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紫砂壶VS明清紫砂器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ib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每言及“紫砂”,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紫砂壶,甚至更有人将紫砂壶与紫砂艺术完全等同来看。然而,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紫砂艺术品中,纵然紫砂壶文化积淀深厚、受众群体极广,但仍不足以展现紫砂艺术的全貌。除了紫砂壶,还有紫砂盆、陈设器、雕塑器、碗盘类日用器以及文房器物等众多类别,它们所展现出的不同于紫砂壶的别样艺术魅力和文化韵味,同样受到了当今众多藏家的青睐。我们姑且将这些类别的器物统称为“紫砂器”,以区别于紫砂壶。而在拍卖市场上,紫砂器的声名虽然不及紫砂壶出众,但它们闪现出的光芒却与紫砂壶不相伯仲。
  紫砂壶:世间茶具称为首
  紫砂制器虽源于宋代,但当时还只是些普普通通的烧水煮茶的日用品,其艺术特质真正开始被发掘还是在明代,而紫砂壶首当其冲。明人的饮茶习惯从过去的煮砖茶改为了沏泡散茶,由此茶壶开始兴起,而紫砂泥因其陶土泥料质地精良,烧制工艺精巧,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且其天然的透气性、保温性而成为了制作茶壶的绝佳原料。
  能工巧匠施技,文人雅士参与,紫砂壶一经问世便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群体的喜爱与推崇,终明一代蔚为大观。
  明代制壶大师供春历来被推为紫砂鼻祖。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以“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的字句赞颂供春壶的大雅之美,而周澍在《台阳百咏》中则有“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之说,感叹紫砂壶竟与黄金等值。其后的一代宗师时大彬,更是对紫砂泥的配制、技法、铭刻均有深入研究,善用各种泥色制壶,被誉为“壶圣”。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便有“往时供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的记载。
  而到了清代,紫砂壶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不仅制作数量极为可观,其形制种类、艺术风格、装饰技法等更是在不断创新中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推崇,使得紫砂壶沾染了皇家宫廷的艺术气息,技艺精巧细腻,装饰富丽典雅,美不胜收。而以陈曼生为代表的,活跃于清代中晚期的一大批文人雅士,更是积极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中,他们与紫砂工匠的默契配合,使得紫砂茗壶将诗、书、画、印合为一壶,并将紫砂壶带进了“文人壶”的高雅境界,不仅风靡一时,更对后世影响深远。
  简单来说,明代文人雅士饮茶之风的盛行,为紫砂壶注入了文化和艺术基因;清代皇室的热衷以及文人参与创作下“文人味”的凸显,提升了紫砂壶的身价,并拓展了欣赏这门艺术的群体;而清末民国时期达官贵人与文人墨客的倾力收藏,以及今日藏者的热捧,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更是奠定了紫砂壶在收藏界的地位。
  紫砂器:花样百出显机巧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对紫砂壶的钟爱更多还是在于它所蕴含的超凡脱俗的文人气息。紫砂成器固然依赖于艺人的工巧、智慧,但文人的参与则仿佛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
  从现存实物及文献考证,从明代正德开始,至清代宣统为止,包括皇帝亲王在内的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紫砂艺术创作的文人雅士不下百人,而且限于资料未必全尽,实际人数肯定还要更多。
  “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纳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纳子。”这或许是古人对紫砂最为贴切的形容,古朴淳厚,不媚不俗,色彩含蓄,不娇不妍,这不正与古代文人气质十分相近吗?
