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片段及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
  师: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我认为这篇文课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终于提炼出了镭。
  师:这是课文第1~2自然段就告诉我们的,再往下看,还写了什么?
  生:我觉得还写了居里夫人和丈夫发现镭的过程。
  师:这个过程中倾注了他们的心血,突出了他们顽强不息的精神。先写了她做报告的经过,再写了镭的发现过程。这样的写法叫——
  生:倒叙。
  师:(板书:倒叙)这是课文第3~4自然段写出来的,再往下看,还写了什么?
  生:居里夫人得到了很多奖金。
  生:她视金钱、荣誉如粪土。将奖金送给战争中的人们,将奖章送给六岁的女儿做玩具。
  师:这些表现了什么?
  生:居里夫人高贵的品格。
  师:作者就是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写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
  【点评】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汇报阅读的思考,从而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结构脉络。“倒叙”的表达特点的适时讲述,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课文的内部结构,也为后面的更深层次阅读理解课文做了铺垫。这一教学环节,凸显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敢于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感知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美丽。(映示: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在这句话中,美丽出现了两次。第一个美丽指什么?
  生:指镭发出的淡蓝色的光。
  师:第二个呢?为什么说这里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读一读课文,注意圈画,我们待会儿交流。哪个词感动了你?
  生:终日。
  师:还有哪个词感动了你?
  生:“烟熏火燎”,说明环境非常恶劣,她终日在烟熏火燎中,很不容易。
  师:读到“烟熏火燎”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她在烟灰中不停地搅拌着废渣。
  生:居里夫人忍受着呛人的气味,还有浓烟、灰尘在搅拌着。
  师:环境如此恶劣她还坚持工作着。找到了关键的词,我们就能深刻理解居里夫人的坚定信念。还有吗?
  生: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伤痕。我从“伤痕”就可以看出她的不放弃。
  师:是啊,我们读着词,仿佛就读出了当时的场景。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让我们闭上眼睛,跟着她的朗读来想象这样的场景。(生读)
  师:她那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还体现在哪里?大家看第3自然段,读书总是与思考同在的,想好了吗?
  生: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在不断地变化着,她美丽的容貌逐渐消失,眼花耳鸣。居里夫人为了提炼一克镭,付出了她的容貌和健康。
  生:从三年零九个月,从三吨矿山提炼出一克镭,我感受到居里夫人的信念。
  师:一克镭是多少?圆珠笔的笔尖这么大就是一克。三吨的矿山,一克的镭,对比这悬殊的数量,不禁让我们对居里夫人的行为产生敬重。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你读出了对居里夫人的赞叹!(生读短文)
  师:同学们,这也是所有人共同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读。(生读课文)
  师:真有力量,也很有节奏。刚才,我们读课文,是在事例当中感受居里夫人的精神。在事例当中感受人物,这是个很好的读书、学习的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使用。(板书:事例中感悟)
  【点评】王老师该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围绕“居里夫人的美丽”组织学生充分地读书,自己思考,提出疑问,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关注学情,抓住生成,相机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另外,老师抓住关键词,品读重点句,层层深入地解读“美丽”,丰富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用朗读把自己感受到的形象和情感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王老师不忘记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过程,总结阅读方法。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居里夫人融入了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同学们看第4自然段的倒数第五行——“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的工作”。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她不管的究竟是什么?
  生:她不管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只是默默的工作。
  生:她不管她美丽的容貌在逐渐的消退,仍然在默默工作着。
  师:所以书上说,“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几乎在完成伟大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人生意义的发现。”那么,你能理解,居里夫人认为是怎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生:我认为她是把全部的精神融入到科学事业当中。
  师:这就是她认为的最有意义的人生,这就是她的科学精神。课文中说——谁来读?
  生:(读课文)“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
  师:这是她美丽的生命历程和不屈的信念。一起来读。(生读课文)
  师:这段话写出了居里夫人美丽的一生和坚定的信念啊。同学们读出了力量,再读!
