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我们心灵深处走过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kycaro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文欣赏]
  从我梦中打马走过
  鲍尔吉·原野
  在梦中,我见过毛主席。见面的地方好像在一处农舍,毛主席和蔼可亲,坐炕头,夹一支香烟和我说什么。说话的内容不是长征,当然也不是散文写作,好像谈农业机械化问题。我一激动,醒了。慢慢回味梦境,觉出梦里见的不是毛主席,是唐国强或已经去世的古月先生。口音不对,神韵更是差得太远。
  见伟人,即使梦里仍不可得。
  人有一种愿望,想与故人晤面,看电影、电视剧,乃至读《史记》,都为满足这一愿望。
  然而亦不可得。
  与故人见,通常大约只有梦境。唯有梦,不受时空拘囿。而我在梦中想见的是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缔造者,蒙古人的祖先。他也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
  至今,在梦里还没见到成吉思汗,而他的影响时时处处浸润于每个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与其他的皇帝——蒙古人叫可汗——不同,成吉思汗在当今蒙古人的心中是安详可亲的长者。
  他是世俗的,而非金银裹身、凌霄御风的神祗。成吉思汗的名字,和奶茶与草原联系在一起,和马头琴声与牧人纯朴的脸联系在一起。成吉思汗仿佛知道自己百年之后要和毡房里普通的蒙古百姓继续生活,而不是当一个像人的泥塑,立于空空荡荡的宫殿。
  所以,他简葬,也不示人葬于何处。
  我和姐姐幼时由Tierie(曾祖母)照看长大,从小就听她讲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这个词,Tietle的发音是“青给思——合罕”。在“罕”的后面有一个音“那”,不发出来,有口型。说到圣祖的名号,这位70多岁的老妇人,贵族的女儿,脸上肃穆之至,也敬仰之至。到今天,我每当听到“成吉思汗”,会踟蹰一下,停顿一下,思绪经过童年回到Tiede的叙述中,庄严静穆。
  Tiede并没对我们讲成吉思汗的帝王伟业,讲我们也听不懂,才四五岁。后来,进入文革,由于挖“内人党”运动,许多人已经不敢承认自己是蒙古人,更没人敢说成吉思汗。Tie6e一直对我们说,“青给思——合罕是我们的祖先”,神色峻切。文革中,我父母先后被拘禁,生死未卜。在昏暗的灯光下,Tiede在炕头,腰身挺拔。我和姐姐畏缩炕梢,屋外风雪呼啸。Tiede那时已不再讲故事了,关于格萨尔王、秦琼和米拉日巴。她端坐如禾雕,忧伤和悲愤在眼里冲决。后来,她几乎不说话。我母亲回家了,父亲即Tiede的孙子仍在押。Tiede不再讲吃饭、喝水、穿衣这些日常语,凝视经久,吐出的话是:“青给思——合罕,是我们的祖先。”
  由此,史书所说成吉思汗征战也好,霸业也好,我觉得遥远,他是我们的祖先,如此而已。现今的蒙古人家家挂着他的画像,印刷品或手绘,一个慈祥、宁静、食人间烟火的蒙古老汉。蒙古人出去进来,看一眼墙上的画像,心里踏实。这幅画像的蓝本,是元代的宫廷画师对照忽必烈相貌画的,最像成吉思汗,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电视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的歌词,写得最贴近蒙古人的心怀,“每一个出生的耍儿,都有你的轮廓。每一座毡包的梦里,都有你打马走过。”
  确乎如此,它说出了蒙古人的心里话。成吉思汗的荣耀,并不能给卑微如我这样的后代增添什么,成吉思汗不能帮你炒股,不能帮你留洋。
  《金刚经》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人活着,祖先的显赫与微末都不是坐标。万事靠自己。但知道自己的祖先,就在遥远的历史风烟中找到一个原点,也想过从自己身上找到祖先所具有的哪怕是一点点的优秀,比如坚强和质朴,这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就去学习。对女儿鲍尔金·娜,我说的也只有一句:“青给思——合罕,是我们的祖先”,仅此而已。
  (《鲍尔吉·原野散文自选集》作者出版社2006年版)
  
  新偶像崇拜论
  王师北
  
  前几天有高校朋友来谈“十博士”抵制于丹,昨天又有媒体朋友拿来凡张炒作于丹“不凡身世”的报纸。对于丹现象,已经有不少讨论文章。我也想说点自己的看法。
  于丹是幸运的。她的《<论语>心得》经过央视妙作,火速红遍全国,得益的当然不会仅有她自己。
