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有效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清发展理清条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强调和特指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课堂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成果。
有效教学的前提在于教师,但对有效性的检验要从学生入手,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兴趣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简而言之,有效之“效”,就是学习的效果,是教学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关于有效性的一个隐喻:穿越玉米地
第一,谁穿得快(速度);
第二,谁掰的玉米多(收益);
第三,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
这就是企业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成熟的企业家都知道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全面考虑,必须整体考虑。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
历史有效课堂教学中,新理念的体现、新课标的落实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形式展现出来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历史课有效教学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历史剧,等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进行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如动员学生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①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②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③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在教学《“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有一个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教学时可联系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就可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教学效果
在開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广大历史教师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对历史学科而言,它不仅使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特点直观体现,而且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和历史内容,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首先,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而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了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不够广泛和深远,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说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环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其次,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研究.论中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过程,2000(9).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强调和特指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课堂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成果。
有效教学的前提在于教师,但对有效性的检验要从学生入手,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兴趣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简而言之,有效之“效”,就是学习的效果,是教学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关于有效性的一个隐喻:穿越玉米地
第一,谁穿得快(速度);
第二,谁掰的玉米多(收益);
第三,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
这就是企业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成熟的企业家都知道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全面考虑,必须整体考虑。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
历史有效课堂教学中,新理念的体现、新课标的落实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形式展现出来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历史课有效教学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历史剧,等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进行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如动员学生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①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②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③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在教学《“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有一个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教学时可联系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就可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教学效果
在開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广大历史教师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对历史学科而言,它不仅使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特点直观体现,而且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和历史内容,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首先,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而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了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不够广泛和深远,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说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环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其次,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研究.论中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过程,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