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目南原觅白鹿

来源 :延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春四月,从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回往京城途中,惊闻陈忠实先生于清晨近八时仙逝。一颗文坛巨星,就此陨落。
  我浑身一颤,心中刺痛,泪水夺眶而出。
  列车疾驰,一路上,我怔怔地看着窗外,一遍遍回忆与先生的交往,一次次怆然而泣下。
  初见先生,是在2003年夏季,我忝列为“中国著名作家三峡采风团”一员,先生是采风团副团长。途中,有人把他比作《白鹿原》中总是不动声色的那位朱先生,而我倒觉得他更像是书中那个既洞达世情又藐视世事的房东老太太,尤其在游轮上相遇时,他那双被人戏谑为“贼亮”的双眸一扫过来,当即使我想起《白鹿原》中對那老太太的描写,“她第一眼瞥人就使白灵觉得她的眼睛像看一只普通的羊一样平淡,而她已经见过成千上万只羊了”。
  其实,外表冷峻的先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他虽然在文坛上越站越高,但却没有“如坐云端”,并未远离众人的视线,他也没有变得冷硬如雕塑。在这个大腕云集的采风团中,他最为“抢手”,一路被崇拜者围追堵截。让有些人郁闷的是,置身于美女们包围中,他同样游刃有余。他的镇定从容,从喝酒就能窥斑见豹。每天都有多位女士轮番上阵想把他灌醉,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始终屹立不倒,让大家既失望又佩服。
  是年岁末,先生莅临海南,一个晚上,岛上各路陕籍英豪几乎老少咸至,集聚到他的旗下。我作为文化记者被特邀,这回更加见识到先生的本色。先生不装腔作势,不拿腔捏调,固然满脸沧桑,笑容却顽童般纯真灿烂,兴高采烈时,会无所顾忌地开怀大笑,还伴着洒脱不羁的动作。要这样地大笑,的确需要有健康、旷达的心灵。他毫不留情面地自我调侃,出语辣烈得像他抽的大雪茄,在我看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会这般自嘲。在他身上,体现着兼具自然、飘逸、沉稳、豪气和略带狡黠的综合性气质。在亲切、宽厚的先生面前,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
  第二天,我匆匆草就《陈忠实速写》,托人呈先生审阅。次日中午,接到陌生来电,声音洪亮,“杨海蒂吗?”“我是”,我迟迟疑疑地应道。“我是陈-忠-实”,一字一顿,沉着有力。我一下蒙了,口不择言:“陈老师,您怎么会想起来给我打电话呢?”“我怎么不会想起来给你打电话呢?”他说,“读了你写的文章,没想到你这么有才华,让我对你刮目相看。在飞机上,给郭潜力他们都读了。只不过我没有你写得那么好,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即收到潜力兄信息,“我陪送先生回西安。先生对你文章很赞赏,尤其这一段,他说没想到一个女孩子竟有着这样的情怀:‘《白鹿原》中博大丰厚的精神世界,作者没有体验过生命的大喜大悲是不可能铸就出来的。十年埋头潜心打磨一剑,那种寂寞孤独,对于一个文人来说需要具备巨大耐力和信念才能忍受。但,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只有杰出的人,才能在孤独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终于,《白鹿原》横空出世了。立意高远、气魄宏大的《白鹿原》,被圈内圈外读者推崇备至,而除文学价值之外,蕴含其中的政治力量与人道力量也是我所推崇的。针对当前文学现状,陈忠实先生曾撰文指出症结在于缺乏政治,强调‘政治是个大的精神概念’。我非常赞同先生这个观点,所以,几年过去了,我对这话记忆犹新。’”
  回读当年报纸,十分惭愧当初“不揣浅陋以见教于大方”,相对于读到《白鹿原》时的惊心动魄,相对于皇皇巨著《白鹿原》,拙文实在粗浅,不堪一睹。然而,以先生之大德,从来都是严于己而宽于人。
  之后,竟整整十年没有与先生联系。是因为我在与人交往中历来不善主动,还是因为工作和生活诸多动荡变迁,抑或是因为自己庸庸碌碌无所建树而索性做一只鸵鸟?