  捧红于丹的央视,其实是最大的获益者。于丹现象的本质,就是媒体在制造纯歌舞类娱乐偶像近乎黔驴技穷的困境里,找到了一种制造不同类型娱乐偶像的新路径。这种新的娱乐偶像,于丹不是第一个。在她之前,先后有“揭秘《红楼》”走红的刘心武、自称“公鸡下鸭蛋”的易中天等人,都是一阵风之阍红遍天下的新偶像。于丹的特色,是用《论语》作道具,这使她和别的新偶像略有区别。从这一点看,于丹之父是否曾在中华书局工作,我觉得并不重要,一点也不会影响于丹成为这种新的娱乐偶像。
  为什么要把于丹、易中天、刘心武们称为新的娱乐偶像?因为他们虽然与旧的娱乐偶像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提供给观众的依然主要是消遣和娱乐。不错,他们讲《红楼梦》“揭秘”,讲“三国”(既有《三国志》也有《三国演艾》),或者讲《论语》心得,已经与唱歌跳舞大为不同。但是,他们所讲的毕竟不是学术。2007年3月6日《扬子晚报》披露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健先生的看法,说“不能以学术研究的要求来要求于丹讲学”。这一点其实大家早已达成共识。他们给受众提供的不是新颖的思想,不是严谨的学术,甚至谈不上新鲜的知识(比如刘心武的“揭秘”之类),而是一种带有书场气息的新的消遣方式,一种戴着“专家学者”桂冠进行表演的新的娱乐形式。对于早已厌倦歌舞明星千篇一律狂轰滥炸的电视观众而言,这种新的消遣方式和娱乐形式确实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就是这种新的娱乐偶像能够风靡一时的基本原因。何况,这种娱乐偶像并非前无古人。20世纪5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扬州评话艺人王少堂先生说《武松》,曾经迷倒多少粉丝!这种新的娱乐偶像经过现代传播手段的包装,在影响规模上当然超过前人,但是,就其表演的实质而言,却并没有多少创造。他们的道具是经典,但是,受众从他们这里得到的却是消闲式快餐。经典只是一种名义。所谓走红,与经典基本上不相干。那证据很明显,谁都能看到,受众崇拜的根本不是经典,而是于丹、易中天、刘心武。书店热销的是于丹、易中天、刘心武的书,而从来不是《论语》、《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红楼梦》。而且,受众就是去买了于丹、易中天、刘心武的书。也不等于个个回家要去研究于丹、易中天、刘心武。他们中间许多人,之所以兴致勃勃排队排几个钟头等于丹们签字,大多不过是为着证明自己曾经参与到这般热闹之中,手头留下一份纪念物而已。这与当年少男少女们冲破警察防线,一心要得到一份歌舞明星的签名或者热吻,何其相似乃尔。既然如此,称他们为新的娱乐偶像,没什么不恰当。
  于丹走红,不是于丹的错。于丹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就是书中被人挑出错来,我看责任也大半不在于丹。书商何等精明,等的就是这一时机。岂 能容你从容推敲精心修改?再伟大的天才,产品一旦速成,难免不流于粗制滥造。比较地说,在这些新偶像之中,于丹看自己还是明白的。她接受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专访,说自己是“用传播策略去激活经典的内容”,我看比较客观。于丹走红,确实靠的是“传播策略”。于丹没有趁机吹嘘自己。没有一点自鸣得意,这一份清醒,很不容易。从这一点看,于丹比那些不知轻重的新偶像们高明。尽管如此,偶像于丹总有一天还是要走出崇拜者的“力挺”范围。现在遭人“炮轰”,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偶像自有偶像的规律,偶像崇拜从来不能持久。新鲜劲儿一过去,崇拜者就会去重新寻找新的偶像。于丹前面的路还很长,而且全靠于丹自己走,人们只能祝愿她一路走好。
  (《2007中国杂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08年版)
  [思考探究]
  1 《从我梦中打马走过》在写成吉思汗之前为何要写“见毛主席而不得”这一梦境?(提示:从毛主席和成吉思汗的相同点、写作技巧等方面思考。)
  2 成吉思汗的伟大与世俗各自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可从成吉思汗自身和他对普通蒙古人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等方面着眼。)
  3 Tietie(曾祖母)身上体现了成吉思汗的影响吗?在文革困境中,她一直重复“青给思——合罕是我们的祖先”有什么意味?(提示:可从Tietie所在的民族、出身、特定的社会环境等层面切入。)