  文人的精神气质、生活格调、审美品位自然不同凡俗,他们除了对紫砂壶的造型、泥色、装饰有着较高的要求外,也时常会玩一下小情趣、小花样,用紫砂泥去做一些其他类别的器具,比如花盆、茶叶罐、笔筒、香炉、水盂、臂搁、笔架等文房之物,以及陈设类的瓶、尊、塑像等等,甚至还包括日常使用的碗盘。这些器物花样百出,独具机巧,往往令人啧啧称奇,喜爱不已。
  在众多明清紫砂艺人中,既有以制作紫砂壶闻名于世者,也有像以陈鸣远为代表的一批以制作文玩、仿生、博古等紫砂器为擅长者,他们同样在紫砂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皇家对紫砂的推崇也不止体现在紫砂壶一类上。比如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就对素雅温润的紫砂格外倾心,并曾多次敕命烧制包括笔筒、仿古器、陈设器在内的紫砂器具。除了紫砂壶,其他紫砂器在宫廷日用和陈设中同样不可或缺。
  可以说,紫砂器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伴随着紫砂壶的脚步,只是与产出数量与受众更为广泛的紫砂壶不可相提并论,以致今人多有只知紫砂壶而不识紫砂器者。然而,紫砂器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质同样令人动容,欣赏把玩起来别有乐趣。在紫砂艺术中,如果将紫砂壶形容为经典的主菜大餐的话,那么,紫砂器就是必不可少且味道不俗的精致小点。
  紫砂壶:表现很抢眼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内地拍卖市场形成以来,明清紫砂壶便成为了拍卖场上的常客,但长期以来,“老壶”的上拍数量和成交价格都波澜不惊,没有什么亮眼表现。直到2009年,一件清道光行有恒堂主人制申锡铭平盖莲子壶在上海工美春拍中以134.4万元高价成交,才使得明清紫砂壶正式迈过了100万元的门槛。
  2010年可以说是内地拍卖市场明清紫砂壶行情爆发的一年。根据对各大拍卖公司春秋两季大型拍卖会典型拍品的不完全统计,这一年成交的明清紫砂壶数量是2009年的4倍。一件明代时大彬制圈钮壶更是在西泠秋拍中创下了1344万元的记录,轰动藏界,而这一记录至今还未被打破。同时,这一年还有14件拍品的成交价格超过了100万元。
  2011年,各大拍卖公司无不加大了明清紫砂壶的征集力度,并纷纷开设专场,上拍数量和估价都有所增加。嘉德春拍中一件成交价862.5万元的清乾隆御制紫泥御题诗金银彩山水纹方壶无疑成了这一年最抢眼的拍品,同时,北京长风在春、秋两季拍卖会上分别推出的明万历蒋觐侯朱泥六角壶和清乾隆砺成汉方壶,也拍出了667万元和595.7万元的高价。此外,这一年成交价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的拍品有23件,成交价在50万元至100万元的有27件,成交价在10万元至50万元的有115件。虽然这一年明清紫砂壶没有打破记录的惊人表现,但整体行情较之以往已是大幅上涨,使得紫砂壶成为这一年最炙手可热的拍品。   今年,虽然受拍卖市场整体上升阻力的影响,明清紫砂壶也呈现出增涨放缓的态势,但在春拍中仍不乏亮点。在今年嘉德春拍翦淞阁专场中,一件估价150万元至220万元的杨彭年制陈曼生为江听香铭石铫壶,最终以368万元落槌,延续着明清紫砂壶的火热行情。同时,到目前为止,今年春拍中已有5件拍品成交价超过了100万元。整体来看,今年春拍的行情远不及去年火爆,而更接近于2010年的行情。
  综合而言,在统计的504件已成交明清紫砂壶中,从2006年至今,成交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件,成交价在500万至1000万元的有3件,成交价在100万至500万元的有43件,成交价在10万至100万元的最多,有301件。拿这样的数据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当代紫砂壶相比,明清紫砂壶的价值似乎还没有得到更为准确的体现,其历史性、艺术性、稀缺性或许将决定其在未来还应有更为优秀的表现。
  紫砂器:量少价不低
