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中隐匿的伤痕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短篇小说《水滴》是日本冲绳本土作家目取真俊的代表作之一。其故事以主人公德正的身体变异展开,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等众多人物的细致刻画,及以白昼与黑夜的两条主线中的推进手法,深刻描绘了主人公卸下罪恶十字架的心路历程,并借此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对冲绳原住民带来的难以磨灭的伤痕。
  关键词:目取真俊;水滴;冲绳战役
  作者简介:马越(1991-),甘肃兰州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2
  冲绳位于中国台湾与日本九州岛之间,面积仅占日本国土总面积的0.6%。冲绳原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琉球王国,但明治维新后的1879年,明治政府强行将其并入日本版图。至此,有着450年历史的琉球王国宣告灭亡。为了全面占领琉球,日本施行了一系列改变琉球本土风俗、语言及文化的政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攻打冲绳本岛,日军为了执行日本政府的命令对冲绳原住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规模屠杀,冲绳原住民中每4人就有1人惨遭杀害,其惨烈程度堪比南京大屠杀。战后,冲绳在美国的统治之下仍遭受着强权与歧视,直至1972年回归日本后才有所好转。但是饱含着血与泪的冲绳早已千疮百孔,加之冲绳的历史、文化、方言、制度与日本本土的巨大差异,日本本土一直对冲绳原住民抱有偏见与歧视,这一切对冲绳原住民带来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伤害。以此为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遍体鳞伤的冲绳开始涌现现代作家的身影,但由于历史等诸方原因,冲绳现代文学并未能在日本文学中占领一席之地,甚至曾被称为“文学不毛之地”。不过,随着冲绳作家不懈地努力,冲绳现代文学开始立足于日本文坛,让世界听到了冲绳的声音。1997年,冲绳本土作家目取真俊凭借其短篇小说《水滴》一举获得日本纯文学最高殊荣——芥川奖,其作品也成为了冲绳现代文学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之一。
  1.《水滴》
  《水滴》并不是一部直接描写战争的作品,但它却道出了战争带给冲绳原住民的巨大伤害。作品运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以冲绳县一个架空的村子作为故事的舞台,书写了一篇极具寓言色彩的作品。
  六月中旬的一天,主人公德正的右脚突然膨胀得像一个熟透的巨大冬瓜,冬瓜般的右脚大拇指尖裂了一个小口,不断地滴着水。患了怪病的德正无法活动,也无法出声,不过德正虽然只能卧床,意识却很清晰。不知哪一天开始,德正每晚都会看到墙壁里走出因冲绳战役战死的日本兵,他们衣衫褴褛、伤痕累累,就和当年遭遇战争时的模样无异。他们排队吮吸着从德正脚尖流出的水,心满意足地喝完水后向德正鞠一躬便回到墙壁里去。在他们中间,德正还看到了曾和自己在首里师范学校一同学习的好友石岭。德正患怪病的期间,妻子阿丑雇佣德正的堂兄弟清裕每天白天照顾他的生活。清裕本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地痞小混混,在他发现德正脚尖流出的水有着回春壮阳的奇效之后,便将其打着“奇迹之水”的名号进行售卖,最后获以暴利。然而“奇迹之水”在德正病愈后失去了效果,投机的清裕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目取真俊将作品《水滴》划分为了白天与黑夜两个世界,笔者将对小说中的白天与黑夜作为线索,探寻隐匿在冲绳原住民心中的伤痕。