  4 《新偶像崇拜论》把于丹、易中天、刘心武们称为新的娱乐偶像,他们与旧的娱乐偶像有何异同?(提示:从身份、功能、世人的态度等方面作横向比较。)
  5 《新偶像崇拜论》对于丹走红持一种宽容态度,作者认为于丹的偶像意义是什么?(提示:从消遣方式和娱乐形式的现状、于丹本人对走红的态度等着眼。)
  6 蒙古人尊崇成吉思汗,而王师北先生也说现代人“新偶像崇拜”无妨,这两种崇拜是一样的吗?(提示:可从崇拜的文化背景,崇拜的内容、动机等方面阐述。)
  7 比较两文结构的异同。(提示:梳理各自的文章结构。)
  8 比较两文的行文风格。(提示:从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考查。)
  [写作视野]
  一、关于“偶像”主题的内涵
  维基百科将“偶像”释为:偶像泛指被人崇拜的对象。古时的偶像多是各种神的雕塑,但随着现代人少了迷信,偶像多数是真实的人,尤以艺人为主,如歌手、影星等。很多宗教都严禁崇拜偶像的行为,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萧伯纳说过:“生活促使我们各自要企求一个能够足以信赖的、生活上的向导。”美国的《传记》等媒体已经联合评出美国人心目中的十大文化偶像,并称这些人的“行为和思想曾经那么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历史的进程”,在采种意义上,他们代表了美国的精神。
  不同的时代,人们崇拜的偶像不同。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偶像是雷锋、焦裕禄,70年代的偶像是张铁生、红卫兵,80年代的偶像是军人、文学家,90年代的偶像是大款和明星,21世纪初是网络高手和明星。这些偶像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二、关于“偶像”话题的名言
  
  爱所有的名人吧,他们教给了你们理论,教给了你们科学,他们把世界交给了你们。
  ——罗丹
  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一个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
  ——闻一多
  我崇尚一切德高望重的名人,但我从不拜倒在他们脚下,我渴望用科学来否定他们的某些谬误。
  ——爱迪生
  每个人都应该走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所吓倒,不受旧时的观点所群制,也不被时尚所迷惑。
  ——歌德
  极少有几个生活的榜样是完美和纯粹的。
  ——蒙田
  有些偶像穿戴和装饰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他们是没有心的。
  ——涅克拉索夫
  
  三、与“偶像”相关联的话题
  
  与“偶像”相关的话题还有“崇拜”、“模仿”、“精神家园”、“人文关怀”、“从众与独立”、“成就感与虚荣心”、“人生价值取向”、“个性与自信”、“公众人物的辐射效应”等。
  [习作借鉴]
  追星热的冷思考
  武汉市汉南一中高三(4)班划裕如
  生命之于红尘,有多种生存形式,有人追求的是表层世界的浮华,有人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充实。实际上每个人一生中,内心都有一个崇拜的偶像,只是对象不同罢了。
  时下,青年追星不可谓不热。
  据说,近八成的中小学生心目中都有明星偶像。有的男孩,看着自己心目中漂亮性感的女明星,容易产生性冲动、性憧憬:有的女孩过于速恋某男星,如果有某男星结婚或偷情的消息,立刻觉得“自己受骗了”,闷闷不乐,精神沮丧;有的少女甚至发誓非某“星”不嫁。
  2008上海中学生写作现状研讨会作过调查,中学生作文引用周杰伦歌词的频率直追陶渊明。在一次作文大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陶渊明的诗句出现过28次,而周杰伦的歌词出现了24次。
  大多数人都有偶像崇拜心理,这无可厚非。名人和明星在某一领域的成功,可以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向其学习,追星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作自我激励。但追星过度甚至是“歇斯底里”则是一种病态。
  不少媒体曾报道父亲愿卖肾以助女儿追星一事,最终是女儿见到了刘德华,父亲却因为刘德华没有安排足够多的时间与女儿私下会面,选择了跳海自杀——还有比这更坏的结果吗?
