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心理对于一个人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成才也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党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一个“美丽中国”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建设看得见的美丽,更多的是每一个公民内在的美丽。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求大学生必须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为一体,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平台
(一)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美丽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积极、健康、美丽、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外部因素。所以应建设一个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使学校的建筑设施无形中都散发一种和谐的气息。学校的各行政部门、图书馆、食堂以及后勤部门的人员都应努力做到微笑待人、热情服务,尽量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学校中应充分利用学报、报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途径来大力宣传国家和学校关于心理健康的最新知识,使同学们在健康的心理氛围中建设民主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二)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课堂教学作为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的渠道之一,一方面应针对学生当前存在主要问题和心理困惑,加强关于心理健康与学习、择业、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知识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存在的不同问题,课堂内容应具体改变。大一主要教他们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大二、大三课堂上主要传授给关于恋爱、人际交往等方面心理知识;大四主要教给他们关于择业、考研方面心理知识。另一方面课堂可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如学习儒家思想“以和为贵”、“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健康思想。
二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环节
(一)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中父母应从小为孩子提供一种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教育子女面对困难时如何解决,而不应主观回避。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而不是责骂。家长也不该过度溺爱孩子,让他们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独立自主的品格。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应由于工作繁忙只在物质、金钱方面满足子女所需,而很少在感情上投入,父母应保持与孩子沟通交流,也应多采取表扬式教育,让孩子充满自信。
(二)家长应树立榜样形象
家庭中父母行为会对孩子行为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为使孩子们从小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父母必须以身示范:平时应做到与邻里和睦相处、与人为善、尊老爱幼、积极乐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努力充实完善自我。解决家庭问题时态度谦虚,与家人讨论,不武断处理。家长也应关注学习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自觉承担起对国家的公民社会责任。在父母健康行为的影响下,孩子们自小将会形成健全人格。
三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
(一)弘扬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风气
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行为大多是模仿学习。每年国家都会选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先进的榜样可以教育到学生,唤醒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潮流,增强抵御社会负面影响能力,培养正确对待社会发展存在不公平现象的态度,使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美丽中国。生活中学生应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治理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及场所
随社会发展,互联网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大挑战。网络世界中人们自由随便制造信息,一些关于暴力、色情、金钱的信息影响大学生心灵。使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区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总想回到网络世界中找些慰藉,消极逃避现实。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一些不良网站的治理,开辟建设一批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健康教育,同时要坚决打击、取缔一些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和网站。
四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自我学习与教育
平日学习要通过专业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丰富自己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不断加强自律意识,正确使用网络。当我们感觉自己不能够坦然面对压力,不能恰当处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时:首先自己借阅一些关于如何释放压力、如何为人处事的书籍,矫正自己行为。使自己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控制好自己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其次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努力克服自身缺点,不但要完善自我,更要主动积极地与人为善,正视社会现实。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也可弥补学生专业领域的不足。学校中可以积极参加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学生宿舍社区管理等学生社团组织锻炼自己。实践中学会善待他人,理解他人。每年重阳节可去敬老院义务打扫卫生,通过与老人交流,感受生命可贵。每年六一节前后可去留守儿童学校或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受一种无法表达的善与美。
五班级心理委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力量
(一)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技巧
虽然高校里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落实以及学生平时心理变化都有懒于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心理委员每天和同学生活在一起,对同学们的情况有比较全面清晰的了解。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及平常生活中,心理委员要在班里多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电影赏析、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剧情表演等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导同学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二)察言观色,防患未然,提高心理委员工作的预见性
“谋于未发”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方法。班级心理委员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也应该察言观色、谋于未发。一般来说同学们的思想总是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虽然说同学的思想复杂纷繁、变化多样不好把握,但是心理委员只要善于察言观色,从同学们的行为中去观察了解,也是能够发现隐藏在学生行为之后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心理委员要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 六班级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撑
(一)不断改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辅导员应协同学生努力创造一个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学生受到班级氛围感染,将会不断树立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一个班级内部可以从每个同学的特长、兴趣出发,周六周日双休日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如接力跑步比赛、各项球类比赛等,使同学们不断激发潜能,启迪思想,充分认识班集体的群体凝聚力,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不断加强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培养健康愉悦的心理。
(二)主动咨询,知学生所需
作为班级辅导员应时常保持与同学交流,对学生基本状况如个性特征、家庭、学习、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学生交流,知道学生有什么心理困扰和苦恼。当辅导员知道某同学因家庭困难而面对生活压力时,应主动帮助他申请助学金、困难补助或者帮忙找一个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对于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要不断加强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沟通,增强他们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七时代诉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培养新财富观
当前社会发展,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马克思曾指:“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这个观点精辟点出财富是满足主体需要,财富在于主体人的感知判断。一个人所有财富不是别人所能衡量的。需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独立自强精神、勤俭节约作风、尊老爱幼美德以及对事业追求、对工作热情、对父母孝顺、对朋友真诚都是终极财富体现。应加强对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每一公民都在自己岗位上努力工作,只有创造出极大丰富物质财富,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才能不断避免“仇富”,杜绝邪恶。
(二)形成新幸福观
校园里同学每天抱怨作业太多、老师上课内容无聊、每天生活没有意义,觉得内心空虚无聊,认为自己生活一点也不幸福。学校应通过加强教育使学生们意识到能够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本身都是一种幸运。要学会懂得感恩,怀着感恩的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要用亮色的认知图式看世界,要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选择乐观向上的视角看待问题,为人处世乐观豁达,以乐观主义精神积极应对困难与挫折。
参考文献
[1]李桂林.新课标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J].校园之声,2009(9).
