾说:“如果对二十世纪的作家最终只保留一份崇拜的话,我愿意把这个荣誉留给还在世的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他的《上帝知道》、《第22 条军规 》和我只读过局部的《出了毛病 》三本书我永远只有钦佩。”此外,王蒙曾在《塑造典型人物问题的一些探讨》一文中谈到:“美国的黑色幽默名篇《第二十二条军规》……并不注意写人物,它的特色是塑造了像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的典型的荒唐逻辑,这种典型的荒唐逻辑,成为这部小说的一大发明、一大创造。它靠的是机智和辛辣,奇诡的想象与别出心裁的开掘。”毫无疑问,当时这些名家对《军规》的赞誉之词必然或直接或间接地会推动《军规》在国内的接受。
  此外,“文革”后的文学解冻为《军规》的接受提供了肥沃的接受土壤。改革开放以以来,经过文革的文化浩劫后,中国作家们对各种文学养分如饥似渴,优秀的外国作品自然也是他们涉猎的目标和追逐的对象。《军规》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进入了中国,所以它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和成功接受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研究
  在我国,评论家们对《军规》的已经己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截至目前,在《中国知网》上,篇名中含有《第二十二条军规》(也有部分论文采用《第22条军规》)的期刊论文达到了400多篇,硕博论文76篇,学者们多视角对《军规》做了各种颇有见地的解读。
  国内第一篇研究《军规》的文章在1978年,当年王文彬在《现代美国文学研究》上刊发了《黑色幽默试评》,该文在很多方面都极具参考价值。在这篇论文中,王文彬对《条军规》的内容作了简要概述和人物分析。[5]随后,他还发表了《漫谈黑色幽默和<第二十二条军规>》,《再谈黑色幽默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他指出,尽管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讥讽了美国社会的丑恶现实,但在研究中应当充分认识到作品中的消极,不应过分宣扬其积极意义。[5]今天看来,这一评论有一定的时代痕迹,其客观性有待商榷,但他至少开创了国内对《军规》研究的先河,其率先之功实不可没。
  对几十年来国内研究《军规》的论文作一简单的归纳,可以发现论者各有所重,角度不一而终。
  有的论者更多着眼于它的思想意味,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军规》的主题。学者们认为《军规》真实再现了美国统治阶级的荒唐和腐败、美国社会的乱象与疯狂。如王艾明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尤索林现象》(《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04期)就指出:“尤索林现象”内蕴着当代的美国历史——青年一代的迷惘、消沉、抗议和不负责任的自我至上,这一切构成了潜在的新的美国悲剧。另有的论者则侧重研究《军规》的艺术手法。这一类文章集中讨论《军规》中的语言特色、荒诞艺术、叙事特征、重复技巧等。如仵从巨的《<第22条军规>技巧研究》(《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03期)就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它的结构、变形、象征、语调等,同时也对其艺术上的不当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的学者透过全新视角,从《军规》中读出了未被发掘的新意。其中赵莉华、石坚发表在《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3期上的《反种族主义立场与种族主义无意识——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约瑟夫·梅勒的种族困境》就很有代表性,这是第一篇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军规》的文章。此外,在国内对《军规》研究中,比较研究也是一大亮点。例如王晓丽的《美国文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比较》(《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曹丹丹的《创伤理论视域下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的比较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5期)等论文,都在比较思维下探求两者的异同。   三、影响
  如前所述,《军规》自被译介到中国以来,就受到我国名家的一致好评,作家们对它赞赏有加。可以想见,他们的创作也势不可免地会受到《军规》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较为突出的刘索拉、徐星、王朔、王小波等。而这其中,刘索拉是受《军规》影响较大的一位。
  刘索拉的成名作《你别无选择》被认为是模仿了《第二十二条军规》。有学者说:“轰动一时的《你别无选择》自然是受了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影响,而且这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在人物、情节、场景、语言风格、主题、所用的隐喻等各方面,前者成了后者的翻版。”
  具体说来,《第二十二条军规》由两个世界构成:制定“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统治阶级,和受制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以尤索林为代表的被统治阶级。同样,《你别无选择》也同样向我们展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作曲系学生们生活的世界,另一个是以贾教授为代表的呆板保守的,压抑人性的世界。在人物塑造上,玩世不恭的李鸣颇有几分冷嘲热讽的尤索林的影子。情节方面亦多有相似之处,比如,被迫退学后的孟野,像尤索林一样倒退着走出校门。此外,两部小说中都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极尽夸张到荒诞的地步:贾教授因极度生气而使得两条裤竹有了长短,石白制作的和声听上去象是“大便干燥”,哲学教师要学生背出“四十位哲学家的生平及主要观点”……等等。
  但在看到二者共性的同时,我们却不应该忽视他们的不同。《军规》中,曾经那个的正直、诚实、爱国和极富正义感的尤索林在黑暗的军队中看透了战争的本质,看穿了军官们的嘴脸之后,竭尽荒唐的言行来对付这个荒唐的世界。[7]他以往的一切美好品德荡然无存:勇敢、执著、有信仰,而成了彻头彻尾的“坏人”,他选择用来对抗“非理性”世界的方式也是“非理性”的。可以看出,《军规》的基调是低沉的,里面的社会是黑色的,人物也是黑色的:消极、悲观、空虚、麻木、怯懦、绝望,他们生活在一片荒芜之中,人找不到存在的理由,一切都会显得毫无意义,就连选择本身也无意义。
  《你别无选择》则不然,它的基调依然是向上的。“《你别无选择》与其接收源《第二十二条军规》相比,的确从主体意识到人物情绪都有极为相似之处,但小说显然没有像后者那样表现出一种对社会妥协的彻底拒绝,充满黑色的绝望和黑色幽默。”“相对于海勒笔下的荒诞不经,《选择》向我们展现的是忙乱中的剧烈变动。他所少的是绝望、迷茫、退避,所多的是希望、寻找、热情、追求、创造。”
  关于这一点,仵从巨教授曾做过非常精彩而准确的总结:“(西方)黑色幽默(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此一影响并不深刻,它迄今为止仍是技术性质的:语言、细节、情节、手法、氛围等。它没有黑色幽默的非理性主义的认识基础,也没有黑色幽默近乎彻底的虚无主义,甚至也没有黑色幽默近乎彻底地背叛传统。”[10]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以《军规》为代表的西方黑色幽默小说的确对我国当代小说产生了影响,但这种影响只是停留在写作方法或写作策略上,更多的体现在作品的表层,而没有渗透到骨子里去,这其中可能既有中国传统文学写实主义原则的原因,也可能受到当时时代背景的局限,以至当时的“涉黑”作家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必须以黎明的曙光结束他们作品。换句话说,中西方黑色幽默小说只是貌似而神离,如果把西方黑色幽默小说比作是一只彻头彻尾的黑猫的话,那么中国的黑色幽默小说则可以算作是一只独具魅力的花猫。
