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旧日茶香醇?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n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经济发达和近年来发展较快地区的人们,关心社会快速发展的热情正渐渐转化为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恶化的担忧。食品和饮料中名目繁多的添加剂、激素和重金属,空气中大量的汽车废气,过度开发失去的生态平衡和大量物种消失,就连向来代表自然的茶叶也套上了农药残留的枷锁。
  
  茶叶农残“与时俱进”
  
  作为传统饮料元素的茶叶几千年来对人类健康从未有过不良表现,在今天的发展道路上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食品安全挑战。
  上个世纪后半叶,许多新的概念和技术进入茶叶种植业。全世界都在鼓励推广扦插技术,强调无性繁殖技术,偏好集中连片。低产茶园改造、标准化、规模化成为时髦流行的口号,浮躁的热情促使大批适应性强、充满自然抗病能力的古茶园和种子有性繁殖茶园消失,代之以一望无际的万亩茶园。上世纪50年代初,世界茶园面积约为90多万公顷,平均亩产40来公斤;到世纪末,面积约为250万公顷,平均亩产达到70公斤。当人们为此沾沾自喜时,弊端也就来了:由于同一母本源无性扦插,相同的生长性状,再加上在同一地区种植单一的植物,使得病虫害的大规模迅速转播势不可挡;而相同品系集中连片的茶园如同高尔夫球场,一旦遭受病虫侵害,最终会成为破坏生态平衡的污染源。
  当初人们不知道农药对人类的危害,以为简单喷洒农药就可以高枕无忧 ?-农药在快速绞杀动物类、微生物类和菌类的病虫害时,同时也绞杀它们的敌人,甚至绞杀不敌不友但与环境生息相关的其它生物。以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为己任的农药大功告成后仍然坚守岗位,毒性不改,魔鬼般依附在农产品上,准备继续慢慢绞杀生产制造和使用它们的人类。绞杀的武器变成了对武器的绞杀。人类不得不想方设法将魔鬼抓回潘多拉瓶孔
  农药残留不是一个局部的技术问题,而是对既有发展观的一次拷问。地球居民在享受高速发展提供的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考虑危及自身健康、祸及子孙后代的苦果。失败665次才发明的六六六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滴滴涕,在领取科学进步奖后让许多人致癌生病;苏丹红一号在无知中粉墨登场,在面目暴露后仓皇出逃。世界上出了—些新的怪病,牛疯了,鸡又感冒,许多不治之症的发病率在年轻一代大幅上升;美国浮现480公斤的超级大胖子创了人类历史上的生理之最;而当孩子们在体育课上长跑800米就口吐白沫,不得不打120呼救时,人们不得不思考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
  
  茶叶贸易国之间的摩擦
  为应对食品安全的挑战,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相应的政府管理机袍,制定了—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德国于2002年专门成立了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办公室,并率先挑起了茶叶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农残纷争。
  农残危害成了人类共同的敌人,但应战方却因角度不同意见相左。消费国一而再、再而三提高农残限制标准,生产国则怨声载道。欧盟从2000年开始施行最大农残限制标准(MRLs),2002年、 2003年曾两度修订,2005年修改方案已经出台,计划在年中实行。按原定计划, 2007年还要进行最后修改。
  2005年2月下旬,解决茶叶农残纠纷的国际茶叶研讨会在汉堡举行,主题是“迎对食品安全挑战”。世界茶叶主产国——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印度、日本和乌干达的代表,发达地区进口消费国、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和欧盟茶,叶委员会的代表共86人出席会议。应丰办靴德国茶叶协会邀请,近几年协调向欧蛆出口“无农残和低农残”的云南。茶业协会,参加了此次决定茶叶发展走向的会议。
  据欧盟农残工作小组召集人托马斯博士透露,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茶叶论坛,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茶叶协会或茶叶局,以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分别研究并筹划修改的2005年版《最大农残限制标准意见》有几个特点:一是监测限制农药种类增加,由2002年的158种增加到223种;二是分类进一步细化;三是限制标准大幅提高;四是分列了因长期使用而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新的残留异构体。
  茶叶生产国的代表普遍认为,茶叶种植方式的改变和滥用化学杀虫剂,在很大程度上是消费国参与或引导的,现在出了事,消费国只简单立个法,不顾生产国茶叶产业的死活,大有被抛弃的感觉。例如,印度代表认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最大农残限制标准各不相同,与欧盟的标准也不一致,让生产者无所适从;而从整体来说,欧盟的MRLs透明度差,过于严格,单方面闭门制订,同生产国缺乏沟通对活,缺乏尊重。另有代表提出,不应以茶叶而应以茶汤为检测物,因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只有10%左右。个别消费国的代表也认为,实行最大农残限制标准的消费国不产茶叶,与其它农产品制订农残限制标准的过程相比,缺乏种植环节的分析研究,无平均数据比照,有—定的盲目性。
  此外,茶叶生产国代表有一个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欧盟立法限制农残,是在茶叶国际贸易中设置非关税技术壁垒。对此,笔者倒认为,设置技术壁垒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食品安全,因为目前已经实行和正在制订最大农残限制标准的消费国都不生产茶叶,没必要为保护本国茶农而歧视外国进口茶叶。汉堡国际茶叶研讨会最突出的特别,是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茶叶消费国如波兰,摩洛哥和前苏联国家,没有任何代表参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地区的科技界、民众,媒体和政府还没意识到或忽视丫食品安全。
  
