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大趋势下的《建筑环境学》教学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逐渐对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提出要求。为此,在建筑节能大背景下探索建筑环境课程的教学有重要意义。通过讨论《建筑环境学》的教学背景,分析了建筑节能内容纳入建筑环境课程的重要意义,探究了建筑环境课程引入建筑节能的举措。研究表明,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提升学生研究建筑节能的积极性,有效的培养建筑节能人才。
  【关键词】建筑节能 建筑环境学 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61-02
  一、《建筑环境学》教学背景
  2012年版本科专业目录中,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被并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既是社会发展对节能技术的迫切需求,也是对建筑环境提出的挑战。
  新专业的调整体现出由单纯的建筑节能向建筑环境系统工程和能源系统工程转化。建筑环境学课程不仅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供从事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等专业的学生参考使用。
  建筑环境学作为一门以建筑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和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室内外环境;了解室内外环境如何形成及影响因素;学会改变或控制室内环境的基本方法。
  二、建筑环境学课程中增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人类从被动适应自然到主动改造客观环境,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能耗的与日俱增。初步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约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0%,中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接近550亿立方米,年建筑耗能约我15亿吨标准煤。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建筑能耗必将逐步增加。这种建筑的高能耗显然与当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符合。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环保节能概念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对建筑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居住,还要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及对效能的综合评价。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宜居城乡的必然选择。
  建筑环境学为实现适宜的建筑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它不是单纯的讲授建筑理论知识,而是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更突出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及建筑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提高环境质量。因此在建筑环境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引入建筑节能知识,将节能减排环保理念贯彻到建筑环境学的教学课程中,以创造节能舒适的室内外环境为前提,围绕建筑设计优化,实现设计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环境课程引入建筑节能的举措
  1.在课堂教学中传播建筑节能知识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树立人、环境、建筑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节能意识。用节能理念进行建筑热湿环境控制,引导学生树立建筑影响环境、环境影响人的建筑理念。围绕建设舒适、健康和节能的人居环境,层层讲解,要有“解剖麻雀”的精神,看到现象,提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得出有见地的结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建筑节能的分析能力。例如,通过分析西向房夏季开窗会受到强烈的太阳光反射,房间会非常炎热,空调能耗就会增大。通过这些现象,学生就会发现能耗会受到建筑房屋朝向的影响,拓展他们的建筑知识。
  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视觉影像。如利用建筑模拟软件对不同工况下屋顶温度的红外热像图进行比对,学生可直观得出结论:绿化具有缓解“热岛效应”的显著作用。
  2.在实践环节中增强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环境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掌握建筑节能知识。如对工程的建筑环境、能耗、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测试,完成实验报告。开放性试验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掌握建筑热湿环境形成的原理、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理解了某项节能技术,增加了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大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扩大综合性实验在教学中的比例,以强化学生的节能创新能力。
  建筑环境学课程的教学还应当注重构建建筑环境相关课题。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如提出研究城市不同下垫面对热岛现象的影响这一课题,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分析汇总,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直观的获得下垫面对热岛的影响,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3.在自主设计中激发学生参与节能的积极性
  建筑环境学内容广,课时少,课堂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对于讲过的知识也容易忘记,因此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课程应当围绕建筑节能和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建筑节能知识在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中呈现出来。
  在实际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的三周内,各小组分别从最近的节能理论知识中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梳理,形成课题作业,用PPT的方式进行公开展示,并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最终成绩加权计入课程总成绩。该模式的开展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建筑节能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建筑节能实际运用的能力,促进建筑节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在建筑节能的高呼声中,建筑环境课程中增加建筑节能理念已经势在必行,这对提高学生建筑节能理念,增强建筑节能知识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建筑节能大趋势下建筑环境课程教学提出了有益的探索。认为当前背景下,建筑环境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入建筑节能的内容。并提出通过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设计中培养学生建造节能理念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培育学生建筑节能设计理念,激发学生参与建筑节能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颖心. 建筑环境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黄晨.建筑环境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刘晓燕,陈小佩,宋文强. 新余市建筑节能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J]. 新余学院学报. 2013(05).
  [4] 張家洪. 新形势下建筑节能途径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5).
  [5] 邓世勤. 建筑节能发展初探[J]. 科学时代. 2008(03).
其他文献
京东CMO蓝烨实体店要考虑增值服务网购正越来越成主流购物方式,对线下实体店冲击越来越大。在中国大中城市电商模式具有天然优势,这些城市商业地产增值快,加之人口密集大,整
【摘要】所谓的中职课程信息化,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来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课程信息化的实现不仅依靠当今社会的网络大环境,也与现代化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本文概述了中职课程信息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中职课程信息化对教学改革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中职课程信息化 课程教学改革 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20年来马铃薯的总产量增长了两倍多(Horton 等,1985)。由于马铃薯维生素 C 和蛋白质含量高,对当地居民食物在质和量上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马铃薯是
【摘要】CAI 教学使工程电磁场教学中原本抽象、死板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美观,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想象力。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弥补没有实验教学的缺陷,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工程电磁场教学 多媒体技术 CAI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52-01  一、引言  工程电
将母本花粉与具有标记性状的父本花粉混合授粉,根据同一母本果穗上的杂种粒与纯种粒(母本粒)百粒重的差异可以比较 F_1种胚期杂种优势的高低。据研究,杂种(F_1)种胚期在粒重
清末民初,列强入侵,在思想史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俞剑华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注重考证,尊重史实,在或批判国画或鄙夷西画的大的历史潮流下,坚守国学领域,能够采取折
【摘要】提高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思路。分析了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各门专业课程与高等数学课程的联系,并对该学院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合理优化,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需求 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摘要】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应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新时代中医院校超声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现代疾病的必然要求。为促进中医院校超声研究生培养的健康发展,加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就中医院校培养中西医结合超声诊疗优秀人才,开展超声研究生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關键词】中医院校 超声医学 研究生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
快速成型技术(RP)是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是集新型材料科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技术、激光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技术,是当代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它可以实现直接从CAD模型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属于内涵建设,直接影响汉语国际推广的长远发展。为了能够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注意课程设置中几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的目标问题、语法课程的选择问题和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问题。  【关键词】“汉教课程设置”观 课程内容关联性 课程时间同步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