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联袂生辉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教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多媒体课堂教学
  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多媒体课堂教学应加强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辅助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基础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音乐教学相结合,其最广泛的应用形式为: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音乐教学。多媒体以其自身"视听结合""形象生动""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等特点给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而,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也势在必行。
  二、概念的界定
  多媒体是指声音的组合,图片,动画,文本和其他信息载体。多媒体技术是多媒体互动技术的融合。通讯技术,音频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成性,可控性和交互性。增强型多媒体信息的人,充分调动人的感官刺激的范围和广度,从而扩大信息的摄入量。
  音乐课堂多媒体主要包括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和软件(演示软件:PowerPoint、声音略处理:Cool Edit、图象处理:PHOTOSHOP、绘制乐谱:ENCORE,FINALE)。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人文化的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感受美
  将多媒体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枯燥的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学生在此过程中形象生动的感受到知识的鲜活、形象、趣味和实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例如:《鳟鱼五重奏》钢琴变奏曲是初一年级的欣赏内容。这是一首形象鲜明的情节型艺术作品,教学目标是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鳟鱼五重奏》的音乐情绪及变奏曲式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学习兴趣。根据这首作品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情节中捕捉细节。在开始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鳟鱼五重奏》的情节内容以动画的形式生动的呈献给学生。这种导课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再配以教师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牢牢的记住了音乐情节中的每一个细节,为接下来的音乐欣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握整体性原则,优化多媒体的使用,培养学生想象美
  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巧妙地运用相关媒体,创设情景,传播信息,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手脑并用,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欣赏《二泉映月》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从深沉缓慢的旋律中体会到乐曲所表现的是作者内心深处那悲凉、辛酸的感受和刚直、孤傲的生活意识等复杂情感。其次,配以令人看了心酸,能引起人产生同情怜悯感的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迁移泛化,使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在充分感知音乐情感的基础上,配以画面进行情感迁移形成自己的情感,当然这种由迁移而形成的情感还较肤浅,应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体会加深认识甚至以适当的表演、律动等形式亲身去表现、体悟,与他们同悲同喜,引起情感共鸣,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使情感发生泛化,从而使学生的情感逐步深刻而稳定,以形成情感情操。如上例,学生不仅只体会到阿炳创作乐曲的心境,还要体悟到乐曲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悲惨和黑暗,以激发学生对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珍视,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在这种情感多次发生迁移造成泛化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创造美
  作为美育教育学科的音乐课,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鼓励学生创造美,真正的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应把握好时间,尽量将视听与师生互动穿插开,让多媒体课件有效的为"人文"课堂服务。
  例如:七年级课本中《唱脸谱》一课,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体验京剧和简单了解京剧。目前中学生对京剧只知其名而不愿闻其声。因此我将《唱脸谱》这节课课题形象的命名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唱戏歌《唱脸谱》,通过将这首歌曲演唱出京韵来初步体验和感受京剧。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都是为如何能让学生将歌曲演唱得京韵十足服务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将歌曲的京韵表现出来,二是如何正确而简明的理解京剧的部分常识。首先在课前播放《唱脸谱》这首戏歌作为学生进入教室的背景音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心理上就能较容易的接受京剧这个课题。通过师生之间的简短回答直接导入新课开始学唱歌曲。在学唱的过程中运用听唱、清唱及随伴奏演唱、各组比赛的多种方法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歌曲,并能尽量背唱。从而解决教学重点。教师在此期间通过讲解、示范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表现京韵。学习京剧常识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我通过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信息搜集京剧常识资料,课上展示资料的方法,让学生预习难点知识。我在这里则以小组为单位,挑选组内几名学生佩戴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脸谱面具。组内其他学生演唱。当音乐进行到佩戴脸谱的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时,该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想象,做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招牌动作。这样学生既能真正认识了脸谱,同时也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课题实验内容的研究
  (一)多媒体对学生的作用
  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烈,非常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如鲜艳亮丽的色彩和各种声响都很容易在敬意和不经意之间成为他们的猎奇目标。而且,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表现为持久性和稳定性都较差,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学生往往对新鲜有趣的事物、画面、声音更感兴趣,并且只是对"点"的关注而不能持久稳定的集中学习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者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不断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维持学生兴趣点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1、声画统一,激活学生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就可以将教学需要的图片、图像素材与音乐效果结合起来做成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课件,使课堂教学富有新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对音乐的内容进行主动的认知和参与,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从音乐中体会和品尝其中的滋味,达到更好的理解音乐的目的。
