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演绎的人类未来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信奉的神,还有我们追逐的希望不过是科学的量化,那我们的爱是否也将科学化呢?”
  利尔·亚当1886年出版的《未来的夏娃》,描绘了一位和爱迪生同名的大发明家,利用电学原理制作“完美的女人”的故事。自然了,在科幻小说里,“完美”有时候是一个不祥乃至危险的词语;如果伊甸园的夏娃微笑着陨落,那么上帝也不能阻止毁灭的结局。人性、灵魂和科学的矛盾碰撞,导致了《未来的夏娃》终于变成了浮士德式的悲剧。
  百余年后,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双胞胎姐妹露露和娜娜诞生于中国。在最顺利的情况下,她们预计会对HIV-1产生极佳的抗性,揭开了人类充当造物主、“再创世纪”的一角面纱——然而,这对看起来可爱且强大的“新时代夏娃”,除了给大众带来惊奇,似乎更多地带来了惊骇。
  突然联想起,韦伯曾说过,“理解恺撒,并不一定要成为恺撒”——此時此刻,我们究竟是否“理解恺撒”?“成为恺撒”,又是否是历史的必然?

被更高级的物种所替代的恐惧


  2002年1月,《X档案》制作方宣布,该剧将在第九个播出季后暂别观众。最后两个播出季的叙事,仍然延续了异形和阴谋的主题,展现了公众对克隆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恐惧——这些新技术制造的新物种是威胁,或许是死亡的威胁。
  事实上,自新千年之初,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研究便已取得重大突破。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动植物的克隆相继成功,克隆人类被提上议程仿佛也是迟早的事;可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于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可能产生的巨大隐患,引发了有关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的激烈争论。此外,公众对于化学和生物武器的恐惧也在与日俱增。
  人类和技术的结合一直是贯穿《X档案》全剧的情节主线。观众看到的,是有关人类与异形生物DNA结合的一次次实验,以及超纲的科学制造出的一个个乱舞的妖魔。
  有评论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异形”就是我们——当技术侵入了人类的身体和思维,当人类逐渐采纳并适应了技术世界的运行模式,“我们”,实质上已然演变成与“从前”迥然不同的异形生物。当人类与科技的融合不再设置边界,当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科技的加持下失控,所谓“美丽新世界”的新物种未必全然符合传统的审美,于是,人类亲手了结了童话与神话。
  《千钧一发/变种异煞》(Gattaca)里的Vincent,恰是未来图景里“基因决定命运”的异数——电影设定以基因工程加工出生的人才是“正常人”,缺了这道程序,自然分娩的孩子被视同“病人”。Vincent生来即被认定“有基因缺陷”,近视,心脏病,注定活不过30岁,饱受歧视却渴望漫游太空。Jerome呢,则是片中完美的“合格人”(注意,“完美”出现了,警示灯亮起),因为无法忍受“仅仅拿到银牌”的挫折试图自杀,结果再也无法站立和行走。但,Vincent遇上了Jerome,角色的互换反而成就了梦想的合一,因此再也没有遗憾。《千钧一发/变种异煞》谱写了一曲关于“灵与肉”辩证关系的磅礴交响诗,一者超越基因,一者超越肢体,共同改写了社会强加的判词,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归根结底,异形阴谋主题反映的是对人类灭亡——或者说是被更高级的物种所替代的恐惧。包括《生化危机》、《潜龙谍影》、《高达》系列在内的诸多ACG作品,或多或少都通过反复出镜的“异种”形象,强化了对人类生存挑战及伦理道德困境的忧虑:生化系列里层出不穷、造型“鬼斧神工”的病毒与僵尸,是对“升级强化失败”的黑色嘲弄;高达系列里经过胚胎基因编辑出的“新人类”,因胜过自然人一大截遭恶意驱逐,矛盾愈演愈烈,大战由此爆发。“不是我的,这是人类的梦想、人类的愿望、人类的报应。比他人更强,比他人走得更往前,比他人爬得更高。竞争、嫉妒、憎恨,被这些东西冲昏了头脑。人类会被自己创造的黑暗所吞噬并走向灭亡。”一语成谶。
