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创造性地构建有效课堂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他们的认知特点。因此, 我认为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首先都应该以儿童认知规律为依托;如果学校的教学不能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那么这种教育就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只是成年人的一些经验而已,这种教学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遵循儿童认知规律,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主观体验、感知和理解,建构起自己头脑中这个世界的表象,促进孩子真正得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然而这种理性认识要有效地落实到教育的过程中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创造性地构建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新的想象,妙用小点子,创设适合孩子认知规律的大智慧,从而创造性地构建有效课堂。
  这是人教版第四册平移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解答总是会比正确答案的数据多1,于是我认真观察了学生的解题过程,原来学生总是把物体原来所在的位置点数设为1,下一点则为2……因此这样的结果比正确的位置数自然多了1。为了帮助学生不再犯此类错误,我想到了以下两个好点子:
  点子一:“0起点”数点法。我先让学生用手指头对着点子从0开始数,一个点一个点地往下数,并强调学生数点时,一定要把物体原来所在的位置点即起点数设为0,并帮助学生联系旧知“0”在直尺上本来就表示起点。
  点子二:“掐指”数格法。当学生喜欢用数格法时,我便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掐着格子从1开始,一格一格地掐着往下数。
  自从这以后,在接下来的练习当中,我再也没有发现学生把此类题答错了。
  典型 案例二:请你在下图中标出方向。
  这是人教版第六册“空间与位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方向标规定为上方为北时,学生则根据常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都能又快又好地写出其余7个方向,但如果像上题中那样,方向标规定为上方为东即上方不为北时,学生就会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了帮助学生能很快找到解题策略,我想到了以下两个好点子:
  点子一:“旋转法”。先把以上图形顺时针旋转九十度。(旋转之前一定要认真想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目的是确保旋转之后的图形右边为东)很显然,对于此时的图形,学生完全就可根据常识“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又快又准地找到其余7个方向。
  点子二:“原地侦查法”。顾名思义,此时学生不需要旋转图形,而是让它原地好好地呆着,然后引导学生手指图形上的“东方”,即此时“上为东”,按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顺利地依次找到“南方”——“西方”——“北方”,即此时“上为东,下为西,左为北,右为南”。
  这样下来,学生再解答这一类题时,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心中有数”。
  典型案例三:判断:3×6=18,所以6是约数,18是倍数。
  这是人教版第十册“约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判断总是有误,总以为此说法是正确的。显然,此说法不准确。为了帮助学生永远不再犯此类错误,我想到了一个好点子:
  点子:“迁移法”。我特意让学生判断正误:小明是儿子,李叔叔是爸爸。学生都能找出此句的毛病,并能有模有样地指正:我们应该这样说“小明是李叔叔的儿子,李叔叔是小明的爸爸”。此时学生马上就发现问题了,都抢着说:“此说法不准确,我们只能说:6是18的约数,18是6的倍数。”此时,有了这个小点子,学生再解决这一类问题时就是小菜一碟了。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努力创造适合于儿童生存发展的教学环境,妙用点子,创造性地构建有效课堂,才能真正使儿童的智慧得到启迪,让课堂成为儿童生命生存与自由成长的又一天地。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其他文献
打工的浪潮带来了家长的希望,同时也带走了孩子们童年的幸福。“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也给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新难题,关注“留守儿童”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教师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温暖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沐浴阳光和雨露,健康茁壮地成长。笔者经历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心中蓄满了伤感和感动。  案例一:关爱缺失型  玉凤,两岁时交给奶奶照顾,父母
即兴演讲中有种技巧叫“曲径通幽”,意即拐弯抹角,先说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东西,然后才揭开谜底,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笔者多年观察小学班主任工作,发现“曲径通幽”不仅是演讲的一门技巧,更是班主任老师降服“刺头”的必杀绝技,只要选择了正确的“径”,必能带来别样的“幽”。  一、以“兴趣”为径  彭老师讲的故事:  小勇的父母中年得子,对他宠爱有加,使其养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个性,经常惹事生非,老师们对
摘 要:“学”是了解教学的知识体系和关键内容,能做到深入和灵活;“会”是指融会贯通,能学到新技能并发展新技能;“用”是指知识的运用,能抓住不同的情境,整合知识和技能,解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才能使三者达到有机融合,使“学”“会”“用”三者融为一体?关键在于“巧”设教学机缘。文章以《鸦片战争》为例,提出巧设“新”“趣”“辅”“精”四个教学要点,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实践运用的巧妙融合,不着痕迹地培养学
自从踏上了教师这个大舞台,我一直以名师独特魅力的课堂教学为目标,以名师精彩先进的理论讲座为桥梁,以名师广博深厚的知识文化为基石。因此,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终于,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国培计划”——“送培到县”项目活动。  此次活动打破了以往单纯说教培训模式,采取更具实用性、生动性和艺术性的培训模式。先由本县3名
芬兰差点教育理论是基于高尔夫球“差点”评分制度而形成的差点教育理念。近几年,国际社会对芬兰教育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与其实施的差点教育理论有很大的关系。从差点教育理论本质来看,与特色学校的创建目的具有趋同性。差点教育在于特别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成长过程,以期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特色学校的目标是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精神品质。而差点教育理念对学校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方法发生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种转变克服了死记硬背和简单再现的弊端。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造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不高,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面临新的困境。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又将成为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仅从下面几个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教育不仅是精英教
作为语文老师,最为烦恼的应该是“学生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和“如何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2012年11月,我有幸参加由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举办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高效阅读”总课题组李胜利老师的阅读教学示范课及其关于“阅读策略”的课题研究报告,让我大有“小舟撑出柳阴来”之感,庆幸自己找到了一条可以摆渡的小船。  一、凝神聚思练眼脑  
摘要:JQ工程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依托,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并通过与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特色创建等工作很好地有机融合,突出了德育工作的传承性、生成性、针对性、层次性、时代性、实效性六大特点。自JQ工程实施以来,芦淞区的德育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进一步实践和推进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工程。  关键词:德育;
今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综合试卷采用全国卷一,笔者对其中历史试题部分做了一些分析与研究。     一、试题结构与分值分布     可见,从题型结构与主客观题分值来看,与去年基本一致;但从试题内容分布来看,则打破了以往“三足鼎立”的传统格局,突出了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的考察,而学生学习费时较多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所占分值较少。     二、试题特点    1.选择题形式变化较大  (1)取消串题,单题为主。鉴于
摘要:本文以“全民健身”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就宜宾市翠屏区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宜宾市翠屏区经济发展与社区体育发展不协调,并深入探究其原因,提出了倡导宣传科学健身、改善公益体育设施场所、加强社会指导员的培训、拓宽体育人口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区体育发展;市民经济认识;政府投入组织    2008年全民奥运活动,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使社区体育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