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一笔天涯,种十里相思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_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晚又落起了雨,它带着一些粗粝,自天穹奔涌而来。夜已深,临海的一方小室仍燃着烛火。书案边的男子蹙眉端坐,门窗在疾风中开开合合,密集的雨水顺势跃入屋里,主人却似毫未觉察。
  这是黄庭坚调任德州的第二年,也是他远离汴梁,辗转为官的第18个春秋。官职低微的黄庭坚本想悠闲自在地打发时光,可那日偶然一瞥,便被案几上的一封书信晃了眼。
  昔日光洁的纸张如今已显陈旧,却好似还有阵阵香气溢出。边缘处微微褶皱,残留着深深浅浅的水痕,往日画面仿佛随着这痕迹一圈圈扩大,顷刻间便浮现在眼前。
  那是阳春三月,初入仕途的黄庭坚正坐于临河一方酒肆,一面自斟自饮,一面向窗外探看。未过多久,嗒嗒的马蹄声送来那位归人。他翻身下马,径直朝他走来,面上扬着明媚的笑。
  那是黄庭坚的挚友黄几复。早在少年之时,两人便结下深厚情谊。胸怀大志的男儿们时常吟诗歌赋,而后一道参与科考,踏上仕途。
  而后,分别几载的两人相约京城小聚,把盏言欢。彼时黄庭坚因诗词创作而声名大噪。黄几复亦谋得官职,即将赴任。可当两人相见时,却都紧握杯盏,久久无话。
  不知过了多久,黄几复举起酒盏,就着春光一饮而尽。黄庭坚见了也轻轻举杯,悉数饮下。知交相逢,苦乐悲欢皆可溶于一杯清酒。次日清晨,那位匆匆而来的故人又匆匆离去。黄庭坚站在原地,手里握着友人临行前赠予的书信,神色落寞。
  世间并无不散之筵席,他从来都知道。可看着那人的身影渐行渐远,黄庭坚心中忽然升腾起剧烈的不安,他隐隐觉得这次分别仿佛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伴随着那场倏然坠落的春雨,黄庭坚缓缓打开信笺。雨珠于纸面上迸溅开来,晕染出圈圈水痕。那日,他在原地站了许久。
  回忆至此,雨仿佛又猛烈了些。烛火明明灭灭,黄庭坚一遍遍抚摸过旧友的笔迹,心中落下滂沱大雨,湿润了双眼。十年后,他在德州的深夜里,就着冰冷的雨水,饮下回忆这杯苦涩的酒。
  他终于明白,那日送别之时心底缘何不安。命运翻云覆雨,这十年间,他先后被调往太和县与德平镇,官职甚微。而黄几复则被遣至四会县,做了小小县令。
  德平居北,四会居南,其间仅一海之隔,却被分割为两方世界。
  十年前那封信笺里,黄几复写道:“为官之际,仍愿勤学苦读,笔耕不辍。”三千多个日夜过去,老友应当还在刻苦钻研学问,探究治理之术罢!
  两人知交多年,他年少时便知那人清贫自守,毕生所求唯尽己能报效祖国。可纵有百般才能,依旧不得重用,几番辗转竟是被遣往岭南!再想想自己,分明拥有为官之才,却也始终未被赏识,不得不偏安一隅虚度光阴!思及此,黄庭坚的唇边溢出一声悠长的叹息。
  书案上的烛火似要燃尽,他取出纸笔,急急落下四字,却又停下。吹熄红烛,起身闭好门窗,缓缓躺于床榻之上,面颊朝向里侧,掩去那抹怅然之色。
  清晨,大雁的鸣叫声将黄庭坚从梦中唤醒。他匆匆披件外衣,便斜倚在窗边探看。可这传书的大雁如何能越过沧海?黄庭坚神情落寞,缓缓走回里屋,只见书案上平铺的书信,其上仅落四字—寄黄几复。
  十年前的汴梁城中,那天的春光多么明媚,挚友的笑容多么明朗,轻轻举起的酒盏里,那杯盛满千言万语的琼浆又是多么可口。可如今,岁月留下的仅仅是短暂的记忆与音书隔绝的苦痛。
  黄庭坚蘸了墨,续写起书信来:“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笔落,面上已是泪水纵横。恍然间,黄庭坚想起少年时他曾邀几复于家中对饮。飞溅的酒水里,两人一笔笔勾勒出未来的图景。那时好景在前,知交在侧,醉亦成欢。
  翌日送别几复后,黄庭坚执起酒盏,对着挚友离去的方向大声念出几句诗来。二十载光阴逝去,他已忘却其中数行,唯独铭记尾联那句:尔时千里恨,且愿醉如泥。
  年少时的他不懂何为愁,而今才真正明了。就如同那美酒,也须融入经年悲欢,才可品出人生的况味。他静静坐于书案边,不消多久夜色便会降临,疾风骤雨也将包裹住这座小城。
  待夕阳收敛了最后一抹光芒,黄庭坚缓缓点燃一支红烛,又温了一壶酒,如昨夜一般自斟自饮,深宵不寐。窗外渐渐落起雨来,起初总是轻微,敲打着院中的青石小径,如珠玉散落之声。黄庭坚忽地展颜而笑,对着大海的方向举起酒盏。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既不知归期何期,且让你我于某个心意相通的时刻同饮共醉罢!恍惚中,他仿佛看见几复也正手执佳酿,遥相举杯,笑容明朗。
  天涯海角,幸毋相忘,这便足够了。
其他文献
世间若注定要有一场缘分等你来相赴,那便是隔山隔海也阻挡不住。  身为家中娇女的林佩环本是顺天京城人,因父亲林西厓素在蜀中一带为官,她从北到南,渐渐把他乡作故乡,成长为一个四川女子。  容颜清丽,才情无双,有良好的身世,又担了个才女的名头,正值妙龄的林佩环从不担心不能找一个良人来配,怕只怕眼界太高,心思太广,不能妥帖地安放柴米油盐,恬度烟火人间。可事实证明,不仅她不一样,她的父亲也眼光独到。  林西