  自哥白尼开始,人类认识到宇宙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地球从不是宇宙的中心,不得不承认自身与宇宙之间的“断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迫使人类回顾自身的进化过程,使人类的进化成为生命演化史的一部分,高高在上的万物灵长走下神坛;弗洛伊德的学说表明理性并不能主宰人类的思维,理性的运作由意志力、本能、情感和无意识所决定;而伴随科学技术发展到了能够制造出机器人、仿生人、基因改造人的阶段,本体论所宣扬的、人类与“非人类”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以及“一切尽在指掌间”的乐观,皆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
  由科技发展所推动的、对人类控制力的消解和颠覆远未结束。宇宙其他物种的存在、地球物种间的“内爆”,即通过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创造新的生命形式,正向人类的身份认同发起更大挑衅。普罗米修斯偷盗火种,为人间带来了光明;然欲念之人执炬逆风而行,难免有烧手之患。人类终究是时而聪慧果敢、时而愚妄迷惘的动物,我们要使用一切工具,而非被一切工具所征服——呵呵,真是贪心呢。

“人”何以“成人”的奥义是什么


  有趣的是,近十几年制霸好莱坞、人们耳熟能详的、漫威与DC宇宙里的超级英雄们,简直是公然凭借一腔通俗美式热血,与玛丽·雪莱笔下的《弗兰肯斯坦》,以及无数秉持古典主义风格的弗兰肯斯坦们大唱对台戏。
  彼得·本杰明·帕克,是住在美国纽约皇后区的一名普通高中生,由于被一只受过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伤,因此获得了蜘蛛一样的超能力,后自制了蛛网发射器,化身蜘蛛侠守卫城市。
  毒液,一种有思想的外星有机生命共生体,常以液体状的形式出现,需要与一个宿主结合才能生存,同时赋予宿主强大的力量和能力。如果宿主是好人,恭喜,好人越战越勇,成为super star——最著名的宿主,唤作爱德华·布洛克,昵称“埃迪”。   乔纳森·“乔恩”·奥斯特曼(Jonathan “Jon” Osterman),曼哈顿博士。他曾是一名核物理学家,因放射性粒子测试,肉体被撕成碎片,思维进入物质领域之外,他有能力在亚原子水平上控制所有物质,有超强的预知能力,心灵感应,以及将自己传送到行星和行星际之间的能力。
  《X战警》,人类中一小部分基因变异者,被称为变种人,拥有各式各样的超能力,也招来对其的恐惧感。万磁王为了争取更多变种人的权利和权力,聚集了一批部下不断针对人类进行战争;而X教授致力于人类与变种人和谐共存,创办了X学院,并且寻找被人类抛弃的变种人,给予安全的住所,教导知识,让他们合理运用超能力,成长为守卫和平的X战警。
  总之,基因变异的超级英雄们榜单很长,他们非但在智性与体能极限上处于普通人不能想象的高阶次元,他们身上迸发的勇气、友爱、仁慈更表明: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公众根本无须畏惧“变异”本身,只要看看被裁减、拼贴、扭转的基因,是否用在了“人类事业”的正道上。
  反之,如果人类本身像故意恶作剧的残忍狡童一样,虽然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却无力收拾局面,那么道义终究不会永远站在我们这边——即使我们昂着头,自诩为“最正常的、最标准的”。譬如,《逃出克隆岛》里的人类实在称不上“可爱”,为阳光、天空、大地、云彩、树木和山川欢呼的克隆人们,倒是在人性丑陋面的反衬下愈显纯真。又譬如,《攻壳机动队:无罪》临近片尾的一段反诘,竟令观众一时语塞——
  小女孩:“你來救我们了吗?维克森先生说过,警察一定会来的,一定会来救我们。我还在第4阶段,和我一起来的索瓦纳已经进入第5阶段。什么都听不到,什么反应都没有了。”
  素子:“被杀的检查部长为了这些孩子,修改了伦理代码的程序。事情暴露后,就被当成组长被杀事件的和解条件而干掉。”
  小女孩:“他说把机器人弄出些事情的话一定有人会发觉的,这样,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
  巴特:“没想过会出现牺牲者吗?不只是人类……被装入了灵魂的人偶会变成什么样,就没有想过吗?”
