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艺术市场作为重要的审美影响力主体,对于公众美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庸俗化趋势”,文化艺术市场与艺术创作人该如何正确应对?媒体与监管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关键词】庸俗化;审美快感;现代艺术;审美能力;共存
谈及文化与艺术市场,“庸俗化”已然成为发展路上不可避开的泥坑,踩上一脚,水花四溅甚是壮观,溅起的不是华彩而是碍眼的泥浆。何谓庸俗?新华字典给出了很好的释义:平庸、低级,不高尚。“庸俗化”一词暂时尚未收录于字典,从字面分析,它显然体现的是一个过程,庸俗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庸俗着,水滴石穿般庸俗着。
公众对待事物的认识往往充斥着矛盾性,于文化艺术市场,潜意识阳春白雪立碑,现实中下里巴人打脸,他们感性的不加雕琢的认识可以随性而思、随性而为,而写一篇文章如若不指出确实存在的一二难免让人觉得作者空谈甚至对和谐的心怀恶意,鉴于此,在下文我将“庸俗化”与文化艺术市场现存客观现象关联起来,并运用美学做出相应解释。
在这里,我无意对“庸俗化”做出贬义动作,更希望可以用冷静的、中性的目光与立场审视它。
中国书法艺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门类,承载着华夏几千年书写者对文字美的坚持与执着,立而为法,同武术、中医、京剧一样,被并称四大国粹,特定的构成元素与依章法而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不添雜质的粹美极致是这类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来自部分艺术家人为的轻佻每每会对粹美的传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王镛的丑书《将进酒》于北京荣宝2017秋季拍卖会以138万元天价成交;曾翔的丑书亦极受文化艺术市场追捧。任何一个领域个体的成功都会引来更多投机者的群体狂欢,“倒立书法”、“巨笔书法”、“裸书”、“以发为笔”等等蜂拥而至,支持丑书的声音甚嚣尘上,而这些所谓的丑书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不加释义很难全部看懂,无视一切章法,自我吹嘘立门立派。从艺术包容性角度看,人们似乎并不应该拒绝丑书的存在,拒绝的本质系难容忍其作为中国书法而存在。艺术是感性的,可以天马行空畅游于创意的海洋,书法既然带有一个“法”字,先天就注定了身为严谨艺术的使命。在丑书中偶见空间与布局的奇思妙想,也可看到线条穿梭于任何载体之上的不羁创意,只是这些似乎都没办法让我们将其与中国书法联系起来,如若将其划分至水墨当代艺术门类也不会遭来如此多的诟病,尴尬的是丑书也只有借着书法的名牌,才有取宠于哗众的可能。审美与审丑,在美学领域各有价值,丑作为美的参照,其存在具有重要意义,人类一直在探索真善美,脱离假恶丑,而明知丑而制造丑的行为显然是眼球经济环境下催生的怪胎。
“现代艺术的形式原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的形式突破传统的结构原则,寻求形式的标新立异和极端化风格的体现,传统的艺术形式被打破,但形式的剧变并没有改变审美——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内在力量,审美依然是极其重要的现代性事件”文化艺术市场庸俗化有一位帮凶,它的名字叫功利性媒体,在艺术环境剧变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价值”有了更多的解读方式,为了收视率、阅读量、点击率,功利的媒体人甘于向媚俗文化低头,以迅速捕捉大众眼球,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尝到了低俗文化带来的甜头,不再担负引导大众向美向善的责任,内容越怪越好、越易引起争议越好、越具娱乐性越好,如若内容不够吸引眼球他们也有应对的办法,“标题党”应运而生。了解了媒体的喜好,市场的风向标除了金本位又多了传播的定调,真人秀、直播大行其道,优质影视作品乏善可陈;文化艺术作品以低级趣味逐渐代替优雅与高品位;更多创作人混迹于炒作队伍,忘记踏实深耕;低劣肤浅的媚俗文化因其毫无重量感的娱乐性,更加受市场与传播媒介的青睐。
