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为了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增进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成为必然。《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努力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养成。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高效合理使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课堂能够如虎添翼,发挥优势,避免走入误区,就成了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优越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模式,它集文本、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图文并茂,声画并举,能够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模拟虚拟现实而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身临其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尚未成熟,感性思维仍占主导的心理特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安塞腰鼓》时,让学生欣赏一段陕北安塞人在黄土高原上击打腰鼓的场面来创设课文所表达的雄浑、豪迈、火烈、原始生命力蓬勃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整堂课学生情绪激昂,带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极为丰富,创造性思维极为活跃。
2、化难为易,增加课堂的容量:现代教育技术重点通过画面、声音、动画等,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了鲜明可感的直观形象,从而使得教学得以化难为易,课堂的难点突破后,又可将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导入课堂,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如上《雪》时,就展示北方下雪场景和江南的雪景视频画面,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和对比,感受到江南雪之滋润美艳之至和朔方雪的孤独,张扬、不羁、抗争的个性特征,很好地突破了课文难点,并让学生在网络上及时查找了鲁迅和祖国当时的相关背景资料,加深了对《雪》中感情倾向和课文内涵的理解,另还查阅鲁迅的其它作品来加以比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3、丰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而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会将各种信息有机组合,用特定的情境,丰富的表现力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促使他们思维更加活跃,打破课堂的时空的限制而出现创造的灵感,创新的火花。如上《吆喝》时,播放一些老北京城的吆喝影像资料后,让学生也模仿其叫卖方式,现场指定一种物品来作口头吆喝广告表演,并对其吆喝的内容、吆喝词的音韵、修辞等方面进行评述,让学生的创作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真正达到“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取得不同的收获”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
1、过多、过滥,学生累:目前,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社会到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都是积极筹措资金建设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开通了“校校通”,甚至是“班班通”,老师更是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践,一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有的学校发出定量指标,一星期上多少节,更有甚者,每节必上。其用心良好,但效果并不理想,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过度使用,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者学生只热衷于课件中的音乐和动画,讨论哪些地方好玩,虽然课堂学生情绪高涨,但却分散了注意力,本末倒置,且声、光、电的直接长时间刺激,也使学生视觉疲劳、头脑昏胀,学习感到特别累,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反而失去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2、过华丽化、过程序化,师生被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而在许多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课中,不少老师往往过于强调多媒体效果,对动画、声音,特效等应用过于频繁,过于严密,代替了一切,让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媒体成了初中语文课堂的全权代表。有些教学课件制作只是突出了技巧性,花样倍出、华而不实,面与实际教学内容无多大关联,甚至会出现脱节现象,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纷繁杂乱,语文课堂整个变成了一部集市闹剧表演,对于呈现语文知识点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没有起到丝毫作用;而有的制作过于严密、程序化,迫使教师变成了点击鼠标的机械操作手和影像放映者,学生变成了被动的观众,课堂教学不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临场反应来自然过渡、拓展,而是完全囿于课件的程序化展示,忽略了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3、过形象,过具体,缺乏语文美:“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丰富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当,把语文作品中的结构艺术美、语言的含蓄美、内涵的人文精神美还原成固定的、浅陋的具体形象化的事物,失去了语文的本味,而语文教学就非教学语文了,变成了具体形象“模拟场”,课堂上教师的独具魅力的语言,无形感化的作用就将失去,学生的“灵感”,语文的“顿悟”也将无从生发,语文课堂失去语文味,变成动漫演示展厅,是很可怕的。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保持语文性:《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就要体现不同语文文体、不同语文课型的特点,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时就应很好的体现听、说、读、写的语文学科基本特征,在应用上要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机械化、程序化、花样化,要针对不同课型的要求寻求突破的侧重点。如教学散文时可以侧重于创设情境,引发联想,指导朗读、品味语言等方面的突破;而教学小说时可以侧重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等方面再现;教学说明文则可以侧重于多角度观察事物,从展示说明对象结构、功能、用途等方面入手;还要充分发挥其在綜合性学习等新课型方面的优势。