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产物之一,其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架接起基本的桥梁。汉语言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组成部分,其诞生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并紧随实践发展融入创新的元素,在无形中折射着我国社会生活所经历的种种变迁、发展及进步,因而能够被沿用至今并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一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现代尤其是近年来汉语言变化与发展的情况。该书包含一篇卷首语和十八篇由著名汉语言学者专家所撰写的论文著作,这些论文著作具有汉语言研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探讨各个阶段汉语言变迁的原因、过程及其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有着巨大作用。
  《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中摘录的第一篇文章是陈平的《中国语言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该文将一个富丽堂皇的中国汉语言世界徐徐铺展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了解到中国汉语言是在何种社会环境中诞生的,又如何在社会生活中一步步变化发展走到现在,并对汉语言发展的未来进行展望。文章认为汉语言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文明的进步诞生了汉语言这一伟大的文明产物,而汉语言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则使包含中华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更加丰富绚丽。结合书中内容可知,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汉语言的变革更为激进和彻底,现代社会下的汉语言不断加入新的词语,鲜明地反映出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迅速感知到中国汉语言的发展进程,并深深体会到汉语言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变革以及时代的变迁。
  其他十七篇文章针对现代汉语言的特点展开研究,阐述了现代汉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动词的使用性质、情景对汉语言应用的影响、不同词性的汉语词汇扮演的角色、汉语言变化对西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等一系列内容。通读这十七篇文章,可知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了汉语言新词汇的产生,是汉语言新词汇推广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因素之一。汉语言的变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社会发展进程及民族心理之间联系密切,并以社会生活的变化为现实依据。汉语言同其他语言之间的交流为推动汉语言的进步注入了外在的精神动力,而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则为汉语言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鲜血液,使汉语言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多元与包容,更加能够在世界语言文明中站稳脚跟。
  现代汉语言文字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化的最好见证,社会生活的变化则为汉语言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一书以学术的专业性、高度的前瞻性、研究的原创性以及贴合实际的本土性,从我国汉语言发展的事实着手,以全新的视角切入展开研究,扩展了现代汉语言的研究领域,成为当前汉语言研究的主流代表作品。该书的诸多观点和看法为现代汉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开创了新格局,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汉语言研究佳作。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素养价值并未完全体现出来。《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一书以严密的逻辑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涉及的古典诗歌进行了赋予生命的分析。  第一,琢磨字词,品鉴诗意。  古典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练,用简短的语言叙述表达诗人的不同情怀。这与诗人在创作中反复推敲字词是分不开的。读者在
“生命”是鲁迅用一生诠释的一个基本概念。他从人生的寂寞与残缺中过滤出对生命的真知灼见。坚毅地奔走在现代中国的旷野之中,给世人展示他那天马行空的精神襟怀和蔚为大观的生命气象。在那荒芜、黑暗、冷硬的世界里,鲁迅如拔地而起的大树,坚决捍卫自我尊严和自由意志,呼唤个体尊严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他以瘦弱的生命之躯,发起对外部黑暗和罪恶势力的挑战。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指出:“觉醒人的个体尊严,激活人的个体生命意识,这
台湾国中教育会考于2014年5月首次启动,取代了原有的基础学力测试。作为台湾初中毕业生学力检定的机制,它一方面强化了十二年基本教育免试入学措施,一方面也缓解了学生分分计较的竞争压力,无论从政府的教育责任、学生和家长了解学习成效的权利、高中学校了解学生先备知能的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实质性的功能。  虽然试卷的结构与原来基础学力测试相差不大,却更突出了教育会考的等级评价。2014年教育会考后至少有75%
一、“大单元教学”与文本解读  “大单元教学”是崔允漷教授提出来的适应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理念。在他看来:“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識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1]也就是说,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大单元设计”
清朝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先生,在历史上的成就非常高,被许多学者,诸如王引之、阮元、段玉裁、凌延堪等公推为“一代儒宗”;不仅如此,钱大昕在史学、文字音韵训诂学、金石、诗文等领域均成就卓著。其渊博与专精也使得他被誉为一位“于儒者应有之艺,无弗习,无弗精”的学者。他也是“乾嘉考据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笔者在开展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钱大昕《说文》学理论及其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重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与语文课有限的课时、语文老师有限的精力形成鲜明对比。且一旦把握不好尺度,语文课也就容易上成“政治课”“历史课”,甚至“科学课”。尤其是教材中比例较大的史传类课文,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
1.张世平——在求真路上砥砺前行  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交往的频密,科学技术飞跃,自媒体时代到来了,人们的表达需求日益迫切,社会生活对于语文能力愈发重视,语文能力在综合素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对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助推作用,国民语言文字能力和应用水平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也进一步突出。在此情况下,真语文当仁不让,利用语
书名:教师成长之路:高中语文生态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反思  作者:罗华勇  出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564357061  定价:78元  构建高中语文生态有效课堂是现阶段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改革的热点问题,对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推动教学改革均有重要意义。  《教师成长之路:高中语文生态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反思》一书是贵州省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一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它的理念与整本书阅读高度契合。主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整合,而整本书有着众多的线索可供整合;“主题学习的特点是围绕某个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开展学习”,整本书内容包罗万象,在阅读中,必然要抓住它的核心价值,一书一得,在“得”中适当兼顾其他。  每本书的核心价值是不同的。怎样抓住整本书的核心价值进行主题式学习呢?本文选择《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作为主题式学习内容
1962年,于永正老师踏上小学教学岗位,到2012年,从教整整50周年。于老师跟一般的语文老师不太一样,他教语文,却提倡学生人人学一样乐器;教语文,却经常带着孩子玩;教语文,却很少分析课文而是跟学生一起写、一起说、一起读。于老师还爱唱京剧,写得好书法,写得好文章。有时候,他说自己教的不是语文,而是孩子;有时候,他说自己至今还是像孩子般好奇、贪玩;有时候,他说自己教了五十年书才知道该怎么教。以上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