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一座惟一三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这座城市三次以运动之名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曾经的伦敦是贵族文化的巅峰之地,曾经的伦敦是战后的布票发布场,今天的伦敦则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中心。我们从今天的摩登现代往回看,看到的是那三次运动热浪中的时尚故事,更是伦敦的一段百年历史。
2012年负责奥运会英国队队服的则是著名的英国设计师Stella McCartney。要知道,2012年的伦敦,面对时尚已经不像1908年和1948年的时候那么追随于法国和美国好莱坞。这时候的英国,已经以它特有的风格成为了世界三大时尚中心之一。每一年的伦敦时装周更是成为时尚界的盛事。伦敦风格已经成为了有着特殊群体忠实爱慕者的时尚风格,对于整个世界的时尚风格来说,伦敦更象征着创新、反叛和永不凋零。
2012年,Chanel将开设伦敦旗舰店,Prada在伦敦Westfield Stratford推出新店,爱马仕展览五月登陆伦敦,Karl Lagerfeld为伦敦奥运推出全新“Team Karl”奥运系列,MCM品牌更是于伦敦著名历史名胜惠灵顿凯旋门前将体验双层巴士首次曝光,此双层巴士设计灵感源自历经时光洗礼的Cognac Visetos行李箱,将英伦标志性的交通工具与品牌至臻的探求创新精髓相融合。各时尚品牌纷纷在此时来到伦敦,向这个时尚中心,运动中心张开怀抱。
在这个世纪,时尚与运动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尚已经不像以前完全凭借运动会主动地来带领自己、影响自己,在这个时代,时尚已经掌握了社会更多的话语权,并且更加具有主动性。目前,时尚已经以一种产业化、专业化的态度涉入运动中。而运动领域也早已兴起了一门叫做运动经济学的学科。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单纯了。众多时尚品牌纷纷为伦敦奥运会制作了各个国家比赛队队服,从Prada到Stella McCartney。在1908年和1948年的时候,伦敦的运动围观者还只是以自己的日常装有些许运动特备而感到愉悦,最多也就是一个运动品牌adidas有所动作,而今天,人们开始以赛场上的运动装有更多的时尚元素而感到欣喜。
就在奥运会之际,英国邮政机构Royal Mail推出了一个“Great British Fashion Stamps(大英国时尚邮票)”系列,以纪念英国时尚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该系列的十款邮票里,囊括Alexander McQueen、Paul Smith、Zandra Rhodes、Vivienne Westwood、Jean Muir、Ossie Clark、Hardy Amies、Norman Hartnell、Tommy Nutter九位赫赫有名的设计师,和伦敦国王大道上的传奇精品店Granny Takes a Trip。
其实,2012年奥运会前期正是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60周年。整个英国举国上下同庆,民族自豪感正达到高峰时期。其中,Vivienne Westwood为了庆祝这一钻石年,特别推出了向女王致敬的红毯系列“The Red Carpet Capsule Collection”。英国的时尚已然和整个国家的脉搏相呼应,成为了重要的国家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呼吸器。奥运年自然也成为了全球的“伦敦时尚年”。
2012年,Stella McCartney设计英国奥运队服
英国奥运队的服饰从1984年起都由adidas品牌提供,adidas也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英国奥运协会另一方面也是看中Stella McCartney的商业号召力,希望能带动更多方面的利润收入。英国赛车竞技世界冠军Victoria Pendleton是Stella的粉丝,她说:“能有一个英国设计师为我们设计运动服饰我觉得真的很特别。”
麦卡特尼这次是和知名的体育用品商——阿迪达斯(adidas)合作, 她表示希望她的设计可以让运动员结合时尚。一些有望于伦敦奥运夺牌的运动员,在伦敦塔展示了这组服装。
别看如今伦敦是如此受到时尚青睐的大都市,在其上一届奥运会,也就是1948年的时候,伦敦的时尚之风还十分薄弱。主要受着那时欧洲的时尚中心巴黎的影响。并且也因为电影的原因,受到很多美国好莱坞的影响。1948年,战火刚刚平熄,纵观整个上世纪40年代,清新、活泼、朴实的风貌是大部分女性的选择。战时的定量配给对女性的体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食物限量配给,而劳动量却相对增大,女士们反而因此变得更健康了。为了节约能源,许多人选择了走路或是骑车,这也在无形中造就了健美的体魄。骑自行车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四处走动的便捷方式,除此之外,还有步行也成为当时的另一种风尚,汽车无论是作为一种运动娱乐,还是交通工具,在那个时代都不多见——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足够的燃料。
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的服装是流动、抽象的,那么40年代的服装则更趋向于耐用和务实。1941年,英国商业部实施了“实用方案”后,著名的CC41品牌随之问世,推出了节约布料而注重质量的民用服装。CC41是战时英国所有民间服装在出售时必须获得的认证,表示该服装完全符合战时面料规范。
那时的一些妇女甚至还穿上了农家妇女的裙子,这倒也不失为另一种风韵。到了40年代末期,战争结束了,人们对于高级和精致的觉知逐渐被唤醒。