  我闷茶叶界如何应对?
  
  了解情况的茶叶爱好者提出了疑问,国人茶叶方面的食品安全谁在管,谁来管,从什么时候开始管?
  据笔者了解,自上世纪末,国内已有农业、化工、卫生、海关和环境保护等部门密切关注此事。我国农业部1997年5月正式出台《农药管理条例》,2001年11月修订后严禁生产、流通和使用18种高残留农药,明令禁止21种农药在茶叶种植中使用。上榜通缉前,像三氯杀螨醇、氰戊菊脂、甲胺磷棱这些坏分子隐藏了多年,甚至是几十年,有的还在躲猫猫。茶乡易武的张毅老人发现,个别农药生产厂家甚至在目前批准使用的低毒农药产品里添加严禁使用的剧毒品种。
  2002年,农业部又修订了3年前颁布的《农药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农药注册必向农药检定所提出原药和制剂的登记申请,经农业、化工、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部门审查、批准,并由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价后方可注册;还规定对新农药申请实行田间实验、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管理程序。不久,几乎在欧盟正式施行最大农残限制标准的同一时间,《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规定,从2002年12月1日起,中国对出口茶叶农药残留量实施批批检验,标准紧扣欧盟的清单。
  尽管有种种措施,受化学品污染的茶园已经吸毒成瘾,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人们在探索使用新一代农药,可谁知道会不会是下一个从瓶子里放出来的魔鬼?农作物的病虫害和化学除虫剂在交替升级,人类身陷其中,发展下去,会不会自己毁了自己?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生物杀虫剂似乎在某些发达国家成为一种替代性选择。像美国,早已立法严格规定化学除虫剂的使用范围,为生物杀虫剂的推广使用创造了法律支持环境。1998年,美国购买了世界市场60%的杀虫菊生物制品。同年,笔者曾试图从肯尼亚引进生物杀虫剂运用于茶园,虽经当地使馆商务处帮助,成功买回杀虫菊种子,但因运作企业比较成本高,在种植、加工和销售上举步艰难。
  当时来讲,如果说施用生物杀虫剂还做不到,那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病虫害轻微和未施农药的茶园出口茶叶,但哪里有这样的茶园呢?2000年8月,笔者同德国茶叶协会成员OTG主管考夫曼先生探讨社会对农药的认识过程。六六六分子结构特殊,施用20多年不分解,残留量伴随植物生长,兔子吃草转移到兔肉里,人吃兔肉转移到人体。人类用了多少年,有了这么多仪器,才把它的踪迹找出来。这—过程说明,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搞农残检测非常不易,有时只能靠宏观的把握与预见。这之后的5年里,云南省茶业协会避开单一品系和集中连片的茶园,组织了3000多吨红茶、绿茶和普洱茶顺利出口欧盟国家。
  实事求是地说,在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一项农残种类的检验收费150元,如做完223个项目,成本为3.345万元,不可谓不高。但笔者仍然赞成把这种检测推开来,把成本降下来,最终促使茶农弃用化学除虫剂,以换取未来长远的市场收益。笔者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当下世界茶叶产业进入偿付期,社会偿付总成本肯定会大于高速发展带来的收益,但与人类不可估价的健康损失相比,一切的一切算不了什么。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这样飘荡多少天,这样飘荡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
  公元1986年,云南茶叶专家、原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张顺高先生首次在国内提出生态茶叶概念。生态是一个综合性、多样性的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类存在的方方面面,不是单一产业能够孤立实现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历史告诉我们,解决茶叶食品安全的唯一通道是生态,是人类拥有—个干净的家。
其他文献
举世闻名的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之际,也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  斯诺生前同20世纪前半叶苦难深重的中国融合在一起,那么斯诺怎样看待他身后的中国呢?  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国会甚嚣尘上时,斯诺被迫流亡瑞士。而斯诺去世时,尼克松正要登上飞往北京的空军一号。美国国会在记录斯诺去世时写道:“埃德加·斯诺看见红星升起。”  他看见红星照耀中国的西北一角,
