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街道之“道”的文化解读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不讨论理想的城市街道的模式和具体设计,只是从事实出发试图考察和分析我们的城市街道所蕴含的本意。以此激发人们对现有的城市街道有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城市;街道;活力;哥本哈根
  当今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城市的空间及生活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我们的城市未来将向何处去,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论语·为政篇》中我们就不难看出,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开始试图探讨历史的发展。在这里我们试图在历史的发展中去认识和把握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对此孔子给出的回答是:“礼”,只有秉持“礼”才能解决社会问题,才能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城市的发展亦同样有“道”可循,我们就此准备做出一番梳理,以厘清现象之后的内在逻辑。
  1 城市与人
  《孟子·公孙丑下》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从中我们已经能看出城市的空间布局与轮廓。由此可以这样来描述城市:在一定时期和空间范围内,人聚而居之的场所。这一点和欧美兴起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先驱人物的重要观点“城市是人类聚居产物”及中国历史上关于城市的认识不谋而合。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城市的历史,城市就是人类某种特定存在形态。这是城市发展的大前提,当然,一座城市的盛衰也曲折的映现了自然与人、城市与人、人与人的关系。
  2 城市与街道
  从空间层级上看,城市属于宏观的层次,与之相应的是普遍意义上的“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进一步认识城市与人的关系,必须从城市下一空间层级着眼,认识人的具体存在,这个空间就是街道。城市与街的关系,犹如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将人体內外连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从字源上看,“街”类似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原本意义在于行、在于连。无论东西方何种形态的城市,其城市运转的核心功能始终围绕这两者。街道连通城市各个部分,人、物循环往返。一座运转良好的城市,必定是连而通、行而达。当今城市交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核心功能受到阻碍。城市功能的连通与整体布局,两者互为前提。城市的布局,犹如人体器脏,对应着不同的功能。而布局功能要运转顺畅,须有街道的连通为前提。从形态上看,城市的肌理骨架就是街道。
  3 街道与人
  街道与人,其实质是城市与人的具体化、细节化。城市是“人”存在的显现,而街道可以说是人之存在的具体、现实、细微的显现。人总是具体的存在着,行、谁行?主语是人;连、靠什么连?连通的关键是相交,街道没有交会,连通就不会发生。连谁,当然是城市的所有空间。街道的意义在行与连,行以连为前提,连以行为目的。人存在这天、地、人之间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三者之间也有着自己的“道”:天之“道”(天时)、地之“道”(地利)、人之“道”(人和),“天时”与人,实质是时间与人的关系,具体的“人”总是具体的存在于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形成历史观(即天时),“地利”与人,具体的“人”总是具体的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如街道,形成了地理观(即地利)。“人和”与人,具体的“人”总是具体的存在于一定人的群落范围内,形成了社会观(即人和),这三者间通过人的“行”将其余两者“连通”一起,“行”是泛指人的精神活动和身体活动,在这“连通”之中,人能“行”自由。
  4 哥本哈根城市中心街道的不变与变
  哥本哈根,一座千百年来城市格局从未发生改变的北欧古城。时至今日这座城市依然充满活力。哥本哈根城市中心街道的不变是指城市街道的物质空间形态,包括街道两侧的古老建筑的不变。
  早期城市街道在功能上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哥本哈根在总体上呈现均质特点,不规则道路系统与建筑构成一种在今天看来有些奇特的城市布局。古街道中大量的十字交叉形路口,适宜的尺度、均好的连通性,造就了这座城市街道物质形态的根底。这就是街道之“道”中的地利。这种不规则道路系统看似随意,在生活中却还有非常实际的效能。不规则变化街道和密集均质的建筑减弱了风速,减少了阴影,形成了有利的城市中心的小气候。这种均质路网且尺度适宜的布局,保证了人可以自由到达全城。不同阶层的人们生活在这个杂乱甚至肮脏街道之中,城市却充满活力。简·雅各布斯在考察美国城市问题时认为:“失败的城市地区,是因为街道缺乏多样性,从而导致活力的缺失”。这里面讲述了活力产生的重要原因。首先必须要有人,其次要有各式各样的人、不同的人,最后还要数量繁多,这就是讨论街道活力时提到多样性根源。他还提到了“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其实质就是选择的可能性,不论选择或被选择,可能性越大,活力越强。这就属于天、地、人系统中人之“道”的范畴。如果把天、地、人作为一个大系统,系统内部还可往下再分子系统,但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系统运转的前提。
  传统的哥本哈根城市街道格局对应交通方式是步行、马车,20世纪以来这个中世纪古城的街道和广场停满汽车。交通因素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然而深层的原因却是人的资本化生存状态所引发,汽车只是资本外化的一种符号工具,它是效率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人们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街道充斥着噪音、灰尘、废气和危险。在如何处理面对汽车与城市间关系时,科拉伦斯·佩里提出了“邻里单元”的概念来寻求解决办法。虽然“邻里单元”对其内部系统似乎做了完善的规划布局,但是这种所谓的内部完善布局在整体上却分离了城市,导致了空间上连通性的缺失,最终不能保障车行、人行的实现。在城市街道格局中,因传统街道方格类路网道路交叉口多,无法保证交通安全效率。因此,以“邻里单元”为基础现代主义城市理论,摒弃了传统街道布局。为了实现“邻里单元”这一目标,新建的城市街道交通只能进行路网分级,将邻里机动交通尽量向主干道集中,以保证通行效率,城市的街道路网格局呈现了大尺度的交通干道及其围合的大尺度邻里社区。邻里社区内部道路一般为尽端路或尽端回路,这种基于交通效率的布局阻断了城市在物质空间上的连通性,阻断了人之“行”。城市失去了地之利、人之和,人无法实现选择的可能性,必然影响城市多样性,活力自然缺失。
  汽车虽一度占领了哥本哈根城市街道,但整个古城却完整保留下来。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哥本哈根将城市街道一步一步地变为以步行为主+车行的共存形式,然而这一表象背后却是让这座城市的街道重新回到了街道的自我状态,秉持了街道之本义,使得这座城市千百年来却依然使人着迷。哥本哈根的城市之变,街道之变,是以不变为根本。这就是在天、地、人这个活的系统中,在功能布局、物质空间与人之间,通过良好的连接,使得各部分的运转处于较好的平衡之中。即使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也能不断通过调整系统各要素间的联系,使得系统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