  于今年3月份结束的纽约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段泥彩绘山水图笔筒就以约合人民币228.7万元高价成交,同场的另一件紫砂鸭形水丞也拍出了168.1万元的高价。接下来,在4月份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紫砂螭龙纹水丞也落槌于186.9万元。可以说,今年在海外和香港拍卖市场上出现的明清紫砂器几乎都拍出了较高的价格,一时之间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2009年和2010年,内地拍卖市场上明清紫砂器的数量才开始变得多了起来,仅较为知名的大拍卖公司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上,这两年成交的数量就将近百件,且成交价格较之以往也是大幅提升。2009年,上海崇源于秋拍中推出的一件陈鸣远制紫砂莲蓬水洗就以201.6万元的成交价将明清紫砂器物带过了100万元门槛。2010年,记录再次被刷新,一件估价50至80万元的杨季初泥绘牧牛图笔筒在匡时秋拍中以425.6万元的价格创下了当时的记录,另外还有两件泥绘笔筒也分别在保利和嘉德秋拍中取得了313.6万元和179.2万元的不俗成绩。而除了高价成交的拍品外,不少器物也都达到了几十万元的价格水平,可以说普遍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提升。
  从2011年至今,虽然高价拍品几乎全被紫砂壶所囊括,但紫砂器也是水涨船高,表现不俗。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知名拍卖公司成交的典型明清紫砂器物有242件,在数量上比以往翻了数番,且成交价格继续走高。一件明代万历时期的“大彬”款绞胎施釉弥勒佛在嘉德春拍中创下了690万元的新记录,超出估价4倍还多;一件清代乌泥黑色堆泥牡丹雅石四景海棠形盆也在西泠秋拍中斩获了575万元的高价;此外,还有10件拍品成交价格达到了100万元以上。在整个拍卖市场涨势趋缓甚至面临拐点的情况下,明清紫砂器物能够异军突起,确实令藏界振奋。
  综合来看,明清时期其他类别的紫砂器物在上拍和成交数量上仅仅约是紫砂壶的1/10,而明代器物相对于清代器物,比例差不多也是1/10。虽然在数量上两者相差悬殊,但在成交价格上的差距却并没有这么大。就具有代表性的353件成交器物进行统计,价格在500万元以上的有2件,100万至500万元之间的有15件,50万至100万元之间的有19件,10万至50万元之间的有97件。在数量因素的制约下,明清紫砂器能达到这样的成交状况,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其走势和未来市场潜力值得关注。
  紫砂壶:各有特色
  通常来说,根据形态特征,紫砂壶可分为光货、花货、筋纹货,尤以前两者为主,它们在拍卖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所谓光货,是根据球形、筒形、正方体、长方体及其他几何形状变化而来的。这一类紫砂壶设计和制作很见功力,十分讲究点、线、面的搭配,往往稍有一处不当即全盘皆输。而除了线条上的功夫外,光货的魅力还体现在装饰艺术上,诗、书、画、印融于一器,堪称文人壶的典范。其典型之作包括“掇球”、“石瓢”、“提梁”等等。在本文统计的504件明清紫砂壶中,光货就占据了将近400件,且成交价格在三类中也属拔萃,像创下千万元记录的时大彬制圈钮壶,以及3件500万元以上成交的拍品都是光货的典型代表。
  所谓花货,是取材于自然界动植物的自然形态,以浮雕、圆雕等技法制成仿生象形的紫砂壶,比如树瘿壶、梅桩壶、荷花壶、竹节壶、鱼化龙壶等。这类紫砂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惟妙惟肖,别具意趣,同样受到众多藏家青睐。在504件明清紫砂壶中,花货虽仅有90多件,但成交价格却可圈可点。比如,2010年嘉德秋拍中,一件龚心钊旧藏陈鸣远制拼砂梅桩壶就以358.4万元高价成交。此外还有8件花货拍品成交价格超过100万元,12件成交价格超过了50万元。
  虽然拍卖场上的光货数量远远多于花货,但孰优孰劣还不能简单定论。光货典雅大方,文气更足,珍品众多;但花货也不乏奇葩,同样审美格调不低。从实际情况看,它们之间的市场价格并没有数量上那种差距,只是人们萝卜黄瓜各有所爱罢了。