  参考文献:
  [1]孙会军,徐姗姗.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在新时期的汉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
  [2]徐清.试析鲁迅对赛珍珠的评价[J].镇江师专学报,1999(1).
  [3]司雯.约瑟夫·海勒长篇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
  [4]樊星.黑色幽默:美国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流派的特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9).
  [5]武彩霞.海勒在中国[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
  [6]刘索拉.你别无选择[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7]约瑟夫·海勒著,吴冰青译.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8]阮忆.文学接受和主体意识——外国文学与中国近年文学关系论[J].浙江学刊,1993(5).
  [9]李劫.个性自我创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10]仵从巨.黑色幽默在中国[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3(1).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Chinese food culture is similar to a pearl shinning in this era of globalization.Due to a higher frequenc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n ever before,peop
期刊
【摘要】语篇教学在小学英语五年级教学阶段开始实施,主要体现在教材中的对话以及短文之上,综合考察了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等。因其不同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简单英语对话以及简单文本阅读的教学,因而在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安排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语篇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 高年级教学 语篇教学  作为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篇教学不容
【摘要】当今中职阶段教学一直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口语教学为辅。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口语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大,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紧缺直接影响了中职英语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旧的教学模式中的主体地位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正是为我国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改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支架式 教学 英语口语  当今中
【摘要】英语作为最普遍的国际性语言,在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在现在这个社会,英语的学习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大专的英语教学中。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在文中指出,并针对一些普遍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专英语 教学问题 解决办法 口语交际  在当今人们的交流中,英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熟练掌握运用英语就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
【摘要】在英语翻译中,最让学生感到苦恼的就是定语从句,定语从句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定语从句往往使英语的句子变长、变复杂,因此,定语从句的翻译也往往一环套一环,能否对定语从句进行精准的翻译,往往显得特别重要,在实践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定语从句,其翻译的具体方式也有所不同,为更准确的翻译出定语从句,笔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撰写本文,旨在为广大学子提供便利。  【关键词】英语 定语从句 翻译  在英语
【摘要】高职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其广泛的重要学科,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开设而且历史已久。随着国际交往的进一步延展,国家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英语学习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样社会对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更全面,英语交流与理解能力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英语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就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部分。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
合作机构中国民俗学会rn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字面理解,立秋意为秋天的开始.而在气象学上,则是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由夏入秋的标志.立秋是较早确定的八个节气
期刊
【摘要】英语国家文化以及英语语言意识对于英语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言与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的关系。小学英语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渗透,确保学生学习并掌握地道的英语。笔者浅谈了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希望有所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渗透 策略  随着新课改逐步深入,英语教学的方式与目的也有了很大变化,小学英语教学也跳出了单纯语言培训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