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化结构对形状记忆聚甲基丙烯酸酯-星形聚乙二醇半互穿网络性能的影响

来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ing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emi-IPNs)是设计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一种模型网络结构.为了探究semi-IPNs中非交联网络组分的结构形态对形状记忆高分子性能的影响,文中设计制备了形状记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星形聚乙二醇半互穿网络聚合物(PMMA/SPEG semi-IPNs),探究了SPEG分支长度对其力学强度、热性能、相分离程度、动态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阐明了形状记忆PMMA/SPEG semi-IPNs中SPEG的支化结构与形状记忆性能之间的关系.基于Ed-wards管道模型理论分析了SPEG支化结构对形状记忆PMMA/SPEG semi-IPNs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蠕变测试对其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PEG分支长度的增大,形状记忆PMMA/SPEG semi-IPNs中的物理缠结作用增强,分子链松弛过程变慢,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模量增大,蠕变柔量增大,固定率降低,回复速度显著增大.
其他文献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I-ATRP)改性氧化石墨烯(GO),并用其稳定Pickering高内相乳液,一步成型制得高导热氧化石墨烯/石蜡复合整体相变材料.通过SI-ATRP方法,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分子刷,提高GO的分散性,实现了低GO含量下优异的导热强化效果.当GO添加量仅为相变复合材料整体的0.4%(质量分数)时,其热导率(3.968 W?m?1?K?1)比纯石蜡的热导率(0.608 W?m?1?K?1)有较大提升.通过测试发现,在1000次循环后相变材料的泄漏率仅为1.1%~1.3%,表
设计合成了新型喹啉酮-香豆素类比色荧光探针7-二乙氨基-3-[3-(7-二乙氨基)香豆素基-3-氧代丙烯基]喹啉-2-酮(QCO),用于检测水溶液中的Hg2+.探针QCO对Hg2+表现出高选择性和强抗干扰性.此外,Hg2+引起探针QCO溶液的颜色变化明显,可裸眼识别.比色法中,吸收值比(A500/A380)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2.62×10?8 mol/L.荧光法中,探针QCO对Hg2+的检出限为5.42×10?8 mol/L.经等摩尔变化(Job\'s Plot)法、质谱及红外
以4,4\'-双(氧基(1,4-苯撑))-双二氮杂萘-1(2H)酮-二苯醚(OBDHPZ)、4,4\'-二氟二苯砜(DFS)和4,4\'-二氟二苯酮(DFK)为单体,采用高温溶液缩聚法,通过调节DFK的含量,合成一系列含双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聚芳醚酮(PB-PESKs)热塑性树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与设计结构一致.PBPESKs系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98~324℃之间,5%热失重温度在512~517℃之间,同时PBPESKs树脂在NMP、DMAc、
锂金属具有高比容量(3860 mA·h/g)和低电化学电位(?3.04 V vs.SHE),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电化学稳定性差,导致电池循环寿命受限,容易产生枝晶,造成电池短路,引发安全风险,而其对空气及环境的高度敏感性也极大增加了电池制作的难度与成本,限制了其应用推广.改善锂金属负极的界面稳定性被认为是提升锂金属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简单直接的热压法在锂金属负极表面构筑了聚偏氟乙烯(PVDF)基双功能保护层,使锂金属的空气稳定性提升至约120 min,并延长了锂金属对称电
在银纳米线(AgNW)溶液中引入5%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溶液,以淀粉膜为基底制备AgNW/PEDOT柔性透明导电膜.研究了导电膜的分子构造特性及导电机理,并对其透光率、粗糙度、柔韧性及应用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探究了产品性能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相比于AgNW导电膜,AgNW/PEDOT导电膜通过导电聚合物链和金属纳米线之间的电荷载流子传输,有助于电子通过跳跃机制进行电荷传输,杂化膜的电导率提高;PEDOT:PSS溶液的存在使AgNW对光的散射作用减弱而透光率略微降低,同时
通过特定的焙烧过程制备了不含碳酸根的Mg-Al型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该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在废水中可水解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从而能够通过四级串联吸附处理的方式将模拟核电厂含硼废水中的硼浓度由初始的2000 mg/L显著降低至10 mg/L,满足内陆拟建核电厂需要将含硼废水硼浓度处理至30 mg/L以下的技术要求.在pH=10.61,固液比为1/40 g/mL,吸附温度为20℃条件下,吸附剂的硼吸附量可高达39.64 mg/g.此外,还在分子层次上讨论了中间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以及其水解生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机理
对2~6个环的多环芳烃的氢提取反应类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取氢原子的不饱和自由基包括丙炔基自由基(C3H3)、烯丙基自由基(C3H5)、丁二烯基自由基(nC4H5,iC4H5)、环戊二烯基自由基(C5H5)以及苯基自由基(C6H5).采用M06-2X/cc-pVTZ方法得到了多环芳烃的电子结构信息,利用过渡态理论并结合Eckart隧道校正,计算了所有反应在500~2500 K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考察了多环芳烃的大小、结构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氢提取自由基及不同氢提取反应类型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多
以三聚氰胺泡沫(MF)经高温碳化后制得的碳泡沫(CF)为基体,以氯化铜(CuCl2)和水合肼(N2H4·H2O)溶液为前驱体,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泡沫骨架上生成铜粒子,然后通过真空浸渍法将聚乙二醇(PEG)封装在基体中制得相变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红外热成像仪等研究了相变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当CuCl2浓度为1.0 mol/L时,Cu粒子均匀致密地沉积在CF骨架表面,制得的相变复合材料在具备良好密封性能的前提下,相变潜热
以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酮-1-酮(DHPZ)、双酚AF(6F-BPA)、五氟苯乙烯(FSt)和十氟联苯(DFBP)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反应合成了可交联的FSt-FPPE,所得共聚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确认与设计一致.FSt-FPPE呈无定形结构,可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中.与交联剂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进行共固化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235℃提升至255℃.氮气下热分解温度达497℃,800℃时残碳率
文中从分子结构设计角度出发,以聚酰亚胺(PI)为基质膜材料,引入单胺交联剂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在制膜的中间环节对聚酰亚胺进行分子链修饰,采用相转化法制备接枝耐溶剂聚酰亚胺分离膜,对膜的分子结构、微观结构、分离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当铸膜液中PI质量分数为20%时,膜分离效果最佳,对甲基蓝(MYB)的截留率可达97.81%,渗透通量达181 L/(m2·h),接枝后的膜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在0.3 MPa下对0.1 g/L MYB水溶液进行30 h的连续运行,膜对MYB的截留率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