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语文作品内容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含蓄隽永诗意的感染,体味语文之美。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优越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模式,它集文本、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图文并茂,声画并举,能够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模拟虚拟现实而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身临其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尚未成熟,感性思维仍占主导的心理特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安塞腰鼓》时,让学生欣赏一段陕北安塞人在黄土高原上击打腰鼓的场面来创设课文所表达的雄浑、豪迈、火烈、原始生命力蓬勃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整堂课学生情绪激昂,带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极为丰富,创造性思维极为活跃。
2、化难为易,增加课堂的容量:现代教育技术重点通过画面、声音、动画等,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了鲜明可感的直观形象,从而使得教学得以化难为易,课堂的难点突破后,又可将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导入课堂,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如上《雪》时,就展示北方下雪场景和江南的雪景视频画面,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和对比,感受到江南雪之滋润美艳之至和朔方雪的孤独,张扬、不羁、抗争的个性特征,很好地突破了课文难点,并让学生在网络上及时查找了鲁迅和祖国当时的相关背景资料,加深了对《雪》中感情倾向和课文内涵的理解,另还查阅鲁迅的其它作品来加以比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3、丰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而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会将各种信息有机组合,用特定的情境,丰富的表现力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促使他们思维更加活跃,打破课堂的时空的限制而出现创造的灵感,创新的火花。如上《吆喝》时,播放一些老北京城的吆喝影像资料后,让学生也模仿其叫卖方式,现场指定一种物品来作口头吆喝广告表演,并对其吆喝的内容、吆喝词的音韵、修辞等方面进行评述,让学生的创作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真正达到“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取得不同的收获”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
1、过多、过滥,学生累:目前,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社会到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都是积极筹措资金建设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开通了“校校通”,甚至是“班班通”,老师更是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践,一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有的学校发出定量指标,一星期上多少节,更有甚者,每节必上。其用心良好,但效果并不理想,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过度使用,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者学生只热衷于课件中的音乐和动画,讨论哪些地方好玩,虽然课堂学生情绪高涨,但却分散了注意力,本末倒置,且声、光、电的直接长时间刺激,也使学生视觉疲劳、头脑昏胀,学习感到特别累,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反而失去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2、过华丽化、过程序化,师生被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而在许多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课中,不少老师往往过于强调多媒体效果,对动画、声音,特效等应用过于频繁,过于严密,代替了一切,让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媒体成了初中语文课堂的全权代表。有些教学课件制作只是突出了技巧性,花样倍出、华而不实,面与实际教学内容无多大关联,甚至会出现脱节现象,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纷繁杂乱,语文课堂整个变成了一部集市闹剧表演,对于呈现语文知识点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没有起到丝毫作用;而有的制作过于严密、程序化,迫使教师变成了点击鼠标的机械操作手和影像放映者,学生变成了被动的观众,课堂教学不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临场反应来自然过渡、拓展,而是完全囿于课件的程序化展示,忽略了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3、过形象,过具体,缺乏语文美:“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丰富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当,把语文作品中的结构艺术美、语言的含蓄美、内涵的人文精神美还原成固定的、浅陋的具体形象化的事物,失去了语文的本味,而语文教学就非教学语文了,变成了具体形象“模拟场”,课堂上教师的独具魅力的语言,无形感化的作用就将失去,学生的“灵感”,语文的“顿悟”也将无从生发,语文课堂失去语文味,变成动漫演示展厅,是很可怕的。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保持语文性:《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就要体现不同语文文体、不同语文课型的特点,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时就应很好的体现听、说、读、写的语文学科基本特征,在应用上要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机械化、程序化、花样化,要针对不同课型的要求寻求突破的侧重点。如教学散文时可以侧重于创设情境,引发联想,指导朗读、品味语言等方面的突破;而教学小说时可以侧重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等方面再现;教学说明文则可以侧重于多角度观察事物,从展示说明对象结构、功能、用途等方面入手;还要充分发挥其在綜合性学习等新课型方面的优势。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语文作品内容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含蓄隽永诗意的感染,体味语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