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将“错”就“错”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a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错误总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如果教师仅仅是消极地予以纠正,虽然不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总是会留下一点瑕疵;相反,如果教师愿意积极地开动脑筋,做点文章,也许这个错误就变成了难得的机会,可以为课堂增添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迂回转折,引导学生自我改错
  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他们的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的阶段,考虑问题不全面,课后的作业都不一定能顺利完成,更不用说课堂上在老师与众多同学的注视下回答问题,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教师看来,这样的情况司空见惯,但对学生而言,却算不得小事一桩。一方面,教师的一句“错了”会使出错的学生感觉自己被否定,自信心与自尊心受到一定的挫伤;另一方面,过分强调答案的错与对,会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正确答案是什么”上,而忽视“为什么错了”,不去思考今后如何改正。
  为了照顾学生的感受,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分析的能力,教师可以换个角度,站在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角度上,引导他们从错误答案出发,做出分析判断。例如,在“水的电离”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某温度下,纯水中氢离子浓度为2.0×10-7 mol/L,则氢氧根离子浓度为多少?”有位学生得到的答案5.0×10-7 mol/L。很显然,他将“某温度”误认为“25 ℃”利用10-14 求解。此时,可以请他说明一下求解的方法,他一定会说“水的离子积为10-14”,再问“这个10-14 有适用条件吗”?应该会答“25 ℃”,对照题意,恍然大悟,审题不够仔细。到这里,就可以将学生向解题关键“纯水”上引导了。通过如此的迂回,本堂课的两个关键环节“25 ℃时,水的离子积为10-14”和“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得到了再一次的突出与强调,同时也使学生多了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
  二镇定机智,化解自身尴尬处境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备课,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作了估计,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如读错字、写错字、算错题、实验失败等。对于化学教师,尤其是年轻的化学教师,演示实验是错误的多发区。
  面对非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不知所措、信口胡说,还是从容不迫,重新来过?不论选择哪一个,要么将学生带入思维的误区,要么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都会使教学效果打折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将错就错,另辟蹊径。
  有位实习教师,在“硫酸的性质”一课中做浓硫酸与铜的演示实验时,装置的连接、药品的取用都很顺利,只是在最后忘记了用酒精灯加热。等了一分多钟,等不到反应的发生,这位教师暗地里检查,才发现自己的疏漏。聪明的他并没有立即暴露这个错误,而是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观察:“大家看,铜片与浓硫酸混合后并没有任何的变化,由此可见,常温下,两者是不会反应的。如果对它们加热,情况又会怎样?”顺势摆上了酒精灯,仅仅一句话,将原本粗心犯下的错误转化成了对比教学的好机会,使学生对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条件有了深刻印象。
  这类错误属于课堂的偶发事件,需要教师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并巧妙地予以解决,使讲课者和听课者在思路和感情始终保持一致。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是教师情感与才华的结晶。
  三 巧设“陷阱”,打破学生惯性思维
  课堂中没有错误发生,固然给人以顺利与流畅的感觉,但是某些问题,如果以“错误”的形式出现,似乎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安排一些“错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于溶液的pH求算中有一个酸碱溶液稀释的问题,首先通过例题得出了稀释后pH的求算方法“pH=N的强酸稀释10m倍后,pH=N M;pH=N的强碱稀释10m倍后,pH=N-M”,另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溶液的“无限稀释”。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他们可以理解,也仅仅是理解,而应用中这正是一个很容易布陷阱的地方。与其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犯错误,不如干脆让他们先上一次当。教师可以设计3道练习题:(1)0.05 ml,1 mol/L盐酸配成50 ml溶液,pH=?(2)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100倍后pH=?(3)1 ml,pH=6的盐酸稀释至1 L,pH=?前两题根据公式很快有结果,最后一题则暗藏陷阱。果然,有学生说“等于9”,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警惕性较高,未受惯性思维影响。对于答案不置可否,教师提示:“这是盐酸溶液”,反对声音逐渐高涨,不久便全部醒悟过来,“只可能趋近于7”。教师安排这样一个“错误”,正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它的再次发生。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
  责任编辑:李 林
其他文献
摘 要:“等量代换”是一个量用它相等的量去代替的数学方法,它是代数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在小学三年级进行这个内容的教学,教师如果凸显“三味”:即,生活味、探究味和生成味,能有效帮助学生认识、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丰富学生的“等量”表象,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等量代换;生活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1-004
摘要:为解决三年级学生起步习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根据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习作指导的方法,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指导:每单元习作不是练一次,而是分三次练习,“一扶,再放,三创”,逐步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习作指导;读者意识  一、现状困惑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三年级的习作要求
摘 要:小学文学教育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着力于“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既学会语言文字的应用,又进入一个新的精神境界,唤起学习的意识、理想的追求和情感的纯洁,勇敢前行,走上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之路。  关键词:文学教育;语言文字应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20-02    如何进行小学文学教育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中到处是幼儿学习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孩子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和发现。”《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大自然亲近,从中获得劳动与
摘 要:教育是一种艺术,当然离不开“留白”。教师需用心取舍教材中的“留白”;细心挖掘课堂中的“留白”;合理运用课堂中的“留白”。一个教育的智者总是善于给自己的心灵“留白”,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也要善于给自己的课堂“留白”。  关键词:小学数学;留白策略;自助探究;动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5-0028-02  任何事物都要有“
春寒料峭,世界一片银装素裹——这是前年的一个初春。雪精灵又像变着戏法似的,在人们对下雪不再抱太大希望时,她变拖着白色的礼服降临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城市,没过几天,大地便呈银白。这令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忙跑下楼去玩雪。   雪停了,大地被披上一層白色的绒袄。在初春和煦的阳光下,满地的雪都闪着光,刺目、耀眼。捧起一点雪,那雪洁白如玉,不带半点污垢,却又冰冷刺骨,令我打了个哆嗦。抬眼望,一片皑皑之景
Two little children, a boy and a girl, lived long ago with their widowed mother in the Canadian forest. The woman was very poor. She often had to go far from home in search of fish and game for her fa
“构建自主课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规划课题。近年来,围绕“自主阅读”这一核心内容,我校语文老师通过“星期二教研会”“三课一体”“同课异构”等校本教研活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为突出学生自主意识,实现教学转型,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尝试应用了“自读自问、自读自悟”的“自主性阅读”教学模式。  所谓“自读自问”,就是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
摘 要:数学评价不仅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享受数学教育带给他们应有的快乐,让每个学生自信地学到“最好”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评价;多种评价方式;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0-0039-02    《数学课程标准(
内容提要 形而上学或者说“道”是否可言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道家在这方面有一个强势的理论,认为“道”不可“道”(名、言),却可以“正言若反”的方式表述。禅宗亦在同一理论延长线上理解其不可说的“第一义”。冯友兰将这一致思方式概括为“负的方法”,并认为其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质。然而,此一论断忽略了儒家对形而上学言说问题的独特理解。大致来看,儒家之“道”是否“可道”并非一个纯理论问题,而决定于言者或听者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