  如一位教师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同名戏曲片和舞蹈片断,很快的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鸟语花香的景色,纯真爱情的美好、生离死别的痛苦,幻想仙境的美妙。后期欣赏时,对不同名家的演奏进行欣赏,学生聆听着优美的旋律,回忆着优美的故事情境,多角度地感受中国传统的故事情节与西洋的音乐表现手法的结合所表现的丰富情感,认识到梁祝敢于反抗强大的封建势力,追求美好爱情的精神。利用媒介特别是现代技术制作视听教材,将拓宽音乐情境设计的空间,让音乐境界尽现,激起学生充满激动和向往之情。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持久注意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设置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情感的同时将多个教学知识重点与难点串联在一起,通过情境环节的串接引导学生有目的学习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好的学好重点,突破难点做好铺垫。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如欣赏古筝、高胡、扬琴三重奏《春天来了》这首乐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知山泉飞泻、水石相涧,一派新绿的大自然的美丽春光,而且还应让学生感知高胡、古筝的对答乐句,象征着人们与春神的窃窃私语;而悠长的《小河淌水》旋律则倾吐着人们的美好情怀。学生从这美景、美乐的感化中,体悟到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乐知美,也要掘美备情,并将自己对美的感受与情意融合、提炼,才能引导学生由"知学"进入"乐学"的境界,对于音乐的美做全面而深刻的领悟。
  (二)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内容
  多媒体音乐教学是一种很直观化、生动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歌唱教学中一些定性的东西定量化、直观化,多媒体技术可以完成对声音波形的频谱分析,使歌唱者对自己的声音特性能够一目了然,十分直观,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让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
  1、多媒体技术在识读乐谱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要讲授的识读乐谱相关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制作成带小动画的音乐课件,把一些知识性的图片文件或是声音文件插入其中,这样就能让制作的多媒体音乐课件更加的图文声并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得到一种美的感觉,吸引学生更好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强烈愿望,同时达到对于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速度,节奏,力度在音乐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把学习的乐谱按不同的速度,节奏,力度制作成音频学生听分辨,引导学生欣赏,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频率,节奏,力度和功能。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人机互动游戏,把你想学习的乐谱制作成音乐课件,采用人机音乐接龙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完成阅读乐谱的学习过程,以避免机械的理论说教形式,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学习。
  2、多媒体技术在感受与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感受和欣赏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觉","视觉"和"感觉"是衡量成功的音乐欣赏课标志。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学习欣赏播放的音乐CD,VCD,高清晰大屏幕和环绕声,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音乐艺术的美,象在音乐剧里面欣赏一样,仿佛置身音乐的海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和创造欲望。
  例如《黄河》钢琴协奏曲,乐曲是在作者看到母亲和同胞兄弟的惨状后悲愤地写出的,整曲以歌颂黄河母亲为主线,选择了最佳的表现形式:一开始骤然响起的强音冲击人的心灵,随后展现了黄河澎湃、浩荡的气势,及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随着大提琴的徐徐奏起,乐曲进入第二乐章,宽广的音域和浩大的气势让人们又看到黄河母亲的身影,伟大而又坚强,体现出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笛声拉开第三乐章的序幕,连绵起伏的旋律使我们仿佛看到黄河儿女们简朴而快乐的生活,渐渐地,音乐的速度由慢及快,力度由弱到强,宁静被打破了,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敌人的凶残,百姓的苦难;铜管吹响了第四乐章,旋律此起彼伏,气势十分高涨,显示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魄。随着《东方红》音调的出现,显示中国人终于站起来了!在一段一段不断变换的旋律中,将中华儿女的豪情,伟
  大母亲的坚毅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从而使学生领会作者那份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这样引导学生逐步推进、深化,学生才能将情感迁移进去,与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情怀,教师的感悟融为一体,产生情感共鸣。
  3、多媒体技术在音乐创造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强大的优势,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的融合,多层次多方位的展现音乐之美,能创设优美的意境,把枯燥、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和具体化,为学生的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教学平台。多媒体在探索音响和音乐的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了创设或描绘所需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想象,我们可能需要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材料,而对于那些可遇不可求的声音材料,多媒体课件中,可以通过设置场景的变化,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即兴创造教学和创造实践中,通过利用电脑音乐设备和音色逼真的高品质音源,学生能够实时地并且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学生还能对各种音乐作品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进行体验和分析,从而让他们自己对音乐形成自己的思想和看法,随时进行改进,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如自然界中的风雨声、雷电声、流水声、松涛鸟鸣,生活中的马匹的奔跑声、机器的轰鸣声等等,我们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收集、展示。中学生的音乐水平有限,在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现场景不能做到淋漓尽致,如果教师把学生较满意的表演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又能避免即兴表演不到位的尴尬,更使得表演能够得到正确的评价。
  4、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外活动的应用
  (1)多媒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收集、整理、分析与使用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课时和不同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等各方面因素制约,许多音乐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都没有音乐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产生很多的改变,它的体验形式也朝多样化方式转变,而不再是简单的聆听以及歌唱练习所能涵盖的。故网络多媒体环境下音乐体验形态呈现多样化、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大量信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轻松的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图文并茂并逐一分类表现出来。
  比如在练习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想要的音乐资源进行下载,通过多媒体技术,对这些歌曲进行听辨、熟悉和伴奏演唱,使自己的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得到更好的巩固。
  (2)多媒体技术促使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互补互渗,在音乐课外活动中,以网络及多媒体为载体形成新的学习形式,为音乐充分发挥其作用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