  调查屡有机器人偶杀害主人继而自杀事件的巴特,解救了被绑架的小女孩;而小女孩之所以被关进机器,是为了复制灵魂(Ghost),以使女仿生人(Gynoid)具有类人的性格。见状,草薙素子(《攻壳机动队》及衍生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叹息,“悲于鸟血,而不悲鱼血,有声者幸也(注:斋藤绿雨《半文钱》)。”人偶要是也能说话,恐会喊出“我实则不想成为人类”罢。
  帕斯卡尔云,“人类只不过是编织名为生命之梦的素材而已。”现世里,生命的意义,亦正如罗素所总结,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才是“人”何以“成人”的奥义,这才是“生命之梦”最不可或缺的素材,它不能转化为公式,不是符号,不分基因孰优孰劣,没有功利的算计。
  《银翼杀手》的经典台词直击人心,“我所见识的,你们人类无法置信”,可是,“那所有的瞬间,都将湮没于时间的洪流,如同泪水消逝在雨中。”到了《银翼杀手2049》里,恍如Rachael再生的女复制人缓缓向Deckard走来的刹那,流动的空气都仿似凝结停驻——这正是一种证明,复制人(《银翼杀手》曾暗示Deckard亦是复制人)可能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情感,甚或更加深邃。Deckard回忆,感怀,惆怅,最终化作淡淡一句:她不是Rachael,眼睛的颜色错了。
  无论如何,用辩证的视野观照被演绎的人类未来,一方面可看到科学技术确实生产了奇迹,例如战胜顽疾、帮助人类挣脱脆弱肉身的束缚;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也是把双刃剑,它可能诱发的灾难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伦理的。
  希望与绝望总是交织在一起,美好的期待与对未知的惧怕建构了居于身体与思想、真实和虚假、现实和幻象、科学理念和宗教信仰之间的一个新的、令人困惑的临界空间。在彼岸,既存在宏观意义上不同种族间、上流阶层对“下流社会”的倾轧;也存在人性之光的照拂,星星点点,散落银河,不灭,就是永恒。
其他文献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史称“八二宪法”。“八二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调整了自身的结构,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置于国家机构之前,突出了现代法治国家相对于公民权利的手段性,理顺了国家、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凸显了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2014年12月4日,我国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改革开放的40年,可以说是中国法治发展
近日,“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进案例之一,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创造典型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这条走廊,以国际视野对标一流,高起点规划,“加减乘除”并举,抓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体经济发展,重塑经济发展新动能,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在唯实唯干、克难奋进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G20”之后看“G60”。记者饶有兴味地来到中共松江区委,围绕中
张艺谋来日本了。为了宣传在日本上映的电影《归来》。我有幸获得一个小时的时间,在东京新宿的酒店内采访了他。当时我们聊的话题是,围绕《归来》这部电影,高仓健和张艺谋二人的交流轶事。  “艺谋终于拍了部他最该拍的电影”,躺在病床上的高仓健看了这部电影,沉思了半天时间后如此赞赏。而这句话在他去世3个月后才传到他的好朋友张艺谋那儿。  由张艺谋任导演、高仓健主演的日中合作电影《千里走单骑》过去9年了。他们两
如果把2018年本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封面报道作为一桌报道盛宴的话,上周的整本报道算是硬菜——几乎所有采编人员都参与了进来,大家头脑风暴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遗漏了什么。编辑部在2018年初就计划针对改革开放40年做10次封面,这是第九个,也是体量最大的一组报道,难度可想而知。前面8个封面已经从民生、文化、经济、科技、城市发展、现象逆转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报道,这次的“主菜”上什么、怎么上都有讲究。
猪肉我只买五花肉,四川称三线肉,侧面看,三条红线把肥肉隔开,红白相间,用来烧回锅肉最是香糯。  在四川,“回锅肉”曾是嘲讽人的话,比如读书不好留级了,就如同这道菜,还要回一次锅。这是从烧菜的程序来叫的菜名,全世界川菜馆的菜单上肯定都有这道菜,和麻婆豆腐齐名。某次到四川一个地级市的一家小菜馆吃饭,在菜单上找了几遍都没有找到回锅肉,招呼店员过来询问,她指着一个菜名说:“有噻!”这个菜名叫“灯盏窝”。 
“新华-崇明”的一小步,有望成为上海医改的一大步,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模式构建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新华医院60名专家齐聚崇明为居民开展大型义诊。  不久前,崇明居民发现身边有了新变化:新华一崇明区域医联体口腔专科联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成立。  “医联体内首个专科联盟成立,标志着又一支学科专业力量诞生。”新华医院党委书记唐国瑶教授说,“目前崇明地区口腔从业人
上图:2018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业机器人大秀“才艺”。  调制咖啡、拍照留念、分拣焊接、生活陪伴……在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最热门的展区里,“文武双全”的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历经20年发展,工博会通过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和品牌化运作,集展示、交易、评奖、论坛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逐步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装备制造类大型国际品牌展之一,并见证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不凡
单一的管控思维已经无法根本解决城市时代遇到的各种问题,创新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才是中国城市治理的根本出路和路径,才能真正迎接城市时代各种问题的严峻挑战。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中国特大城市上海,正面临着一系列发展中问题的困扰。其中对市民工作、生活影响最大的问题构成了民生的痛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但能否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需要政府对自己职能的
让西方人难以淡定的“虎式”教育方式,在华人社会已经正常运转了好几代——人们从来没把教育当做娱乐,而是一种苦行僧式的修炼,通过这种修炼的孩子逐渐走上主流舞台。  一位在巴黎上商学院的华人女生,在那些要用法语写大块文章的考试科目中,总是被当地同学“秒成渣”,但一遇上数学、会计之类的科目,她的名字往往是在成绩单中的第一个。法国同学问她为什么数学那么好,有什么秘诀?她的回答每次都一样,“Je suis C
习近平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一带一路”是世界各国的合奏曲,并非中国的独奏曲。  这是全球瞩目的时刻——  5月14日上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为中国首倡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拉开序幕。  在长达40分钟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旁征博引,从历史沿袭到现实格局,为“一带一路”倡议指明了方向。演讲过程中,现场掌声多达2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