  生:(齐读第4自然段)“……她从一个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学者,变成……变成……变成……她变成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这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一生的科学成就。一起读!(生读)
  【点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以及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应该是个设计师,设计出适合学生攀爬的梯子,让学生在攀升中逐渐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而这些攀爬的梯子,正是文本的关键词句。学生由文本的词句想开去,再通过文本释疑。在这个过程中,朗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手段——学生一次次的朗读,感悟也随之一次次提升。
  师:课文中,写居里夫人成就的美和人格的美有哪些呢?我们回去之后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来继续研究。
  同学们,在纪念镭发现25周年的晚会上,居里夫人是这样说的——(课件映示电影片段)“个人是渺小的,但每个个人都有可能取得一线知识之光,即使非常弱小,也能够照亮人类追求真理的梦幻,正是这一点一点的蜡烛,为我们看到前面那改变宇宙宏伟蓝图的淡淡轮廓……”同学们,也让我们高举起知识的火炬,来营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来创造我们生命的美丽。
  【点评】有道是课虽止,思再起。好的语文课堂总是将学生的阅读、思考引向广阔的语文学习世界。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带着思考回家、带着探究走向课外,唤醒学生学习潜能,最终指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评】王老师的课堂,看似简单平实,但细细品味,又感觉到简约而不失丰富,平实不失精巧。整节课,王老师抓住“美丽”这一关键,和学生一起挖掘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品词析句,感悟居里夫人形象。教学思路清晰,着力点集中,呈现出王老师课堂的“美丽”。
  一是充分关注了文本的个性。课文节选自梁衡的同名散文,作者以优美的笔调叙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一生动翔实的事件,赞美居里夫人对科学执著追求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文章在充分表现她对人类科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展示居里夫人独特的美丽。作者先描述居里夫人一百年前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会上的美丽,再追溯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以及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将对居里夫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融进具体翔实的事例中,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也使这篇介绍人物的文章极具感染力。
  阅读教学,很容易在理解文本内容中迷失,一味钻进课文中出不来,缺少一双关注文本个性的眼睛,从而落进教一课只得一课的“教课文”而非“教语文”的窠臼。这样的教学,学生所得终归有限,语文教学效益很难大幅度提高。王老师能够从“教语文”的高度,敏锐地发现文本的独特个性,并以此为教学内容,融于具体语言学习,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之中。教学中,王老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的“倒叙”“在事例中感悟”,都是基于文本个性,富有针对性的表达方法点拨和阅读方法的指引。学生不仅在课文中深思,还能跳出课文冷静、理性地审视。而这些语文知识的教学,因为适时、适当,显得自然而然。
  对文本中的一些极具个性的语言,王老师也采取了“了无痕迹”的指导。比如,对四个“变成”的排比句指导,只是引导学生一遍遍朗读,在不断强化的朗读中,理解人物,感受语言的情感和气势。
  二是教学简约、清晰。诚然,对于30分钟的语文课,对于这样的一篇结构浑然一体而又描述细腻、情感丰富的文本,教学内容可谓多矣。王老师能够大胆取舍,集中精力,聚焦“美丽”这一“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也是文眼,展开教学。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和体会,领悟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之美。一条思路,一个核心问题,一个讨论的焦点,就是一节课的线索和重心。不被纷繁的学习内容羁绊,需要教学取舍的智慧,尤其在这样时间规定严格的公开赛课上。也因为如此,成就了本节课教学的简约,教学思路的清晰。
  当然,因为这样的30分钟的小课,难免有教学的匆忙和疏漏。比如,对一些语言文字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没能足够深刻;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本当是个综合的整体,但剥离出“科学上的美丽”,使得这一内容孤立,对人物形象的丰富而深刻的“美丽”有所消弱。想必都是教学时间限制所致的吧。