  5 结语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街道亦如此。从来没有所谓完美的城市和街道,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对未来的担忧人们总是谈论起城市的生与死,其实历史总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之中走向肯定。城市不死,街道亦不死,因为还有人在,不过有时候它离我们远了点。
  参考文献:
  [1] 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 扬·盖尔.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纪录片是电影的一个门类,它是对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和严肃思考。纪录片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真实性。像新闻报道一样,纪录片的创作素材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忠实地表现生活的真相。第二是故事性。纪录片是一种电影类型,具有电影的某些特性。纪录片的创作者不但要提炼、剪裁生活影像,还要运用戏剧、音乐、美术、蒙太奇等电影语言,把粗糙的生活影像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以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能够真切地触摸到生活的质
期刊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由于受办台规模和资源配置的制约,难于向中央、省、市级电视台新闻那样实现早、中、晚各时段滚动播出,也难于实现分门别类式各档新闻百花齐放的局面。县级电视台新闻一般都集中在晚上黄金时段一档节目播出。应该说能把方方面面的大事小情囊括到一档新闻中,又能让老百姓爱看,需要采、编、播等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只要前期采访准确生动,条目编排有序合理、后期制作手法精良,就会使其成为一桌丰盛适口、回味悠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成效和不足,不断地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和企业合作,和兄弟院校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启发教学思路拓展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校企合作;探索;尝试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坚持“面向就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培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期刊
摘 要:世界各国的城市雕塑不仅向人们传递着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还包涵着这个国家或城市的历史和相关文化,雕塑可以完美体现这座城市的精神!雕塑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制作,它历史悠久,在欧洲的很多城市都建有美丽的雕塑,大家比较熟知的自由女神像、于连雕塑等等。现在许多的中国城市也开始重视雕塑的建设,打造属于自己的靓丽名片,不断提升其城市文化韵味,使其变成城市的标志。例如,广州的五羊雕塑、深圳的垦荒牛等
期刊
自从西方工业革命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近百年的科学发明与技术进步是以往文明总和的几倍。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后,我们所面临的新技术进步几乎应接不暇,而且新兴技术发展的形式与程度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为技术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以自己的方式与速度向前递进,这种前进的速度是超社会的,如果我们惯常的社会思维方式在超技术发展面前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就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灵活的思维与超前的目光感知
期刊
摘 要: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独特的一种电影类型,在中国的电影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在21世纪,也就是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形成“大华语圈”电影观念的今天,武侠电影又该如何定位?本文试图从大陆主流商业片、合拍背景下的香港电影、央视的电视电影以及带有作者电影色彩的武侠电影出发,勾画出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格局。  关键词:武侠电影;香港电影;电视电影;电影现象  李安的《卧虎藏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武侠
期刊
摘 要:自2002年文化部启动“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认证、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工程”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情持续高涨,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本文尝试以苏州御窑金砖为例,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思考,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苏州
期刊
摘 要: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提到“关闭”及“换声”等术语,即从低往高唱到一定区域,通过某种手段,使音域得到拓展。  关键词:音域拓展;关闭唱法;换声  1 “关闭唱法”的解读  “关闭唱法”是“换声区”训练的有效方法。即在中声区的基础上,唱到高声区时,降低喉头,打开全部腔体,获得丰富的高泛音,即“头腔共鸣”。这是男声在向高声区过渡时运用的一种唱法。  “coperto”一词为“掩盖”或“蒙盖”之意,
期刊
摘 要: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亚威农的少女》可以被称为是第一幅立体派作品,这幅画惊世骇俗的画面掀开了美术史上崭新的一页。毕加索在其立体主义时期,深受塞尚和非洲雕刻艺术的影响,融合了儿童画的潜在方式,以孩童般纯真的眼光,在这幅画作中将五位少女形象再度鲜活地展现出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安岳石刻为例,分析了唐、宋两代的线条、造型、整体构成。唐宋两代的佛造像风格有相同之处,但更多表现的是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展现了唐宋两代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差异。  关键词:安岳石刻;线条;造型;整体构成  0 引言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大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艺术风格的佛像艺术。在我国历史上佛造像的发展有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北魏时期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