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信息化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意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逐步意识到,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财富已经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运用和掌握信息的方式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正是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建立的一套全新的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让学习者的信息能力从以记忆为主转向以运用信息和创新信息为主,使我们的教育从知识传授型转向创造学习型。
在此背景下,作为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开展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研究与探索,寻找在新课标下适合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
确定培养目标
当今的学生要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就必须获取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形成能够在信息社会生存所必备的终身学习和持久发展的能力。
那么,信息素养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也就是说,学习者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就能够自觉获取学习内容,对所关注的领域进行扩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学习成为更具有自我导向和控制的过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灵活掌握从图书资料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以及网络浏览器、网络通信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有敏感而主动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和搜集、整理必要的信息。获取信息的手段包括采访、参观、实验、问卷调查、应用各种现代媒体等,这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
具备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大千世界丰富的信息中选择好鉴别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传递给他人,包括研究结果的表达、媒体的应用、信息的存储与变换、有效发表与传播的方式的选择。
四、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善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科知识的拓展和支持研究。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原来的诸如“Windows入门”、“网上冲浪”之类的技能培训课程,相较于新课标下的信息教育则是相形见拙。因为计算机组成、文字处理、数据库检索之类的课程针对的是如何使用计算机,而不关心应该在何时、何地、如何使用,学习者可能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些独立的技能和工具,却不了解如何综合应用这些技能和工具去解决特定情境下的问题,完成特定的任务。而我们新课标下的信息教育,所提供的信息技术素养就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运用独立的信息技能去解决信息问题,这正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围绕目标,发展技能
新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信息技能的培养,包括确定信息需求(认识到信息需求,并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为了完成此目标可能需要哪些信息);选择信息策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最佳的信息策略组合);检索获取信息(运用合适的工具,采取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整合建构信息作品(依据整理的信息素材,构建自己的解决方案);评价信息处理过程与作品(能够对自己的解决方案进行反思,以利于今后长足的发展)。
结合实际,多方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新课标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项Tasks(任务)和Activities(活动)来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从而灵活运用,满足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牢牢地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内,我们做教师的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说出来,做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潜能,做到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但若只有兴趣,不加以合理的引导,有些学生仍然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认为上课就是玩玩电脑。所以,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的兴趣逐步转移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上来。 如笔者结合“信息的获取”模块的教学,与其他学科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电子小报制作竞赛,学生在网上查询信息既学习到了新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学到了搜索的方法技能,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在“信息的编程处理”模块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中算法的学习,通过将数学学科中的一些有趣的题目,与数学老师配合,数学课上学习算法设计,信息技术课上将算法写成实际的程序运行,使学生能真正看到运行后的结果,学生都会欣喜万分。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熟练操作各种常用计算机软件,对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硬件技术等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相关数字化资源、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和一定的设计开发能力;其次,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设计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案,突破现行教材在内容、形式、体系、结构和层次上的瓶颈与困难,使教学逐步适合“主题式”、“活动式”和“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开放、自主、协作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能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基本要求,也能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留下个性发展的空间;最后,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提高,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教学内容更新较快,信息技术教师应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更新和充实学科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纲要”和“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
新课标正是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建立的一套全新的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让学习者的信息能力从以记忆为主转向以运用信息和创新信息为主,使我们的教育从知识传授型转向创造学习型。
在此背景下,作为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开展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研究与探索,寻找在新课标下适合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
确定培养目标
当今的学生要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就必须获取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形成能够在信息社会生存所必备的终身学习和持久发展的能力。
那么,信息素养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也就是说,学习者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就能够自觉获取学习内容,对所关注的领域进行扩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学习成为更具有自我导向和控制的过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灵活掌握从图书资料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以及网络浏览器、网络通信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有敏感而主动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和搜集、整理必要的信息。获取信息的手段包括采访、参观、实验、问卷调查、应用各种现代媒体等,这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
具备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大千世界丰富的信息中选择好鉴别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传递给他人,包括研究结果的表达、媒体的应用、信息的存储与变换、有效发表与传播的方式的选择。
四、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善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科知识的拓展和支持研究。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原来的诸如“Windows入门”、“网上冲浪”之类的技能培训课程,相较于新课标下的信息教育则是相形见拙。因为计算机组成、文字处理、数据库检索之类的课程针对的是如何使用计算机,而不关心应该在何时、何地、如何使用,学习者可能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些独立的技能和工具,却不了解如何综合应用这些技能和工具去解决特定情境下的问题,完成特定的任务。而我们新课标下的信息教育,所提供的信息技术素养就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运用独立的信息技能去解决信息问题,这正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围绕目标,发展技能
新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信息技能的培养,包括确定信息需求(认识到信息需求,并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为了完成此目标可能需要哪些信息);选择信息策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最佳的信息策略组合);检索获取信息(运用合适的工具,采取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整合建构信息作品(依据整理的信息素材,构建自己的解决方案);评价信息处理过程与作品(能够对自己的解决方案进行反思,以利于今后长足的发展)。
结合实际,多方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新课标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项Tasks(任务)和Activities(活动)来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从而灵活运用,满足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牢牢地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内,我们做教师的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说出来,做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潜能,做到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但若只有兴趣,不加以合理的引导,有些学生仍然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认为上课就是玩玩电脑。所以,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的兴趣逐步转移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上来。 如笔者结合“信息的获取”模块的教学,与其他学科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电子小报制作竞赛,学生在网上查询信息既学习到了新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学到了搜索的方法技能,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在“信息的编程处理”模块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中算法的学习,通过将数学学科中的一些有趣的题目,与数学老师配合,数学课上学习算法设计,信息技术课上将算法写成实际的程序运行,使学生能真正看到运行后的结果,学生都会欣喜万分。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熟练操作各种常用计算机软件,对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硬件技术等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相关数字化资源、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和一定的设计开发能力;其次,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设计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案,突破现行教材在内容、形式、体系、结构和层次上的瓶颈与困难,使教学逐步适合“主题式”、“活动式”和“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开放、自主、协作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能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基本要求,也能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留下个性发展的空间;最后,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提高,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教学内容更新较快,信息技术教师应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更新和充实学科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纲要”和“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