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熊猫是一种信仰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0月,时隔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访华。
  这次来访,安倍还带着一个“特殊任务”——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向中國提出了再租一只大熊猫的请求。
  “熊猫租借”起源于1982年。彼时野外大熊猫数量锐减,中国政府决定不再无偿赠送,而是改为有年限的“研究型租借”:他国租借一只熊猫,每年需向中国支付100万美金。如因人为原因造成熊猫死亡,需向中国赔偿50万美金。繁殖生下的小熊猫到了3岁还必须归还中国。
  条件如此苛刻,但世界各国依旧乐此不疲,其中日本民众对熊猫的热爱最为“变态”。
  《樱桃小丸子》有一集叫《小丸子去参观熊猫》。剧中小丸子表示:“看熊猫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心愿。”
  “人生在世,连熊猫都没有看过,会非常丢脸。”
  小丸子的奶奶也回忆说,熊猫第一次到日本时,老中青三代共同疯魔:“排队3小时,观看10秒钟。”
  近年最疯魔的要数“每日熊猫先生”高氏贵博,一个买了年票、每天去上野动物园拍熊猫的人。
  本来,看“香香”是要摇号的,但幸运的高氏贵博第一天去就看成了,他说:“一般来说,想看脸。不过,那天它用屁股对着我睡觉。对我来说那是最棒的‘初次见面请多多指教’。”


  这一切,都得从1972年那两只“初代旅日大熊猫”说起。
  “我是日本第一个抱熊猫的人”冈崎彬回忆起当年,仍然面露骄傲。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了标志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中日联合声明》后,周恩来总理决定把两只大熊猫赠送给日本。
  这一年冈崎43岁,人送称号:“动物运输业界第一人”。这次大熊猫的运送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他头上。虽然经手过不少猛兽,熊啊,狮子、豹子什么的,但这次的任务,最让冈崎头大。“大熊猫是珍贵的国宾,又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一定一定一定不能出什么差错。”
  那个年头,全世界见过熊猫的人极少,冈崎彬甚至连熊猫的大小都不知道。出发前,他特地跑了一趟伦敦动物园找攻略。伦敦动物园曾经用飞机运输过大熊猫“姬姬”。交接的日子转眼就到,10月28日一大早,专机就载着竹子和苹果出发,中午12:30就抵达了北京。
  距离交接还有2个小时,冈崎让下属们先去吃午饭,自己一个人留在机舱里等待但没想到,兰兰和康康,就在这时送了过来。更没想到的是,一位女士,大概是饲养组的组长,问他要不要抱抱熊猫。冈崎彬有了所有日本人梦寐以求的体验:亲手,抱了,大熊猫。
  飞机上,康康和兰兰吃光了所有的零食,一路都在睡觉。但冈崎还是放不下心,时不时隔着笼子摸摸。晚上6:50,在一支战斗机编队的护航下,飞机抵达羽田机场,2000多名记者早已蜂拥而至。
  看到大批记者举着相机,冈崎的脑海里,又浮现起一个多月前在伦敦动物园听说的那件事:姬姬因为媒体闪光灯的刺激,受到惊吓而去世。有了前车之鉴,冈崎特制的熊猫笼便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栅栏前的遮光帘可以隔绝外界,避免熊猫见人受惊。
  约晚8点,经历了“史上最短”的通关和检疫后,大熊猫换乘卡车前往动物园。一路上有警车开道,为求谨慎,行车时速只有30公里。到达上野时已经是晚上9点,园内聚集了几百人。人群中,还有日本当红艺人黑柳彻子。为了看一眼熊猫,那天晚上,她从电视彩排现场偷偷溜了出来。小时候,黑柳彻子收到叔父从美国寄来的熊猫玩具,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媒体大军也一路追到动物园。一再承诺绝不开闪光灯后,遮光帘掀开了10分钟。


  早在田中角荣访华前,日本国内就盛传“中国会赠送熊猫”。考虑再三,田中角荣首相决定,交给业界领头人——上野动物园来照顾。
  听到风声的上野市民不能淡定了。为了欢迎熊猫,人们匆匆把白熊雕塑涂成了熊猫色;上野街头,“你好”的中文字样也随处可见。而上野动物园却陷入了一片焦灼。