  (本课教学实录由缪成雅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卞志娟节选)
  (王盛青,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光复小学青年教师;卞志娟,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师:老师第一次来南京,在火车上,我买了一份咱们南京的交通旅游图(电子屏幕出示南京交通旅游图)。看,这一条条横着的竖着的,就是咱们南京的马路,这一条条横着竖着的马路,咱们就用一个字的来形容,可以说是——  生:纵横交错。  师:嗯,也可以说纵横交叉。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这一条条横着竖着的马路变成了河道,那咱们出行靠什么交通工具呢?  生:(齐答)船。  师:有一种比较轻便的船就叫小艇。  师:
[教学片段一]rn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神话人物,她就是女蜗.女娲是位女神,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女蜗造人”“女娲补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神话故事
【教学片段一】  师:瞧,(指课件)多美的一朵花呀,它长得就像一只——小喇叭。所以人们叫它——  生:(齐)喇叭花。  师:“喇叭”是生字宝宝,先看老师来写,“喇叭”两个字都是口字旁(板书),“喇”——注意,中间是一束花的“束”。不过,最后一笔“捺”要改成——“点”。“叭”这个字的撇起笔要低,捺的起笔要高。谁再来叫叫它的名字呀?你来。  生:喇叭花。  师:你读得真棒!这个“叭”字读成轻声可好听啦
针对目前±800kV换流站换流变组装场地确定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组装场地确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结果表明,只有在明确组装场地使用
【教学片段一】  师:看你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也想读,我就读一句话,听:“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我哪个词读得特别美?  生:绿绿的。  师:还有吗?  生:圆圆的。  师:我想问问你们,我这样的读法,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荷叶非常圆。  师:哦,不是一般的圆。还有吗?  生:荷叶非常绿。  师:真好,我把这两个词写上。你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板书:圆圆的 绿绿的)  师:课文中
【教学片段一】  师:拿起你的笔,把“瞬”这个字在课文旁边好好写一遍。(生书写)  师:写完的同学对照屏幕上的字,看看你写对了没有。如果写错了,在旁边订正。(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得不错。下面我们再写一遍,但是,这次请你闭上眼睛写。(生闭目书写)  师:比较一下自己写的这两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漂亮一点?  生:我觉得第一个字漂亮一点。  师:第二个字就差远了。为什么相差这么多?  生:因为是闭着眼
【教学片段】  师:这几个词非常有特点,你们小声地读一读,看看会发现什么。  生:最后一个字是轻声。  师:谁来帮帮他说,说准确。我们学语文,用词一定要准确。  生:这些词语最后一个字是轻声。  师:对了,不是一个词语,是全部。我们遇到轻声词语该怎么读呀?请你来读。  生:(读)石头、玻璃、招呼、窗户。  师:她用声音告诉我们了,读轻声词语就是要把轻声读得又短又轻。我们一起试一下。(生齐读)  师
【教学片段一】  师: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父亲做冰灯的句子。(学生交流画的句子)  师:(幻灯映示: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像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看看父亲在做灯的过程中,哪些动作反复出现,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到了吗?请你说。  生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大海是无边无际的。  生:海边的海水是清澈见底的。  师:真美啊!同学们,大海是那么的壮丽,辽阔。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潜入海底,去那湛蓝神秘的海底遨游。来,咱们一起写课题。  (师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世”的写法,生书空)  师:来读一读。  生:海底世界。  师:想知道大海深处究竟是怎样的吗?  生:想。
【教学片段一】  师:在这篇课文里面有很多的多音字,你会读吗?  (屏幕映示:鸡冠花 率领 场地 几场)  师:第一个谁来?  生:鸡冠花。  师:“冠”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第一声,谁知道“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头冠。  师:这是谁的头冠呢?  生:花的头冠。  师:这么理解也可以,像这样表示帽子或是像帽子一样戴在头顶上的东西,咱们就读作“冠”。你能给“冠”字再组几个词语吗?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