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论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新形势下二者应彼此借鉴、有机融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能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机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昌师专2008年规划课题“心理疏导法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NSYB-08-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海珍,哲学硕士,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南昌师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成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邢晓玲,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232-02
  
  一、问题的提出
  毋庸置疑,我国各高等学校都极其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纷纷设置专门的机构,配置专职或兼职人员长期从事这项工作。从现实效果来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没能达到理想中的“应然效果”,“尽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国曾取得巨大成绩,但客观上,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和心理状况普遍存在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弱化或扭曲: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针对这种刻不容缓的现实,怎样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为摆在全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词汇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尚属首次。十七大报告的这一论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非常实际的导向和要求,也在提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跳出过去一味只把教育局限在思想覺悟方面的问题,而是从更加贴近人的发展,从教育对象的实际问题和状态出发来做思想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核心就在于以人为本,而心理疏导本质上就是人文关怀的一种形式。因此探究在现实条件下如何把心理疏导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做到既“育德”也“育心”,以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心理疏导的内涵解说
  疏导是“疏”与“导”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是指:疏即“疏通”,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导即“引导,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循循善诱、说服教育,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原则的基本含义。疏导内在地包含着“疏通”与“引导”这两个重要环节,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疏通是正确的引导的前提,没有疏通,人们的思想就缺乏彻底敞开的基础,那么引导也就会成为盲目空洞的说教,可以说没有疏通的引导必定是隔靴搔痒。引导是疏通的最终目的,是疏通的必要继续,只疏通,不引导,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论就会放任自流,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也可以说只有疏通而无引导也必定是无的放矢。可见,二者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包含地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心理疏导,是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价值最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它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观察问题,建立在对教育对象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内在合理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解决他们的内心困扰为中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引入、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并最终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服务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理论基石
  总地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其出发点是社会需要,着眼于宏观领域,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活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有关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为基础,以个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着眼于微观领域,关注个体的成长与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潜能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方法、工作内容和性质相互区别、各有长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两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其融和的基础在于:
  1.就生理机制而言,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同根同源。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说到底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都是人的大脑对客观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结果。这个加工处理的过程综合运用了人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推理的结果。离开了这些活动和机能就无所谓思想和心理也就更谈不上有什么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了。
  2.就教育对象来说,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具有同一性。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教育对象都是在校的大学生,都是有理想、信念、意志力的人,都有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思想政治问题,也都有情绪、情感、性格和意志等心理现象问题。有的思想问题兼具心理问题,有的心理问题夹杂思想问题。
  3.就教学内容而言,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具有相互交叉渗透性。虽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侧重于心理层面,在于预防心理疾患,和优化心理品质,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方面存在交叉:比如,思想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念信念,心理教育强调受教育者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长远的人生追求。思想教育强调集体主义为本位,反对个人中心主义,心理教育则重视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反对损人利己。思想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心理教育则要进行自信心、意志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是相似和相通的,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
  4.就教育目标而言,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具有一致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应该是“德心”兼备的。这个“德心”兼备的人应该具备以下特征,那就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国家认同感,以及自尊、自信、自强、乐观、开朗、向上,积极地对待生活和工作,有较强地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尽管二者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都必须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
  四、整合资源,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一)打通专业壁垒,提高思政课教师和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素质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知识结构而言,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一般拥有哲学、法学知识背景,但缺乏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储备或缺乏心理学知识的应用技能。与此相对应的是,各个学校从事心理咨询的老师又大都毕业于心理学专业,缺乏相应的思政教育知识和相应的教育方法。从实际效果观察,当面对一个集思想问题和心理困扰的学生时,我们的思政老师或心理辅导老师往往无所适从,要么只能用说教的方式教导学生什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么只能解决学生的心理疾患,难以用一种专业的知识解决跨专业的“综合问题”。而且,在大都数的学校,上述两专业的老师有分属不同的院系,他们往往难以相互沟通,缺乏彼此信息交流和互享机制。在专业壁垒之外,又平添了几分“体制”障碍的色彩。所以,就教师专业素质而言,有必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含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还包括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当然,就目前而言,个人专业知识的扩充比人员整合更具长远的意义,因为面对一个集思想问题和心理困扰的学生不能像医院看病那样让他挂两个号去看两个科室,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面对一个全科医生。值得一提地是,近些年来,各高校引进了为数不少的专职辅导员,他们大多具有思想政治专业的知识背景,对辅导员们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培训,让其掌握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使高校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整合的第一道阵地。
  (二)优化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在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多是老师和学生在教室按部就班地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可以说师资有保障、课时有保证。相形之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各高校在师资配备上的不平衡,重点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师资基本上是有保障的,而絕大多数的一般院校的情况就令人堪忧了,基本上只是设置了一个心理咨询室,且多数时间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究其缘由,一是由于心理咨询工作遵循自愿原则,只能等待学生的来访,而学生对心理咨询了解不深,往往把心理问题误解为精神疾病导致有心理疾患时时常也是裹足不前;二则就是师资的质量和数量制约了心理咨询的效果。
  怎样改变如此之窘境,更加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优化教育方法和拓展教育途径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更深的程度上和更广的范围内达到融合。
  一是要大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知识普及体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在非师范院校大力开设心理学课程的选修课,在师范院校虽然心理学课程是必修课但要注重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心理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此提高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从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是设置热线电话以及心理问题咨询信箱,各校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是要整合网络资源,开办红色思政网和绿色心情网的综合网站。高校要培养出德才兼备心理健康的人才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主动开辟网络教育的新阵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和心理知识的普及拓展到校园网络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教育渠道,建立网络在线咨询,解除有些学生不愿当面咨询的顾虑。
  (三)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以及学生会的作用
  大学之道在育人而非制器,人是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是需要文化的滋养的。一所大学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该高校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融和的现实路径,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拓展了视野,开阔了心胸,提升了心理素质,陶冶了思想情操,也使其在思想上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也排遣了心中的心理隐忧和障碍。在大学文化的具体实施上,学校的党、团组织、学生会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合作、互助的功能,适时地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教育所培养的“人”,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育德”的话,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育心”,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而在两者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心理疏导是我们可资借鉴的重要手段。当然,我们也要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即不能把心理问题“泛政治化”,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处理,这样就抹杀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价值;同样不能把思想问题“泛心理化”,这样就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功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民日报.2005-01-19.