  为了迎接康康和兰兰,园方花费4000万日元建造了近300平米的熊猫舍,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可以说相当的豪华。又根据北京动物园发来的电报,紧急推出了“熊猫饲养计划”,任命52岁的本间胜男担任饲养员。兽医也迅速确定了让田边兴记来担任。田边当时只有32岁,虽然年轻,但医术高明。
  第一次见到熊猫,田边的第一反应是“好大啊”。“不仅仅是大,是超级大!”2岁的康康55kg,4岁的兰兰88kg,几乎是成年人的体态。来到日本的第一个夜晚,康康一直在咩咩叫,这是田边第一次听到熊猫的叫声。“就像小狗离开母亲,来到新家后,孤独哭泣的感觉。”
  “它们都这么难过了,还非要运到日本来。”田边心里也跟着难过,“但既然来了,我就一定让他们都健健康康的。”
  借助中国和伦敦动物园的信息,动物园为熊猫准备了大米、玉米粉、大豆粉、牛奶、水果,还从筑地市场运来了大叶竹作为主食。但是康康和兰兰一点都不吃。动物园心急如焚,把全国各地与四川相近的竹子全部找来,千叶县、箱根的……
  最后发现,康康最喜欢吃栃木县大田原的竹子;而兰兰最喜欢的是苹果,还得是“富士”的,在日本可以说非常奢侈了。
  很快,两只“初代旅日大熊猫”就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熊猫热。
  开放熊猫馆的第一天,一共有5.5万人来到上野,最后只有不到1.8万人见到了熊猫。第二年,上野动物园以920万参观人次打破了历史记录。此后七年间,到访的人数达到3200万人,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1/4。“熊猫热”逐渐渗透到方方面面。凡是跟熊猫沾边的饮食、玩具,都十分畅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园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79年9月,兰兰病倒。病情持续了三天,兰兰的体温一度上升到四十度,脉搏微弱,几乎没有排尿。从全国各地打来的鼓励电话接连不断,鲜花、书信也堆满了动物园的收发室。然而,1979年9月4日,在陪伴了人们9年之后,兰兰还是离开了。
  凌晨一点,饲养员向外界宣布了噩耗,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日本。清晨6点,天刚亮,两、三百个小孩来到了动物园悼念兰兰,随后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就像1972年9月公众展示那天一样,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十个月后,康康也随之离开了这个世界。
  因为难以接受,本间辞掉了饲养员的工作,把“像孩子般照料多年的康康、兰兰作为职业的终点”。


  康康和兰兰之后,代表中日友好的熊猫一只接一只来到日本。目前,共有10只熊猫生活在日本——这是除中国以外,全球饲养熊猫第二多的国家。
  2017年6月12日11点52分,上野动物园也迎来了一只熊猫宝宝。这是动物园首次自然繁殖的重大成果。为了给熊猫宝宝起名字,东京都甚至设立了“选考委员会”,最终,从32万份投稿中选出了“香香”这个名字。
  “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排便”、“第一次从树上掉下来”……香香的一举一动牵动人心,上野再次成为熊猫狂热者的“耶路撒冷”。
  更重要的是,胖达永远肩负着日本民众的期望:
  “请成为和平的象征。”
  (林洁雯荐自《格言》)
其他文献
有一道名菜叫铁板烧鮰鱼。二尺见方、四十多斤重的大铁盘端上来,只见盘中油珠飞溅,噼啪作响,白嫩的鮰鱼在滚热的铁板上轻微颤抖着,芳香扑鼻。汤汁很快被烤干,铁板依然炙热,但鱼肉却没有被粘底烧煳。直到鱼被吃掉后,盘底现出一层洋葱,不过,它们已全部被烧焦。  实际上,很多菜肴的制作都离不开洋葱,尤其是干锅类和铁板烧类。在这些菜肴中,洋葱不仅防粘锅,还是调味品,在高温的炙烤下它奉献出了全部的汁液和气味,以“舍
期刊
在学校勤工助学栏上看见那张蓝色的招聘纸时,怦然心动的感觉来了——“招聘外教人员:要求在校大学生;性格开朗,英语口语好;工作时间灵活,线上工作,不坐班;熟悉使用国外社交软件者优先;每月底薪一千,每单提成两千……”  我忐忑地发去了简历和自我介绍视频,很快,电话打了回来:“师妹,这个工作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原来这家公司的老板就是我校的在读博士,名叫柯文。  我很快成为了一名兼职外教中介,准备磨刀霍
期刊
