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用孤独的干净回答

来源 :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w1339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格达峰是苍茫的
  我来到这里,天山的雪这样白
  白成了我的亲人
  它在最高的位置冷静,在最亮的风口写诗
  我喜爱它一袭白色的长衫
  数朵雪莲
  它一尘不染的态度
  我必须乘船在天池的水面
  我要这样的态度
  我还喜爱雪变成了水
  汇集在山间
  这个现实主义的过程
  白云、天空、深刻的蓝
  它们与我陪同着山峰
  这是一池天水里的日常内容
  我站在船头
  天池不但容纳了我全部的远方
  还容纳了波浪的叹息
  峰峦的拥挤
  这是一个干净的世界对混浊的回答
  这干净,让我看到我孤独的白纸
  它暗示我
  天池的策略就是我的策略
  我只用孤独的干净回答
  独自的沧桑
其他文献
黄昏鹅蛋黄的光辉洒向大地,表舅的房子出现在眼前,我的心瞬间发凉。矮、逼仄、杂乱。发了黑的墙壁,让煤烟和苍蝇弄得脏兮兮的。一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姑娘坐在门槛上,淡黄的头发贴着头皮,脸上露出冷冷淡淡的神情。  我向女孩问好,她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我爸我妈在外面干活,不在家。”我点点头,一声不响地放下行李,又一声不响地走出了那间屋子。  到村路上一看,他们家的房子处在中间,看上去又低矮又破旧,屋顶仿佛一
期刊
1  窗外天空低垂,连日下着雨,到处都是积水,如同内心肿胀的欲望。他们说,土地不吃水,所以水汪汪的。我说,是土地吃饱了,再也吃不下了。院长说,医院这块地,很多年以前是水库,脚下这座楼,再往深,就是水库的底子。据说当年建楼前做过勘测,皆无问题,结果打地基的时候,地下水喷涌而出。近来雨水颇丰,窗外的小沟渠变得充沛,哗啦啦带起一股藻类的腥气。旁边的一摊,泥与水的混合,在太阳底下较着劲儿,还没蒸发完——另
期刊
生养在深山的壮族孩子,对城市是极为陌生的,甚至是没有概念的,可是我在八岁时,竟和同样是八岁的阿飞偷偷跑去了市区。那时候我不会去想,多年后我才会去想,对于一个深山的小女孩来说,那样的方式进城是多么英勇的壮举。  那是我第一次进城,当时我却口口声声说是第二次。阿飞并不相信,迷乱暴露了我对城市的陌生。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胡乱地东走西逛,并不知道要干什么。  开始时我们身子僵硬地穿过许多楼房、店铺、摊贩,然
期刊
连亭,本名廖莲婷。二十岁开始进行有“文学意识”的创作,追求独立自由的纯文学写作。2012年起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民族文学》《时代文学》《山花》《作品》《飞天》《山东文学》《广西文学》《诗刊》《星星》《中国诗歌》《青春》等刊发表作品。出版散文集《南方的河》(作家出版社)。  我在镜子中看见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一个荒谬、痛苦的家伙。我羞于承认,我一直是孤独的。这个孤独的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少不更
期刊
1  我的父亲,是个坏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坐在床上垂泪。  那是小城里一间很小的出租屋,逼仄潮湿,十五瓦的白炽灯发出微弱的气息。母亲坐在床边,不知从什么地方翻出一堆纸片,一边流眼泪一边伸到我面前叫我认出上面的字。彼时,我才读小学二年级,认识的字不多,只清楚地记得最上面的是一张离婚书,写着父亲与母亲的名字。  母亲眼泪汹涌,举着那一堆纸片向十岁的我一遍遍控诉父亲的罪行。  “我怀着你,去
期刊
端木赐,本名孙韧,男,1990年出生。医学学士,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天涯》《散文》《美文》《散文选刊》等刊。  1  三月里,北京城的桃花争先绽放,红的红,粉的粉,虽然开得浓艳,但也开得随意。四月的时候,山里的桃花才盛开,这是阿东对我说的。他说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桃花,与街边的桃花不可同日而语。他管漫山遍野的桃花叫作“桃花海”,我知道到了四月,那些远方的桃树将摇曳生姿,亿万朵桃花轰轰烈烈
期刊
田园诗  疏密有致的风  被牧草截留。水打着喷嚏  迎接他至亲的人  想象中,细雨撩拨的  幽默感忽明忽暗  我想念她们  那落日的山冈,花楸树  因寂静而惶惑  撑起了巨伞,忘忧草  和碎裂的涛声  也在轮回中舒展  看见乌云,在倾斜的天幕上  被骆驼刺装饰  这年景突兀,如困兽  的螺旋桨。而它细碎的斑纹里  有雷电的轰鸣  记住吧!草色  四壁已被影子掏空  葵花梦  黄褐色沙丘上,葵花  
期刊
黎子,1993年生,甘肃庆阳人。曾获第五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大赛一等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大沥杯”小说奖、“东荡子”高校诗歌奖等奖项。有作品发表于《作品》《厦门文学》《中国诗歌》《诗歌世界》《山东诗人》《南方日报》《中国新诗年鉴》等报刊。游荡在北方与南方之间。喜欢有震撼力的文字。  写给我的母亲与男友,我二十岁时候的爱恨与温暖,战栗地发光。  ——题记  1  自从我交了男朋友,母亲便多了
期刊
散文作为“文类之母”和古典文学的“正宗”,在古代中国一度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与诗歌并举,“诗文大国”的称谓由此而产生。进入现代后,在中西文化深度对接的背景之下,经过西方“essay”体与晚明小品文的相互植入,以及周作人、郁达夫、鲁迅等诸公的文体实践与理论探讨,现代散文观念得以确立,并在文本创作上达到了另一个高度,成为新文学创立过程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文学范式之一。白话散文的历史,几近百年,如同其他文体一
期刊
保宁(1952— ),原名黄幼方,生于越南义安省演州县,祖籍越南广平省广宁县保宁乡。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黄慧生前曾担任越南社科院语言所所长。1969年参军,并在西原地区参加抗美斗争,是当时所在营队中少数幸存者之一;1975年越战结束后退伍;1976年至1981年间在河内上大学,之后在越南科学院工作;1984年至1986年间在阮攸文学创作学校(相当于中国的鲁迅文学院)学习,随后在《青年文艺报》工作。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