  如学习语文时,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的情绪和风格相关的音乐,还以配上器乐或是朗诵,学生选择音乐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同时也对音乐本身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实现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音乐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的提高。这种音乐与其他各个学科这间的相互结合、互相渗透过程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满足,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多媒体技术,结合自己学习的一些音乐知识,把音乐课外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相互结合,促进对个学科知识的学习。
  五、课题反思
  在初中音乐课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多媒体的要求也不同,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律动教学、器乐教学中,其多媒体应用手段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这些课程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互动,比之传统的教学手段都体现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对多媒体手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甚至还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和实践偏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并达成了许多共识,如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多媒体的应用不应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因此对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迫切需要重新研究和定位,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的应用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而音乐课上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也将随之不断更新,二者之间的交互融合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反过来也将更进一步促进二者之间的更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马建荣
  [2]《论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学是实验学科,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学会学”的愿望和“勤思考,会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 思考方法 有效信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我们一定要训练学生养成“勤思考,会分析”的习惯和方法。下面以一个案例来谈一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的。  例: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
【摘要】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作文难教,作文难写。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作文,都能写好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借助和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一个贴近生活的习作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有材料可写,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情感,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生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习作教学  习作是学生必备的重要训练项目,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
[摘要]浙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所学知识。虽然教材中的任务相对来说已比较有趣,但有时还是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必要对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应该对教材的教学设计做一些修改,以学生感兴趣的电影、游戏等内容为出发点,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构建新的课堂模式。  [关键词]学习兴趣 任务 重构课堂模式  一、选题的缘由与目标  (一)选题的缘由  浙教版信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关键词】教法 学生 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要求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直接与古代文化连接或者说把古代文学样式编入初中教材的,就是数十首古诗词和几十篇文言文。如今,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又普遍存在问题,只要学生能翻译成今义、能够背诵、能够默写就行。这样的教学显然古板单调,不会有成效,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古文学兴趣。到头来,学生最大限度只能背诵几句顺口溜似的字数对等的字词组合体,根本就不知所云。本人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探讨一下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些许问题。  培
在曾经一段时间,苏童小说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扎实的语言把握能力和故事述说能力都让我们激动不已。苏童让他的人物出场的同时,把历史和颓废也植入了舞台,于是人物也变的晦暗起来。但我们又注意到苏童写作的目的只在于人物在文本中的呈现状态,他只是从叙事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去关注他的人物。叙述时的冷酷无情带给我们的首先是诧异然后是一种审美的倦怠感。  遁入历史的烟尘  先锋小说家一向对夸张激进
夏日炎炎,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烘照在每个人的身上,就连空气都像是密不透风的蒸笼,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这盛夏之时,我们来到了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参加北碚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技能培训。  对参加这次培训,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莫名的兴奋:虽然已教了二十几年,但参加此种形式的培训,还是第一次;其次是忐忑: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该如何着手,是最大的问题;然后是向往:希望能通过这次培训,使自己能在各方面都
摘要:自信心是个体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识,它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成绩的优劣、事业的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是学生学习和产生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的原动力。自信心应该从小培养,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本文试从课堂学习、作业练习、识字活动、课外识字等方式,增强小学生的识字自信心,使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  关键字:小学生 识字 自信心 培养  在传统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如何引领低年级的小学生了解、认同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中汲取力量,树立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呢?我想到了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不仅是读写的凭借,更是文化的化石。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它既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和原则。它符合现代教学论和哲学理论,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把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落到了实处,并处理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紧张、愉快地学习,高效地完成作业,教师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