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高考前,各校都要进行模拟考试。一线教师从知识角度、经验角度、解题技巧等各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考前模拟训练,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家长更是暗暗助威,从心理、营养、疾病预防、时间安排、后勤保障等角度,鼓励学生从容应对高考模拟训练。学生自己也是信心百倍,语数外习题门门探究,理化生(政史地)科目科科钻研,志在必得。上述因素中,教师和家长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发挥着必然性、决定性的作用。下面笔者重点从学生角度谈谈应对模拟训练的策略和技巧。
一、非智力因素是模拟应考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非智力因素虽然不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对智力因素完全发挥或最大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诱导、组织作用。
1.高三学生要有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是对前途由衷的渴望,是对成功的必然相信,并由此产生积极心态和进取行动的综合表现。学生有了自信心,一定能千方百计利用现有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如果没有自信心或自信心不足就不能克服困难,也不会有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当然,脱离实际,盲目自信,也可能不会成功。那种把困难看得轻而易举,不做任何努力就想取胜的心理是要不得的。那种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因此,应考学生要刻苦学习,增强自己的学习实力。同样,有了信心,实力就能进一步增强。
2.高三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笔者认为不骄傲、不气妥,不怕失败,积极进取,善于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至关重要。考生要善于分析失败及困难的原因,迅速寻找应对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永不放弃。面对成功产生喜悦,面对失败产生悲观、焦虑,面对大事产生紧张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喜悦”和“悲观”的度,把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任何一项把握得不好,都可能是心理素质不良或心态不好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生来就有的,关键是对“度”的准确把握和娴熟程度。
3.高三学生要有高昂的精神状态
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要有高昂的精神状态,因为这是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实现理想的有效手段。失败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家常便饭,模拟考试更是如此。临考的学生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永不放弃,追求知识和真理。
4.高三学生要有一个好习惯
有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对于简单的问题喜欢用“脑子做”,而不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复杂的问题,喜欢提纲式,而不喜欢细心去演练,主观上认为这道题自己会,不需要去做。结果考试时,由于基本功训练不足,导致问题连篇,错误不断。特别是对于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得心应手去排除,导致失分现象严重。此外,字体、格式、书写等方面也要高度重视,要有好习惯,避免因技术性错误而被扣分。
5.高三学生要正确对待模拟考试,制订应考策略
模拟考试的实质是“准”高考,是高考的“彩排”。虽然不是高考,但又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如考题的设置、考场的次序、时间的长短等)。学生应尽量把自己置身于这种“假想”中,从内容的准确性,逻辑的严密性,题型、时间的分配,甚至各题形式等多方面进行适应训练。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模拟考试具有可重复性、可再次复制,因此学生应在每次考试后,及时总结、归纳、分析,查找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应试技巧和策略上的缺陷,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和侧重点。
二、智力因素是模拟考试成功的核心因素
任何外在的东西,都要经过学生大脑思考才能转变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会使用。高三学生除具备较强的记忆力等基本的智力因素外,还能进行思维和能力的应用。
1.高三学生要有灵活的思维及方法
思维水平是否高超,思维方法是否灵活,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小。进入模拟考试阶段,知识的积累差不多已经定型。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思维水平及方法关系重大。考题绝不是一个死板教条的东西,而是一个调动思维水平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这个过程如同小孩玩迷宫游戏一样,需要有准确的突破口和正确的路径,否则只能是“乱如麻”“团团转”。而突破和路径的选择,需要较高的思维水平及灵活的方法,一条路不通,就要改弦易辙,另辟蹊径。
2.高三学生要有扎实的运算能力和识记能力
运算能力和识记能力来自平时的刻苦练习,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功夫。通过大量练习和识记获得上述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纠偏纠错能力。
3.高三学生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及娴熟的综合运用能力
