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文学交流的桥梁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由浙江评论家、诗人龙彼德著述的《梦莉散文艺术》一书,在泰国的泰华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泰国著名散文家梦莉独创的“梦莉体”优秀散文进行了全新的评论。因每篇评论的前面都附有梦莉的原文,看上去原著者是“画龙”,评论者则为“点睛”,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此书公开发行后,引起中泰两国许多读者的关注,成了中泰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新文本。
  一次讲学搭起中泰文学交流之桥
  龙彼德曾两次去过泰国,第一次是2002年2月到泰国旅游,对泰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前,他为泰国著名散文家曾心写过一本《曾心散文选评》,在泰国报纸开过专栏、发过文章。那次与曾心等朋友相见,听他们谈起泰国华人文学发展的情况,其中就介绍梦莉及其散文创作。梦莉,原名徐爱珍,祖籍广东澄海。现任泰国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主席,系厦门大学华文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台港海外华文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她目前已出版《烟湖更添一段愁》《在月光下砌座小塔》《我家的小院长》《在水之滨》等多部散文集。作品多次在中国获奖。龙彼德回国后,就开始了对梦莉作品的阅读。
  第二次是2011年11月,龙彼德应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与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的邀请去泰国讲学,同时受邀的还有著名诗人舒婷及诗评家陈仲义。龙彼德讲散文艺术,舒婷、陈仲义讲诗歌创作。在讲学中,龙彼德与梦莉见了面,他对散文艺术的分析评论,引起了梦莉的共鸣。
  在泰国期间,龙彼德不仅全面了解到梦莉的散文创作成就,还听到梦莉不寻常的人生经历。梦莉在泰国出生后不久,抗日战争就爆发了,她的父亲因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而被逮捕关押并判终身出境。3岁的她只好随父母一起由湄南河乘船,回到祖籍广东潮州澄海县东垅乡。父亲后来继续离家抗日不幸牺牲,接着祖父去世,家族分裂,生活陷入了困境。小梦莉讨过饭,做过苦工,还被卖为养女、童养媳,她都逃了出来,直到姨妈把梦莉母女接回泰国,苦难才算结束。但青年时期的情感挫折,又使她一度忧郁、感伤。后来,她努力把精神寄托在经营事业上,从闺房走向商场,心情方有所好转。随着事业蒸蒸日上,从小熟读《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及唐诗、宋词和巴金、冰心文学作品的她,在商务之余,拿起了笔,把那些往事涓涓滴滴不回避、不粉饰地记录下来……这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梦莉体”散文,从泰国曼谷,到中国天津、北京、西安、香港、台北都涌现出一大批“梦莉迷”。
  通过这次面对面的交流,龙彼德与梦莉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印象,两人达成由龙彼德为梦莉写一本评论集的意向。回国后,年已七旬的老作家龙彼德从2012年1月12日开始写到5月4日,中间因病停了3个月,病好后于9月又用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书稿,送交出版社出版付印。梦莉于2012年11月30日夜特地给龙彼德打来国际长途电话:“龙先生,谢谢你写了这么好的一本书。从来也没有人这样评论过我,很全面。听说你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好,现在怎么样?请多保重!”可见两位作家的友谊也加深了。
  《梦莉散文艺术》开篇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论梦莉的散文艺术》,从艺术上对梦莉的散文作了全面而又独到的总论;接着精选梦莉各个时期创作的26篇散文代表作逐篇加以评析,提炼出每篇散文的艺术技巧和特色;最后用《气象万千,变化无穷》一文,概括中国的散文艺术,提出了不少创见。书中既有泰国的人物风情,又有中国的人文特色,两位著名作家通过文学这座桥梁,成了中泰两国文学交流的使者。
  梦莉心中有着不解的“杭州情结”
  在评论梦莉散文时,龙彼德发现作为泰国永泰发有限公司、曼谷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泰国中华总商会中文副秘书长的梦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想到了中国,并与杭州齿轮箱厂等厂家建立了贸易关系,与该厂的多任厂长甚至杭州市当时管工业的副市长和浙江省机械厅的老厅长都成了朋友。苦难的经历磨练了梦莉的坚忍和毅力,为了开拓市场,她亲自跑码头、工地,独自驾车沿着高高低低的山路,往返于柬埔寨、越南、缅甸。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后,她频繁往返中泰,甚至率领过20余人的代表团访问北京、上海和杭州;她还走进冰心、王蒙等文学名家的书斋,取文学创作之经;其足迹踏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和港澳台等地。许多与她打交道的厂商亲眼看到她忘我工作的情景,非常感动,后来杭州齿轮箱厂的厂长赠给她一个泰国“阿信”的雅号。因为成绩卓著,1988年她主管的公司膺选泰国“渡船用齿轮箱占泰国第一之金盾”,由泰国总理亲自颁奖。杭州市的领导也对这位爱国华商帮助杭州齿轮箱厂的产品大批出口到泰国的行动给予好评。
  梦莉到中国,到得最多的地方是杭州。每次来杭州,她都会去观赏西湖的美景、钱塘江大潮,品味龙井香茗和了解浙江文化,而且会将观感写成散文。因此,在《梦莉散文艺术》一书中,龙彼德特别选取了梦莉写杭州的几篇散文《烟湖更添一段愁》《夏游富春江》《共饮一杯友谊的醇酒》《人道洛阳花似锦》,用《最忆是杭州》的标题评述了梦莉的杭州情结,揭示了梦莉作为一位爱国华商和著名作家,不仅努力向泰国推销杭州乃至中国的产品,而且热情推广杭州乃至中国的文化,她的心中不仅拥有泰国情结,还有中国和杭州情结。
