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上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与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老师若采取传统的“一刀切”教法,学生将展现不出自己的潜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老师应当采取适当的具有差异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本文将围绕差异教学,结合实际教学,对如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差异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教育的多元化 个性 差异教学
前言:
初中数学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最优的数学发展。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因此,想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將他们之间的差异做好协调。实施差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有效,学生根据自身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到提高与发展,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 什么是差异教学?
古有孔子采用“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教学,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笔者认为这属于“个别教学”,因材施教的适用范围在现在的教育大流下稍显狭隘。在如今,一个课堂中的学生众多,实行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不完全得当,老师无法对每一位学生都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制定不一样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不利于日常教学的进行,更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在教育改革推行的今天,“差异教学”的出现弥补了因材施教在现代教育上的缺陷。
2. 差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手段,全方位地对学生实施差异教学,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的差异、课堂教学的差异、作业布置的差异、教师评价的差异四方面来阐述差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学目标的差异
教学目标是老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整体学情来制定的。但是如果以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所有学生,会出现学困生达不成目标,优等生得不到提升的情况。尤其是在初中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如果根据一致的学习目标来进行学习,会出现明显的分层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基本的学习目标下,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优等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一类是中等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自主性不高,需要老师督促;一类是学困生,这类学生一般是平时学习不认真导致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差,成绩跟不上,也有部分存在智力问题。针对优等生,可以对其进行长期目标的制定,优等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从而尽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而对于中等生以及学困生,老师采取制定短期目标较为合理,因为这两类学生自主性较差,长期目标对他们来说太过长远,很容易懈怠,还没进行到底就已经放弃,制定短期目标能够让他们在短期内看到自己的成果,增强其对学习的信心以及兴趣。
2.2 课堂教学的差异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教师授课制,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单一,无法兼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老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前老师要进行深入地研究,从各个指标对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使小组能够合理地分配,达到最优的效果。组内均匀分布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问题任务的分配,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一名学生的能力,使三类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问题的思考,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达到真正的小组合作。同时,老师还需要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兼顾到每一名学生。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调整,充分发挥差异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全面发展。
2.3作业布置的差异
作业的布置对于学习的知识有巩固之效。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布置的作业面向全班同学集体要求,这样就导致了优等生能力得不到提升,而学困生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解决作业,并且还只能完成一小部分,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老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与其能力相符的作业。在作业的“质”上,对于中等生,采取日常的基础性作业即可,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而对于优等生,光是巩固作业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每日添加1—2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提高题,有利于思维的拓展,对于学困生,基础作业对他们来也有困难,因此作业的难度上需要有一些降低。在作业的“量”上,对于优等生,知识点相同的题目可进行选做,布置思考题,对于中等生,作业量正常,而对于学困生,作业量需减少。
2.4 教师评价的差异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都处于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以同样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待学生。对于优等生,他们自身潜力与学习能力非常强,老师就需要采取竞争性评价,督促他们坚持自己的高标准,让他们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不断超越自己;对于中等生,既要有鼓励又要有善意的批评,他们大多基础掌握还不错,但是缺乏自觉性,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指明他们继续奋斗的目标,使他们能够取得或多或少的进步;对于学困生,老师大部分还是要采取鼓励的方法,因为这类学生一般对于学习数学缺乏自信,在心理上对数学有一种惧怕的心理,所以要争取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克服畏难的情绪,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使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从而能够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宁.初中数学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2.
[2] 李艳芬.合理应用差异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A]. 《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1.
[3] 郎素云.浅议差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24):65.
[4] 罗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浅探[J].成功(教育),2012(24):22.
【关键词】 教育的多元化 个性 差异教学
前言:
初中数学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最优的数学发展。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因此,想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將他们之间的差异做好协调。实施差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有效,学生根据自身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到提高与发展,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 什么是差异教学?
古有孔子采用“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教学,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笔者认为这属于“个别教学”,因材施教的适用范围在现在的教育大流下稍显狭隘。在如今,一个课堂中的学生众多,实行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不完全得当,老师无法对每一位学生都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制定不一样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不利于日常教学的进行,更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在教育改革推行的今天,“差异教学”的出现弥补了因材施教在现代教育上的缺陷。
2. 差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手段,全方位地对学生实施差异教学,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的差异、课堂教学的差异、作业布置的差异、教师评价的差异四方面来阐述差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学目标的差异
教学目标是老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整体学情来制定的。但是如果以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所有学生,会出现学困生达不成目标,优等生得不到提升的情况。尤其是在初中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如果根据一致的学习目标来进行学习,会出现明显的分层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基本的学习目标下,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优等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一类是中等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自主性不高,需要老师督促;一类是学困生,这类学生一般是平时学习不认真导致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差,成绩跟不上,也有部分存在智力问题。针对优等生,可以对其进行长期目标的制定,优等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从而尽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而对于中等生以及学困生,老师采取制定短期目标较为合理,因为这两类学生自主性较差,长期目标对他们来说太过长远,很容易懈怠,还没进行到底就已经放弃,制定短期目标能够让他们在短期内看到自己的成果,增强其对学习的信心以及兴趣。
2.2 课堂教学的差异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教师授课制,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单一,无法兼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老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前老师要进行深入地研究,从各个指标对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使小组能够合理地分配,达到最优的效果。组内均匀分布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问题任务的分配,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一名学生的能力,使三类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问题的思考,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达到真正的小组合作。同时,老师还需要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兼顾到每一名学生。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调整,充分发挥差异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全面发展。
2.3作业布置的差异
作业的布置对于学习的知识有巩固之效。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布置的作业面向全班同学集体要求,这样就导致了优等生能力得不到提升,而学困生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解决作业,并且还只能完成一小部分,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老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与其能力相符的作业。在作业的“质”上,对于中等生,采取日常的基础性作业即可,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而对于优等生,光是巩固作业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每日添加1—2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提高题,有利于思维的拓展,对于学困生,基础作业对他们来也有困难,因此作业的难度上需要有一些降低。在作业的“量”上,对于优等生,知识点相同的题目可进行选做,布置思考题,对于中等生,作业量正常,而对于学困生,作业量需减少。
2.4 教师评价的差异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都处于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以同样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待学生。对于优等生,他们自身潜力与学习能力非常强,老师就需要采取竞争性评价,督促他们坚持自己的高标准,让他们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不断超越自己;对于中等生,既要有鼓励又要有善意的批评,他们大多基础掌握还不错,但是缺乏自觉性,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指明他们继续奋斗的目标,使他们能够取得或多或少的进步;对于学困生,老师大部分还是要采取鼓励的方法,因为这类学生一般对于学习数学缺乏自信,在心理上对数学有一种惧怕的心理,所以要争取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克服畏难的情绪,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使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从而能够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宁.初中数学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2.
[2] 李艳芬.合理应用差异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A]. 《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1.
[3] 郎素云.浅议差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24):65.
[4] 罗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浅探[J].成功(教育),2012(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