触类旁通,彻底解决模拟考试中“似曾相识”的尴尬。很多学生有这样的体会,平时复习的题目到考试时没有一道“原模原样”的,解题时找不到突破口,难以肯定是否正确。有这种感觉的学生,主要原因是“透”字上有问题。一是对知识点认识不透,即没有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另一个是对题目没有“吃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没有审清题意,不知题目要我们做什么。因此,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时一要梳理(有哪些)、二要归类(是哪些)、三要对比(有什么不一样)、四要有对策(怎样解决)。只有这样复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非智力因素是模拟应考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非智力因素虽然不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对智力因素完全发挥或最大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诱导、组织作用。
1.高三学生要有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是对前途由衷的渴望,是对成功的必然相信,并由此产生积极心态和进取行动的综合表现。学生有了自信心,一定能千方百计利用现有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如果没有自信心或自信心不足就不能克服困难,也不会有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当然,脱离实际,盲目自信,也可能不会成功。那种把困难看得轻而易举,不做任何努力就想取胜的心理是要不得的。那种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因此,应考学生要刻苦学习,增强自己的学习实力。同样,有了信心,实力就能进一步增强。
2.高三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笔者认为不骄傲、不气妥,不怕失败,积极进取,善于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至关重要。考生要善于分析失败及困难的原因,迅速寻找应对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永不放弃。面对成功产生喜悦,面对失败产生悲观、焦虑,面对大事产生紧张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喜悦”和“悲观”的度,把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任何一项把握得不好,都可能是心理素质不良或心态不好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生来就有的,关键是对“度”的准确把握和娴熟程度。
3.高三学生要有高昂的精神状态
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要有高昂的精神状态,因为这是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实现理想的有效手段。失败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家常便饭,模拟考试更是如此。临考的学生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永不放弃,追求知识和真理。
4.高三学生要有一个好习惯
有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对于简单的问题喜欢用“脑子做”,而不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复杂的问题,喜欢提纲式,而不喜欢细心去演练,主观上认为这道题自己会,不需要去做。结果考试时,由于基本功训练不足,导致问题连篇,错误不断。特别是对于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得心应手去排除,导致失分现象严重。此外,字体、格式、书写等方面也要高度重视,要有好习惯,避免因技术性错误而被扣分。
5.高三学生要正确对待模拟考试,制订应考策略
模拟考试的实质是“准”高考,是高考的“彩排”。虽然不是高考,但又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如考题的设置、考场的次序、时间的长短等)。学生应尽量把自己置身于这种“假想”中,从内容的准确性,逻辑的严密性,题型、时间的分配,甚至各题形式等多方面进行适应训练。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模拟考试具有可重复性、可再次复制,因此学生应在每次考试后,及时总结、归纳、分析,查找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应试技巧和策略上的缺陷,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和侧重点。
二、智力因素是模拟考试成功的核心因素
任何外在的东西,都要经过学生大脑思考才能转变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会使用。高三学生除具备较强的记忆力等基本的智力因素外,还能进行思维和能力的应用。
1.高三学生要有灵活的思维及方法
思维水平是否高超,思维方法是否灵活,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小。进入模拟考试阶段,知识的积累差不多已经定型。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思维水平及方法关系重大。考题绝不是一个死板教条的东西,而是一个调动思维水平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这个过程如同小孩玩迷宫游戏一样,需要有准确的突破口和正确的路径,否则只能是“乱如麻”“团团转”。而突破和路径的选择,需要较高的思维水平及灵活的方法,一条路不通,就要改弦易辙,另辟蹊径。
2.高三学生要有扎实的运算能力和识记能力
运算能力和识记能力来自平时的刻苦练习,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功夫。通过大量练习和识记获得上述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纠偏纠错能力。
3.高三学生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及娴熟的综合运用能力
触类旁通,彻底解决模拟考试中“似曾相识”的尴尬。很多学生有这样的体会,平时复习的题目到考试时没有一道“原模原样”的,解题时找不到突破口,难以肯定是否正确。有这种感觉的学生,主要原因是“透”字上有问题。一是对知识点认识不透,即没有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另一个是对题目没有“吃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没有审清题意,不知题目要我们做什么。因此,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时一要梳理(有哪些)、二要归类(是哪些)、三要对比(有什么不一样)、四要有对策(怎样解决)。只有这样复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