“判断力一般是把特殊包含在普遍之下来思维的机能”不应寄希望于每一个普通人都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认为他们可以轻易的判断美与丑,应反思,民众是否曾接受了足以判断美丑的教育?几十年的文化艺术审美教育轻视导致的审美积淀缺失不是个体的责任,当遇到经济增速、金本位价值取向膨胀的现实环境,引导个体了解何为真善美知意情是大众传播把关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庸俗化,仅有庸俗主体与助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丰沃的成长土壤。庸俗的创作者、庸俗的市场、庸俗的媒介、庸俗的受众,纵容庸俗的监管,以上缺一不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人们的自称“大老粗”,早已从“谦虚”变成了“炫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自称“大老粗”。有资格的,主要是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革命队伍中的男性成员。革命队伍中为什么有人要自称“大老粗”呢?从最表层的原因看,显然因为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分,是工人农民和革命军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群体主导着国家政治文化生活的政策与方向,而恰恰这一群体在建国前多为穷苦出身,受剥削受压迫且未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当翻身做主后,胜利成果如同影视黑旗,部分劣势与不足被选择性遮盖,控制了光的射入,让自己显得格外立体,心理上他们在这一阶段不再因教育与审美的匮乏而自感惭愧与懊恼,而胜利成果也使他们萌生了审美与优雅即小资产阶级情趣这样的认识,盛极一时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侧面反映出一个时代对文学艺术学科的极度轻视,也为现阶段全民审美能力偏低埋下伏笔。“要使审美愉悦感人性化,则迫切需要突破无产阶级简陋的生活条件。”
在中国,上至耄耋下至豆蔻大多都知道柏拉图先生的存在,多少也能了解其所说过的名句,作为西方古典学者足见其影响力,“柏把艺术的社会作用与教育理想国中的青年问题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艺术对社会有害。”“艺术既模仿真理的影子,因之不能由之认识真理,艺术活动低于哲学活动,且以宣扬神话迷信与哲学形成对立。且冒犯神灵,写神通奸等事,败坏道德。(道德观念与艺术主义相对立)”新中国成立后西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柏拉图作为西哲中极具代表性且地位崇高者,成为很多学者及知识接收群体景仰追随的对象,而他对艺术及诗歌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以及后来的国人。 艺术家与普通人一样,多具有人格的双重性,犹如双子座,一边是高尚深刻的灵魂,一边是世俗谄媚的嘴脸。艺术市场像一个雕塑家,塑造着艺术家们的形状。一旦拥有了庸俗化的土壤,生意人们逐利的本性就会不遗余力的释放,他们用资本左右着本已飘摇无根基的大众审美,试图告诉大众价钱=艺术价值,这偏离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根本在于创作人情感、情绪的外在体现,是精神、心理活动同艺术造诣、文化积淀于现实世界的外放,而一味地强调艺术品价格与艺术价值的正比例关系,无异于诱导未受过系统审美教育的艺术市场消费者走向审美的歧途,而消费者的资本汇聚又将反作用于艺术市场,成就庸俗文化艺术市场的恶性循环系统。必须清醒,低俗贫瘠的土壤中无法孕育优雅高洁的花,“忧虑与需求让人类变得对最美的景象也毫无感觉。”现实中希望感、幸福感指数降低产生忧虑,长期的欲望压抑滋生病态的需求过度,从而我们看到除了上面讲到的书法艺术怪象,还有绘画、摄影艺术、电影电视、文学等诸多领域,怪象乱象愈演愈烈,各大艺术博览会不难见到挂在展板上那肤滑如瓷瓶的裸体女性中国画,配上几行无病呻吟的歪扭文字,吸引无数“正派人士”围观讨论;标榜为艺术家的人们成群结队走穴,随意几笔便挂上墙叫卖;彩绘艺术何时起定要配上风尘的气质,成了丰乳肥臀的“纹身贴”,没有周遭油腻大叔围着按动快门显然是不合规格的;摄影展依旧将日新月异的大凉山刻画到解放前的形象,被拍摄对象脸上怎能不充滿深深的沟壑或红红的脸蛋,当地因这些摄影家的存在竟然可以产生悲苦模特供应链,他们造作着、傻笑着、故作沧桑着,收着钱,艺术家们对搞活当地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玛丽苏杰克苏、豪车炫富、耍宝讨好、性别模糊,这些元素充斥于文学作品及大小荧幕,成为未成年人崇尚的榜样,更多庸俗化乱象罄竹难书。