  如果说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少男少女追星还带有一丝浪漫色彩的话,那么这个结局则是悲剧意味浓厚。追星追出了人命,而且死去的是追星者的父亲,这种极端行为让人沉重和后怕!
  是该给追星热泼点冷水了!
  其实,明星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许多明星的外在美源自包装,明星也并非只有人前风光。翻开报纸:某某女星被偷拍了,走光了,混乱中被吃豆腐了;艺人们总是提心吊胆过日子,保镖一增再增,住所一迁再迁;一些发布会也常常因为场面太混乱而被临时取消。面对火爆无序的场面,面对花容失色的明星,你是否感觉到明星的一丝丝无奈?
  著名小品演员郭达说过:假如真的想当明星,就必须问问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勇气,到底心里有多大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的吃苦精神。
  明星不好当,但我们可以从明星身上学习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对工作的认真,对社会的责任。来自全国各地周笔畅的歌迷们,受青春偶像周笔畅爱心的影响,捐资建造了200多口“母亲水窖”,极大缓解了这些严重缺水地区的父老乡亲的饮水困境。让一种爱的力量。传播在天之高远,地之深厚的黄土地上,如此才是追星的正道。
  请记住:偶像崇拜绝非生活的全部。
  向先生的背影鞠躬
  武汉市汉南一中高三(4)班 宋翔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留 下遗言“不要作任何纪念的事情。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蓦然回首,先生已经逝世72年。
  72年间,崇拜先生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厌恶先生的人说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耳边回响着一个声音:“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几度误解,几度怀疑,几度逃避和疏远,终究还是回归了。现在我们谈先生的文字,或许会觉得它过于冷峭和沉重。的确,先生是缺乏梁实秋的闲适,林语堂的“性灵”,周作人的散淡,徐志摩的诗情画意。然而,如果那个时代只给我们留下了吟风弄月的感性文字,只留下一片悠然淡漠的文人趣味,那么我们又怎能体味到那个时代的黑暗?那个时代,在我们眼里恐怕只是一具时间的骸骨罢了。
  一言以蔽之。先生在中国的价值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
  先生被称为“民族瑰”,就在于他是对于中国人的精神、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国民性,为了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先生的精神核心是批判精神,这正是今天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精神。贫富悬殊、权钱交易、诚信缺失……眼见和稀泥着、随大流者、趋炎附势者活得风生水起。我们社会远没完善到不需批判的地步,可我们的批判精神在哪里?
  先生一生提倡“立人”,讲求个体尊严,每个个体都有充分发展自我、享受幸福的权力,人不应该为自己的独立思考遭受损害,这是一种普世价值理念。拥有了个体尊严和个体生命的自觉意识,也就拥有了鲁迅所说的“自信力”。而这些拥有自信力的人,才是中国的脊梁。
  我崇拜先生,并不因为他是那个超凡入圣的“神”,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先生当然会有错误,但他永远不怕改正错误。先生在严酷的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时,以更为严酷,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残忍的态度剖析内心世界;先生怀着三闾大夫般的旷世忧愤,用一支如太史公一样的奇崛文笔去书写黑暗:先生义无反顾的理性精神仿佛一盏高高吊起的孤灯,光芒穿越了时空,一直照亮今天。
  在四面的喧嚣中,向先生的背影深深鞠一躬!