期刊
萧统是南朝太子,生而聪睿,最受梁武帝喜爱。那年他代父出家,来到香山禅寺,筑文选楼,远离纷争。  一日,桃夭开透,浓荫初成,香山禅寺来了一个女尼,法号慧如。萧统素信三宝,遍览众经,得见女尼后便去请教,问答间慧如皆能从容应对,不卑不亢。世间女子大多信奉妇德女工,萧统早已看厌,慧如就这样以与众不同的姿态走进他的心。  那日,萧统带回一篮荔枝,慧如正在整理经卷,他便在她身旁坐下,剥了荔枝递上前去,这是他特
期刊
九重天阙之上,流云漫卷,笙歌响彻。天帝立于高銮玉阶,漠然看着北天门外的诛仙台,眸光隐隐动容。洛水从席间缓步而出,恭敬地向天帝行礼,“天帝,如今已是一千三百年了。”霎时歌舞骤顿。天帝冷冷望向洛水,额前琉珠玉穗散着骇人光芒,“你是在提醒本帝吗?”  “洛水不敢。”  “那便退下。”  天帝回得寝殿,便走向观天镜,绕指间竟幻化出一个女子模样,她蜷缩伏地,长发如雪。千年禁锢于至深至阴的黄河底,令那原本倾城
期刊
人间 喜事正相逢  当太后的旨意传到生养小郭氏的这座江南小镇时,她年迈的母亲喜形于色。自父亲离世后,郭氏一族家道中落,虽有朝廷给的抚恤勉强支撑,但偌大的家族其实早已入不敷出。使者前脚方走,郭母便开始收拾行囊,将多余的丫鬟侍从纷纷遣散,快马加鞭地赶往那只存在父辈回忆中的京师汴梁。  山一程,水一程,护送的车队浩浩荡荡,马车剧烈的颠簸让小郭氏坐卧不安,她不时掀开帘布,望向窗外的湖光山色。醒醒睡睡间,再
期刊
书卷里长大,佳话里流连,看惯志同道合琴瑟和谐的美满姻缘,年少时的陈季常也常想着自己会在茫茫人海中寻得一个知心人,从此缱绻情深,一世不渝。这个人可以没有倾城姿容,没有惊世才华,但她一定要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陈季常出生于官宦人家。少时,父亲就常在他耳边念叨,让他用心念书,以图日后为官做宰,平步青云。可惜,他虽天资聪颖,却不喜读书,总说将来要做个寄情山水驰骋南北的游侠。父亲忧心忡忡,却也无可奈何
期刊
林语堂从未想过和他白首的人会是她。  1969年,林语堂与廖翠凤在台湾举行结婚50周年庆典。他在为妻子准备的金质手镯上铸了“金玉缘”三个字,并刻上一首不朽名诗:“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明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在民国,或许再不会有一个新式文人这样评价旧式的太太:“我好比一个气球,她就是那沉重的坠头儿,若不是她拉着,我还不知要飞到哪儿去呢?”这句
期刊
许娥知道自己将成为太子妃时并无太多惊喜。她身世显赫,是西汉汉元帝的表妹,况姿容出众,配太子刘骜亦不算高攀。  那日,当大红盖头被挑开时,她从他眼里看到了熊熊火焰。面前的男子器宇轩昂,英姿勃发。瞬间有桃花色浮上脸颊,她赶紧低下头来。  之后的日子自是携手看遍长安花。管弦动处,笑看舞榭歌台,笑语喧时,斜倚夫君身侧,漫漫流年里尽是喜悦。后来她诞下一个男孩儿,他看她的目光更加深情。她常在他怀里笑醒,只觉万
期刊
彭孟阳终于筹足百金,如期回到家乡为张乔赎身。可惜等待他归来的并不是记忆里笑靥如花的佳人,而是一座荒草丛生的孤坟和一首28字的绝笔:“吞声死别如何别,绝命迷离赋恨诗。题落妾襟和泪剪,终天遗此与君随。”  坟里埋葬的正是年方十九就香消玉殒的张乔,诗中所写的是生死离别。  张乔本是明末歌妓,豆蔻之年就以才色双绝名动岭南。当时大明江山已摇摇欲坠,烟花柳巷之地却依然声色犬马。楼心的歌舞还演着唐皇的霓裳,张乔
期刊
她昏昏沉沉地躺在潮湿肮脏的监牢里,突然听到牢门上的大锁咣当一声被打开,有狱卒高声叫道:“犯人严蕊前堂受审!”接着,她被人架起,就这样被人拖着,披头散发,狼狈至极。  可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以前是个注重仪态姿容的人。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命运的双手已将她折磨成现在这副模样。今日升堂后不知又有怎样的酷刑在等着她。  她的嘴角划过一丝冷笑,朱熹等人以为她不过是一介女流,定会乖乖遂了他们的心愿,画押招供。可惜
期刊
初读蒋捷的词,第一首就是《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眼便被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惊艳。殷红与新绿,正如春华与秋碧,这般相衬,萌生出一种自然清瘦的滋味,居然别致得无与伦比。  但凡能写出这样清新脱俗的诗词文人,一定活得足够寂寥。这种寂寥绝不是陈乏的苦,而是有细微的涩味,甚至带着些许清甘。自顾自地居守世外的半亩绿竹山斋,像中药甘草,或生于山顶、崖隙和麓谷,有几分寂寂寡欢、甘苦相当、喧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