  504件明清紫砂壶中,皇家御用或官府用器约有40件,名家和文人制器有370多件。清代宫廷紫砂壶多是由内廷出样在宜兴烧制后,运到宫廷造办处进行二次加工彩绘,这些器物的使用对象是“天下一人”,自然泥料精纯、工艺精湛,且一些画稿均出于宫廷画家之手,其技艺水准显然是要高于一般文人用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紫砂艺术的魅力绝不仅仅体现在皇家身上,而是深深根植于文人情怀,且很大程度上其价值是依托于名家和参与创作的文人。从拍卖成交结果看,名家之作大受追捧可以验证这一点,其成交价格丝毫不逊于皇家御用之物。当然,一些御用之物也多是出自名家之手,彼此之间的界限也没有那么分明。
  紫砂器:异彩纷呈
  在本文统计的353件明清紫砂器中,大致可分为雕塑造像(包括弥勒、罗汉、高士、动物等)、陈设器皿(包括瓶、尊、簋、爵等)、文房用具(包括笔筒、香炉、水盂、臂搁、笔架、砚、盒等)、碗盘杯碟、茶叶罐、紫砂盆等几大类。
  其中,成交数量最多的当属紫砂盆一类,共有182件。从明代开始,文人雅士便对盆景、盆栽情有独钟,紫砂为盆,其清雅格调与文人意趣正相契合。同时,一些文人更是不遗余力亲自设计、篆刻紫砂盆,这无疑又为紫砂盆添上了不少文化内涵。所以,古往今来的紫砂盆形制多样、各具特色,各种装饰手法也充分体现了文人意趣,时至今日怎能不受藏家喜爱。当然,紫砂盆之所以在众多类别的紫砂器物中占据了大宗,除了各大拍卖公司偶尔推出的精品外,西泠拍卖于2011年秋拍中推出的紫砂盆专场可以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181件拍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此。
  成交数量上占据第二位的是文房用具一类,共有75件。文房用具一直以来就是与古代文人关系最密切的艺术品,虽大多数为小巧灵秀之物,但无不匠心独具、精致奇巧。再加之如今收藏圈很多人都会对文房类器物高看一眼,认同其非凡的艺术格调和品位,所以紫砂文房自然也广受青睐。这其中,紫砂笔筒的成交状况最为理想,共有25件,这也与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同的笔筒的档次要高于其他文房器具这样的观念有关。
  而其他几类的成交情况是,碗盘杯碟等有44件,陈设器皿有27件,茶叶罐13件,雕塑造像7件。
  再看成交价格,高价拍品则主要集中在紫砂盆、笔筒、雕塑造像、仿古陈设器上。其中,成交价格在100万元以上的,笔筒有7件,紫砂盆有5件,雕塑造像有2件,仿古陈设器有2件;成交价格在50万元以上的,紫砂盆有12件,文房用具有8件,仿古陈设器有5件。
  相对于拍卖市场上的紫砂壶来说,明清其他类别紫砂器物的数量确实少了很多,但其多样的器物类别、多彩的艺术风格和其所包含的多层次的文化内因,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紫砂壶所不具备的。而相比于目前紫砂壶的价格,并且考虑到目前整体紫砂板块的良好走势,明清紫砂器应该还有更加值得期待的表现。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藏书楼?几千座,其中有一定影响的就达1000座。而从明末到清代中期的著名私家藏书,几乎没有超出苏州府方圆一百里的范围。诸如明末虞山毛(晋)氏汲古阁、钱(谦益)氏绛云楼、清初钱(尊王)氏述古堂、昆山徐(乾学)氏传是楼、清中元和黄(丕烈)氏百宋一廛等等,都没有出此范围,此地藏书之盛由此可窥。  本文作者韦力,凭个人之力,收藏“古籍已逾百架,四部齐备,唐、五代、宋、辽、金
期刊
在我国货币史上,自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颁行《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后,袁世凯头像银币(以下简称“袁大头”)是开铸时间最长、铸成数量最多、流通范围最广的版式。同样,它也是当时商界和民众最信赖的银币,尤其是在实行法币、停止银元流通后,其在民间的兑换价格要高于龙洋等其他版式的银币。  但当时有哪些造币厂曾铸造过袁大头?各造币厂又在何时开铸袁大头以及它的铸量有多少??这些问题,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期刊
在流动性收紧的现状下,今年春拍市场行情回调幅度明显。藏家和投资者对于市场普遍持继续观望的态度,竞买更为谨慎、冷静。不过,一些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兼具的拍品依旧备受追捧,品质齐整、估价适中的中档拍品成交也颇为理想。  5月底6月初,北京翰海、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多家拍卖公司2012年度春拍相继落槌。其中,北京保利成交额超30亿元,李可染《万山红遍》以2.93亿元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记录,并暂
