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标与本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in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大卫·辛克莱尔教授是研究长寿机理的重要人物,他的主攻方向是一个名叫Sirt1的基因,有证据表明该基因的活性和寿命有关。在研究Sirt1的过程中,他找到一种负责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之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HIF-1,如果HIF-1出了问题,会导致信息交换不畅,实验小鼠的线粒体功能就会受到伤害,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加速细胞衰老。
  “这个衰老模式很像夫妻关系,年轻时两人交流得很顺畅,随着年龄增加,两人之间越来越没话说,最终婚姻亮起红灯。”辛克莱尔教授说,“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想办法让两人恢复正常的交流。”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大, HIF-1会出现问题呢?原因在于一个名叫NAD的分子。NAD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辛克莱尔认为正是这种降低最终导致HIF-1失控,衰老就是这样产生的。
  NAD的含量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呢?辛克莱尔没有答案。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进行下一步实验,即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增加实验小鼠细胞内的NAD含量。研究人员将NAD的前体注射进小鼠的肌肉组织中,以此来提高肌肉细胞中的NAD含量。实验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群小鼠的肌肉组织在一周的时间内就返老还童了,各项指标均恢复到了六个月大时的水平。换算成人类的话,这就相当于把一群60岁老人的肌肉变成了20岁年轻人的状态。
  辛克莱尔教授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3年12月19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引起了轰动。辛克莱尔教授表示最快将于2014年开始进行人体试验,看看這个NAD是否会给人的肌肉组织带来类似的改善。NAD是人体细胞本来就有的一种分子,所以科学家们预计不会产生什么有害的副作用。
  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在于,以前大家都相信治病必须治本。辛克莱尔教授也不知道人衰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他研制抗衰老药。在他看来,人类是否真的能活到150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活得健康。他只要治标就可以了,治本不是他的目的。
其他文献
1984年我写过一篇《遗嘱》。遗嘱就是等着上天堂或入地狱的人向活人的最后交代,希望眷属家人、诸亲好友认真执行的。那时我记得是70岁,该作准备了。  又过了五年,我还没有死。按照外国布尔乔亚们的规矩,每隔几年,老头老太太都得重写遗嘱,直到他们写不动为止。  首先宣布:那篇遗嘱在我死后仍然有效,希望家属亲友不要有半點违背。  其次,除了不发讣闻,不念悼词,不买灰盒,不留骨灰,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
期刊
有一回,郑振铎先生应邀到老舍家来看他收集的小古玩。老舍和郑振铎是老朋友了,两人交往了三十多年,知根知底,可以说无话不谈。  郑振铎先生当时是新中国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物方面的大专家。他以专家的眼光看了老舍先生的收藏,然后很轻松地说了一句话:“全该扔!”  虽然老舍收藏的小古玩整体上看来很漂亮,但在少量的东西上却有一些瑕疵。譬如,有一条不明显的小裂纹,或者有一个小缺角,让郑先生看不上眼。  老舍
期刊
朋友老常得了癌症,我去医院看他,他正在做化疗三期,虽然头顶挂着五六个药水袋,但是,他和我聊起天来却满面春风。  这快乐从哪来的呢?我坐在他床边,他跟我算了笔生死账:“曹操62岁亡,李白61岁就没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享年分别是49、69、50、49,想想这些大名人也就活了这么久,我一个平凡人,也六十出头了,够数了。”他爽朗大笑,我也笑。我知道,他能这样想,就是一种真快乐。  “当然,”他笑说,
期刊
2010年中秋节后,王银生和刘焕的随儿子王宝强来到北京,开始了新生活。王宝强在家附近的另一小区给父母买了一套两居室,王银生和刘焕的开开心心地搬了进去。  一个月后,见父母生活安定下来,王宝强重新开始了忙碌的拍戏生活;妻子马蓉来公公婆婆家的次数也少了,将主要精力用于照顾儿子、打理家务。刘焕的和老伴都是文盲,不识字,不认路,不会坐地铁,平时不敢单独出门。少了儿子儿媳的陪伴,幸福生活在他们眼里渐渐褪色。
期刊
我们一直以为老妈退休在家,没有什么急事,可以尽享清福,安度晚年,但我们却忽略了老妈一个人在家,那份寂寞与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老妈需要出去走动走动,但独自出门,总会有诸多不便。  我们兄妹四人,各自发表意见,最后达成共识:为老妈设计一个电话本。  大哥马上说:“对对,一定要精巧轻便!”  二哥接着说:“这个电话本,一定要厚点。”  小妹补充说:“一定要精致耐用!”  我说:“最好在电话本上留点实用有效
期刊
我不怕死,却怕老。不知什么时候,孙儿造句:“爷爷是个老年人”。我心沉了下来,一个人待在家里,常常感到这儿有点疼,那儿不舒服。硚口老年大学课程极其丰富多彩,充满了乐趣。我選择了摄影课、中医按摩课和舞蹈。  第一次野外拍摄,雨后放晴,风景十分秀丽,我的十来幅摄影处女作,老师竟录用了六七幅。其中一幅《驼背的摄影师》景色很美,人物却有明显的缺陷,老师拿出来点评,用电脑取景框框了一下,立刻变成了一幅极美的横
期刊
美国女诗人玛雅·安吉洛在70岁生日时,接受了奥普拉·温弗瑞的采访。奥普拉要她谈谈对变老的感想,安吉洛说,这可谓是一桩令人兴奋的事,并补充道:  我懂了,无论今天发生了什么,有多糟糕,生活还将继续,而且明天会更好。  我懂了,通過一个人怎么处理三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性格:雨天、丢失了行李、缠绕在一起的圣诞灯。  我懂了,不管你与父母关系如何,他们去世后你都会想念他们。  我懂了,生活有时会给你第二次机
期刊
孙更生在山西太原建设北路的供电局大院住了一辈子,院里人大多知道有个每天早锻炼的老头,但罕有人知道他是一位马拉松选手。每天下午,是孙更生跟同院邻居的闲唠时间,同龄的老人觉得他气色很好。  孙更生也从来不要求速度和距离,他觉得跑步就像是自己和身体的对话,“要一点儿勇气,慢慢来。我家里人常年反对,他们不理解,觉得我有点疯狂、偏执,也担心我这样跑下去身体会吃不消。后来,为了让老伴心里舒服一点,每天跑步回来
期刊
“全美关注百岁老人项目”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专注于为百岁老人庆祝生日和反对老年歧视。林恩·彼得斯·阿德勒是这个组织的创始人和理事,他在新近出版的《百岁老人如何获得事业和生活的成功》一书中,对五百多名百岁老人进行了采访,并总结出百岁老人的七个长寿共性。  退休后依然创造价值。来自亚利桑那州的特鲁·弗莱彻是一位终身藝术家,她100岁时还在进行艺术创作,最近刚办完画展,展示自己最新的艺术风格。她认为自己
期刊
自从我患上癌症之后,身边的好多朋友都给我各种管理健康的建议。其中提得最多的就是运动。我发现,很多人过于迷信运动的效果。  不久前,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最近也开始去健身房了,同时劝诫我,患过癌症更应该增强体能锻炼。他说:“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累,五分钟都跑不了,感觉像是快要死了。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之后,我也慢慢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  根据这位朋友的说法,只要坚持熬过最艰难的那一瞬间,体内将会释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