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82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数学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应用性。“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发展这种能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我们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一、构建和谐——创新思维的媒介
  
  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同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及时表扬鼓励
  学生往往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自信心,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表示我们的关注和赞许。
  3.有效地给予引导
  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言权不为少数人垄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误也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表扬,尽量做到不批评,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这样便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二、激发兴趣——创新思维的基石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新的知识常常带有“奇”,或能引出“奇”,挖掘这种“奇”,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新鲜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其奥秘,从而获得一些“新奇”而简捷的解法。实践表明,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强烈的求知欲会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研究各种问题。
  2.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的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我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善于利用典故、趣事
  在教学中,一个生动的典故,一个恰当的比喻,一则富有哲理的笑话,一个精巧的提问或一次故意的失言,都能把学生的行为指向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比较分数大小》一节,可以这样安排: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可是他从天宫带回来的圣桃是怎样分的呢?圣桃不多可花果山的猴子太多了,听说吃圣桃可以长生不老,都争着要吃,孙悟空把脑袋一摇想出了办法,按岁数一岁分1个,两岁分1/2个,三岁分1/3个……10岁分1/10个……还没等孙悟空把圣桃分完,老猴子们就闹开了。这时教师问:“老猴子们为什么闹呢?”生答:“老猴子吃得少。”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得出比较分类大小的方法。
  
  三、创设情景——创新思维的起点
  
  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习活动,可以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创设猜测情景
  猜测是展开数学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猜想可以分为:创设陷阱问题——变中猜;利用知识迁移——定势猜;凭借直观感觉——想象猜等类型。当然,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猜测的结果可能对、也可能错,重要的是猜测的情境将使课堂生动活泼,更能够充分暴露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和不当的思维定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恰当地创设猜测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数学思维,进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创设尝试情景
  良好的尝试情境,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的物质保证。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主动尝试学习、建构认知结构,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激活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多功能网络室,先在银幕上演示日常生活中具有几个圆的位置关系的实例,如轻巧便利的自行车,优美豪华的名牌轿车,还有工厂里的皮带轮转动装置及杂技表演时艺人手中的圈等。一幅幅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优美动感的画面,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把用几何画板画好的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呈现在学生机屏幕上,让学生在各自电脑上自由地移动两圆的位置,观察两圆共有几种位置关系,这样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动脑、实践、观察、感知两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在生活、生产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几何画中的测算功能一起探究两圆位置关系的实质及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得出理性概念、性质。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无意识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被激活了,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主动地接受了知识。
  3.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学贵多疑,有“疑”、“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而后释疑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因为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和教材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善疑多问创设情境,给学生腾出一方质疑的天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引入负数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让学生记分,结果出现数不够用了,怎么办呢?由学生的疑问来引出问题,从而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而且体验了从生活中发现、“重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激活了创新意识。
  
  四、实践操作——创新思维的源泉
  
  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是最具有创造力的,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因此,教育者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让他们更多地去动手,去实践,从动手和实践中去感受、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去创新,使他们拥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塑造,和谐身心的发展。
  1.创设数学实验
  教师可以从旧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操作等出发,巧妙设计实验,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去进行探索,通过有目的地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都能通过亲自体验来获取知识,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
  2.重视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内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创新的能力。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样难得的数学实习作业,把这些内容的教学落到实处。如学习“测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课前一周安排好“测倾器的制作”,要求学生把各自的成品拿到班上展览比赛。这样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准备,精心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精品,这本身就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新的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
  叶圣陶说得好:“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多。”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因而,创新需要鼓励,需要激励。激励学生的创新斗志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教育是育人的科学,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人的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一定要有历史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改革教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以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红婷.数学创新教育中的教学原则探微[J].数学通报,2001,(3).
  [3]丁益祥.关注创新意识,培养潜在能力[J].中国考试(高考版),2006,(2)
  [4]豆志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6).
其他文献
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的物品或商品,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这些经过历史洗涤留存至今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与意义胜过任何一种财产。在现代文明和工
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权人,对同一债务人的特定财产,同时或先后以其不同的执行根据,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时,由于债务人的特定财产只能满足债权人其中一人或数人的执行,
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内容,有计划地为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提出要求和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是化学实
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新课程倡导:用人文的、经济的、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作为情境,引导学生尽快的投入学习活动,拉近数学与生活、
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但是却钟爱一些课外的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了如指掌:有的同学写教师布置的命题作文或考试作文往往套话连篇或只言片
案子办得忒“快”了 2006年3月,12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气急败坏地直奔浦东法院: “我们要告公司,他们太欺负人了!”原来,他们系上海某著名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其中一位张先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循环替代、循环净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日本始终走在国际前列。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核心和本质,是数学知识产生的源泉,是联合数学知识的纽带。它渗透在所有教学过程中。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methods are the essence,
一、知识要点  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形状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两支双曲线;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  这里应特别注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中的“在每一象限内”这几个关键性的字眼不可丢掉。因为如当k>0时,整个图像并非y随x的增大而减
本文拟从传统教学方法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怎样组织、如何选择案例以及所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的探讨,阐释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所应有的应价值。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