  直到三年前,忘了因为什么事情,给先生打过电话,远方传来的,依然是铿锵话语、爽朗笑声,“你到了西安,给我打电话,我请你吃泡馍!”先生在琼时,我说过喜欢吃西安泡馍,他居然还记得。
  一股暖意,从心底慢慢升起。先生的光和热,远隔千里也能感受到。
  就在这三年间,我多次去到西安、咸阳、延安、汉中等地,好几次被省报、晚报有所报道,有两次还配了照片,想必先生总有看到的时候。而我,连一个电话也没有打给先生,连一条信息也没有发给先生。
  何尝不想吃到先生请客的泡馍,何尝不想听到先生睿智的谈吐,哪怕出于虚荣心也想见到先生啊,再说,我还暗存念想谋得先生一幅字呢。然而,正是因为知道先生生而有仁、交而有礼、言而有信、行而有义,我担心万一先生时间不便,反而给他添了心理负累,所以一直不敢造次,不曾打扰。何况,见与不见,在心不在缘。
  可是,先生会不会对我产生误解呢?
  一晃,又是两年过去。去年,“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时节,听到含含糊糊地先生因病入院消息,心里一沉,既不敢不信,也不敢确信,更不愿相信,焦虑之下,借约稿之名义给先生发去信息。况且,我多么希望能有幸担任先生大作的责编啊。
  不到一刻钟,先生打来电话,开口依然是“杨海蒂吗?”声音不再中气十足,透着虚弱。“我是。”我想笑,又想哭。“我是陈—忠—实”,不是沉着有力的一字一顿,而是有些口齿不清。
  先生艰难地问候着,解释着,感谢着;我心酸地答应着,安慰着,祝福着。既不忍心他说下去,又但愿他一直不要挂断。此时此刻,我只有一个心愿,尽快去到西安看望先生!
  先生坚决不让我前往,都跟我急了。我知道先生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病容,更不愿意给别人增加麻烦。恭敬不如从命。
  我痛恨自己屡入秦地不曾拜见先生,到如今,物是人非,想看望而不能。泪水一行又一行,顺着我脸颊流下来。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只有祈祷和祝福。我发去信息:陈老师您多保重!接到您的电话很高兴很激动,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祝福您早日康复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接下来的新年佳节中,又给先生发过两次信息,也只是简短的问候和祝福。没有回音。先生只会接信息不会回。我不想向任何人打听先生近况,我怕听到任何不好的消息。
  然而,该来的,总是会来。或者说,不该来的,还是来了。
  列车依然在辽阔大地上疾驰。窗外,烟雨蒙蒙,万物生长,四季轮回,尘世流转。让我们平静地接受那不可改变的吧,按其现实本相,而非如我所愿。太阳,有升就有落;月亮,有盈就有亏;草木,有荣就有枯;花朵,有开就有谢;人类,有生就有死。死亡是生命最后一个过程,有它的存在,生命才得以完整。死亡并非永别,我相信,先生一定会化身白鹿,回到生他养他的白鹿原;白鹿过处,六合祥瑞,八方吉利。
  “春来寒去复重重,掼下笔时,桃正红。独自掩卷默无声,却想笑,鼻涩泪不通。单是图名利?怎堪这四载,煎熬情!注目南原觅白鹿,绿无涯,似闻呦呦鸣。”完成《白鹿原》后,先生填了这首《小重山》,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填词,可以想象他那时的苍凉心境。
  泪眼凄迷,西望长安,注目南原觅白鹿;苍茫天地中,秦岭在,灞桥在,南原在,白鹿何在?