一贯的说教式宣导模式与西方舶来文化的优势地位,使中华美学一直以来坚持的“浩然”“和谐”“诚信”“善美”在当代艺术市场中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力,“Sprezzatura,或者说“优雅”,应该给予公众好品味具备自然属性的印象......好品味是建立在对规则的认可和反对的双重机制的基础上的。”作为美学研究者、文化艺术市场经营者、文化艺术创作者,都应坚持优雅的美的信念,“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必须向自己负起责任,因此我们也要充当这个人生真正的舵手,不让我们的生存等同于一个盲目的偶然。” 建立一种健康的学术、文化互动方式与秩序,无惧艺术文化环境开放性、宽容性,让高尚审美更愉悦、更具人性化,让艺术欣赏者因艺术成就自身优雅,产生“美”与“丑”的直接对比,庸俗化现象会蒸发于善美的阳光之下吗?
参考文献:
[1]【中】赵岚:《西美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 第159页。
[2]【中】宗白华:《西方美学名著译稿》 第21页。
[3]【中】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第23-24页。
[4]【法】奥利维耶.阿苏利 《审美资本主义——品味的工业化》 第158页。
[5]【中】 宗白华:《西方美学名著译稿》 第291页。
[6]【德】卡尔.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85页。
[7]【法】奥利维耶.阿苏利 《审美资本主义——品味的工业化》 第26页。
[8]【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
作者简介:刘劭鹏(1984-5)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研究方向:美学、艺术学,工作单位:珠海横琴新区鲲鹏展览有限公司。
【关键词】庸俗化;审美快感;现代艺术;审美能力;共存
谈及文化与艺术市场,“庸俗化”已然成为发展路上不可避开的泥坑,踩上一脚,水花四溅甚是壮观,溅起的不是华彩而是碍眼的泥浆。何谓庸俗?新华字典给出了很好的释义:平庸、低级,不高尚。“庸俗化”一词暂时尚未收录于字典,从字面分析,它显然体现的是一个过程,庸俗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庸俗着,水滴石穿般庸俗着。
公众对待事物的认识往往充斥着矛盾性,于文化艺术市场,潜意识阳春白雪立碑,现实中下里巴人打脸,他们感性的不加雕琢的认识可以随性而思、随性而为,而写一篇文章如若不指出确实存在的一二难免让人觉得作者空谈甚至对和谐的心怀恶意,鉴于此,在下文我将“庸俗化”与文化艺术市场现存客观现象关联起来,并运用美学做出相应解释。
在这里,我无意对“庸俗化”做出贬义动作,更希望可以用冷静的、中性的目光与立场审视它。
中国书法艺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门类,承载着华夏几千年书写者对文字美的坚持与执着,立而为法,同武术、中医、京剧一样,被并称四大国粹,特定的构成元素与依章法而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不添雜质的粹美极致是这类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来自部分艺术家人为的轻佻每每会对粹美的传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王镛的丑书《将进酒》于北京荣宝2017秋季拍卖会以138万元天价成交;曾翔的丑书亦极受文化艺术市场追捧。任何一个领域个体的成功都会引来更多投机者的群体狂欢,“倒立书法”、“巨笔书法”、“裸书”、“以发为笔”等等蜂拥而至,支持丑书的声音甚嚣尘上,而这些所谓的丑书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不加释义很难全部看懂,无视一切章法,自我吹嘘立门立派。从艺术包容性角度看,人们似乎并不应该拒绝丑书的存在,拒绝的本质系难容忍其作为中国书法而存在。艺术是感性的,可以天马行空畅游于创意的海洋,书法既然带有一个“法”字,先天就注定了身为严谨艺术的使命。在丑书中偶见空间与布局的奇思妙想,也可看到线条穿梭于任何载体之上的不羁创意,只是这些似乎都没办法让我们将其与中国书法联系起来,如若将其划分至水墨当代艺术门类也不会遭来如此多的诟病,尴尬的是丑书也只有借着书法的名牌,才有取宠于哗众的可能。审美与审丑,在美学领域各有价值,丑作为美的参照,其存在具有重要意义,人类一直在探索真善美,脱离假恶丑,而明知丑而制造丑的行为显然是眼球经济环境下催生的怪胎。