  [2]方海珍.论心理疏导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0(30).
其他文献
摘 要 环境伦理是环境法的基础和价值内核,这一点已得到共识。在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声中产生起来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对环境法都产生很大影响。由此,环境法学界涌现出了不少学者将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法律化,其中尤以主张自然主体化尤为突出。然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法律化在理论上是否成立?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即本文试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伦理 非人类中心主体 法律主体  作者简介:许青青,昆明理工大学津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未成年人在教育机构受到人身伤害,应当由教育机构承担过错的举证责任,法院应当根据双方的过错判决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关键词教育机构侵权责任法举证责任  作者简介:朱威、李洋,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案例索引  一审:庆元县人民法院(2011)丽庆民初字第311号(2011年10月12日)。  二审: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浙丽民终字第357号(2
摘要统战工作在党的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党的法宝之一,高校由于其特殊性在统战工作总体格局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战略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接着分析在我国高校统战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从重视统战工作、统战工作队伍建设、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以及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等方面提出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借以推动高校统战工作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统战工作高校问题  作
摘要 人类社会由丛林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定纷止争的主要方式从私力救济转为公力救济,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民基于契约的权利让与,然而国家机器仍然存在异化的可能,那么国家公权与人民私权之间的冲突该如何解决,陪审团制度似乎为此提供了一条平衡之路。本文结合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所提到的法秩序和政治秩序的视角对陪审团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 主权在民 陪审团 托克维尔 社会契约  作
摘 要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在刑事案件实务中是较难辨析的一对罪名,在司法实践中涉及这两种罪名时如何进行科学的判定和区分也是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案件事实,根据本案的犯罪构成,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对案犯的行为做出法律上的评价也即对其罪责的进行判定。这个判定的过程首先要区分罪与非罪,之后是认定此罪与彼罪,最后考量从轻与从重处罚情节,本文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展开的。  关键词 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大量企业给我国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损坏,人们的生态生活环境日趋严重。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公民,在遭受到企业生产等所带来的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所受到对其生命权、健康权和财产权等的损害。在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下,却不能依法提起诉讼以得到相应保护。此外,由于环境侵权具有隐蔽性、长期性、损害相对较“小”、诉讼费较高等特点的情况下,很
摘要 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以来,专家学者专注于对城市的低保救助,认为农村居民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农村的发展现状证明农村潜伏着巨大的社会救助需求者,他们面临着基本生存的需要。本文以山西省M村的社会救助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M村社会救助的现状,指出了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社会救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村 社会救助 资金 人才  作者简介:杨姣
摘 要 刑法修正案(八)将实践中频发的“入户盗窃”行为入罪,完善了盗窃的构成标准,将更有效地打击该类犯罪,但入户盗窃是行为犯抑或是结果犯,如何认定犯罪既遂与未遂都尚存争议。本文将从刑法保护的法益视角考量,判断入户盗窃是行为犯抑或是结果犯,进而区分犯罪既遂与未遂。当户内有人时,住宅安宁权与财产安全同等重要。但入户盗窃首先侵犯了住宅安宁权,属于行为犯,只要入户行为完成,即为犯罪既遂。若在入户过程中由于
摘 要 法治是指对公共权力的法律控制,也是指以法律规则对社会的规范化治理。潜规则的盛行,是法治的异化,也是法治建设中的一块绊脚石。导致司法潜规则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正义价值出发,简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与司法潜规则的相互影响,以及面对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价值冲突与平衡,我们该如何对待司法潜规则。  关键词 司法潜规则 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作者简介:眭翘,云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
摘 要 随着科学发展观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深入贯彻落实,从优待警已经产生出了新的内涵和外延。本文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从建立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内容、进路三个方面出发,认为建立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体制会产生凝聚、激励、规范、辐射等功能,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人性化的领导方式和管理制度、方法,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体制主要应当建立物质保障机制、多渠道满足干警精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