1948年,伦敦奥运会更是在这种苏醒中点燃了一切可能的热情,为整个国家乃至世界摆脱战争阴影,从“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中解放出来,为进入与美与享乐紧密相关的时尚行业百花齐放的50年代埋下伏笔。
2012年负责奥运会英国队队服的则是著名的英国设计师Stella McCartney。要知道,2012年的伦敦,面对时尚已经不像1908年和1948年的时候那么追随于法国和美国好莱坞。这时候的英国,已经以它特有的风格成为了世界三大时尚中心之一。每一年的伦敦时装周更是成为时尚界的盛事。伦敦风格已经成为了有着特殊群体忠实爱慕者的时尚风格,对于整个世界的时尚风格来说,伦敦更象征着创新、反叛和永不凋零。
2012年,Chanel将开设伦敦旗舰店,Prada在伦敦Westfield Stratford推出新店,爱马仕展览五月登陆伦敦,Karl Lagerfeld为伦敦奥运推出全新“Team Karl”奥运系列,MCM品牌更是于伦敦著名历史名胜惠灵顿凯旋门前将体验双层巴士首次曝光,此双层巴士设计灵感源自历经时光洗礼的Cognac Visetos行李箱,将英伦标志性的交通工具与品牌至臻的探求创新精髓相融合。各时尚品牌纷纷在此时来到伦敦,向这个时尚中心,运动中心张开怀抱。
在这个世纪,时尚与运动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尚已经不像以前完全凭借运动会主动地来带领自己、影响自己,在这个时代,时尚已经掌握了社会更多的话语权,并且更加具有主动性。目前,时尚已经以一种产业化、专业化的态度涉入运动中。而运动领域也早已兴起了一门叫做运动经济学的学科。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单纯了。众多时尚品牌纷纷为伦敦奥运会制作了各个国家比赛队队服,从Prada到Stella McCartney。在1908年和1948年的时候,伦敦的运动围观者还只是以自己的日常装有些许运动特备而感到愉悦,最多也就是一个运动品牌adidas有所动作,而今天,人们开始以赛场上的运动装有更多的时尚元素而感到欣喜。
就在奥运会之际,英国邮政机构Royal Mail推出了一个“Great British Fashion Stamps(大英国时尚邮票)”系列,以纪念英国时尚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该系列的十款邮票里,囊括Alexander McQueen、Paul Smith、Zandra Rhodes、Vivienne Westwood、Jean Muir、Ossie Clark、Hardy Amies、Norman Hartnell、Tommy Nutter九位赫赫有名的设计师,和伦敦国王大道上的传奇精品店Granny Takes a Trip。
其实,2012年奥运会前期正是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60周年。整个英国举国上下同庆,民族自豪感正达到高峰时期。其中,Vivienne Westwood为了庆祝这一钻石年,特别推出了向女王致敬的红毯系列“The Red Carpet Capsule Collection”。英国的时尚已然和整个国家的脉搏相呼应,成为了重要的国家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呼吸器。奥运年自然也成为了全球的“伦敦时尚年”。
2012年,Stella McCartney设计英国奥运队服
英国奥运队的服饰从1984年起都由adidas品牌提供,adidas也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英国奥运协会另一方面也是看中Stella McCartney的商业号召力,希望能带动更多方面的利润收入。英国赛车竞技世界冠军Victoria Pendleton是Stella的粉丝,她说:“能有一个英国设计师为我们设计运动服饰我觉得真的很特别。”
麦卡特尼这次是和知名的体育用品商——阿迪达斯(adidas)合作, 她表示希望她的设计可以让运动员结合时尚。一些有望于伦敦奥运夺牌的运动员,在伦敦塔展示了这组服装。
别看如今伦敦是如此受到时尚青睐的大都市,在其上一届奥运会,也就是1948年的时候,伦敦的时尚之风还十分薄弱。主要受着那时欧洲的时尚中心巴黎的影响。并且也因为电影的原因,受到很多美国好莱坞的影响。1948年,战火刚刚平熄,纵观整个上世纪40年代,清新、活泼、朴实的风貌是大部分女性的选择。战时的定量配给对女性的体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食物限量配给,而劳动量却相对增大,女士们反而因此变得更健康了。为了节约能源,许多人选择了走路或是骑车,这也在无形中造就了健美的体魄。骑自行车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四处走动的便捷方式,除此之外,还有步行也成为当时的另一种风尚,汽车无论是作为一种运动娱乐,还是交通工具,在那个时代都不多见——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足够的燃料。
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的服装是流动、抽象的,那么40年代的服装则更趋向于耐用和务实。1941年,英国商业部实施了“实用方案”后,著名的CC41品牌随之问世,推出了节约布料而注重质量的民用服装。CC41是战时英国所有民间服装在出售时必须获得的认证,表示该服装完全符合战时面料规范。
那时的一些妇女甚至还穿上了农家妇女的裙子,这倒也不失为另一种风韵。到了40年代末期,战争结束了,人们对于高级和精致的觉知逐渐被唤醒。
1948年,伦敦奥运会更是在这种苏醒中点燃了一切可能的热情,为整个国家乃至世界摆脱战争阴影,从“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中解放出来,为进入与美与享乐紧密相关的时尚行业百花齐放的50年代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