期刊
4月26日,69岁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踏上了大陆的土地——对于中国国民党,对于连战先生,这都是非同寻常的旅程。  是的;中国国民党已离开大陆56年了!是的,连战先生已离开西安故居59年了!  这个党,曾在大陆失去政权,继而,又在台湾失去政权;这位先生,曾落空过一次“总统大选”,继而,又落空了一次“总统大选”。  然而,此时,此地,对于这个两度失掉政权的百年大党,对于这位两度与“大宝之位”擦身而
期刊
在2004年,很多中国公众知道了:给中国留下最后一条自由流淌的江河,指的是怒江。还有很多。人开始知道虎跳峡可能的厄运;开始知道在中国的底层贫困人群里,有1600万水库移民;开始知道云南三江并流区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知道《环评法》  知悉也许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仅仅让中国公众知道正在发生什么,我们很可能会失去什么,这已经很宝贵。尤其我们面对的是可能无法逆转的损失,是亿万年造化给我们中国人
期刊
“颜色革命”波及南美 谢奕秋    从3月7日玻利维亚总统卡洛斯·梅萨·希斯韦特向国会主席递交辞呈,到4月20日厄瓜多尔总统卢西奥·古铁雷斯被议会投票罢免,这些由于大规模群众示威所导致的政权更替说明,一方面从中亚到南美,反政府示威者越来越胆大了,武力镇压越来越成为不可能的选择;另一方面,如今通过民选上台的领导人犯下“弥天大错”的几率越来越小,适时退出历史舞台的“和平让权”成为其无奈却有利于子孙后代
期刊
香港机场远交杭州 上海广州当有省悟    2005年4月15日,浙江杭州。萧山机场与香港机场管理局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参与杭州萧山机场的运营与管理——泛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合作,自此有了一座空中桥梁。    香港是浙江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浙江第一大外资来源地,也是浙江的第四大出口市场,这次浙港的机场合资项目,可视为中国内地民用机场整体合资的首次尝试。据悉,香港机管局以港币折算方式出资,注资人民币19.9
期刊
长刀,绳索,喋血,死亡,伤残,出逃——考察温州正在进行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我们震惊于先富地区的草根民主竟染有如此恐怖的色彩,尽管涉嫌雇凶的与民主关联的血案,只是稀少的极端的个例。    死    “听说,这个人本身不怎么样。” 2005年4月11日,温州市龙湾区人大常委会一名官员谈到度山村换届选举中被人杀死的朱中强时,援引了诸多流言蜚语中的一种。该官员强调,他不认识朱中强,对他也没有成见。  十数天
期刊
还有几天,2004年即将翻页成为历史。《南风窗》也步入了20周岁之年。回首,目光所及的当然不只是 2004一个年头,《南风窗》这20年与共和国一同进步,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也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在岁末年初交替之际,《南风窗》作为今天中国主流社会的主流媒体,平添了几分历史的思考。  纵观300年来的世界近代史,我们发现,世界的潮流乃是宪政革命和宪政文明的潮流。1911年中国的
期刊
2004年,是中国农村发展历史上的又一关键节份。种种现实问题显示出万变归宗的相关性。揭示这种历史演变万变归宗的相关性。揭示这种历史演变及其宏大背景的思考,是一种挑战性的工作。按照常例,我们很可能要等到明年夏天才能得到2004年农村发展的基本素材,这给我们提前进行的评论工作带来了不小困难;好在是数据的模糊难以掩盖大的历史事变的趋势,这又使我们的宏观评论有可能不至于离谱。  “科谐社会”:2004年中
期刊
安全感在中国的缺失,以临近岁末接踵而至的几起特大型事故这种最强烈的方式刺激着每个国人的心。偶然背后潜伏着必然的因子,矿难频发的2004年,有着高煤价促使煤矿超负荷生产的大背景,而空难又发生在机场转交地方管理的改革间期。或许我们只能期待,在事故中凸显的生命价值能以拷问当事人最高利益的方式,促成相应补救补偿机制的完善,包括改革措施的迅速到位以及民众安全防范意识的养成。  当前,在民间“问责风暴”渐成气
期刊
发自日本东京    进入3月后,日本东京竟罕见地下了几场大雪,尽管春天已经到来,日本还是冷得让人瑟瑟发抖。伴随着这股寒流的是近来韩日关系的迅速降温。  抗议,游行,停止交流,断指,自焚,沉浸在韩国流行歌曲和电影电视中的日本人没有想到,生活在“勇样”(日本国民对韩国影星裴勇俊的爱称,“样”在日语里是人称敬语)国度里的人们竟对日本抱有如此强烈的反感。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营造日韩友好气氛,并准备在今年大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