其他文献
各界群众参加陳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期刊
“真实是未来的坐标,回忆在梦中进行。”  一  何梦语做了一个梦,工作了许多年了,日夜不是忙着加班就是忙着家务事,她记不起来上一次做这么长这么清晰的梦是在什么时候了。据说人人夜晚都会做梦的,只是醒来都不记得了。何梦语从来都记得自己的梦,当然,那是在十二年前的时候了。十二年前她每天早晨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梦中残留的印象整理出来,很多时候,她都很成功,因为梦里的故事通常完整而明晰,色彩就像现实生
期刊
都知道他要走了,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因为工作原因,使我十分荣幸地与这件事情保持着密切联系。在最后三天,我见证了先生的痛苦;见证了先生的从容;见证了先生的安详;也见证了先生的顽强,不,可以说是钢铁一般的意志;更见证了先生对美好生命的留恋。  先生是去年这个时候查出舌癌的,整整一年时间,开始先生有些大意,一直当是口腔溃疡,只吃些维生素、或消炎片之类的东西,家里人看没效果,才催着他去检查的。没想到,一查出
期刊
严肃文学顾名思义,大致可以理解为纯文学、高雅文学。它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梳理一个时代的精神脉络,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字表达对人性的认知,给人以新的启示和思索。  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是两种文学形态,关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向来众说纷纭,唇枪舌剑,难分伯仲。大众阅读的兴趣与品位,也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提升。通俗文学通俗易懂,形同“快餐”,强调的是情节和故事,有商业成分。而严肃文学在作品深度、厚度、广度
期刊
爷爷种洋芋、土豆和马铃薯  爷爷出门种洋芋、土豆和马铃薯。爷爷荷锄,回头对我说:我去种洋芋、土豆和马铃薯了,这个时季不种,到时候我们吃什么?我听得三四年,方才慢慢知道,土豆就是洋芋,就是马铃薯。就好像爷爷的名字叫陈天法,又叫小伢,又叫作我的爷爷。  扛起锄头,锄柄是实心木、黄檀木做的。  我们的田地就在离家不远处的山坡平坦处,走过去只需五六分钟。但我抗拒得很,总是不愿跟着爷爷去地里。夏季草长过膝,
期刊
选自《陳忠实画传》
期刊
关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者之间关系,钱钟书先生有个著名的解读:“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吃就行了,何必要问是哪只母鸡下的?”此话道出了钱先生的大气、谦逊、睿智和幽默还有狡黠,点赞者不少。  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并非如此,你看前不久《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热播大江南北,与之相伴而生的有这样一个现象:从官方到民间、从文学界到理论界,从老一辈到在校大学生中学生,神州大地再次掀起了空前的“路遥热”。人们街谈
期刊
习焉不察、见惯不怪的惯性生活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可以摧毁人对事物的惊奇与新鲜感,也可以摧毁人对事物的激动、痛苦、快乐,使人变得迟钝、冷漠、麻木。我对陈忠实就是这样的,因为长期交往、共事,因为在我们之间除了文学这根筋之外,还有那么多同事与同事、朋友与朋友、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经常会有的那么凡庸的事、琐碎的事、世俗的事,我也对他失去了面对一个陌生人那样的新鲜感和敏锐。正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应一杂志之约,二
期刊
简玲今日要到佐敦去试婚纱,不知道为什么,搭地铁时,心神恍惚,坐着坐着,就到了油麻地站。到了油麻地站,她也不觉,随着人流上了扶手电梯,等到出了地铁口的时候,才发觉是到了油麻地的碧街。  她在脑海中努力地画着地图,想象着碧街至佐敦的距离,想象着从碧街到佐敦的行走路线,想着想着头就开始微微痛起来。方向感模糊的她,干脆不想了。反正时间充裕,走到哪里算哪里吧,实在找不到时再搭的士去。  从碧街过到马路对面去
期刊
2016年4月8日~10日在西安举办的“2016年第17届全国邮展”,由我主编的《集邮年华》一书获大银奖,我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忠实老兄,一是有老陈文章为本书领衔,而且是他唯一为集邮活动——2003年3月16日在《步辇图》邮票首先式上所作的讲话《春天的祝贺》。二是想给病中的老兄送点吉祥。但我知道不行,因为和莫伸约去医院看望老陈,都回答说不行,那就只有等几天了。  接着4月28日我去四川,29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