  2. 夜间的记忆
  自德正患了怪病之后,没过多久德正每晚都能看到遍体鳞伤的士兵。在这些伤兵们出现的第三个夜晚,德正还看到了自己昔日最好的朋友石岭。其实,德正每晚看到的伤兵和石岭都是因冲绳战役而死去的人,他们每晚化作幽灵排队吮吸德正脚趾流出的水,解渴之后一一向德正敬礼再回到墙壁中去。经历这个场景的德正终于爆发了压抑着他50多年的回忆,冲绳战役的一幕幕在他眼前渐渐清晰。
  作为战争的幸存者,德正无疑是个幸运的人。然而,只有德正知道自己是如何残存在这个世界之中。1945年4月1日,美军登陆冲绳之后,德正所在的部队受到称之为“铁暴风”敌人的攻击之后逃入防空洞。在防空洞躲避敌人攻击的时候,受伤的好友石岭奄奄一息,然而德正却没忍住自己的欲望,一个人喝光了宫城势津子给他和石岭的水,并抛弃了石岭独自逃亡。而且曾有一名伤兵向德正讨水喝,德正答应他后再也杳无音讯。每晚看到幽灵的德正再也无法承受良心的苛责,关于战争一幕幕的回忆愈发明了。
  作者似乎想用这种方式告诉读者,无论战争过去多久,关于战争的回忆都如噩梦夜夜萦绕在战争经历者的心底,无法抹去。这种战争的伤痕,就像是隐匿于钟乳洞里的水滴一样,随着时间浸透了钟乳洞中的每一处,浸透了战争经历者和德正的几十年。但是,德正一直逃避着背叛朋友的那个夜晚,不仅如此,德正还作为战争经历者的一员,不断地制造着关于战争的谎言。
  3. 白天的谎言
  小说白天的情景中,德正的妻子阿丑曾说“别撒谎了,靠讲战场上那些伤心事来赚钱,过不了多久会遭报应的”,而德正却拼命地隐瞒着战争中自己所做的一切,一次又一次地制造谎言。德正欺骗了石岭的母亲,告诉她石岭在逃跑的途中失踪了;在对学生和平教育的演讲上,德正从未提及过他抛弃朋友幸存人世的事实;当德正得知宫城势津子用手榴弹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竟因为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他抛弃石岭的秘密而松了一口气。德正以谎言的方式将自己的幸存与经历正当化,然而与之相对的是,谎言下的他也愈加不安。德正捏造、歪曲冲绳战役的记忆,通过悲惨的战争经历维持和当地群众的关系。
  一方面,白天的场景中,德正的堂兄弟清裕也在制造着谎言。由于阿丑每天要忙于农务,于是以每天一千日元和包管三餐的条件雇佣清裕照顾德正。当清裕发现德正脚趾流出的水具有神奇效果的时候,将水装进瓶子命名为“奇迹之水”高价卖给村民,村民甚至不问水的来源就听信了清裕的谎言。
  妻子阿丑和无知的村民就像是冲绳原住民,勤劳而又单纯,然而他们都变成了谎言的受害者。无论德正还是清裕都是谎言的实施者,德正种种行为的动机来源于他不敢直面过去的现实,为了将自己的过错正当化,实施了消费残酷历史的恶行;清裕利用德正脚尖流出的水滴大肆欺骗无知的村民,不仅是消费德正的怪病,其实也是在消费战争的创伤。而德正与清裕的谎言都不会得到好的结局。读者不禁从德正和清裕的谎言中读出了作者的讽刺意味,德正最后敢于直面现实,完成了自我救赎,而清裕却从未受到过良心的审判,这似乎也是一部分战争经历者的真实写照。
  4. 被隐匿的战后伤痕
  小说的最后,德正用自己脚尖流出的水来偿还隐匿在心底长达50年的罪行,怪病通过赎罪的方式得以痊愈。德正的脚伤既是精神上的伤害,也是肉体上的伤害。目取真俊以“水”的意象,巧妙地将德正的双重伤害连接在了一起。确实,德正有着难以抹去并自欺欺人的50年回忆,这些隐匿的精神伤痛膨胀于他的肉体,化为肉体上的伤痛。但是,德正用脚尖的水滴夜夜为曾经被自己抛弃的朋友和士兵解渴,这让他得以重新认识自己,偿还了罪恶,卸下了心中一直背负的十字架。
  目取真俊的《水滴》以奇妙诡诞的故事构思,让读者对于战争的记忆如同滴滴水珠在心底泛起点点涟漪。战后50多年,岁月悄无声息地流逝,经历战争的人们不断减少,对于战争的记忆似乎也越来越淡薄,然而隐匿在冲绳这片土地上的伤痕却从未消逝。作为战争受害者,战争带来的伤害绝不会随着战争的终止而消亡。无论是战后的几十年间、还是今后,我们要时刻铭记战争的记忆、历史的教训,以及战争带来的巨大危害,或许这就是目取真俊想要通过《水滴》传达给世界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目取真 俊.水滴[J].林涛,译.外国文学,2002(5)17-27.