[2]方留.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9).
[3]姜俊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2(5).
一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平台
(一)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美丽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积极、健康、美丽、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外部因素。所以应建设一个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使学校的建筑设施无形中都散发一种和谐的气息。学校的各行政部门、图书馆、食堂以及后勤部门的人员都应努力做到微笑待人、热情服务,尽量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学校中应充分利用学报、报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途径来大力宣传国家和学校关于心理健康的最新知识,使同学们在健康的心理氛围中建设民主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二)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课堂教学作为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的渠道之一,一方面应针对学生当前存在主要问题和心理困惑,加强关于心理健康与学习、择业、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知识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存在的不同问题,课堂内容应具体改变。大一主要教他们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大二、大三课堂上主要传授给关于恋爱、人际交往等方面心理知识;大四主要教给他们关于择业、考研方面心理知识。另一方面课堂可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如学习儒家思想“以和为贵”、“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健康思想。
二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环节
(一)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中父母应从小为孩子提供一种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教育子女面对困难时如何解决,而不应主观回避。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而不是责骂。家长也不该过度溺爱孩子,让他们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独立自主的品格。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应由于工作繁忙只在物质、金钱方面满足子女所需,而很少在感情上投入,父母应保持与孩子沟通交流,也应多采取表扬式教育,让孩子充满自信。
(二)家长应树立榜样形象
家庭中父母行为会对孩子行为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为使孩子们从小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父母必须以身示范:平时应做到与邻里和睦相处、与人为善、尊老爱幼、积极乐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努力充实完善自我。解决家庭问题时态度谦虚,与家人讨论,不武断处理。家长也应关注学习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自觉承担起对国家的公民社会责任。在父母健康行为的影响下,孩子们自小将会形成健全人格。
三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
(一)弘扬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风气
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行为大多是模仿学习。每年国家都会选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先进的榜样可以教育到学生,唤醒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潮流,增强抵御社会负面影响能力,培养正确对待社会发展存在不公平现象的态度,使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美丽中国。生活中学生应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治理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及场所
随社会发展,互联网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大挑战。网络世界中人们自由随便制造信息,一些关于暴力、色情、金钱的信息影响大学生心灵。使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区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总想回到网络世界中找些慰藉,消极逃避现实。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一些不良网站的治理,开辟建设一批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健康教育,同时要坚决打击、取缔一些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和网站。
四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自我学习与教育
平日学习要通过专业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丰富自己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不断加强自律意识,正确使用网络。当我们感觉自己不能够坦然面对压力,不能恰当处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时:首先自己借阅一些关于如何释放压力、如何为人处事的书籍,矫正自己行为。使自己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控制好自己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其次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努力克服自身缺点,不但要完善自我,更要主动积极地与人为善,正视社会现实。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也可弥补学生专业领域的不足。学校中可以积极参加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学生宿舍社区管理等学生社团组织锻炼自己。实践中学会善待他人,理解他人。每年重阳节可去敬老院义务打扫卫生,通过与老人交流,感受生命可贵。每年六一节前后可去留守儿童学校或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受一种无法表达的善与美。
五班级心理委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力量
(一)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技巧
虽然高校里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落实以及学生平时心理变化都有懒于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心理委员每天和同学生活在一起,对同学们的情况有比较全面清晰的了解。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及平常生活中,心理委员要在班里多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电影赏析、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剧情表演等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导同学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二)察言观色,防患未然,提高心理委员工作的预见性
“谋于未发”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方法。班级心理委员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也应该察言观色、谋于未发。一般来说同学们的思想总是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虽然说同学的思想复杂纷繁、变化多样不好把握,但是心理委员只要善于察言观色,从同学们的行为中去观察了解,也是能够发现隐藏在学生行为之后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心理委员要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 六班级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撑
(一)不断改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辅导员应协同学生努力创造一个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学生受到班级氛围感染,将会不断树立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一个班级内部可以从每个同学的特长、兴趣出发,周六周日双休日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如接力跑步比赛、各项球类比赛等,使同学们不断激发潜能,启迪思想,充分认识班集体的群体凝聚力,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不断加强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培养健康愉悦的心理。
(二)主动咨询,知学生所需
作为班级辅导员应时常保持与同学交流,对学生基本状况如个性特征、家庭、学习、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学生交流,知道学生有什么心理困扰和苦恼。当辅导员知道某同学因家庭困难而面对生活压力时,应主动帮助他申请助学金、困难补助或者帮忙找一个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对于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要不断加强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沟通,增强他们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七时代诉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培养新财富观
当前社会发展,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马克思曾指:“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这个观点精辟点出财富是满足主体需要,财富在于主体人的感知判断。一个人所有财富不是别人所能衡量的。需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独立自强精神、勤俭节约作风、尊老爱幼美德以及对事业追求、对工作热情、对父母孝顺、对朋友真诚都是终极财富体现。应加强对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每一公民都在自己岗位上努力工作,只有创造出极大丰富物质财富,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才能不断避免“仇富”,杜绝邪恶。
(二)形成新幸福观
校园里同学每天抱怨作业太多、老师上课内容无聊、每天生活没有意义,觉得内心空虚无聊,认为自己生活一点也不幸福。学校应通过加强教育使学生们意识到能够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本身都是一种幸运。要学会懂得感恩,怀着感恩的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要用亮色的认知图式看世界,要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选择乐观向上的视角看待问题,为人处世乐观豁达,以乐观主义精神积极应对困难与挫折。
参考文献
[1]李桂林.新课标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J].校园之声,2009(9).
[2]方留.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9).
[3]姜俊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