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训练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师生“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手段。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提问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二是提问没有新意或急于求成,让学生生厌;三是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容易挫伤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学的预期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了。优化课堂提问必将使师生双方形成善教——善学的教学良性循环,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认识性、理解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据此,笔者就如何优化课堂提问,讲究提问艺术谈些粗浅认识。
  1、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宋代王安石曾说过:“词之不切,则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取之不固。”即课堂提问必须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能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要找准切入点,教师必须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认真研究并掌握“学情”,适时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火候”,以发挥提问的最佳效应。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变了几次?不变的是什么?”《皇帝的新装》中“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请你用一个词加以概括,并说说故事中的人物与它的关系”等等,这样的提问既立足于文本,又顾及了学生主体。学生顺着提问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从而使课堂变成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对话平台。
  2、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宝贵的心理因素,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并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是否矛盾?文末“死海真的要死了”中的“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导入课文环节时,就如何提问、牢牢吸引学生时说:它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贴切的比喻强调了有趣的提问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设计这样的问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的童年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如果你有机会参观这两个地方,请设想一下你置身此地的情景。这种设想性提问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展开新奇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经常提出一些“假如”进行设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十分有效,而且也十分有趣。
  3、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它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问题提得巧,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揭示课题常采用启发性提问。《苏州园林》一文导入可这样设计: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它美在何处呢?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引导,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采取迂回式提问。如《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年且九十。”对“且”字的解释,不直问“且”是什么意思,而改用曲问“愚公多大年纪了?”学生答:“快九十岁了。”“这个‘快’从何而知?”学生答:“且。”这种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课堂提问要有连贯性
  根据巴浦洛夫学说,人的高度神经活动是具有系统性的,因此课堂提问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善于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学新联旧,问旧启新”,尽可能使问题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网络,以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如《故乡》最后一段,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课文的这段话具有深刻的哲理,而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时可先提出问题:作者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就解决了。通过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同时,课堂上学生紧张的阅读、讨论与教师的引导、点拔有机交融,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思想交流,教学气氛活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
  总之,优化课堂提问,注重提问艺术,必须坚持从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要问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问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问在学生内在情感的触发点上。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琢磨反思,定能形成适合自身特点、同时也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语文课堂教学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钱晓灵,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嵊州。
其他文献
夜深人静,倚首窗边,窗外寒风呼啸,恰如我此刻的心,冰冷且孤独……  习惯了家中无休止的争吵,习惯了一个人静静待着,习惯了孤独,习惯了冷清。在这临近考试的日子,沉重的压力压得我快透不过气来,没有人给我温暖与关心,没有人给我鼓励与慰藉,也没有什么成为我奋进的动力。  许是内心那股郁闷苦恼的情绪终于按捺不住,鬼使神差般,我拿起手机,打开QQ,把我的孤独寂寞之感和苦闷郁悒之情全都一股脑输了进去。本以为已是
时下,由广东省发起的生本教育席卷了台州路桥区教育界。生本教育者认为,生本教育很重要的教学出发点在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在笔者看来,之所以生本教育来势汹汹,更多的是针对师本教育、本本教育而来的。但现在的问题是,生本教育真的以“生”为本了,还是我们在“生本”中畸变了?也许,现实中最可怕的是,我们的生本教育只是披着狼皮的羊。下面我们不妨先以人教版七(下)《登上地球之巅》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在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众所周知,编制和颁布课程标准是本次课程改革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2001年和2003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颁布实施; 2011年12月份,在十年课改实验基础上,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也已艰难出台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书报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力和习惯不全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全是学生听会的,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练出来的。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如何使学生有疑最终达到无疑,我的秘诀是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自己多读书,通过阅读学会阅读,真正爱读、善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  一、读要有趣  乐求才能善求。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锲而不舍
【教学片断】  为什么是“诛杀”而不是“杀”?  师:同学们,《鸿门宴》的叙事,一波三折,矛盾激烈,故事性非常强。大家对照注释,就基本上可以把故事看懂。在学习《鸿门宴》的前几节课上,我们已经充分领略到了作者司马迁通过典型事件以及细节和场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一高超的叙事方式。不过,有的同学可能还知道,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鸿门宴》一章就把这种手段运用得淋
2011年10月,我在上海市陆行中学开了《边城(节选)》的公开课。课前,我让学生读完全书后,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写几句读后感,最终我收到了29位学生的反馈,我就学生的疑问及读后感展开了分析。   一、对学生课前疑问的分析   问题罗列:   (1)课本中倒数第4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何作者为这样一个纯朴的故事安排了一个悲剧的结局?   (3)翠翠因为什么哭了两次?   (
细雨里的回声  夜晚是一张平躺的琴  在细雨中行走,遍地回声  我们都是雨夜里弹琴的人  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生的事业  秋天最后的声音就这样闯进身体  而我们内心粗糙,常常盛满寒冷  我们的一生似乎还需要更多的打磨  才能让内心如镜,照见更深的世界  影子  白天,我走哪里都带着它  它爱跳来跳去  爱在我身体的四周表演魔术  可一到黑夜  它就对我若即若离  这个任性的小家伙  和我一样  有着不
人活著要吃饭,人活着也要读书;吃饭是人的本性,读书也是人的本性。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无目的地随便翻翻。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读得好不好,要看实践。读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导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如果是个“读书种子”,葆有读书乐趣,就能兴味盎然地吸收书中精华,长成大树,成为栋梁之材。  请以“读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作为中学生,
文本之外的延伸,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语文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将学生喜欢的影视剧,带进语文课堂,引导他们思考故事情节之外的深刻含义,共同探索影视人生,同样也是一堂精彩的语文实验课。  《大话西游》里搞笑的情节、堪为经典的话语,深为学生喜爱,经常听到他们在传颂电影里台词:“曾经有一份至真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
芹菜的话:冬季奥运会冠军周洋在夺冠之后,对着镜头说:“拿了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首先肯定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或许正是发自肺腑之言,周洋的话语感动了现场及电视机前的众多观众。时隔不久,有官员指出,运动员获奖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但是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官员的话在网上引起广泛的讨论。3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