三十多位日本老兵穿戴整齐,或拄着拐杖,或坐着轮椅,来到中国驻日大使馆。  他们大都八九十岁,女士们白发苍苍,男士多已秃头,但都精神抖擞,腰板挺得笔直。一位身着军装,胸前别着十多枚中国奖章的老人还兴致勃勃地和老友叙旧。他们有个共同身份——日本籍解放军战士。  这天是2019年9月25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正为日本籍解放军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表示,日本
期刊
我们每天为了生计奔波,行色匆匆,忘了吃早点,晚上累得倒头便睡。我们开完一个会又去赶下一个,结束一场约会或饭局又转场到下一场……  我们站在原地打转,犹如没有方向的陀螺,忙得团团转,以至于根本没有心思认真去想一件事,因为觉得太麻烦。然而當忙了一圈后,我们却最终发现:要么是因为怕麻烦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要么是因为怕麻烦而拒绝了所有我们可能喜欢的事。  市场部经理Mary之前就遇到一件让她非常生气的
期刊
我爱他们。这是我唯一的理由。  之前上了一课,叫《幸福是什么》,课前我们讨论,大家觉得幸福是什么,孩子们说,幸福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一顿饭。  那时候我特别诧异,我就问,有多少孩子的父母是常年在外地打工的,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举起了手。有个孩子站起来说他已经两年没有见过他妈妈了,说着这孩子就哭了。  另一个女孩子说,她最期待和父母团聚,她的妈妈在北京卖烤串,她已经半年多没有见过妈妈了,说着她也哭了起来
期刊
对得来不易的东西,大家都知道珍惜。但对眼前手边,随时可得的东西,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价值。如,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亲情、友爱,时常会被视为理所当然而不加重视。唯有当需要它们的时候,才会发现,它们竟然是那么昂贵,而即使倾其所有,也无法买到。  同样的东西,有人覺得欣赏,有人觉得无动于衷。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没有值得欣赏的东西,全靠个人去体会。天空一弯淡淡的月痕,屋角下几声寂寞的虫鸣,秋天清风拂过时的微凉,
期刊
超忆症其实非常罕见。美国一项研究指出,目前全世界约有80个。一位超忆症患者自述道:非常痛苦。我能清晰地记得每一天每一秒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我能告诉你所有经过我面前的车的牌号、生产厂家。超级记忆带来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好处。我的腦中储存了极大量的信息,我能对读过的每本书倒背如流,而且我读了上千本。但是人们不明白的是,不像他们的记忆,我的记忆没有权重。大多数人只记得他们的大脑认为重要的事。而我记得一切。每天
期刊
小女巫敲開少年的窗户,想借把扫帚,他找了找,只找到吸尘器。无奈之下就收留她,两人一起做了把新扫帚,后来,还组成了一个新家庭。他看着满地玩耍的孩子,神秘兮兮又有点不好意思地对她说,其实那天家里是有扫帚的。她也神秘兮兮地说,其实拖把和吸尘器我都有驾照哦。
期刊
想象你置身于南极的浮冰之间,庄严的景象令人有远离尘世喧嚣的静谧之感,就像波德莱尔在诗中写道的那样:那里,一切只是整齐和美,豪侈、平静和那欢乐迷醉(译者注:该诗选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邀游》)。然而在海平面之下,在这珍贵的“宁静之地”,实际却涌动着巨大的声响——那是海浪拍打浮冰的声音,在深海中不断地回荡。而在这巨大声响之外,还有鲸鱼迷人的歌声不断地传来。  为什么鲸歌可以在整个海底世界自由回荡?自然的
期刊
在整个欧洲一步步进入闭关锁国之际,英国人蜂拥去超市抢购,第一样被扫空的是厕纸。对于住在英国的人来说,抢购厕纸不是新闻,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新闻事件观众可能只会通过电视屏幕见到。抢购厕纸是几乎所有人亲历目睹、切身实践、实在发生的: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成功地抢到了大堆厕纸,我只能想象他们在家里坐着,背后是如山的厕纸墙,神色木然。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目睹了前一群体的成功,感到失落丧气甚至绝望。另外三分之一一直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