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教学的 “授之以渔”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与接受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往往是外在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学生通常是被动的;而探究则不然,探究是学生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不是对现成的东西的被动接受,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一些未知的问题,可以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体验的同时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在一个探究的课堂上要注意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探究的收获,注重“授之以渔”,让学生“鱼”与“渔”兼得,从而提高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我们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念提出了要着重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历史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应用能力,其中应用能力是最根本的一条。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话》《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中,系统阐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他说:“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笔者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以完成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拓展探究这个板块的运用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实际应用等能力。
  一、拓展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有时候,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需要设计“探究课堂”,这种课堂模式,笔者称之为“读写课堂”。在“读写课堂”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思考、探究,让学生将思考的成果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教授《秦朝的统一》中的评价秦始皇时,打破了传统评价历史人物的路子,不再专门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而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思考,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重写人物事迹,让学生在重写中体会人物活动的影响。从学生完成的情况看,学生的论述都比较成功,评价也多角度且比较客观全面。在这种课堂方式中,学生的声音无处不在,学生与历史,与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度的心灵交流与精神对话。可见,在多声部对话的课堂中,学生已“知觉灵明”,教师“独白型”课堂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之媲美。
  二、拓展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历史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注意观察历史事件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历史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历史过程中发现新意义,获得对当今社会新的体验;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历史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古代史《宋词》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课前提前几天让学生预习这章节,要求各组做好充分准备,在下节课的课堂上结合语文的知识,根据本组特长运用多种形式表现,并评出最佳学习小组。
  由于学生准备充分,结果在课堂上四个组的表现形式各异:第一组让三位善于讲故事的学生通过“故事新篇”的形式,分别演绎三个关于宋词的故事;第二组在充分理解宋词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添加一些细节进行表述和朗诵;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学生则通过表演形式演绎宋词故事。其中最精彩的是第三组学生,他们把宋词的作者按派别进行编排,让几位很有表演天赋的同学来表演。
  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无法比拟的,也许会让学生铭记终生。由此可见,学生在充分与教材、历史事实进行深度对话之后,由于每个人关注角度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对历史事实的理解自然会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解读。换言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拥有不同意识、地位平等且独立的意识体,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声音。因此,教师应给予他们言说的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风采,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
  三、拓展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笔者是这样开展拓展探究的。
  教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了《春秋战国文化》,特别是学了屈原之后,请结合你们语文教材的《屈原列传》,谈谈面对屈原的一生,你有什么感悟。要求写一个短片形成书面文字,字数不限,五分钟完成。
  最后每一小组推荐一篇在全班面前朗读。 第一小组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通过学习了解屈原,我们被屈原那种为了国家而置个人利益荣辱于不顾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所深深感动。第三组的学生写道: 我认为屈原的选择太极端了。 “我决定要打败他们,打不败我就死。”这是屈原的立脚点,他说是如此说,做也是如此做的。
  每一个小组代表的发言,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学习,又有自己的探究,同时增强了学生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指明了方向。
  四、拓展探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在上完《启蒙运动》时这节内容后还有一点时间,于是笔者就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提出了问题“尽你所知,例举世界历史上类似‘漫游者’遭遇的人物”让学生探究讨论。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例举本节刚学的“意大利著名科学家布鲁诺因坚持太阳中心说而被烧死”“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的嘲笑”“爱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甚至连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个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普朗克也反对他的理论 ”“马克思虽发现剩余价值学但仍贫困交加”“司马迁因坚持正义而受宫刑”等等。
  接着笔者又继续让他们进行拓展分析“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学生们从世界历史联系到中国历史,举了很多例子: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代的“文字狱”,建国后“文艺为政治服务” 的口号,中世紀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等。
  这样的拓展探究为学生的知识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口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锻炼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归纳应用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把历史知识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历史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历史课堂多一些拓展和探究,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根据JGJ 155-2013规程,结合种植顶板工程特点,该重点工程防水层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复合铜胎基聚合物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复合做法,排水系统采用了凹凸塑料排
GB/T 35468—2017《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的耐根穿刺性能验证试验报告分为两部分,一是对采用行业标准JC/T 1075—2008开展耐根穿刺性能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二是
从整体上看,近年来物理高考实验题得分率低是不争的事实。以2006年湖南省高考为例,当年理综试卷实验题(第22题,含一道光学题和一道电学题,满分17分)得分情况抽样统计结果是:27%的学生记0分,5%的学生记2分,11%的学生记4分,只有10%的学生记17分。最近几年的高考情况也大致相同。  导致物理高考实验题得分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就是实验教学效率不高,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在实验教学中充
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举办的第二届眼底病青年论坛暨眼底病临床诊疗实践学习班(J50-14-14)于2014年7月5-6日在温州圆满完成。本次会议特邀国内知名专家惠延年、黎晓新
3月10日,南京建筑防水保温行业协会十周年庆典暨2017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南京召开。原南京市建工局局长贾德裕,南京市企业联合会、南京市企业家协会会长丛跃滋,江苏省住建厅科技
4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通知》显示,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继续被列入《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目录
最近几年,诗歌鉴赏以其题型灵活多变,考查考生综合能力强成为高考试卷的难点。很多考生都在这一题型上丢分。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常会发现学生在作答古诗鉴赏题时,往往胡乱答题,不注意审题和答题的规范,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为此,我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答题方法,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答好诗歌鉴赏题,首先要了解其考查内容:思想情感,诗歌意境,诗歌形象,表达技巧,鉴赏语言。  掌握了考查内容我们就可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强,而提出问题能力差,因而缺乏创造性。”难道我们的学生天生就缺乏创造性吗?肯定不是,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是我们的教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某项目种植顶板选用了耐根穿刺TPO自粘复合防水卷材,本文介绍了该卷材的组成、特点以及主要细部节点的防水处理方法。项目回访表明,选用的卷材防水和耐根穿刺性能优异,施工质