  日前笔者在采访龙彼德时,泰国散文家曾心给龙彼德打来国际长途电话。因曾心的微型小说写得很好,经过协商,龙彼德决定为曾心写一本名为《曾心微型小说艺术》的评论集。
其他文献
今年是米哈伊尔·肖洛霍夫(Sholokhov,MikhaiIAleksandrovich)逝世30周年。他的墓碑与众不同,那是一块天然的巨石,低矮浑厚,墓石上仅有“肖洛霍夫”名字,无称谓,无生卒年月。我国研究肖洛霍夫专家孙美玲富有哲理地评说:“碑上这个名字足以说明一切了。它像碑石后面的顿河,由历史的深处而来,流在永恒的大地上,流在永恒的人心上,流向永恒的历史的远方!”  在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上
期刊
早春,离西湖荷花映日竞放还有三个月的时间,长桥公园边的浙江美术馆里已经处处莲荷绽放。3月28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的大型跨界画展“弥散与生成—潘公凯艺术展”在这里开幕,展览分为“笔墨与人格精神”、“错构与转念”、“自觉与四大主义”、“生成与营构”四部分,展出了潘公凯近年来创作的70余件艺术作品,展现了他在艺术领域的探索。  潘公凯从小生活在西湖边,荷花池头就是他家,钱王祠就在家门口,从南山
期刊
瑞一民  近日,笔者走进瑞安市民胡嗣雄家,见识了他所收藏的100多件精美的瓯窑青瓷。瓯窑,在今浙江温州一带,始烧于汉,盛于唐宋,终衰于元。担任温州市瓯窑学会副会长和瑞安市博物馆之友联谊会副会长的胡嗣雄,以“穷生活,富藏品”的方式,为下一代保留了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瓯窑青瓷,看到从三国至宋代1000多年间瓯越(温州及丽水、台州)先民的生活痕迹。  三国堆塑谷仓罐  胡嗣雄藏有三国堆塑谷仓罐一
期刊
董连元是颇有成果的草根连环画家,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为弘扬中华礼仪、传承道德文明,他常有作品推出,使我十分钦企。日前,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书画家方志恩让我结识了董连元。年过花甲的董连元才情满溢,几十年“很接地气”地在方寸天地中追寻着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七岁时报章上初露头角  1950年,董连元出生于杭州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父亲是医生,家里窗明几净,逢年过节总要换贴中堂年画和条屏、堂屏国画。儿
期刊
2013年11月30日下午,由韩国罗州市南平学校校长朴顺玉女士带领的20人访问团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我作为宁波余姚长安小学书记早在机场迎候,即上前与朴校长亲切握手,两校师生首次合影,此次中韩两校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正式开启。  韩国学子夜宿中国家庭  在长安小学演播厅举行了简短却热烈的见面会后,16位韩国罗州南平学校的学生与结对的中国孩子手挽着手,走进了16个中国家庭,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异国文化与生活体验
期刊
生我养我是大海  浙江省象山县的天下渔港石浦,孕育有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石浦渔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渔家儿女,专门用手工制作千年古船模的杨雪峰就是其中的一位。十多年来,他和同事们精心制作出一万多艘古船模,成为石浦渔港海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石浦渔港潮起潮落,杨雪峰从出生起便枕着大海的涛声成长。16岁时,杨雪峰到隔海相望的东门岛船厂当学徒工,每天和大大小小
期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4年6月20日,来自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和津巴布韦的七名手工艺者,结束了在浙江的为期一个半月的竹编技艺课程。在结业典礼上,他们向负责培训的省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求教中国诗词,用并不熟练的汉语向他们的中国竹编师父、杭州市工艺美术师杨振利表达谢意。  上面那句出自《史记》的名言,以桃李喻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回国后,我也想成为像我的老师那样的老师
期刊
龙泉瓷艺(组照)神仙居
期刊
2014年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中国杰出的翻译家朱生豪逝世70周年。  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也是莎士比亚辞世日)为“世界读书日”。今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编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浙商大版《莎士比亚全集》的出版,是我国莎剧翻译和研究的重大成果,是对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和朱生豪逝世
期刊
4月1日至15日,“春消息—中日版画作品展”在杭展出。画展陈列的中国版画作品主要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及艺术家所作。来自日本的11位版画艺术家带来的作品,其中很多早在各类世界级展览中获得过大奖。展出的中日版画作品题材多样,风格迥异。此次版画展中,作者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为主,他们的作品新锐而富有生活气息。中日版画作品汇聚一堂,异彩纷呈,盈溢着姹紫嫣红的春意。  Tidings of 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