  [教师点评]
  《追星热的冷思考》表现出了难得的独创性,通过对追星现象的冷静探寻,剖析弊端,点明危害,找出实质。指点出路。全文视野开阔,持论充分,居高临下而又态度平和,鞭辟入里而又平易近人,行文体现了思辨性、独立性与辩证性的结合。
  2008年适值鲁迅先生逝世72年之际。《向先生的背影鞠躬》这篇怀念性文章回顾了先生揭露黑暗的义无反顾的理性精神和严格剖析自我的高尚人格,真挚地抒写了对先生的无限崇拜与怀念之情。作者并对现状有所质问和批判,谆谆告诫“年轻一代一定要铭记鲁迅”。本文构思精巧,文采飞扬,融真情与理性于一炉。
  [命题训练]
  1 人们往往崇拜自己不熟悉的人和远离自己的人,因为这会有一种神秘感。而神秘感一旦消失,崇拜的情绪就可能淡化。
  据说,耶稣在外游历了很长时间后,返回家乡布道。起初,人们为他的学问和智慧而叹服。当大家仔细一瞧,发现眼前这个口若悬河的人,原来不过是本地一个木匠的儿子,诚服钦敬之心顿减,立即变得不恭不敬起来,耶稣还是刚才的耶稣,乡邻却已不是刚才的乡邻了。
  请以“偶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文体均不限。
  2 有一种说法:我们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政府的人文关怀,都在弱化甚至消失。但民间的关怀需要并不会因为文化母亲的缺席而消失,它必然去寻找替代资源,于是,追星也就成了势所必然的事情。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请以“人文关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文体均不限。
  3 时代不同,偶像也在变。请以“偶像与时代”为题作文。
  4 追星族所追多是明星、艺人,科学家、世界冠军等则多遭冷遇。请以“寻找价值取向”为题作文。
  5 请以“崇拜与自信”为题作文。自选文体,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6 请以“我的精神家园”为题作文。自选文体,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素材链接]
  1 2003年,新浪网联合《南方都市报》等15家媒体在网上举办了一个“评选中国十大文化偶像”的活动。在这次候选人的名单上,除了我们熟悉的鲁迅、老舍等文化名家外,体育明星姚明、邓亚萍,演艺名人李小龙、张国荣、王菲、用星驰等也名列其中。对这次评选,网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投票最终结果是:鲁迅、金庸、钱钟书、巴金、老舍、钱学森、张国荣、雷锋、梅兰芳、王菲。文豪鲁迅和歌星分列十大文化偶像首尾,歌星张国荣高居第六,这个现象耐人寻味。
  2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少年时受到政治明星肯迪尼的“感召”,而立志像肯尼迪那样去当美国总统。克林顿出身贫寒,是从美国偏远小州阿肯色州走向白宫的。小时候的克林顿原想将来当一名医生、记者或做一个音乐家。然而1963年的夏天,一次机会,让他目睹了当时国际政坛明星——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风采,并为之倾倒。当总统肯尼迪握住这位阿肯色州小男孩双手的时候,他并不知自己的明星风采影响了克林顿的一生,美国总统成了克林顿人生的目标。那年克林顿才17岁。从华盛顿回到故乡阿肯色州,见到他母亲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他和总统握手的照片让母亲看。他母亲说:“我看懂了他的表情,他的心思,我知道他日后要干什么。”20年后,他终于走入了白宫,成为他少年时代就梦寐以求的那颗星——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3 疯狂追星的兰州女子扬丽娟自迷上刘德华后,已29岁的她便一直没有上学、没有工作,全职做追星族,她发誓:“不见刘德华,我决不嫁人。”13年来,她前后三次前往香港和北京寻找和刘德华面对面的机会。其家人为了完成她和刘德华见一面的愿望也不惜一切代价,不仅债台高筑,就连家里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也卖了;她的父亲为让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2007年杨丽娟已如愿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4 2003年4月1日晚,张国荣跳楼自杀。没想到,消息发布后的第二天,四川巴南区南泉的17岁少女就向母亲提出了辍学的请求:“如果你强迫我上学,我就死给你看。”母亲无奈只得答应她。哪知道,从此她便走进自己的小屋,两年足不出户(除了出来和家人一起吃饭),不管什么人来找她,都说不见。
其他文献