“现代艺术的形式原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的形式突破传统的结构原则,寻求形式的标新立异和极端化风格的体现,传统的艺术形式被打破,但形式的剧变并没有改变审美——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内在力量,审美依然是极其重要的现代性事件”文化艺术市场庸俗化有一位帮凶,它的名字叫功利性媒体,在艺术环境剧变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价值”有了更多的解读方式,为了收视率、阅读量、点击率,功利的媒体人甘于向媚俗文化低头,以迅速捕捉大众眼球,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尝到了低俗文化带来的甜头,不再担负引导大众向美向善的责任,内容越怪越好、越易引起争议越好、越具娱乐性越好,如若内容不够吸引眼球他们也有应对的办法,“标题党”应运而生。了解了媒体的喜好,市场的风向标除了金本位又多了传播的定调,真人秀、直播大行其道,优质影视作品乏善可陈;文化艺术作品以低级趣味逐渐代替优雅与高品位;更多创作人混迹于炒作队伍,忘记踏实深耕;低劣肤浅的媚俗文化因其毫无重量感的娱乐性,更加受市场与传播媒介的青睐。
“判断力一般是把特殊包含在普遍之下来思维的机能”不应寄希望于每一个普通人都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认为他们可以轻易的判断美与丑,应反思,民众是否曾接受了足以判断美丑的教育?几十年的文化艺术审美教育轻视导致的审美积淀缺失不是个体的责任,当遇到经济增速、金本位价值取向膨胀的现实环境,引导个体了解何为真善美知意情是大众传播把关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庸俗化,仅有庸俗主体与助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丰沃的成长土壤。庸俗的创作者、庸俗的市场、庸俗的媒介、庸俗的受众,纵容庸俗的监管,以上缺一不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人们的自称“大老粗”,早已从“谦虚”变成了“炫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自称“大老粗”。有资格的,主要是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革命队伍中的男性成员。革命队伍中为什么有人要自称“大老粗”呢?从最表层的原因看,显然因为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分,是工人农民和革命军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群体主导着国家政治文化生活的政策与方向,而恰恰这一群体在建国前多为穷苦出身,受剥削受压迫且未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当翻身做主后,胜利成果如同影视黑旗,部分劣势与不足被选择性遮盖,控制了光的射入,让自己显得格外立体,心理上他们在这一阶段不再因教育与审美的匮乏而自感惭愧与懊恼,而胜利成果也使他们萌生了审美与优雅即小资产阶级情趣这样的认识,盛极一时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侧面反映出一个时代对文学艺术学科的极度轻视,也为现阶段全民审美能力偏低埋下伏笔。“要使审美愉悦感人性化,则迫切需要突破无产阶级简陋的生活条件。”
