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好步,走好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尊重认知事实,稳扎稳打,稳步前进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过“教育变革要回到一种慢的教育,现在越是快,越是急,就越要慢下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对英语的更加重视,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到升入初中,学生们已经接触了四年的英语,从数字上看,很理想。但是小学阶段的英语,特别是农村的小学,英语基本上只重视听说,学生根本不会读,不会写,他们的英语基础基本为零,这时候,初中的英语老师就要放慢脚步,从头教起,从26个字母、48个国际音标教起,让学生学有所得,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不让学生一开始就会掉队。
  二、遵循心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考教师循循善诱,精心引导,如何善诱?怎样精心引导?我认为首先必须遵循学生心理规律,实教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发学生需要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行动求得自身的满足,需要越强烈、越强迫,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度。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掌握英语知识对他们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会英语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因此英语教师要从日常生活中英语的普及现象来说明学习英语的实用性。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视、电话等功能键都是用英语来说明的。从这些现象中使学生明确学会英语知识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有用就會想学,从而促进群体学习气氛不断高涨。
  2.激发学习情感
  著名教育家江山野先生认为,学生具备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第一个是“向师性”;第二个是“独特性”。“向师性”是指不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有趋向教师、接近教师,甚至模仿教师的心理趋向,所以有人说学生就像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那样趋向教师。所以要想让学生爱学习,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越和谐融洽,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的积极性也就越高,那么,怎样才能使师生情感融洽,关系和谐呢?我重视:互尊效应——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人人都有自尊心,有接受他人尊重的需要,只有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特别是要注意尊重学生。课堂内外才能出现和谐的教与学的气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赏识效应——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教师要毫不吝啬的表扬和激励学生。兴趣来源于需要,成功则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巩固。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学生及时作出积极的评价,如“Good”“Very good”“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等鼓励性和表扬性语言,即使言语不多,也能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诚挚期待是学生成功的基石,当学生受到某种赏识,得到老师的尊重是,他们就会情绪高昂、感情激越,学习效果也特别好,尤其是“学困生”老师特别要注意发现他们的“独特性”“闪光点”。热情地予以表扬鼓励,这就会使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心转换为爱学习、渴望学习英语之情,学习成绩就会显著提高。
  三、重视音标教学
  英语跟我们汉语(语文)一样,是一种有声语言,学英语就是要鼓励学生开口说,如果不开口说,那么学英语就是一种空谈。有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小学语文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是学汉语拼音,并且整个汉语拼音字母表要花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然后才能慢慢规范学生的发音,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才能慢慢培养、提升。学习英语也是一样,要重视音标教学,初学英语是发音不清,用母语替代,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一直都这样就无法做到真正的学好英语,我们要在初学伊始,就认真教会学生识别48个国际音标以及英语的拼读规则,并且会自主地进行拼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影响着人的终身,因此在初学伊始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课前预习,课中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二是开口朗读的习惯。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语言,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的。而“读”则是其中的前提,学生必须多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学习也是一样,读多了,就产生语感,很多的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三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在阅读过程中,不片面追求掌握每个词的词义,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如果遇到生词,大胆地去猜测词义,或者直接忽视,而不过分依赖词典,这样就不会影响了阅读速度、破坏了阅读的连贯性,学生就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二是尽量做到多阅读。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教学特别是每个单元的reading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了解基本的语法、句法知识。课外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所练阅读技巧以及学习阶段的不同,选取难易适度、长短适中、题材不同的阅读材料,作为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词汇量、巩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教师要对学生作深入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就能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适应能力。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平果县第一小学在传承“名师团队”“科研促教”“书香校园”等优良办学传统的同时,注重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树人为本、求质为根、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力争做到“静、净、竞、敬、镜”等五“jing”并行的办学特色。班级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作用越来越重
期刊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期刊
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中学校园文化的研究,在早些年还不被我国学者重视,更多的是注重高校。在2013年8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以习近平为首领导集体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在中学校园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并且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更加细化,从功
期刊
化归方法是指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恰当而又可行的转化,归结为我们已经解决过的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最终获得原问题的解答的手段、方式和方法。  一、化归思想  假如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开水,应当怎样去做?回答:“倒掉壶中的水,并声称我已把后一问题化归成原先的问题了。”  感悟:“把水倒掉”这是多么简洁的回答,但却说出了化归的根本特征,目的是引导我们感悟他独特的思维方式——
期刊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发表了一份庄严的宣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来,就必须回归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2016年10月8日,教育考试中心发布了《关于2017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通知第二部分指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这也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渗透所有学科,不管是作为背景知识还是直接考查,传统文化的卷面比例都将提高。
期刊
期刊
良好融洽的课堂气氛于师于生都是一种享受,要有意识地想办法搞好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
期刊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每位数学教师无论在上完一个单元还是在学期结束时期都要上这样的课。复习课质量的高低可以看出一位教師的教学水平,因为它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的完成,以及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现在学生的感觉是复习课枯燥无味、满堂灌、题海战术,所以学生的复习效率不高,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受到抑制。其实复习课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系统整理,将书本知识进行重构、提升的过程。所以说备好
期刊
“全民阅读”作为一种新风尚、新浪潮,国家社会在提倡,新闻媒体在传播。一线教师该如何落实“全生阅读”成了一道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的新一轮变革中,教材最显著的变化是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  这些都引发了一线教师的思考。思考如何落实阅读意识,如何以“和大人一起读”为契合点,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阅读的桥梁,如何使教师和家长形成一股合力,来点燃学生阅读的火把。思考基本成型,行动
期刊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这团结协作让蚂蚁能享受到大餐,有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一旦被开发出来,这个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教学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的双边活动,合作就更显得意义重大。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