  [2]丁跃斌.战争·创伤·救赎——目取真俊笔下的冲绳小说评解[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5,(03):40-45.
  [3]黄颖.冲绳战的文学记忆——以目取真俊的小说為中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02-106 113.
  [4]王萌.冲绳作家目取真俊的文学特色[D].吉林大学,2006.
  [5]王成.用文学传递冲绳的声音——评目取真俊的短篇小说《水滴》[J].外国文学,2002(5):38-43.
  [6]刘妍.冲绳和平反战旗手的文学挑战——论目取真俊《与面影相携》[J].文艺争鸣,2016,(03):181-184.
其他文献
摘 要:日本历史的发展中,是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渐步入现代化的社会。在西方文化的传递下,原先封建式的日本思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男女平等的观念也逐渐渗透到日本思想发展的潮流中,而日本女性的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也得到了提高。从日本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女性形象的变化。因此,本文将会结合芥川龙之介等的作品来分析其内含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以此来分析文化视野下女性的地位。  关键词:文化视野;日本文学作品;女
新闻工作是一个严肃而神圣的职业。能够成为讴歌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是十分光荣的。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像新闻工作者那样以深刻的历史纵深感,理性地触摸和探究 Journalism is
摘 要: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一生》是其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中影响较大的一部。小说中的内容很好地表达了他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对《一生》的探索,希望能够好的理解这部作品的背景与主旨。  关键词:《一生》;文学创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一生》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生平仅有
学位
摘 要:随着《藻海无边》的问世,大家重新关注了加勒比海周围的风起云涌。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的所有黑人形象,分析遇到殖民残酷统治时候,究竟该使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反抗?是暴力革命,还是语言冷战,还是像克里斯托芬一样,用文化来武装自己。  关键词:《藻海无边》;黑人形象;颠覆  作者简介:郝书良(1993-),女,汉族,山西大同市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19世纪末以来,席卷全球的帝国主义殖民战争与两次世界大战将传统西方奉行的价值观念彻底击碎,理想国崩塌。在哲学思想上,基督教的传统道德对人的奴役使得尼采提出了“重估一切价值”的理念。这一切的变化同时也在影响着文学的发展。种种冲击使人们对文学产生了不同的观念。本文将通过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代表什克洛夫斯基的重要理念——陌生化入手,探求什克洛夫斯基文学观念是如何重构的。  关键词:陌生化;文学观念;
摘 要:小说《啊,拓荒者!》被誉为维拉·凯瑟拓荒题材系列小说的开山之作。本文旨在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最后得出结论,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社会及生态问题。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性;男性  作者简介:王媛(1989.5-),女,四川人,现工作于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外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紫颜色》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角度入手,探讨主人公如何从对上帝形象认知的颠覆完成自我意识的觉醒,以此来展现在性别和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妇女如何获得自我话语权利。  关键词:《紫颜色》;黑人妇女;上帝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长篇小说《紫颜色》全书由92封信件组成,其
《共产党员》杂志这期刊出了中共新宾满族自治县委从加强贫困村党的组织入手四年脱贫的经验,同时发表了一位下派干部的典型《坚实而又发光的路》,我认为很值得一读。 新宾县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多元文化视域下东南亚华文女性写作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15FWW005。  摘 要:当前新华文学、马华文学在东南亚文学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华人文化色彩愈加浓郁的氛围里,华文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也不知不觉融入了很多文化关怀情愫。“文化式微”是华文女作家不约而同一致关注的焦点,忧心东南亚华人文化的衰落是其主要特点。其中戏曲艺术的没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