在中国,上至耄耋下至豆蔻大多都知道柏拉图先生的存在,多少也能了解其所说过的名句,作为西方古典学者足见其影响力,“柏把艺术的社会作用与教育理想国中的青年问题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艺术对社会有害。”“艺术既模仿真理的影子,因之不能由之认识真理,艺术活动低于哲学活动,且以宣扬神话迷信与哲学形成对立。且冒犯神灵,写神通奸等事,败坏道德。(道德观念与艺术主义相对立)”新中国成立后西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柏拉图作为西哲中极具代表性且地位崇高者,成为很多学者及知识接收群体景仰追随的对象,而他对艺术及诗歌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以及后来的国人。 艺术家与普通人一样,多具有人格的双重性,犹如双子座,一边是高尚深刻的灵魂,一边是世俗谄媚的嘴脸。艺术市场像一个雕塑家,塑造着艺术家们的形状。一旦拥有了庸俗化的土壤,生意人们逐利的本性就会不遗余力的释放,他们用资本左右着本已飘摇无根基的大众审美,试图告诉大众价钱=艺术价值,这偏离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根本在于创作人情感、情绪的外在体现,是精神、心理活动同艺术造诣、文化积淀于现实世界的外放,而一味地强调艺术品价格与艺术价值的正比例关系,无异于诱导未受过系统审美教育的艺术市场消费者走向审美的歧途,而消费者的资本汇聚又将反作用于艺术市场,成就庸俗文化艺术市场的恶性循环系统。必须清醒,低俗贫瘠的土壤中无法孕育优雅高洁的花,“忧虑与需求让人类变得对最美的景象也毫无感觉。”现实中希望感、幸福感指数降低产生忧虑,长期的欲望压抑滋生病态的需求过度,从而我们看到除了上面讲到的书法艺术怪象,还有绘画、摄影艺术、电影电视、文学等诸多领域,怪象乱象愈演愈烈,各大艺术博览会不难见到挂在展板上那肤滑如瓷瓶的裸体女性中国画,配上几行无病呻吟的歪扭文字,吸引无数“正派人士”围观讨论;标榜为艺术家的人们成群结队走穴,随意几笔便挂上墙叫卖;彩绘艺术何时起定要配上风尘的气质,成了丰乳肥臀的“纹身贴”,没有周遭油腻大叔围着按动快门显然是不合规格的;摄影展依旧将日新月异的大凉山刻画到解放前的形象,被拍摄对象脸上怎能不充滿深深的沟壑或红红的脸蛋,当地因这些摄影家的存在竟然可以产生悲苦模特供应链,他们造作着、傻笑着、故作沧桑着,收着钱,艺术家们对搞活当地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玛丽苏杰克苏、豪车炫富、耍宝讨好、性别模糊,这些元素充斥于文学作品及大小荧幕,成为未成年人崇尚的榜样,更多庸俗化乱象罄竹难书。
一贯的说教式宣导模式与西方舶来文化的优势地位,使中华美学一直以来坚持的“浩然”“和谐”“诚信”“善美”在当代艺术市场中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力,“Sprezzatura,或者说“优雅”,应该给予公众好品味具备自然属性的印象......好品味是建立在对规则的认可和反对的双重机制的基础上的。”作为美学研究者、文化艺术市场经营者、文化艺术创作者,都应坚持优雅的美的信念,“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必须向自己负起责任,因此我们也要充当这个人生真正的舵手,不让我们的生存等同于一个盲目的偶然。” 建立一种健康的学术、文化互动方式与秩序,无惧艺术文化环境开放性、宽容性,让高尚审美更愉悦、更具人性化,让艺术欣赏者因艺术成就自身优雅,产生“美”与“丑”的直接对比,庸俗化现象会蒸发于善美的阳光之下吗?
参考文献:
[1]【中】赵岚:《西美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 第159页。
[2]【中】宗白华:《西方美学名著译稿》 第21页。
[3]【中】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第23-24页。
[4]【法】奥利维耶.阿苏利 《审美资本主义——品味的工业化》 第158页。
[5]【中】 宗白华:《西方美学名著译稿》 第291页。
[6]【德】卡尔.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85页。
[7]【法】奥利维耶.阿苏利 《审美资本主义——品味的工业化》 第26页。
[8]【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
作者简介:刘劭鹏(1984-5)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研究方向:美学、艺术学,工作单位:珠海横琴新区鲲鹏展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