玩跳棋,似乎不及“楚河汉界”的厮杀那般玄妙激烈,老少易学,长幼能对。但要将一个棋子最先跳入对方三角阵内,也并非易事,必须靠熟练和机智。其过程颇费脑筋,能诱你走火入魔,不获胜而不甘罢休。小小跳棋,花样儿繁杂,能跳出一番情趣、一腔哲思,诱你悟得人生三味。  一盘跳棋布开阵来,当胸存全局,瞻前顾后,切莫急于求成。从跳动第一个棋子开始,就应迅速促成连跳路线。连跳阵势形成了。切莫只顾让前面棋子跳跃冲刺,而忽
期刊
1、首位“太空漫步”的中国人翟志刚    翟志刚幼时家境困难,由于父亲长年卧病在床,家全靠母亲贾桂芝卖瓜子支撑。从中学到高中,翟志刚每天放学到家就做饭,然后骑自行车把妈妈从镇上接回来,再帮妈妈炒一锅瓜子,而后匆匆赶回学校上晚自习,六年里风雨不误。  空军飞行学院来招人了,翟志刚高兴地报了名。得到考上消息的那天,母亲比翟志刚都高兴,“哎哟,我儿子可出息啦!”  翟志刚到学校后,每月津贴12元,自己只
期刊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比喻是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的,对比喻类句子,可以用寻找本体的方法来解读。  [例1](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阅读)根据上下文,解释“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的含意。  [相关语段]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
期刊
鸟语花香的草坪上,和粉蝶儿嬉戏:葱郁的森林里,与群鸟共鸣;泉水淙淙的山野里,迈着轻盈的步履踏青,尽情享受阳光的沐浴;清晨吮吸清新的空气,静夜仰望璀璨的星空。曾经的自然馈赠给我们许多忘不掉的柔情蜜意。  那些如散珠碎玉般星罗棋布的湖泊,以及那宝镜似的湖面、翡翠般的湖水多么令人神往、叫人陶醉!然而,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湖光山色却大多令人失望,湖水变质散发出一阵阵恶臭,人们都避而远之,附近的居民更是望湖
期刊
阅江楼记  宋 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出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①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期刊
写议论文,思想浅薄的作者会把文章弄成相关论据的叠加,而真正成熟的作者则是通过对现象和问题的深刻剖析折射出自己对社会生活、历史现象、文化伦理等的思考。  怎样让自己的论说文跳出平淡浅薄的窠臼,展现深刻的思想呢?    一、学会从一个问题中看出两个方面    有些题目,如“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步与一生”,文题中就出现了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当然应该辩证对待,不可偏废其中一方。前一个题目可以抓住“机
期刊
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是人的心理态度的简称。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心态决定思维,心态决定行动,心态决定成功和失败,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人们做一件事常常表现为三种心态:一是试试看,二是尽力而为,三是全力以赴。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抱有试试看的心态在困难面前往往会退缩,尽力而为是被动的消极的听凭自然的心态,这种心态下的付出和努力是有限度的,要成功只有全力以
期刊
论说文立意深刻至关重要。而立意的深刻往往由分析问题的思辩性决定。辩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立一个新颖的写作角度,还可以使我们的说理思维严密,结论掷地有声。请看下面的实例。
期刊
1 D(A供不应求ying B泌尿科mi c发横财heng)  2 D(A不修边幅 B警戒线 C气概)  3 D(过犹不及:指事情办得过火,就跟走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此处用之适宜。A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B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化”指化境,绝妙的境界。本成语没有“走神”的意思。C与人为善:现指善意帮助人,不指“文明礼貌,和气待人”。)  4 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