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本,让小练笔落到实处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da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文练笔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伴随着阅读教学展开,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使读写相得益彰,是进行语言文字訓练的重要方式。但到底如何运用,看似容易,操作起来却很难。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练笔只停留在“你想说什么”“说说你的看法”……这种肤浅的练习上。大多数练笔都会脱离语境,千篇一律,变成了缺乏引领的假练笔、空练笔、浅练笔。怎样才能做到真练笔、实练笔、深练笔呢?
  一、确定三个学段分层次螺旋式上升的练笔目标和训练内容
  不同年级的小练笔,由于学情、习作目标、文体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初步总结了“低年级以词句模仿为主、中年级以段落训练为主、高年级以篇章结构借鉴为主”的螺旋式上升的训练目标和内容,既遵循了学生的基本学情,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小练笔训练的目标过高或者过低现象的出现。
  1.低年级的词句模仿为练笔的主要内容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要指向词语的积累、基本句式的学习使用。通过练习词语在语言形式中的使用,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积累语言,帮助他们读懂课文。通过基本句式的模仿,帮助学生迁移运用这些基本的语言样式,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统编本二年级上册)一文时,可抓住本篇课文的语用训练点“一边……一边……”,引导学生以填重点词的方式,完成句子的仿写。
  出示:“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__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读一读,演一演,明确用“一边……一边……”连接的动作是同时发生的,随即让学生填空,再用“一边……一边……”说句子写句子,达到练笔的目的。
  这样的随文练笔形式灵活,效果明显。
  2.中年级练笔的着力点在段落训练上
  张志公先生曾说:“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够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流利,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因而在中年级这一过渡阶段,进行段落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们把这一阶段的练笔定位在段落练习上。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一文第4自然段写道: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教学时出示各种鱼的图片,让学生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来写各种各样的鱼。借机出示各种鸟的图片,如果让学生们一下子说出这个句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次练笔,先说一说每一幅图片鸟的样子;第二次练笔,把第一次练笔的几幅图,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连起来说一说。这两次小练笔,不但让学生有样可模仿、会写,也在模仿过程中,克服了畏难情绪,愿意去说去写。
  适时进行的段落训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表达欲望,大部分学生因此变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敢于说话,敢于作文,而且还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小练笔训练过程,能不断实现学生写作技能和生活积累的同步发展。
  3.高年级练笔指向感受语言特点和布局谋篇
  高年级教材中的课文丰富多彩,语言运用也是多角度、多形式,所以,练笔内容也应是形式多样的。但立足点指向感受表达方法,可以练笔学到的各种语言形式,也可以练笔文章的布局谋篇,还可以练笔表述自己的感悟、体会,也可以续写、扩写,总之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这一根本上落地。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下册)一文把练笔定在抓住特点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的清风湖的桥上。这样对优秀篇目的篇章结构借鉴的小练笔,能够让学生厘清一篇篇文章的思路和线索,使得习作更加有顺序性和条理性,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于习作的自信心。
  二、提炼小练笔训练“五法”
  1.理文脉时“由说变写”
  课标指出,中年级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让学生在这期间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时候学生会口头表达但是付诸笔端却有很多困难,在这里插入小练笔训练,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比如《灰雀》(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在引导学生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先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人物,然后想一想他干了什么,用这样的方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一次小练笔,把概括的主要内容写到练习本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概括的方法,以后进行这样的练习或者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2.于空白处“有效补白”
  很多文学作品都有适当的“留白”,因而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巧用这些空白点,挖掘、补充、丰富课文的内容,既是对学生说、写能力的锻炼,也是对课文内容理解和把握的一种加深。
  比如《去年的树》(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一文第17自然段“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中,两个“看”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此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此时鸟儿的心里在想什么,会对灯火说什么。补白和想象,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体会到鸟儿和树的感情深厚。
  再如《陶罐和铁罐》(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一文,到最后陶罐被挖掘出来,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处安排一个小练笔,写一写:如果你是铁罐,此时会想什么,会对陶罐说什么。这个小练笔,既提升了主题,也让学生充分体会了主题的意义:每个人或者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其他文献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编排的助学系统,也是分解和落实教材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是支撑和指导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从解读、洞察和创造的视角,分别就“是什么”“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等不同的方面,将课后习题运用得高效而灵动。  一、解读:关注如此设置的用意,明確教学方向  1.课后习题揭示了内容方法  以《雷雨》(二年级下册)一文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了“阅读循环圈”的观点:阅读是由“选择—阅读—反应”组成的循环圈,而在这之中的核心因素是“有能力的成年阅读者”。教师最应该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指导和协助学生阅读的前辈和长者,和学生一起经历阅读的全过程,是有意义的且美妙的历程。  一、绘本知道怎么办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说过:“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
阅读不仅是学生知识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的,若能构建班级阅读“领、推、评、展”模式,创设良好的班级书香文化,必定能营造一个人人爱阅读、时时讲阅读、处处有文化的人文环境,使全班学生浸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身心受到滋养,精神获得丰富,品格得以提升。  阅读本身是一个具有多元性、多向性细致缜密的过程。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可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课标强调:“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词受到的重视,统编本教材特征尤为鲜明,古诗词篇目增多,内容更加丰满,如有反映民间疾苦的《悯农》,有写山水田园的《江南》,还有思念家乡的《静夜思》……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充分结合学生真实鲜活的生活,亲近古诗内容和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他们的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已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习作。笔者客观地分析了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引导教师理性看待网络语言的“入侵”,培养学生使用规范语言的良好习惯,打好语文根基。  一、缘起——学生的习作受到网络语言的“入侵”  “哎呀呀,这些词语从哪儿冒出来的,是不是错别字?批改这样的习作我迷糊了。”50多岁的刘老师拿着习作本在办公室直嚷嚷。我把这篇习作浏览了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堂处处呈现语言文字,洋溢着优秀文化气息,应让学生在浓郁的语文气味中耳濡目染,传承优秀文化,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笔者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文化元素的借用,让导入有语文味  语文阅读课堂的导入方法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但都指向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这一层面。笔者认为,好的课堂导入也应有语文味,而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因此,在教学《雷雨
古诗词语言凝练丰厚,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然而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古诗词的传承,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在形式上很单调,大多停留在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读读背背上,缺乏对古诗词的深度了解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我发现探究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对古诗词进行深度的探究,也就是要和学生一起享受古诗词的意蕴美、节奏美、音韵美,还要和学生一起
写字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写字习惯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及发展也会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在目前的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应该尽量改变较为落后的教学思维,时刻谨记与时俱进,根据信息化时代的技术优势,在写字教学的过程当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都被激发起来。同时,也要不断地改革教学的方式,使写字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在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公平合理地
清晨,我独自坐在办公室与“作业大军”奋战,电话铃突然响了,一瞧,是小琛妈妈的来电。我连忙接通电话,电话那头,小琛妈妈说:“黄老师,不好意思,打扰您工作了,我们家小琛变得爱阅读课外书了,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听了小琛妈妈的话,我脑海里一下子冒出许多画面。一年前,我在班级开展“流动绘本”活动,让每名学生带2~3本绘本到校。我给每本绘本编上号,再亲手交到每位学生手中,两天轮换一次,一学期下来,每名学生
微课的视频时长大多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探讨。微课越来越广泛地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意义学习、高效学习的原则,在基础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语文是既具工具性又具人文性的一门课程,语文课程的两方面性质都要求课内、课外有效配合,恰好微课在这两个大的领域都可发挥积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尝试着从微课植入课堂的时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