期刊
北京甄藏2012年夏季拍卖将于7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杭州厅举槌。此次拍卖再次推陈出新,囊括了 “八珍玉石”、“金帛珠玉”、“玉传古韵”三个系列,分别以食物、镶嵌和传统题材为主题。其中,在“金帛珠玉”系列中,玻璃种的翡翠叶子、翡翠福豆,大气震撼,让人赞不绝口;“玉传古韵”系列中,黄翡知了把件、翡翠毛笔、翡翠熊猫等等,蕴含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值得一说的是,在7月22日上午10点,由
期刊
TOP 1  李可染 1964年作 《万山红遍》镜心  估价:咨询价 / 成交价:2.9325亿元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 / 拍卖时间:2012年6月3日  点评:刷新了李可染作品拍卖记录。此作不仅是李可染创作的7张同题材作品中尺幅最大的,而且还是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惟一一幅。  TOP 2  宋版《锦绣万花谷》全80卷等“过云楼”藏书  估价:咨询价 / 成交价:2.16亿元  
期刊
在今年春拍中,有一类书画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它们虽然不是真迹,也没有拍出天价,但对于广大的藏家来说,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是逼真的复制书画。  从古至今,中国书画的复制技术总是伴随科技进步而提高与发展的。最古老的复制方式是“临”,即对照原作画面,仅用手工描绘的方法进行复制。这种方式既慢又很难准确复制,于是古人又发明了“摹”的复制方式,将透明性较强的薄纸覆盖在古帖或字画作品上再进行复制。或者利用从
期刊
成立于2011年的香港天成国际拍卖公司于不久前举办了一场名为“化境——中国当代艺术新象”的特展,以纯粹展览的方式,展出了包括吴冠中、朱德群、周春芽、刘炜等在内的44位华人名家的作品,十分引人注目。  在当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古代与近现代书画的交易始终是艺术品市场的热点。除了经济的带动以及本身庞大的内需市场外,文化复兴的意识和民族信心的恢复也是推动书画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这种发展不仅展现在古代和
期刊
红宝石的红色代表生命力和权力,历代都是为最高权力者所拥有。向往红宝石之心,人皆有之,欣赏品味红宝石之美妙,确实是一件让人雀跃的事情。而理性投资能够帮助消费者长久维持这种欣喜,避免因“错”爱带来的懊恼。  近年来,国内珠宝市场上的红宝石越来越多,但国内红宝石在产量、价格、品相等各方面的矛盾,不仅让爱宝石者摸不着头脑,更让红宝石市场显得混乱不堪。  消费市场矛盾重重  在世界五大名贵宝石(钻石、红宝石
期刊
周逢俊绘画的天赋极高,对笔墨的感觉超乎常人,故作画有股激情,这激情就来自于其内在的需要。但任何一位天才画家并不都是凭天赋作画,因为绘画还需要涵养,需要理解,需要品味,才能达到一个境界。不少人论周逢俊的画,总得意于他的诗,以为他的画富有诗情。不错,周逢俊善赋诗填词,那般诗情总浸润着他的笔墨,进入他的绘画世界。然而,诗各有性情,因人而异。周逢俊的诗与画,其总体特征是什么?——“典雅、清丽、疏寒、凄美”
期刊
唐代以前写经皆为纸本墨笔,北宋时期用金银书写,流传下来的经卷也极为罕见。本文介绍的这部北宋庆历四年书写和绘制的七卷佛经,经文用金银书写在磁青纸上,并有供养人像和内容丰富的经变画,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古代佛经分为写本、刻本。写本佛经依书写颜料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黑或朱墨书写在白色、米黄色或黄色的写经纸上,如敦煌写经纸、麻纸、皮纸、竹纸、硬黄纸,以及著名的金粟山藏经笺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